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的全球爭奪戰:時隔四年,滴滴成了進攻方?

2020-12-15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銀杏財經(ID:threemornings),作者:周有輝,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品牌」一詞,誕生自古挪威語「Brandr",意思是燒灼,指的是在馬臀部烙下的一個戳。人們用這個戳區分張三或者李四家的馬。大多數人其實很難搞清楚,張三的馬是什麼血統或者吃的是什麼良草,但人們一定會記住,張三比李四的馬快,以至於看到這個戳便想起更快更好的馬,這就是品牌。

縱觀滴滴的發展史,無論是早年與Uber相爭,還是面對監管輿論壓力。從國內到國外的戰場,品牌二字,都如執牛耳。

滴滴復活

2020一整年,鮮少對外界主動發聲的滴滴都表現得異常活躍。

先是在3月初提出「0188規劃」,即0重大安全事故,三年內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超過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其中國際化的目標佔比1000餘萬單。

隨後,高管團隊在媒體面前多次亮相。副總裁柳青在5月份接受CNBC採訪時,兩度提及核心業務網約車已經扭虧為盈,言語間透露著自信。

不過,也有人解讀為這是一場數字遊戲,滴滴在疫情恢復的這一特殊節點宣布盈利,是試圖提振資本市場對共享經濟模式的信心。對於網約車而言,利潤=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變動成本主要是用戶和司機補貼,疫情期間在用戶需求和司機供給慢慢回升的過程中,成本和收入可達到微妙的平衡,達到「小體量」的盈利。

11月16日,滴滴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正式發布。滴滴方面稱,作為第一款為共享出行而生的汽車新物種,這款車基於滴滴平臺積累的用戶數據,針對網約車出行場景,在車內人機互動、司乘體驗、車聯網等多方面進行定製化設計,而D1最終由滴滴聯合比亞迪共同設計開發。

而在國內的本地生活領域,滴滴組建社區團購小程序「橙心優選」和各方巨頭互相肉搏,同時又在下沉市場打造全新品牌花小豬,不過供給端仍是滴滴司機。穿透背後的模式,仿佛還是補貼的那套底子。

此前已有不少媒體分析,滴滴的業務加速擴張是因為不斷逼近的估值壓力,滴滴IPO的傳聞也由此密集了起來。

傳聞背後,暗潮湧動。多方機構投資者參與的滴滴推高市值的訴求越來越高。然而在2018年因為安全問題被打了兩記悶棍後,滴滴在2019年全年一度潛心做事,在安全方面下功夫。

走出山門,共享出行賽道已經聒噪得很。從縫隙中生存下來的嘀嗒順風車搶先發出上市信號之後,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名號風頭正勁。不過大眾也很意識到,網約車業務並不是共享出行形成商業閉環的唯一路徑。

不僅如此,在過去一年裡,隨著網約車市場的監管收緊,平臺、車、司機三證齊全的嚴格要求讓滴滴的價格已經難以形成競爭力,合規反而是促成優勢的關鍵,滴滴本身則越來越像一家重資產模式的全國民營計程車公司,共享出行的初衷似乎和現實所背離。

因此,以美團、高德為代表的聚合流量平臺了整合區域範圍內垂死掙扎的網約車公司,形成競爭的另一股新勢力。以T3、享道為代表的傳統車企派,和以首汽約車為代表的地方公共運輸集團或計程車公司主導的平臺,利用牌照優勢和造車經驗塑造了壁壘。

這三類共享出行玩家開始蠶食滴滴未能擴張的戰場,為了緩和估值壓力和國內競爭,滴滴重述出海敘事的緊迫性愈發凸顯。

2018年以來,滴滴已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澳大利亞、日本等重要市場開展出行、外賣和同城配送等業務,一年累計完成超過10億訂單。

據晚點報導,受到海外疫情影響,滴滴國際業務一度因疫情暴發而跌至低點,但目前海外訂單已經恢復到疫情前 80% 左右的水平。

與Uber全球開戰

時間撥回到2018年,吳曉波在自製節目《十年二十人》上對程維直言不諱地問道,「沒有一個壟斷是值得讚美的,你承認嗎?」

彼時的程維信心很足,回答說不應該狹隘地看待網際網路的壟斷,如果中國還沒有能代表出行服務的平臺,我們連全球競爭的資格都沒有。但細數滴滴的出海戰略,主要還是跟著金主爸爸軟銀做投資。

