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格博峰——中國唯一一座被禁止攀登的山峰.

2021-02-20 愛雲南

  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主峰,藏區八大神山之首,處於世界聞名「三江併流」地區,是雲南省的第一高峰,是全世界公認為最美麗的雪山,被譽為「雪山之神」。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在橫斷山脈三江併流的腹地,是雲南最高峰。神山下的明永冰川是一座大陸性低緯度冰川,它從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穿越山腰的茫茫森林一直延伸到2000米的江邊。對於登山界來說,海拔7000米以下的山峰不是被列入登山名單的,但只有卡瓦格博是例外。在一百多年的現代登山史上,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幾十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都被印上登山者足跡之後,唯有這座6740米的山峰仍然保持著她的聖潔,在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之後,拒絕人類的染指。在十幾年前,這座山峰幾乎不為外界所知,雖然歷史上的最著名的茶馬古道就經過這裡遠去西藏。1950年代,茶馬古道衰落之後,滇藏交界處的德欽縣仿佛天荒地遠,從昆明出發,至少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到達。1987年日本人向中國國家體委提出攀登卡瓦格博的申請的時候,雲南省體委的人問北京:卡瓦格博在哪裡?當地藏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著,維護著世世代代所敬仰的神靈的寓所。直到1991年一次重大山難,才打破了神山亙古的寧靜。

1987年8月

  1987年8月的夏季,一支陌生的隊伍開著越野車馱著大包小包來到了雪山下。村民不知道他們是誰,來幹什麼的。淳樸的藏族村民請他們喝青棵酒,打酥油茶,火塘邊切下大塊的豬膘肉款待來自遠方的客人。與村民的好奇一樣,這支隊伍也對這座美麗的雪山和村民古老的生活方式驚嘆不已,他們常常離開駐地到村莊裡坐客,那裡總有熱情的村民和好吃的東西等著他們。他們告訴村民們,他們是來攀登梅裡雪山的。村民們不知梅裡雪山在哪裡,更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運動叫做登山。友誼一直持續著,直到藏民知道了他們的來歷。

  這支登山隊,由中國和日本聯合組成,主體是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是全日本實力最強的一支隊伍,有著日本多家大財團的資金做後盾。隊員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經驗,並配備了最先進的衛星雲圖接收儀器,隊長是日本著名氣象專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隊長是中國登山家宋志義,他創造過無數次中國登山記錄。登山隊員包括了多個學科的科學家,從1987年至1990年,登山隊用了兩年時間對卡瓦格博進行了一系列的地質學、動植物學以及氣象學的考察。蟲草怎麼挖?酥油怎麼做?山上長什麼植物?藏民怎麼生活?都進入他們的考察報告。只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了解神山對於當地人生活的意義。當藏民們終於知道了他們要攀登的梅裡雪山就是他們心中的神山「卡瓦格博」,他們受到的震驚是前所未有的。「我們稱神山叫阿尼卡瓦格博,意思是卡瓦格博爺爺。既然是爺爺,你怎麼能爬到他的頭上呢。我們生活中一切都是他的賜予,山上的牧場養肥了牛羊,我們喝的每一滴水都來自山上融化的雪水。對神山不敬,神靈就會離開我們,災難就會降臨。」尼瑪是位藏族民間人,他與當地村民成立了一個叫做卡瓦格博文化研究社的民間組織,是當地致力於保護卡瓦格博神山最活躍的人士之一。

  隨著登山隊活動的進展,村民們終於得知,這群外來者不僅僅是科學考察,而是要爬上山頂,爬到他們祖祖輩輩頂禮膜拜的神靈爺爺的頭頂上。善良的村民不知如何表達他們的憤怒和不滿。

