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抗戰名將衛立煌回到大陸,其後代過得怎樣?小兒子一心為國

2021-01-09 爾格說歷史

中國經過漫長的歲月,經過五千年的變遷,經過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歷史底蘊最為豐厚的一個國家。可是在這千年的歷史中,總有某個時段只要一回想起來便悲不自勝。

在古時候,歷代帝王對於朝代主顏色是有著非常多的講究的,正如夏朝尚青,秦朝尚黑,若是給中國近代史冠以一種顏色,那必定是鮮血般的紅色。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演繹的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歷代封建主義弊端的爆發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便一直遭受外國列強的打壓與侵略。更被迫籤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些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

而其中最為屈辱的便是日本的侵略,在封建主義統治之久的中國人,就像魯迅筆下所說的:「中國人的『看』是麻木不仁的『看』,國讎家恨在側,依然能心安理得的『看』。」中國人已經變得麻木不仁了。

所幸的是,在這個時候,有著無數的仁人志士用他們的鮮血,用他們的生命去喚醒了中國的同胞們。因為這樣,才使得中國人民在抗日的時候能夠萬眾一心。

中國之所以有今日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那些抗日的英雄,若他們看到了如今的中國,是否感到甚是欣慰了呢。

抗戰名將衛立煌

衛立煌,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在抗日戰爭中擊敗了岡村寧次成功的收復了鄭州,更在忻口會戰亦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劃,在這個戰役當中,衛立煌殲滅敵軍數萬人,給予了日軍重大的打擊。

有人曾分析評論到蔣介石有「五虎上將」,除了衛立煌「虎將」,其餘的四將不過就是徒有虛名,而獲得多次重要性戰役勝利的衛立煌,也被人們被稱為「常勝將軍」。

1927年衛立煌與朱韻珩結為夫妻,衛立煌也在妻子的幫助下,進一步的取得了蔣介石的信任,得以升遷。

而衛立煌的三兒子衛道然年幼時就跟隨著父親南徵北戰,更在父親的引導下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飛行員,還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工程師。當衛立煌從香港回到大陸離世後,衛道然也受到了周總理的啟示,回到了祖國工作,一心的去報效國家。

其實對於衛立煌,因為他與蔣介石的關係,眾人對他的爭議也有著非常之多。

抗戰時期,國共就發生了許多次大大小小的戰鬥,而當時衛立煌是隸屬於蔣介石一方的,當時與共產黨可以說是對立的。

在西安事變之後,國共開始形成合作關係,共同聯手抗日,而當時衛立煌已經是蔣介石身邊的得力助手了,隨著合作抗日的展開,衛立煌與共產黨的接觸也就隨之增多。

在1938年4月,衛立煌到西安去開會,中途到延安拜會了偉人,衛立煌在當時可算是第一個到延安訪問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偉人更特批了50多塊錢來招待衛立煌。

而就此之後,衛立煌也與偉人多次有書信往來,當國共爆發遼瀋戰役,衛立煌內心已經是有了棄蔣傾共的意願了。

良禽擇木而棲

在國民黨內派別之爭已成常態,而衛立煌與共產黨的關係密切,這便使得他經常會遭受政敵與特務的攻擊,這也使得他想離開國民黨的心情更為迫切。

1941年底,蔣介石更指責他與共產黨關係過於密切,而剝奪解除掉了衛立煌一切的軍事權力。而到了1942年,緬甸局勢日益惡化,而蔣介石手中又沒有能擔當起重任的人,於是衛立煌再次被任命為第一路遠徵軍的總司令。

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蔣介石這種法完全就是「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只會令部下寒心。

當蔣介石任命衛立煌後,衛立煌還沒就任,就遭到了頑固派的攻擊,而此時的蔣介石的做法更加的不可理喻,直接把衛立煌的總司令罷免了,換成了羅卓英。臨陣換將,可是兵家大忌,最終,第一路遠程軍的作戰徹底的失敗了。