滴滴的國際化起步於防守。為了牽制Uber中國的進攻,滴滴在全球範圍內投資Uber的競爭對手。2015年開始,滴滴一連投資了美國Lyft、印度Ola、巴西99、新加坡Grab,歐洲Taxify,竟囊括了東南亞、南北美、歐洲等共享出行市場。

Uber國際化是典型美式網際網路巨頭的布局路徑:管理遙控+統一的技術平臺+空降兵+本地有限團隊+出色的營銷策略,這也是Uber現如今仍在向投資人講述的美好故事。

選擇了投資加併購的滴滴,出海難度大幅度下降。在與本地出行企業合作過程中,輸出「資本+技術+商業模式」的國際化路徑愈發明晰。

結果來看滴滴棋勝一招。Uber的本土競爭對手大多成功抵擋住了Uber的激烈擴張,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的戲碼不斷上演。

資本出海的滴滴由此建立起了一張全球出行網絡的雛形,其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本地化解決方案可以最好地解決本地問題。

早在2015年,滴滴投資了印度最大的出行同行Ola,在2019年時仍然擁有0.15%的份額。

Ola相比於Uber對本地市場的反應更為迅速,比如推出現金支付服務,為三輪車司機提供預裝應用程式的免費智慧型手機等等,至今仍然牽制著Uber印度市場的發展。

而在Uber的後方大院上,滴滴也同樣投資了其競對Lyft,在持有股份不久後,宣布推出跨國合作服務——中國的滴滴用戶能夠在Uber的大本營美國用滴滴打車,美國的 Lyft 用戶也能夠在中國用自己熟悉的 Lyft 打車。

兩個品牌的用戶在出國時無需下載新的應用,也無需註冊新的帳號,甚至連支付方式都不需要更改,就可以像在家一樣方便地打車。

要知道,Uber在中國失敗的原因關鍵恰在於,沒能利用當時支付寶和微信兩個龐大的流量入口,也沒有接入相對便攜的支付手段。

當時滴滴的合作模式解決了跨國、跨應用共享用車的幾大關鍵問題——解決溝通、支付和帳號共享

後來,滴滴收購Uber中國的案例傳導到了全球,為各國出行初創企業提供了鬥爭範式。

被滴滴投資的東南亞巨頭Grab可以說是滴滴和Uber競爭的復刻版。Grab CEO陳炳耀曾表示:「滴滴的成功鞏固了我們的信念,即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裡,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

當意識到Uber從中國退出之後會把更多資源和精力放在東南亞市場時,他堅定地認為,「Uber輸了一次,我們會讓他們再輸一次。」

轉機發生在2017年,滴滴與孫正義的軟銀作為領投方,第二次注資Grab20 億美元,創下2017年全球移動網際網路最大融資案之一。

彼時的Uber CEO卡蘭尼克深陷性醜聞,而Uber內部的人事變動也波雲詭譎。新上任的CEO選擇砍掉部分業務,退出了初現前景的東南亞市場,把Uber東南亞出售給了Grab,Grab得以迅速壯大和崛起,在市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

身居幕後的軟銀始終是全球共享出行市場的操盤手。

據Grab2019年披露出的融資信息,Grab 的三個大股東分別是Uber、軟銀和滴滴出行(H 輪之前所佔股份分別為27%、20%和14%),盤根錯節的投資關係由此可見。

同樣由軟銀開路的還有日本市場,滴滴在2018年宣布與軟銀公司成立合資公司DiDi Mobility Japan,為本地居民和遊客提供計程車打車服務和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當時孫正義也給足了滴滴面子,在一次年度活動會上痛批日本政府,「日本的法律禁止共享乘車,我無法相信仍會有這樣愚蠢的國家。」