史實記載

  遠在佛教尚未傳入藏區的時代,卡瓦格博便是當地的苯教神山。在古老的史詩《格薩爾王傳》這樣的記載到:雄師大王格薩爾從加地返回嶺地的途中來到了卡瓦格博山下,當他在萬花似錦的草場上跑馬時,被卡瓦格博雪山山神迷惑到山中。格薩爾非常生氣,正當他要把卡瓦格博雪山扔到大海那邊去的時候,蓮花生大師出現了,他告訴大王:「喂,世界制敵寶珠大王啊,這座卡瓦格博神山,是戎地勝樂吉祥寶輪的聖山,是我蓮花生的聖地,是多、康、嶺眾生繞匝朝拜的地方。為了眾生的事業,你不要生氣。」史詩中唱到的「多、康、嶺三地,就是現在的青海、西藏、四川和雲南的藏區。得到蓮花生大師的啟示,卡瓦格博皈依格薩爾。在當地文化裡,敬仰神山能夠減少罪過增加積德,保佑家人及所有生命平安。

神山

  神山在這裡代表了藏族文化中人與生存環境最神聖的一致,對於像我們這樣在政治信仰裡長大的一代人來說,那震撼是前所未有的。隨著當地人反對之聲的出現,張俊在村民與登山隊之間費力地調解。張俊是當年中日聯合登山隊的中方聯繫官,在爭論擴大以後,他帶著一批德欽縣地方政府官員到了日本,目的是希望溝通當地人與日方的關係,儘管對於那次日本之行有許多不同的爭議。爭論的混亂出乎張俊的意料之外,在探險者眼裡,無高不可攀的觀念,在卡瓦格博神山下遭遇了文化尊嚴的挑戰。在他看來,登山只是一項運動,沒想到事情怎麼會那麼複雜,登山隊進山要交進山費,那麼多隊員在當地的後勤供給要消耗老鄉的農副產品,僱用人工騾馬也會給當地人帶來現金收入。在那麼一個偏遠閉塞不通公路的地方,要不是登山隊進去,他們的藥材、水果和蔬菜賣給誰。此外,這對國家的對外開放也有好處。日本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又是送越野車,又是送麵包車。這又引來新的爭論:老鄉說:損害我們的神山,得利的卻是外人。中方登山隊的遺屬後來回憶說,登山隊每次進山都要遇到很多困難。實際上,直到今天,對於許多的當事者,他們仍然不明白爭論的癥結所在。在一片爭議中,幾經協商,國務院批准了登山計劃。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990年冬

  1990年冬天來臨的時候,經過兩年多的準備,中日聯合登山隊在周密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的攀登路線。這一次,他們志在必得,一定要登頂。在神山對面的飛來寺前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出發儀式,隊員們帶著日本出發時當地寺廟送的護身符,又接受了喇嘛們的祝福。這次出發,就像他們的登山生涯中若干次出發一樣,沒有誰覺得它有不尋常之處。