而到了後來,隨著抗戰的勝利,衛立煌辭掉了一切職務,帶著家人出國考察去了。當1948年衛立煌回國,國內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回國後,衛立煌在經過蔣介石的多次遊說下,才勉強答應擔任總司令。但蔣介石卻對衛立煌的部署感到不滿,從而也加深了兩人之間的裂縫。

而後國共遼瀋戰役爆發,當蔣介石對其下達軍事部署,衛立煌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對這些命令並不執行,最後,國民黨軍隊慘敗而歸。

自此之後,蔣介石與衛立煌徹底的鬧翻,而蔣介石也對衛立煌實行了長時間的監控。直到某次機會,衛立煌才得以擺脫蔣介石到達了香港。

到了1955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相關部門的安排之下,衛立煌才得以從香港回到大陸。而在衛立煌到達廣州的時候,偉人更發電報給衛立煌說道:「先生返國,甚表歡迎,盼望早日來京,吉圖良晤。如有興趣,可於沿途看看情況,於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由此可見,黨對衛立煌的重視程度是有多大。良禽擇木而棲,衛立煌加入共產黨後致力於新中國的建設,最後更成為了國防委員會的副主席。

一代人的守護與傳承

他的兒子衛道然跟隨衛立煌在香港生活讀書的時候,就成功的考取到了國際職業飛行員執照,國際航空通訊員執照等專業的證書。當時國內並沒有相應的單位安置衛道然,若是他在國外生活,本可可以過上無憂無慮,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衛道然並沒有選擇這一條路,他在總理的建議之下,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進入了北京市汽修公司擔任技術的崗位,跟隨父親的腳步,加入了新中國的建設,後來更為中國的國防建設作出重大的貢獻。

一代抗日名將把一生奉獻給了中國,其子也把一心為國,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

河山為名的先烈

中國之所以能有今天,除去大家都所熟知的抗戰名士,還有著許多位卑無人可知的人在背後為其奉獻出了一生。

「樓以塌戲未終亂世扶貧任看風火,然山河位卑未敢忘優國,哪怕無人知我」當年日本人入侵我國安遠縣,日軍首領來到一個劇院要聽戲唱戲,便讓一個戲子給他唱戲,不然就讓手下火燒了安遠全縣,為了全縣的安危,他只能無奈之下在臺上唱起了戲,而下面的日本人在吃肉喝酒,就在快要唱完戲的時候,他說了兩個字點火!日本人聽到時都蒙了,當他們反應過來時,火勢已經蔓延,日本人都亂成了一片,臺上還在唱著戲。之後樓塌了,可戲還沒有唱完……。

如今,當時許多抗戰的將領都被我們所銘記著,但那些不被我們所知的,已無從得知他們姓甚名誰的人,我們是否會因此遺忘掉他們呢?

我相信並不會,只要中國人民還在,我們就會永遠記得他們。正因為有他們,中華人民之所以能延續五千年不斷,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榮昌盛,正是因為有前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與努力。