滴滴進軍日本市場同年,中國大陸赴日遊客已達到了800多萬人,而在2008年僅為約100萬人,10年間增長了約8.4倍。

遊客將共享出行的習慣輸出到了海外,滴滴通過與日本計程車公司合作,中國用戶也可以在日本使用滴滴APP叫計程車。

這是滴滴的品牌軟實力第一次向海外輸出,出海合作模式也日漸成熟。

所以,兩年前接受採訪的程維之所以信心滿滿,正是因為滴滴的出海模式有所成效,準備加速滴滴品牌建立的力度,親自和Uber對壘。

但在其節目播出後的一個月,滴滴司機案隨即發生,滴滴不得不收縮業務,國際化進展因此也消失在媒體鏡頭之下。

品牌肉搏戰,硝煙再起

隨著疫情逐漸緩解,滴滴的海外擴張開始加速,而這一次滴滴直接布局了海外市場,在拉丁美洲和Uber交火,8月份宣布進入阿根廷和秘魯,同時招募計程車司機和代駕司機。

這一仗,滴滴已經籌備多時。包括收購當地的乘車服務公司,吸引計程車運營商加入平臺,以及與當地科技公司和監管機構建立關係。

據晚點報導,滴滴在2018年投出了巴西網際網路領域中的首個獨角獸,巴西共享出行企業「99Taxi」,99服務遍及巴西500多個城市。

面對美國的激烈競爭和歐洲的嚴格監管,拉美一度成為Uber的避風港,而不少出行巨頭率先在拉美實現正向現金流。

拉丁美洲有超6.5億人口,其中83%的人生活在城市。面對龐大的人口數量,城市規劃也成為巨大的挑戰,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還要考慮道路、公共運輸、停車場等擴張。

Uber和滴滴都將拉丁美洲視為增長的關鍵,前者是希望向投資者展示,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常態下,其商業模式仍然可行,而滴滴則是出於在IPO之前,維持高市值的訴求。

據Statista的數據,拉美地區共享出行的收入預計將在2023年突破10億美元,而這一數值在2018年是5.18億美元。

但根據彭博社5月份報導,Uber已經把盈利目標推遲了明年,並計劃削減10億美元的成本,措施包括裁員、減少辦公空間等。截至這篇報導發出,裁員人數已經約佔Uber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彭博記者直言作為新經濟代表,Uber雄心不再、理想破碎。

因此,疫情仍然肆虐的拉丁美洲再次為滴滴提供了超越Uber的契機。

滴滴的野心不止於此。除乘車業務外,滴滴還提供了類似Uber Eats的食品配送服務,並且重資產打通出行領域的資源,和巴西、墨西哥金融機構展開合作,推出借記卡和「錢包」服務,司機可以用來去超市消費,加油站加油,甚至可以在銀行提現。

滴滴高級副總裁兼國際業務負責人朱景士在日前表示,滴滴國際化已進入防疫抗疫與推動增長並行的「新常態」,公司將繼續拓展業務、探索新市場,把在中國沉澱的創新出行方案帶到更多地區。

這話落在具體動作上,便是在海外複製共享出行防疫的經驗。

據路透社報導,滴滴已在智利的計程車上安裝了800多個塑料屏障,試圖降低冠狀病毒在乘客和司機之間傳播的風險。同時還向計程車司機分發口罩、抗菌凝膠和其他用品,並在聖地牙哥進行了2000多次車輛清洗。

而Uber在智利仍然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乘客有時不得不偽裝成家人或朋友躲避警察。在疫情流行期間,更加頻繁的檢查使得這種偽裝難以為繼。

早年間,拉美地區也發生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反對計程車司機兼職網約車,甚至攻擊Uber司機。

在不少拉美計程車司機看來,Uber與計程車司機的合作不過是出於疫情下的短期盈利目標,並不致力於長期合作,自身權益難以保障。

在拉美地區將Uber包圓了之後,與本土計程車公司合作的方式讓滴滴嘗到了甜頭,並繼續將資源置換和融通的理念輸出到了其他國家,選擇從各國規模較為龐大的工業和港口城市入手。

8月25日,滴滴擴張到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堡招募司機,這也是其進軍的第一個歐洲市場。

Uber也曾在2014年進入俄羅斯市場,只不過在經歷長達8個月的補貼戰後以失敗告終,Uber在俄業務與本土出租公司Yandex合併,後者佔據俄羅斯出行市場27%的份額。

據俄媒報導,憑藉折扣和補貼戰略,僅僅兩個月後,滴滴就已成為僅次於Yandex的第二大計程車服務平臺,並在近期將通過投資當地市場參與者的方式鞏固市場地位。

11月3日,滴滴在國家化上的最新動作是進入紐西蘭市場,率先上線快車服務,首站為紐西蘭奧克蘭。截止目前,目前滴滴已經匯集當地80%的網約車活躍司機,紐西蘭市場也將與此前布局的澳大利亞業務相協同。