12年後

  在他們出發12年之後,有一張沒有寄出的明信片。明信片經過冰川巨大力量的擠壓和侵蝕變得有些殘破,那是一位日本隊員寫給家人的,上面寫到:「11月10日,從神戶出港,經過天津、北京再次來到雲南省。我們的登山隊到今天已經在德欽8天了,現在是旱季,持續了10天的晴朗。11月27日,兩隊合流,12月初就要開始攀登梅裡了,我們預定1月初登頂,我高興地期待著回國以後的會面。」接上來的日子裡,等待他們的是沒完沒了的濃霧和大雪,以及隨時發生的雪崩,連卡瓦格博的影子都看不見。按照計劃,一、二、四號營地的建立都很順利,但在選擇三號營地時,中日雙方的隊員之間發生了爭議。中方認為,為了安全,營地應該建立在遠離山脊的地方,可以避開雪崩區。日方認為,為了登頂節省體力,三號營地應該儘可能接近山脊中部的四號營地,如果後靠,離二號營地太近,就失去了三號營地的意義。雙方都有道理,隊長井上治郎只好派隊員米谷上山做最終裁判。遺憾的是,米谷上山時,山上大霧迷漫,什麼也看不見。最後,井上隊長決定,三號營地選擇在中方意見靠前一點,日方意見靠後一點的中間位置。山難發生以後,三號營地的位置成了爭議的一個焦點。實際上,三號營地已經經歷過一次雪崩警告。段建新當時是登山隊的夥夫,人手緊時也負責通訊。他在二號營地住了一個星期。二號營地與三號營地之間是一個三公裡左右的緩坡,非常開闊,天氣晴朗時可以看見三號營地的帳篷。那是在中午,伴隨著一陣山崩地裂的巨響,那聲音就像空氣爆炸一樣斷裂,整個山體抖動起來。他衝出帳篷,看到三號營地上方的大冰川轟隆轟隆往下掉,崩塌下來的雪浪攜著巨大的氣浪直撲向三號營地。大約十幾分鐘,等氣浪平息以後,3號營地才重現。他看到雪崩線在距三號營地約有幾百米到1000米左右的位置停了位。這只是一個中型雪崩。發生在山難發生之前十幾天。四號營地建立在海拔5900米的一個大冰壁前,登山隊以此為基地,準備第一次嘗試登頂。1990年12月28日上午11時30分,突擊隊5名隊接近主峰背後的山脊,到達6200米的高度,這是卡瓦格博從未有過的攀登高度,三號營地的隊友得到消息,敲盆敲碗為即將到來的勝利而歡呼。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天氣突然轉壞,烏雲遮沒了山頂,風也開始刮起來了。在到達6470米時,中方隊長宋志義感覺東南方向好像有雲層向他們壓過來。這時,峰頂就在眼前,垂直距離只有270米。隨著烏雲的到來,氣溫急劇下降。剎那間,5名突擊隊員被凍得渾身顫抖。緊接著,狂風怒卷,石渣般堅硬的雪粒,狠狠地抽打在人們的臉上。突擊隊迫不得已拉起了簡易帳蓬,以避風寒。暴風雪掠過帳蓬,發出猶如砂紙打磨的聲響。下午4點,風雪肆虐,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井上只能痛苦地命令:取消行動,返回三號營地。但此時,突擊隊下撤已經很困難了,山頂被黑雲籠罩著,漫天風雪中,5名隊員徹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路了。隊員們幾次試圖衝出黑暗,都因無法辨別方向而被迫放棄。最後,井上隊長只得讓他們將剩餘的食品集中起來平均分配,做好在山頂過夜的準備。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尚武的日記

  日本隊員船原尚武在日記中寫道:「天氣越來越壞,風也越刮越大,卡瓦格博的臉躲在一大塊很厚的雲層中。我們堅持不住了,準備往下撤。」到了晚上10點15分,風突然停住了,烏雲散去,月光把雪地照得亮堂堂的。11點13分,突擊隊安全地回到三號營地。這次突擊頂峰功敗垂成,5名隊員大難不死。這次衝頂的成果,是觀察了最後的地形,結論是:已經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點了。為此,登山隊擺酒慶祝,6470米,對攀登卡瓦格博峰來說,已經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了。藏民也得知登山隊即將登頂的消息。村民們此時已經不再針對登山隊了,而是將他們的不滿對著卡瓦格博。尼瑪還記得,那時老百姓不知該怎麼表達他們的憤怒,他們說:「阿尼卡瓦格博,顯示出你的神威吧,否則,我們就不再敬你了!」,成千上萬的喇嘛以及藏民在飛來寺詛咒登山隊,信仰的力量,以及各式各樣的傳說讓這次登山充滿了宿命的意義。

因暴雪推遲日期

  鑑於28日衝頂的經驗,登山隊決定,登頂日期定為1991年1月1日。但是,從29日開始暴雪突至,天地一片迷茫,三號營地被死死封住。登頂日期不得不一再後延。在正常情況下,張俊每隔幾天就會從二號營地與大本營之間往返一次。1991年元旦,張俊下山後就被滿天大雪困在了大本營。他因此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看到二號營地的活著的人。

  1月3日晚上,山上山下仍然像往常一樣通過對講機聊天。10點30分的通話中,山上的隊員還在抱怨:這雪究竟要下到什麼時候才算完。新雪已經有1.6米厚,差不多超過人了,張俊提醒他們每隔兩個小時把帳篷周圍的雪清理一下。

