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核心幹將衛立煌,1955年突然回到大陸,此後升到副國級

2020-12-12 熟史明智

01導語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在我國歷史上,歷經了幾十個朝代。每個朝代的更替都經歷了殘酷的戰爭,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樣的氣勢和決心,讓他們充滿的堅定的信念。戰亂時代我們無法選擇,只有勇敢面對才能取得勝利。

在戰亂年代都有無數的英雄為國家和人民而戰,他們寧願犧牲也要堅守到最後一刻。不僅是在古代有很多英雄人物,在近代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佩的愛國將士。抗戰時期我們為了保護國土不被侵略與敵人展開了長達八年的戰爭。在此期間很多愛國將士的故事至今讓人感動。

02核心幹將衛立煌

我國的抗日將領有很多,其中就有衛立煌將軍。1897年衛立煌出生於安徽,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讓他懷有強烈的報國熱情。長大後的他也十分的熱衷於愛國事業,因此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

衛立煌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學習,受到了父親很大的影響,為他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不幸的是父親早早地就去世了,維持家中生計的重任就落在衛立煌和兄長的身上。父親的離去讓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讓他們的生活變得異常艱辛。

但是,這也讓衛立煌很快的成長起來,變得非常的堅強。衛立煌非常的刻苦,學習不僅很勤奮而且成績非常優秀。衛立煌心懷一顆報國之心,在長大後毅然決然的報考了陸軍學校,實現了自己保家衛國的夢想。最後,衛立煌也成為了一名文武雙全的將領,為我國的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

衛立煌在17歲時就成功被陸軍學院錄取,這時便開啟了他的戎馬生涯。衛立煌天資聰慧加上勤奮好學,入學後的他的表現優異,很快受到賞識被派到了國 父的身邊擔任職務。上天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衛立煌的工作認真負責,很快就被升為警衛長。

這也為他的成功逐漸地打開了大門。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積累,他在作戰方面的才能逐漸的顯露出來。隨後的幾次作戰,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並且深受國父的賞識。這也讓他平步青雲,很快就成為國父的得力幹將,深受信任。

03雖在國軍,卻數次幫助紅軍

1917年,廣州政府成立之後,衛立煌擔任了重要職位,成為海陸空三軍大元帥。衛立煌能夠身負重任是他自己努力換來的結果,他的才華和抱負也是國民黨重視的主要原因。畢竟,在戰亂年代能夠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大將很不容易。

衛立煌在國民黨擔任很重要的職務,也受到高層的信任。不僅在事業上順風順水,就在愛情上也是春風得意。在他擔任政府重任時,還迎娶了留美回國的妻子。而自己的妻子和同樣留美回國的宋美齡志趣相投,有很多共同的話題。

兩個人走得非常近,久而久之也讓人們認為她們之間存在相互拉攏的關係。但是,對於衛立煌來說擔任國民政府的高官是他實現自己保家衛國夢想的平臺而不是為了自己享受高官厚祿。衛立煌很清醒自己的目標,也一直為這個目標而努力,但是之後國民政府的表現讓他感到非常的失望。

在抗戰爆發後,他積極主動地和紅軍將領會談。為了能夠早日將敵人趕出國門,他主動幫助共產黨戰士,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衛立煌這樣的舉動很快引起了國民政府的懷疑,並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即使這樣,依舊沒有擊退衛立煌報國的熱情。

在抗戰期間,他不顧國民政府的反對,多次主動幫助紅軍,為我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樣的行為讓國民政府十分的不滿,逐漸的對他失去了信任,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拒絕讓他參加。後來,為了重新拉攏衛立煌,宋美齡在他妻子去世後便多次介紹自己的侄女。

04遭不公待遇後,終回國且身居高位

希望通過這層關係,徹底將衛立煌拉到他們身邊。但是,這個如意算盤最終沒有打響,被他果斷地拒絕了。國民政府徹底地對他失去信任,在他收復鄭州後徹底解除了他的職務。直到國軍連連失敗才再次啟用衛立煌擔任指揮。

衛立煌雖然幫助國軍打贏了幾場勝仗,但是依舊被質疑。後來,為了打壓衛立煌便直接將他軟禁。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衛立煌藉機逃離輾轉來到了香港。衛立煌在抗戰期間,不忘自己的責任,幫助我們打敗了侵略者。

但是,這樣一位愛國將領卻得不到公平的對待。不僅遭到質疑還被關押多年,這對於一位愛國將領來說是多麼寒心的做法。在新中國成立後,國民政府自顧不暇,才讓他得到了機會。雖然離開了國軍的監控,但也讓他踏上了逃離的艱辛生活。

在看到新中國成立後,衛立煌的內心非常的複雜。他即為新中國的成立高興也為自己背井離鄉感到傷感。為了能夠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他向主席總理寫信表達了慶賀和自己的想法。在接到來信後,很快就給他寫了回信,並表示希望他能夠儘快回到大陸。

不久之後,衛立煌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道路,這也再次讓他感到了回家的溫暖。回到大陸後,衛立煌身兼數職成為我國重要的領導。在他回國後還積極促成了很多愛國人士的回歸,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60年,衛立煌因病去世,結束了他輝煌的人生路程。