資金雄厚的滴滴已經邁出了第一步,能否展現本地化運營的能力還有待時間驗證。在逆全球化的趨勢下,滴滴的品牌出海方法論竟然正在形成。

滴滴要讓蓋在車上的戳,被世界記住。

相關焦點

  • 滴滴聯手比亞迪造車成功 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即將量產
    在滴滴平臺上,連接著超過3100萬輛車輛,平均每天為5000萬人次提供出行服務,今年10月創造出一天為6000萬人次服務的紀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則是以電池研發起家的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在全球有30個基地。兩家企業在一起會幹什麼?前天晚上,滴滴出行在北京官宣:經過3年研發,研發團隊製造出了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
  • 中國另類的網約車巨頭,完美避開滴滴出行,估值520億司機70萬
    滴滴是中國網約車市場上最不容忽視的角色,雖然近幾年滴滴負面消息纏身,不少後起之秀也都對滴滴的市場虎視眈眈。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滴滴已經成為網約車的代名詞,而且就市場地位而言,滴滴在國內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 滴滴聯合比亞迪造車D1:從一個網約車平臺向汽車運營商轉變
    成立8年後,滴滴將要駛向何方?滴滴的新物種:首款汽車誕生8歲的滴滴,發布第一個汽車硬體。前天晚上,滴滴出行舉辦第12場「滴滴開放日」,正式發布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而長沙將成為 D1 的第一批投放城市。
  • 神州專車柳傳志、滴滴柳青、Uber柳甄,一家人的網約車市場!
    2014年,北京一家餐館,柳青代表高盛第三次想要投資滴滴,卻再次遭到程維拒絕。柳青假裝生氣的說了一句:"不讓我投,我就給你打工吧!"這成為柳青加入滴滴的契機,程維與柳青就開始了網約車的壟斷之路。優步中國區戰略負責人:柳甄滴滴想要壟斷網約車市場,Uber成為攔在路上的一隻巨獸。柳甄在人民大學法學院讀完本科後,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繼續深造,08年學成之後服務於矽谷的一家律師事務所。
  • 為此,滴滴網約車、快的新出租和花...
    2020-10-01 08:42:50來源:FX168 【最難打車日滴滴宕機 全球日訂單首超6000萬】9月30日出行需求爆單,滴滴出行App出現故障,但其宣布當天全球業務已突破6000萬單,這一數字在一個月前的七夕(8月25日)當天首次達到5000萬。
  • 滴滴升級組織架構,網約車CEO付強調任新事業群
    過去的一年,我們共同經歷了疫情的艱難考驗,大家始終在一起,從「All in 安全」轉向長期安全能力和文化建設,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同時積極探索更多安全、便捷、多元化的出行服務,並把滴滴的服務帶到全球更多地方,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我們也在探索橙心優選、貨運等創新業務。
  • 哈囉再掀低價打車狂潮,滴滴正面硬剛!網約車價格戰又要開打?
    哈囉打車在中山轟轟烈烈的開展低價打車搶走乘客,滴滴自然不會放任不管,作為哈囉打車的開城第一站,如果被哈囉打車驗證這種低價打車模式可行,那麼勢必會複製到全國其他城市所以滴滴出手了!
  • 滴滴為何要自「造」網約車?還要5年內普及100萬臺?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孫冰) 11月16日,滴滴出行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作為第一款為共享出行而生的汽車新物種,D1由滴滴聯合比亞迪共同設計開發。滴滴正式發布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表示,提高出行共享率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共享化是未來出行的最優方案。在未來,購買服務將替代購買工具,一個人不必擁有一輛車,就可以擁有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
  • 網約車「罷工潮」來襲?滴滴發布新規定,司機大喊:跑不動了
    網約車出現後,我們在想要打車出門時,只需拿出手機打開相應的叫車軟體,網約車平臺就會給我們安排附近的車子前來接客。這樣一來就節省了我們在大街上等待車輛的時間。市面上存在的叫車軟體有很多,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可能就要數滴滴了,它也可以說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款打車軟體。
  • 滴滴再次給計程車溫柔的一刀
