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滴滴舉辦第12場「滴滴開放日」活動,正式發布與比亞迪合作的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滴滴造車,標誌著公司從輕資產的出行平臺,轉型為出行服務提供商。程維在發布會上說,過去滴滴致力於優化軟體,未來10年將同步優化軟體和硬體。
轉型背後,是滴滴突破用戶增長瓶頸的渴望。
網約車市場狼煙再起
隨著人們對網約車出行方式的逐步認同,網約車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在原本以Uber、滴滴為首的網約車企業稱霸國內外市場的局面下,依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觸角伸至網約車領域,出現了一批極具競爭力的網約車平臺及創業型的網約車公司。
環顧全球網約車市場,Uber依舊是網約車行業無可爭議的絕對霸主。在全球網約車市場Uber一家獨大下,後起之秀Lyft仍無懼地發起挑戰。2013年1月宣布正式在洛杉磯開始運營相關汽車共享業務,如今已在美國40個州展開了業務。
另外,在全球範圍內,除了Uber、Lyft,還有Grab、Ola、Uber、99、Taxify、Careem、滴滴國際共同構建了一個服務全球超過80%的人口、覆蓋1000多座城市移動出行網絡,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減。
國內市場競爭者也紛紛入局,2014年2月,Uber入局中國,網約車市場迎來了一輪高速的擴張和洗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曹操專車接連湧入市場,最終這場群雄廝殺以滴滴出行收購快的和Uber,在行業確立龍頭地位而告一段落。但在2017年,美團打車正式上線,2018年開始向中國網約車市場發起猛烈攻勢,滴滴霸主地位遭到一定威脅。
2020年,滴滴再出發,順風車重新上線、補貼計程車業務,核心業務網約車下沉與出海齊發,並通過青桔單車、橙心優選等豐富滴滴生態,就是要尋找下一座高峰。
但是,美團、拼多多、京東、嘀嗒等巨頭不僅牢牢佔據這些山頭,還對自己的腹地虎視眈眈,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上市,一座更高的山峰正壓過自己,留給滴滴裂變的時間還有多少?
滴滴的瓶頸與焦慮
2012年7月,滴滴拿到了金沙江創投的300萬美元的融資後,開始在網約車市場上一路狂奔,狂奔的過程中離不開騰訊、阿里巴巴、高瓴資本、軟銀等實力股東的支持。
但是,8年仍然沒能結出贏利果實。Uber去年虧損85.06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虧損約60億美元,滴滴也未能盈利,行業估計2019年的虧損額高達11億美元。
對於成長期的科技公司而言,用戶增長停滯或下滑,比虧損更可怕。
2019年Q3,中國網約車應用的每日活躍使用量同比下降6.3%,這也是其連續第5個季度下滑。公開數據顯示,市場份額93%的滴滴出行,乘客和司機端App使用量分別下降了5%和23%。
增長乏力、盈利遙遙無期,已經成為滴滴的在網約車市場成長的瓶頸。
滴滴被網約車市場新老玩家圍攻
儘管滴滴出行已經佔據頭部位置,但進入到2018年,網約車的競爭態勢仍在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觸角伸至網約車領域,出現了一批極具競爭力的網約車平臺,比如神州優車、首約汽車、美團打車、風韻出行、高德地圖等。
神州專車在高端網約車領域無人能比,首汽約車在北京區域市場中高端用車領域的影響力,也不是滴滴可以輕易撼動的。
成立於2010年的易到用車,是中國第一家出行領域的網際網路信息公司,中途因創始人出局陷入停擺,2018年高調復活後,仍然是滴滴的主要追趕者之一。
早年,滴滴順風車在細分市場獨佔鰲頭,可就在下線的那幾年,嘀嗒趁機崛起,滴滴在順風車市場重新成為一個追趕者。
美團打車已經向一線城市鋪開,南京首站及上海入駐的第二天就已經宣布獲取網約車三分之一的網約車市場份額,可見發展迅猛。
滴滴的攻守道
與眾多網際網路公司一樣,滴滴首先想到的是布局生態,滴滴在公司主體之外,推出青桔單車、青菜拼車,全資入股花小豬,走多品牌孵化之路。啟信寶顯示,花小豬科技成立於2020年8月,由滴滴持股100%。
除此之外,公司以海量用戶為基礎,將業務拓展至金融、同城配送、社區團購等新業務。其中,滴滴投資的橙心優選,與拼多多、京東、美團等零售選手正面對壘。
滴滴在布局國內市場的同時,也把目光移向了海外。11月19,滴滴總裁柳青在2020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表示,滴滴在主要拉美市場份額已經接近50%。
如果想進一步探索,特別是網約車發達的歐美地區,滴滴必然會遇上之前的老對手Uber。度過艱難的調整期之後,80後創始人程維能否帶領團隊繼續突圍,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大摩財經、斑馬消費、前瞻產業研究院
免責聲明:文章引用的部分內容及圖片均已註明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引用不當或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