05先輩的浴血奮戰換來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

我們中國歷史上,經歷了無數的戰爭,但這些戰爭只是時代更替的必然結果。但是在抗戰時期,我們遭到了日軍的嚴重侵略,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這場戰爭也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對外戰爭,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但是,我國人民不畏艱難團結一致,最終將敵人趕出了家門。抗戰的勝利是我們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一次勝利,對我們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我們這次抗戰的勝利,離不開愛國將士的付出。沒有他們堅強不屈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也許還會飽受戰亂的折磨。

「小來思報國,不是為封侯」,對於愛國將士來說,在他們心中有著一份報效祖國的責任。他們能夠捨棄自身的利益,以國家大義為己任,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好榜樣。我們中國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輝煌的成就。

參考資料:

《從軍行》《夏日絕句》《送人赴安西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於1955年回到大陸,後來是什麼結局?
    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部成立於1948年1月,擔任司令官的是衛立煌,到了遼瀋戰役前夕,衛立煌控制的國民黨東北剿總序列下,一共有四個兵團,分別是駐守在長春的鄭洞國第一兵團、駐守在瀋陽的周福成第八兵團、廖耀湘第九兵團,以及駐守在錦州的盧浚泉第六兵團,總兵力大約在五十五萬人上下。
  • 國軍敗退後,這2位國軍高級將領沒去臺灣,最終選擇回到祖國
    在解放戰爭後期,隨著國軍部隊敗退臺灣,很多國軍將領都跟隨著去了臺灣,但是在逃亡的過程中依舊有著很多的將領看清了老蔣的面目,所以選擇定居香港或者去到其他的國家,當然還有著一些國軍將領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選擇 回到了大陸,在新中國的建設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今天我們講述的這兩位國軍高級將領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 1955年抗戰名將衛立煌回到大陸,其後代過得怎樣?小兒子一心為國
    抗戰名將衛立煌衛立煌,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在抗日戰爭中擊敗了岡村寧次成功的收復了鄭州,更在忻口會戰亦破壞了日軍的作戰計劃,在這個戰役當中,衛立煌殲滅敵軍數萬人,給予了日軍重大的打擊。有人曾分析評論到蔣介石有「五虎上將」,除了衛立煌「虎將」,其餘的四將不過就是徒有虛名,而獲得多次重要性戰役勝利的衛立煌,也被人們被稱為「常勝將軍」。
  • 衛立煌:曾是蔣介石得力幹將,暗中相助共產黨,回國後官至副國級
    在抗日戰爭正式打響後,衛立煌當時與閻錫山合作,負責在忻口與日軍作戰。衛立煌作為高級將領,軍事才能非常突出,在這場戰爭中可以看到一二。周恩來在敵後戰場上提出了作戰計劃,他決定在後方開展運動戰,打亂敵人的節奏,並與衛立煌的國民黨軍隊合作,這樣,就更有了勝利的把握。此後,我們黨同衛立煌的國民黨軍隊打贏了這場戰役,取得了不小的勝利。
  • 衛立煌:拒絕和蔣介石去臺灣,葬送國軍50多萬精銳,58歲回到大陸
    最後,隨著廖耀湘的全軍覆沒,長春、瀋陽相繼解放,五十萬國民黨精銳全部葬送到東北,遼瀋戰役以東北野戰軍的勝利,國民黨軍隊的慘敗而告終。這更多地說明了,瀋陽解放前夕,衛立煌還困在瀋陽城裡,而蔣介石最早打算棄衛立煌於不顧。只有到了最後關頭,蔣介石考慮到影響,以及杜聿明等人的請求,才極不情願地派遣空軍一架小型飛機,把衛立煌送出瀋陽。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衛立煌將軍於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其父因瘟疫早早病逝,所以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他大哥一人身上。而他也得以進入鄰村一家小私塾學習經史子集,當時尚且年幼的他已經能作詩填詞,這為他以後的官運亨通奠定了文化的基礎。1912年十五歲的他受新思潮影響剪去了頭上的辮子,加入了當時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新軍,自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 蔣介石的五虎將,四個逃到臺灣,一個留在大陸,他們的結局如何?
    第一位「幹將」陳誠。老蔣的心腹愛將。他追隨老蔣的時間比較早,早在黃埔時期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因為得到了老將的信任被重用。後來國軍敗退到臺灣以後,陳誠還受到了重用。1965年在臺灣去世。
  • 衛立煌談錦州戰敗:蔣介石不放權,派人監軍,我連老部下都調不動