那些無名的先烈們,他們以血肉之軀安天下,護萬裡山河,又豈曰無名呢,如今的萬裡河山便是你們的姓名,如今的泱泱中華便是你們的姓名。

相關焦點

  • 國軍核心幹將衛立煌,1955年突然回到大陸,此後升到副國級
    1897年衛立煌出生於安徽,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讓他懷有強烈的報國熱情。長大後的他也十分的熱衷於愛國事業,因此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衛立煌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學習,受到了父親很大的影響,為他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不幸的是父親早早地就去世了,維持家中生計的重任就落在衛立煌和兄長的身上。
  • 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於1955年回到大陸,後來是什麼結局?
    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部成立於1948年1月,擔任司令官的是衛立煌,到了遼瀋戰役前夕,衛立煌控制的國民黨東北剿總序列下,一共有四個兵團,分別是駐守在長春的鄭洞國第一兵團、駐守在瀋陽的周福成第八兵團、廖耀湘第九兵團,以及駐守在錦州的盧浚泉第六兵團,總兵力大約在五十五萬人上下。
  • 抗日名將衛立煌,63歲因病去世,他的後人過得怎麼樣?
    作為安徽合肥人,衛立煌早年跟隨孫中山加入革命隊伍,在國民黨中具有極高的資歷,衛立煌身為將軍,他的軍事生涯也十分輝煌,先後經歷了北伐戰爭、中原戰事和抗日戰爭,與抗日戰爭相比,衛立煌的軍旅生涯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抗日戰爭中,他先後擔任過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前敵總指揮、第一戰區司令
  • 韓家五姐妹:清華校長梅貽琦,竟與抗日名將衛立煌是連橋?
    回國後,在天津學堂教過書,這也就是為何周公,稱他「大學長」的由來。後來,振華到了北京,一手創辦師大附中,這也是作家林海音夫君夏承楹所就讀的學校。振華做了七年校主任,嘔心瀝血,後來在金融界任職。解放後,振華一直留在大陸,擔任北京鹽業銀行經理,到1963年病逝。曾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還當過北京市第一屆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 衛立煌:曾是蔣介石得力幹將,暗中相助共產黨,回國後官至副國級
    一位名叫衛立煌的著名抗日戰爭將領,對抗戰作出了重大貢獻,晚年歸國,成為國家的一員。抗日戰爭初期,老蔣並不堅定。這一次,老蔣對抗戰的態度並不積極,西安事變發生後,在著名將領的逼迫下,老蔣決定聯合我黨共同抗日。從那以後,國共合作開始了,國民黨和我黨的戰士們共同對抗日軍。
  • 安徽出了五個抗日名將,一人犧牲,一人留在大陸,三人逃到臺灣
    抗日戰爭中湧現出很多捨生忘死的抗日名將,其中安徽出了五位知名的抗日名將,這五位抗日名將分別是200師師長戴安瀾、虎將衛立煌、新一軍軍長孫立人、裝甲兵之父徐庭瑤與第十軍軍長方先覺。他們五人中,一人犧牲,一人留在大陸,三人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那麼,這五人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衛立煌將軍於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其父因瘟疫早早病逝,所以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他大哥一人身上。而他也得以進入鄰村一家小私塾學習經史子集,當時尚且年幼的他已經能作詩填詞,這為他以後的官運亨通奠定了文化的基礎。1912年十五歲的他受新思潮影響剪去了頭上的辮子,加入了當時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新軍,自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 衛立煌:拒絕和蔣介石去臺灣,葬送國軍50多萬精銳,58歲回到大陸
    當時58歲的時候,丈夫叫衛立煌;妻子叫韓權華,那時52歲。作為安徽合肥人,衛立煌早年跟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活動,早期曾參加過兩次東徵、北伐、中原大戰,在國民黨中有很高的威信和資歷。與此同時,由於衛立煌有軍事指揮才能,戰功卓著,他還與陳誠、顧祝同、劉峙、蔣鼎文等同時代人物合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軍」。
  • 國軍名將衛立煌,為何在解放戰爭中不出兵,後來還當了我國副主席
    作為衛立煌曾經最大的對手,日軍華東派遣軍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盛讚衛立煌為「中國虎將」。  而作為盟友擔任過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美國人史迪威在《紐約時報》上稱:「衛立煌是中國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  02  衛立煌將軍不僅僅是戰場上的虎將,在政治上也十分清明。