    樂清順風車惡性事件過去兩年多後,「痛心整改」的滴滴近來頻頻搶鏡。9月1日,滴滴宣布將旗下「滴滴計程車」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宣布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時隔五年復活「快的」。11月16日,滴滴再次放出大新聞,聯手比亞迪研發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這款定製網約車不僅採用了可識別的獨特顏色,而且仿效巡遊計程車的「空車燈」,設置所謂的「彩虹接駕燈」,通過不同顏色顯示車輛的運營狀態。滴滴老闆程維的評價是,「滴滴的裡程碑」三件事,步步為營,暗藏玄機;計程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滴滴:2019年平臺女性網約車司機超30萬
    2019年,滴滴平臺的女性司機超過了30萬。3月8日,滴滴發布了2020滴滴平臺女性司機發展報告。用數據說明了網約車平臺是女性就業的重要選擇之一,同時也可以看出,女性越來越成為職場和家庭生活中的中堅力量。
  • 造車、跨界賣菜,滴滴重塑滴滴
    滴滴最近一場發布會請來了當紅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利」開場表演。這一次,滴滴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這是一款為共享設計的網約車,D1不是按照整車付費,而是按照公裡付費。經過八年在網約車領域的技術、數據、運營的積累,滴滴向硬體領域跨出一大步。
  • 2020年底前網約車要全部更換!滴滴司機們真的要煩惱了
    2020年底前網約車要全部更換!滴滴司機們真的要煩惱了我國網約車市場的發展非常迅速,根據之前的統計數據,我國網約車司機人數達到3120萬,網約車用戶更是已達到3.39億。然而高速的發展也給網約車市場帶來了不少問題,比如網約車用戶的安全隱患、不合規網約車運營等問題,而除了這些問題,隨著近年來網約車數量的增加,尾氣排放問題也越來越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 滴滴重踩油門
    今年3月滴滴向全體員工發出了一封內部信,公布了未來的三年目標「0188」,即每天服務超過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超過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5月中旬,在已停滯很久的滴滴內部全員溝通活動「面對面」上,程維對數萬滴滴員工詳解「0188」,會議持續了三個半小時,程維對員工表示:「一定完成0188的目標。」改變已在滴滴內部發生。
  • 揭露網約車平臺貓膩!滴滴套路多,T3問題多!網約車司機要小心!
    現在的出行市場早就跟最初的市場不一樣了,網約車以滴滴為首一家獨大,後期又有資本大佬美團、阿里切入網約車賽道,知名車企上汽、首汽等企業也來分一杯羹,而順風車業務,早被哈囉、嘀嗒、一餵順風車平分。最有代表性的平臺滴滴、T3出行、一餵順風車,這三家足以看出平臺的貓膩。
  • @乘客 下了飛機打滴滴,請到P3停車場上車︱南寧機場啟用網約車專用...
    昨日,記者從南寧機場了解到,近期,南寧機場聯合滴滴網約車平臺,依託智慧機場建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正式引進滴滴網約車進入南寧機場P3停車場,促進機場區域網約車規範管理。8月7日起,南寧機場網約車專用上客通道及配套停車場正式投入使用,打造規範、便捷、舒適的網約車上客服務。
  • 網約車注意!「兩證」齊全方能上路!
    新年伊始,信陽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連續查處多起網約車違法違規案件,打響了2021年網約車專項治理「第一槍」。1月2日上午,呂某某駕駛豫SG**32小型轎車,通過「滴滴出行」軟體平臺接單前往新六大街火車站北廣場。在乘客支付完費用剛要下車時,被正在附件巡查的執法人員攔截檢查,並對車內駕駛員與乘客分別進行了調查詢問。
  • 滴滴網約車交通傷亡事故率同比降35%,還公布了順風車安全數據
    滴滴首次對外披露了2020年以來滴滴網約車、兩輪車、順風車、代駕、智慧交通等多個業務在交通安全上的數據。滴滴出行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滴滴網約車交通傷亡事故率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5%。對比2018年,滴滴順風車的交通安全狀況也得到有效改善,2020年以來,滴滴順風車億公裡重傷及以上案件數下降54.5%。
  • 網約車防疫安全標準本月將正式出臺 滴滴聯合中國城市公交協會立項
    3月16日,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協會宣布,由滴滴出行發起並聯合協會共同推動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平臺公司疫情防控服務規範》團體標準已完成立項工作,計劃於本月下旬正式出臺。據悉,一個月前,滴滴向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協會提出建立網約車行業防疫安全標準的申請,並在疫情期間持續更新升級申請草案。
  • 滴滴推出定製網約車D1,五年100萬輛將挑戰汽車產業新格局
    網際網路擅長講故事,滴滴喜歡聊夢想。八年前,在風雪夜的程維打不到車,因而萌生了讓出行更美好的願景,八年後夢想延續,滴滴推出了首款定製版網約車——D1。這是首臺由一家出行平臺主導推出的全新車型。11月16日,在「滴滴開放日」D1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