  1月4日一大早,張俊醒來後,感到四周有一種出奇的安靜,已經7點半了,居然沒有聽到山上的對講機的聲音。往常,山上的隊員起得很早,五六點就開始吵他們。他打開了對講機,對方沒有聲音。半個小時過去,對講機的那頭異樣的安靜。開始還以為他們睡懶覺,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本營的工作人員開始緊張起來,所有人都拿著一部對講機不停地呼叫著。三號營地17個人,都是很有經驗的登山者,而且17部對講機不可能同時出問題。9點鐘很快就到了,和營地的隊員失去聯繫這麼長時間,是出發以來的四十多天裡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張俊要求向昆明報告,其他人不同意,他們開了個支部會議,說等到10點以後,再沒消息再往上報。

雪崩

  正在這時,大本營附近發生了一次不大的雪崩,這讓焦急中等待的隊員又平添了一絲恐懼。10點剛到,張俊就向昆明的指揮部做了報告。17位隊友在一夜之間在就悄無聲息的和大本營失去了聯繫,這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多年來,張俊最忘不記的就是這件事,最不願提及的也是這件事。等待救援的那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漫長的幾天。當時,中方日方的所有隊員全都在山上,包括突擊的、登頂的和指揮的,整個一個登山指揮系統全部在山上,大本營基本上是屬於後勤人員,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動等待。連日的大雪到了4號這天突然就停了,天空放晴,一絲雲彩都沒有。接下來的4天裡,整個梅裡雪山晴空萬裡。張俊無奈而傷感地說:「如果真有神靈的話,那神靈給了我們4天的時間,但我們沒有抓住。等到飛機來了,救援隊來了,天一下子就變陰了,連日暴風雪。這又成了一個最符合藏民反對我們登山的理由。」

搜救

  最可行的救援是派直升機,但指揮部開了4天的會,最終告訴他們的結果是成都軍區的直升機來不了,因為沒有德欽縣的地質、氣象資料和加油點。天上的等不來,只能爭取地面救援。經過7天漫長的等待,中國登山隊派出的救援小組終於趕到大本營,實力最強的西藏登山隊在仁青平措的帶領下,日夜兼程從拉薩趕來。滇藏公路兩千多公裡路程,平日至少需要6天時間,他們兩天就趕到了。遺憾的是,救援隊到達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搜索隊。幾天過去,山上的隊員已經不可能存活了。兩支隊伍加在一起,十名頂級高手聚集一堂,但在鋪天蓋地的暴雪面前,衝擊顯得微不足道,他們選擇了幾條不同的上山路線,都失敗了,只有西藏登山隊到達一號營地,但無法接近二號營地。二號營地是關鍵位置,到達二號營地,就能知道三號營地到底發生了什麼。

  1月9日,來了一架偵察機乘雲層散開的瞬間,在高空飛了幾個來回,拍了照片,三號營地所在位置有30萬噸以上的雲團樣物體堆積,判斷是雪崩。京都大學的救援隊也到了,可是西藏隊上不去,日本隊就更上不去了。1月21日指揮部正式宣布17名隊員失蹤,搜救行動失敗。22號救援隊宣布撤離。

  卡瓦格博難以攀登有著特殊的原因,橫斷山脈複雜的地質構造和低緯度雪山瞬息萬變的氣候,使它潛藏著致命的危險。

  就在宣布搜救失敗、指揮部下撤的當天,大本營附近發生了一場可怕的雪崩。一片寬300米、長400米的冷杉林,樹的直徑都在50釐米以上,在雪崩過後,杉樹林齊刷刷地倒伏在地,一棵不剩。十幾年過去,災難發生時的恐怖情形依然如故。在那裡放牧的老鄉說:這是很奇怪的,這片樹林並沒有在發生雪崩線路上,僅僅是雪崩的氣浪就把樹林摧毀了。老百姓說,這是神山的又一次警告。然而,山難卻使卡瓦格博越顯神秘。接下來的幾年裡,中國登山協會接到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登山申請。對於登山者來說,雪山只是一個高度和海拔,攀登一座從未被攀登過的山峰,是很刺激的,尤其是這座山峰發生了登山史上如此著名的事件。出於對死難者的感情,雲南省為京都大學登山隊保留了五年的首登權。1996年首登權期限的最後一年,京都大學登山隊再次進入卡瓦格博。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登山的爭論升級