  • 蔣介石的虎將衛立煌:美國人眼中的常勝將軍,歷經坎坷終得善終
    其中被譽為虎將的衛立煌可謂家喻戶曉,一生歷盡坎坷,國民黨下野後,出走香港做生意竟賠的血本無歸,然而最終卻修得正果,演繹了一段傳奇而振奮人心的往事。自古英雄出少年1897年,衛立煌出生在安徽合肥,父親是個小鄉紳。不幸的是,在衛立煌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
  • 「虎將」衛立煌,娶了4個妻子留下6個孩子,後代的結局怎麼樣?
    那麼,衛立煌去世後,他的後代過得怎麼樣呢?根據記載,衛立煌娶了四個妻子,生下六個孩子,這六個孩子分別是三男三女。六個孩子是他的前三任妻子所生,衛立煌的最後一任妻子韓權華未生育。衛立煌的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衛道傑、次子衛道熙、三子衛道然;三個女兒分別是長女衛道榮、次女衛道京、小女兒衛道蘊。
  • 抗日名將衛立煌,精選9幅書法真跡欣賞,網友:衛將軍乃文武雙全
    衛立煌衛立煌將軍的書法功底非常深厚,書間透露出將軍大度豁達,剛正清純的優良。衛立煌將軍的偉大在於當時並沒有選擇背叛蔣介石,雖然知道內戰蔣不得人心,還是選擇忠誠,他本來和共產黨關係就有,而沒有選擇起義,這點是很難選擇的,在今天看來這就是忠。違反軍令,不打共產黨是不想看到國人自相殘殺,這是義。衛立煌將軍最後選擇回國是因為他熱愛祖國。這樣的國民黨將軍只有一個。
  • 衛立煌路經延安,我軍好吃好喝招待,一些人很不理解,後重禮饋贈!
    38年,抗戰全面打響的第二年,全國的抗戰形式由最初的單打獨鬥、被動應戰,轉入到兩黨合作、共同抗戰的戰略防禦階段。 八路軍歸屬於國軍「虎將」——衛立煌所帶領的第十四集團軍。後被編入第十八集團軍。
  • 抗戰名將李漢魂隱居美國後,他生活過得怎樣,子女現狀如何?
    縱觀全詩,我們可以看到于謙身上所體現的那種為國犧牲,百死不悔的強烈意願和崇高壯烈的民族氣節。詩人歌詠石灰,實乃言說自己,那種為國盡忠,矢志不渝的精神銘刻在內心深處,即便是粉身碎骨,也渾然不怕。如此崇高的人格,實在是讓人動容。
  • 臺灣飛行員黃植誠,主動回歸大陸獲得65萬元獎勵,後來怎樣了?
    從國民黨內部走出過很多有名的將領,比如衛立煌、張自忠等人,他們不僅在國民黨內部有較高的聲譽,在外也能得到民眾的支持。那些優秀的國民黨將領,沒有黨派鬥爭的概念,一心只為了做好國家建設,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也和國民黨有著極大的關係。在國民黨內部,有一位長壽將軍,直到2012年他才以105歲的高齡去世,這個人叫高魁元。
  • 衛立煌逃離東北,此人氣得連開三槍,又向蔣介石告了一狀
    1948年10月下旬,聲勢浩大的遼瀋戰役已進入最後階段。錦州、長春相繼解放,廖耀湘「西進兵團」被全殲,各路解放大軍直逼瀋陽。錦州、長春兩城一戰,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馬佔山逃往北平,他是和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萬福麟一起坐飛機走的。
  • 國民政府的四大剿總司令,一個投降,兩個出走,剩下一個小諸葛
    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東北剿總1948年1月17日成立,司令部駐地瀋陽,司令衛立煌。衛立煌1896年出生,安徽省合肥市人,國民黨高級將領,國軍陸軍二級上將,蔣介石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國民黨軍東北失敗後,衛立煌被撤職,衛立煌打算由北平經上海去廣州,但被阻止攔往南京,受軟禁。1949年趁機潛離南京,寓居香港。1955年衛立煌由香港回到祖國大陸,受到祖國人們的熱烈歡迎。1960年因病在北京去世,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 這六位將領,是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在八年抗戰中,走出許多抗戰英雄級名將,如我黨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抗日英雄,除此之外,還有國軍許多抗戰名將,那麼在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都有誰?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 蔣介石的五虎將,四個逃到臺灣,一個留在大陸,他們的結局如何?
    第二「忠將」顧祝同。顧祝同之所以會成為老蔣的五虎上將之一。主要是因為對於老蔣太忠心。 第三,「福將」劉峙。早年的劉峙為老蔣立下了不少的險功。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外來侵略者,他從不後退,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指揮,一次又一次地將日本人的軍隊擊退。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因為陣營的不同,張靈甫將槍口對準了曾經的友軍。但是這一次,張靈甫並沒有像在抗日戰場上那般厲害,在解放軍面前的張靈甫節節敗退。最後,在孟良崮戰役當中,張靈甫被解放軍擊斃。一代抗日名將就此殞命,但這已是迫不得已才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