不知道從啥時候起,給娃起英文名就成了剛需。
早一點的,剛剛生出來,沒有中文名就先有英文名了。比如陳小春家的兒子Jasper,還有謝霆鋒的兩位公子,林志穎家的兒子,除了粉絲,大家幾乎都不知道他們的中文名,只知道他們的英文名。
一線城市的小朋友最晚最晚上小學前也要起英文名了,英語課老師要點名。
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英文名裡也有許多坑,很多咱們覺得挺好的名字,寓意也不錯,翻譯成中文也挺好聽的名字,在老外眼裡,那就是天雷滾滾。
曾經有個外企老闆,跟朋友吐槽說:收到很多簡歷,履歷非常漂亮,但是那個英文名,實在是槽多無口,讓歪果仁百思不得其解。
比方說很多女孩子起英文名,喜歡起「Candy」,這個名字雖然在中文裡是糖果的意思,聽起來甜甜蜜蜜的,其實老外聽起來就很「廉價」。
「Sugar Daddy」是有歧義的那種乾爹,「Candy girl」就是與之相對應的拜金女。脫衣舞娘、兔女郎才叫「Candy」呢!一個女生叫Candy,中國人不覺得,到老外堆裡就容易引來不懷好意的目光。
可怕的是,我當年在加拿大遇到的廣東房東,也給他們12歲的女兒起名Candy,這姑娘可是要在「鬼佬」堆裡長大的啊。
還有我曾經遇到三個名叫Echo的名字的女生。問題是Echo都不是正經名字,就是回聲的意思。把自己名字整成回聲……也是很讓人摸不著頭腦。
同樣性質的還有人把單詞當作名字的。比如「Cake」,「Apple」,「Lion」,「Tiger」,「Kitty」。整的老外不是像進了動物園,就是像進了餐廳。一臉地鐵、手機、老人的表情。
換個方式去思考,如果你周圍的有人叫「王小貓」、「李老虎」、「張獅子」,又或者「孫蘋果」、「周梨」、「公孫蛋糕」,你也會覺得好奇怪。
對了,馬化騰的英文名叫「Pony」,老外聽到後,感覺也是非常難以描述的。堂堂企業創始人,福布斯榜上有名,居然叫「小馬駒」,emm,就跟我們管小貓叫咪咪那種感覺差不多。估計老外也很糾結,要不要直呼其名,感覺喊對方名字就是一種冒犯呢!
吳彥祖也犯了同樣的錯誤,給女兒起名Raven,英文意思是烏鴉。你好歹起個「喜鵲」,叫人家小姑娘烏鴉是怎麼回事?而且人家一點也不黑的,好嗎?
還有一些同學比較膨脹,給自己或孩子起的都是神的名字,比如Zeus(宙斯),Poseidon(海王),Hades(冥王),Athene(雅典娜)之類的。
嗯,老外聽到估計也是心裡有一萬頭神獸呼嘯而過,「額滴神」!
就好比咱聽說學校裡有人叫王觀音,李如來,張彌勒,趙菩薩一樣,遇到這樣的名字,是不是背後一定要偷偷說一句:「神戳戳的」。
跟這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有些小朋友喜歡從動畫片裡起名字,男生叫George倒是還湊合,女孩子叫Peppa就容易令人想起一頭豬,我還見過有小男孩叫Ultraman(奧特曼),小的時候還不覺得,長大了還叫奧特曼,那就尷尬了,自帶吸引小鬼佬體質啊。
有些看起來很普通的英文名,其中也有坑。
比如:Lucy,Bob,Tom,Mike,Ann,Grace,Dorothy,Edward之類的看起來很大路貨的名字,聽起來都是正經英文名,問題是老外沒見人,光聽名字還以為是一群老爺爺,老奶奶呢。
這些都是上個世紀的名字了,相當於我們的「建國」,「建軍」,「國慶」,「衛國」,「愛紅」之類的名字,如果這種名字出現在幼兒園裡,就很稀奇了。
當然,可能有人說:「我認識一老外就叫這個名,為何老外叫得,我叫不得?」
沒錯,第一,有的老外起一復古的名可能是為了紀念他奶奶or爺爺,也有的老外起名字的時候就喜歡搞怪,另類,更有的老外,純屬腦抽,以讓娃感到不適為樂。
比方說侃爺和卡戴珊給老大起名「North West」,翻譯過來小西北,中國人覺得彆扭,老外也同樣覺得怪怪的,好像在喊一塊路牌。
他家老二叫Saint West(西部聖者),老三叫Chicago West(芝加哥西部),聽起來都像片名,不像人名,沒轍,誰讓攤上不靠譜的爸媽了呢,這名字起得,跟閉著眼睛從地圖裡瞎指出來的一樣。
還有老外給小孩起名叫Free(免費)。好吧,就算娃真是充話費送的,也不要起到名字裡吧,這娃估計從小到大得鬱悶死。「Play with me,Free」.(跟我玩~不要錢)
最後,大家給娃起名的時候請上點心,起好的名字也去查一下有沒有歧義。免得將來進外企或者出國,一報名字,老外出現黑人問號臉,可就太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