  這次登山使得爭論再次升級。

  在當地人看來,侵犯神山就是侵犯他們的生活,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村民以他們的方式捍衛神山的莊嚴。山上每個村莊人全部下山,躺在路上的,躺在瀾滄江橋上的,告訴登山隊如果要攀登卡瓦格博神山先從他們身上踩過去。張俊仍然是這次登山的中方聯絡官。他無奈地說,與其說我們是登山隊,不如說是工作隊,整天就忙於調登山隊與當地村民的關係,解決每時每刻都在出現的問題。我們太累了,太疲倦了,阻力太大了。他一連說了三個太字。

1996年再次登山

  然而,最終使得1996年登山失敗的,不是村民的阻撓,不是隊員技術有問題,依然是冥冥之中支配一切的某種力量。就連自稱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張俊也說,我們被老天捉弄了。

  由於有1991年山難的前車之鑑,這次行動格外謹慎,進程也格外緩慢,1996年2月1日,登山隊終於到達了1991年所建的四號營地的同樣高度。登頂指日可待,但一個令人心憂的消息從萬裡之遙的東京氣象廳傳了過來:未來兩天內將有一個巨大的暴風雪過程,可能要超過91年的那次降雪。他們尋問了中央氣象臺和雲南氣象臺,結果是吻合的。在他們的頭頂,烏雲正在聚集,手中的氣象儀也顯示暴風雪就要來了。大本營開了緊急會議,馬上命令山上的隊員迅速撤營,能丟的丟,能棄的棄,只要能活著回來就行。本來從四號營地到大本營,要6天的時間,他們就一天跑下來了。就在隊員們剛剛到達大本營的時候,他們同時接到三地的氣象預報,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把雲層吹走了,未來仍然是晴好的天氣過程,隊員們想重新開始,但已經不可能了。他們在飛來寺灌木叢中的十七勇士紀念碑前長跪不起,出發時在此發下的誓死登頂的誓言,經不住山峰的一陣風雪而永遠地飄走了。1997年2月6日的《迪慶日報》寫到,《讀賣新聞》記者告訴中方隊員:「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將永遠放棄梅裡雪山。」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峰,唯一一座明令禁止攀登的佛教神山
    梅裡雪山又稱雪山太子,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東北約10km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平均海拔在6000m以上的有1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m,是雲南的第一高峰。
  • 梅裡主峰卡瓦格博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峰
    梅裡雪山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梅裡雪山並不是一座山峰的名字,而是在該地區一系列5000-6000米山峰的統稱,這些山峰中比較有名的有:卡瓦格博(太子峰),巴烏八蒙(英雄女兒峰),緬茨姆(神女峰),扎拉雀尼(白馬雪山)等等。卡瓦格博是最高的一座,今天的故事也由此開始。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也稱太子峰)是一座神山,同時也是梅裡雪山的主峰以及雲南省最高峰。
  • 世界最難攀登的山峰有哪些?登山難度排名如何?珠穆朗瑪峰未上榜
    K2是國際登山界公認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難度最大的山峰,其攀登死亡率達到了可怕的30%,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座沒有在冬季攀登成功的8000米級獨立山峰。 安納布爾納Ⅰ峰是第一座被登頂的8000米級山鋒,但這絲毫不能表明它是一座容易攀登的山峰,事情恰好相反,因為雪崩事故多發,它被所有攀登者認為是世界上最難逾越的高峰之一。 在1950年首登成功之後,20年裡沒有任何人再次攀登成功。安納布爾納Ⅰ峰的登頂死亡率也在所有8000米級山峰中名列前茅,截止2000年,共有106人登頂過該峰,但也有54位攀登者再也沒有醒來。
  • 世界最美雪山不是喜馬拉雅山,就在中國,但為何被禁止攀登?
    梅裡雪山位於西藏察隅縣東部,與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境雲嶺鄉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龐大的雪山群,全長150公裡,在藏區被稱為卡瓦格博雪山,卡瓦格博最高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省最高的山峰,多年來,人們徵服自然的欲望從未改變,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隊曾經為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而歡欣鼓舞
  • 「旅遊」中國海拔最高山峰排行榜top10
    位於中國和巴基斯坦邊界。是喀喇崑崙山脈的主峰,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K2是國際登山界公認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難度最大的山峰,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座沒有在冬季攀登成功的8000米級獨立山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山區高峰林立,冰堅雪深,險阻重重,是一座極受登山愛好者青睞的名山。
  • 卡瓦格博,拒絕人類攀登的雪山,如果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永遠
    在中段太子雪山中有一座海拔6740米絕世獨立的主峰:卡瓦格博。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洛克博士,稱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100多年來,地球上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幾十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都被印上登山者的足跡。而卡瓦博格峰卻是一座不打折扣的處女峰,至今無人登頂,也是第一座政府立法拒絕人類攀登的雪山。
  • 中國唯一「一座禁山」至今無人再登頂,19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遇難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今天給大家講述一下中國唯一一座禁山,梅裡雪山,也叫卡瓦格博,位於中國西藏與雲南的交界處,是一座長達150公裡的龐大雪山群,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達到了6740米,至今無人能登頂,但之前在1991年的時候中日聯合登山隊到時登過,只不過最後確全軍覆沒了,而且遺體
  • 世界「最難徵服」的三座山峰,都在我國,有一座至今沒人登頂
    世界上最難被旅遊者徵服的三座山峰都是在我國境內。其中有一座更是絕,至今還沒有人登頂過。第二高峰的K2,由於它地形險峻,可是要比珠峰還要難登頂,它的海拔是8611米,至今還沒有中國人能夠徵服他。它雖然比珠峰的海拔要低很多,但是難度卻並不比珠峰要低。
  • 這五座高峰,一座比一座難爬,還有至今未登頂過的!
    在這世界十大高峰中,攀登難度也是有差異的,比如這十座裡最難攀登並不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雖然珠峰的攀登難度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因為攀登人數實在是太多了,路線都被摸熟了,攀登經驗非常豐富。這十座最高峰中最難攀登的是排名第二的K2,K2海拔高度8611米,是十大高峰裡唯一一座不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山峰,地處中國和巴基斯坦邊境。
  • 梅裡雪山為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唯一因文化保護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梅裡雪山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當地的藏族人民為它命名,賦予它神性,梅裡雪山為藏區八大神山之首,稱為「太子十三峰」,其海拔6740米的主峰至今仍是未被徵服的「處女峰」,是雲南的第一高峰,也是唯一因文化保護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 卡瓦格博峰上的雪(獻給無名的攀登者)
    他們的攀登高度僅僅是4350米,攀登的唯一結果是"徹底宣判了斯農線路的死刑"。大和民族的百折不撓令人敬佩,日本登山家下山後的頭一件事就是向雲南體委申請:懇請保留卡瓦格博的首登權!出事以後,有個詞一直在我心中縈繞,那就是:不死不休。   1990年,人類向卡瓦格博神山的挑戰又一次以偵察活動拉開了序幕。
  • 駱駝峰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峰
    21CN旅遊先聊兩句裝備:介紹一件非常棒的羽絨服,沃蘭達(Valandre)彩虹橋,這是一件可以陪伴你高原徒步,冬季露營,攀冰,4000-6000米級別山峰攀登的多用途羽絨服,也是2013年戶外金獎產品,穿著這件衣服,你一定能夠感受到法國製衣技術的精湛,雪線商城有售。
  • 走近梅裡雪山,仰望卡瓦格博峰
    梅裡雪山是一座北南走向的龐大雪山群,海拔6000m以上的山峰有13座,也稱「太子十三峰」,座座壯麗,峰峰晶瑩。站在空曠的飛來寺平臺,獨自憑欄,手舉相機,經過長久地耐心等待,6月28日下午4點6分,雲開日出,卡瓦格博峰完全展露出了極為美麗的容顏。放眼對岸,數百裡的角峰,南北綿亙,近於直立的冰鬥,懸谷,崖壁,勢如刀劈斧削,無比地冷豔,高峻。
  • 攀登6000米級別山峰需要什麼樣的裝備
    封面圖片來自:glaciers.uoregon.edu攀登6000米級別山峰比5000米級別的山峰在裝備上會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保暖裝備。6000米級別的山峰我國山峰資源異常豐富,可以攀登的6000米級別的山峰非常多,國內可以攀登的6000米級別山峰,絕大部分都介紹過:《玉珠峰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峰》,相對容易,適合6000米入門(指南坡路線)《雀兒山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峰》,風景秀美,有難度《啟孜峰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峰》,地形豐富
  • 阿尼瑪卿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峰
    阿尼瑪卿山脈四座主峰分布示意圖,圖片來自《Amne Machin:A Closer Look》,作者JOHN TOWN 攀登歷史也許是因為山峰美麗雄偉的原因,阿尼瑪卿的高度一直是一個神秘的話題據JOHN TOWN的文章《Amne Machin:A Closer Look》記載,1922年,英國探險家George Pereira 在160公裡外的地方看到了被雲層環繞的阿尼瑪卿山峰,並且被當時的日照金山的美景所震驚,這位英國人覺得這應該是一座很高的山峰,甚至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
  • 「中國神山」梅裡雪山,日本人兩次攀登失敗,至今被視為人類禁區
    人類證明自己偉大的方式,一個是建築,一個是攀登。徵服一座又一座高山,將世界踩在腳下。喜馬拉雅山,現在人滿為患,世界上所有8000米以上的高山都被人類登頂。但是中國有一座「神山」卻至今未被徵服,而且現在已經禁止攀登,成為了人類永遠的禁區。
  • 推薦 | 當你面對一座山峰,是攀登?還是仰望?
    隨著中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珠峰「身高」將迎來歷史性更新。此次登頂測量中,隊員在峰頂停留了150 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當你面對一座山峰,是攀登?還是仰望?其實取決於你的勇氣和信念。關於攀登山峰的電影,你還看過幾部呢?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登山電影。
  • 中不邊界的神秘山峰,海拔7570米至今未被攀登,以後也很難實現
    這裡的山平均高度達到了7000米以上,並且有110座山峰高度超過7350。這些山峰雖然高度驚人,但是卻大多被世界各國的探險者們徵服過。可就有一座山與眾不同。它是中不邊界上神秘山峰,海拔7570米至今未被攀登,以後也很難實現。這座山峰叫做幹卡本森峰。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正好處於中國和不丹兩國的邊境線上,存在很多爭議,所以至今也沒有確定究竟是屬於哪個國家。
  • 卡瓦格博到底是一座什麼山?
    沿途注意尊重藏族人的宗教習慣,轉塔與轉經筒儘量順時針方向,不要摸藏族小孩的頭,儘量不要從火塘上跨過去,對於路上藏族人遺棄的錢財、衣物、金銀首飾、佛珠等,儘量不要拾起帶走。此山基巖為紫色砂巖,故呈暗紫紅色;氣候覆雜多變,埡口風速甚急;山峰南側的說拉埡口,是連接雲南德欽和西藏左貢、察隅的交通要道,是有文化蘊意和內涵的「茶馬互市」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藏民繞山朝拜卡瓦格博的「外轉」路線所必經的最北埡口。每年的夏、秋季節,過往馬幫、朝山者、農牧民,戶外愛好者絡繹不絕,海拔5295米。此山峰也是被當地人認為是真正的梅裡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