    引言衛立煌作為國軍名將,被蔣介石調任「東北剿總司令」,卻手中無實權,常言自己就像個傀儡。1948年3月,蔣介石便得到來自美軍顧問巴大維的建議,希望他能夠放棄東北地區,回到關內。在美國人看來,「一直據守孤立無援的滿洲城市,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對於美國人的建議,蔣介石也很理解。美國空軍無法長期為駐守東北的隊伍提供補給,如果選擇堅持下去,那麼國軍隊伍便有覆滅的可能。但是從軍事而言,蔣介石認為駐守東北又是非常有利的。
  • 國軍名將衛立煌,為何在解放戰爭中不出兵,後來還當了我國副主席
    ▲解放戰爭相關作圖  一直到了1948年初期,在解放戰爭中被我軍打到一敗塗地的蔣介石才想起了衛立煌,他多次催促衛立煌儘快回國,還任命衛立煌為剿總司令,統領東北地區的軍政大權。  ▲民國時期的香港  時間到了1955年3月,衛立煌將軍在不斷的努力下幾經周折,從香港返回了闊別已久的祖國,他受到了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熱情接待,隨後衛立煌將軍被推舉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 衛立煌路經延安,我軍好吃好喝招待,一些人很不理解,後重禮饋贈!
    38年,抗戰全面打響的第二年,全國的抗戰形式由最初的單打獨鬥、被動應戰,轉入到兩黨合作、共同抗戰的戰略防禦階段。 八路軍歸屬於國軍「虎將」——衛立煌所帶領的第十四集團軍。後被編入第十八集團軍。
  • 楊姓威武,1955年開國將軍竟然這麼多,個個英姿雄發!
    1952年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解放後,擔任了兩個副國級職務,1980年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和政治委員。 二、楊國夫中將,安徽省六安市霍丘縣人,1929年參加紅軍,他被譽為最會帶兵的開國中將,1937年將一支農民武裝鍛造成五大虎師之一 ,解放戰爭爆發後,楊國夫帶了一部分兵搶佔東北,面對杜聿明、陳誠、衛立煌這樣的國軍名將和他們的美械武裝絲毫不怵,反而所向披靡,後來楊國夫的部隊被林帥譽為「攻堅老虎」,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 內戰時蔣介石對衛立煌既用又疑使東北戰局糜爛
    於是到了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初,以舊病復發需要出國醫治為名,堅決請辭,甚至不惜讓他老婆去衛立煌家裡去苦苦哀求,讓衛立煌趕緊去東北接盤。 衛立煌本來離開一線已經有幾年了,算是被打入了冷宮,沒想到這時候卻突然火起來了,國軍高層接連派人找衛立煌去遊說,要他去東北接盤。衛立煌考慮再三,最終同意去東北接盤。
  • 1955年,開國授銜後不久,功德林中一位國軍中將被處決,此人是誰
    1955年,新中國舉行了隆重的開國授銜典禮,為革命軍人們進行授銜,不過,就在這之後不久,在北京市北部的功德林,有一位國軍中將卻被處決。此人是誰?為何他會被處決?李繼龍畢業之後進入湘軍部隊,當了一名普通的見習軍官,他作戰勇敢,指揮若定,很受上級的重視,在軍隊中提拔得非常快,短短幾年就升到了營長。抗戰爆發後,李繼龍被派到了抗日戰場上,1942年,他被上級推薦到陸軍大學特別班第5期深造,同年畢業後即被派往第六戰區幹部訓練團,擔任教育處副處長。任上,李繼龍主要從事幹部的訓練工作。
  • 江西省的這三位吳姓開國將軍,一位曾任副國級!
    江西這三位,吳姓開國將軍,一位曾任副國級!1、吳克華(1913年-1987年),江西省弋陽縣人,1955年授中將軍銜;享年64歲。1980年1月,吳克華將軍調任廣州軍區任司令。臨赴任前,葉英劍元帥不無幽默地對他說:「老吳,你五任司令員,堪稱解放軍之最呀!
  • 楊姓開國將軍英姿雄發,1955年,楊姓開國將軍竟然有這麼多!
    二、楊國夫中將,安徽省六安市霍丘縣人,1929年參加紅軍,他被譽為最會帶兵的開國中將,1937年將一支農民武裝鍛造成五大虎師之一 ,解放戰爭爆發後,楊國夫帶了一部分兵搶佔東北,面對杜聿明、陳誠、衛立煌這樣的國軍名將和他們的美械武裝絲毫不怵,反而所向披靡,後來楊國夫的部隊被林帥譽為「攻堅老虎」,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 忻口戰役太慘烈,國軍一軍長一師長一旅長陣亡,總指揮衛立煌悲痛欲絕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抗戰最英勇的幾次會戰,忻口會戰、臺兒莊戰役、盧溝橋戰鬥、淞瀘會戰等等,這幾次戰役打得十分慘烈,國軍傷亡非常慘重,例如忻口會戰,國軍傷亡數萬,陣亡的高級將領數人,雖然此戰以失敗告終,但也重創了日軍,此戰雖敗猶榮,鼓舞了全國軍民奮戰日軍的信心!
  • 1955年,有4名起義的國軍將領被授少將,他們各有什麼貢獻?
    在國內數個海軍學校進修後,又在1930年前往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英國海軍魚雷學校深造。 長達十餘年的學習,讓他有著豐富的海軍知識,回國後從副部門長做起,一直到國民革命軍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參謀、「長治」艦艦長等職。
  • 蔣介石「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一人為何留在大陸?
    說起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們分別是「幹將」陳誠、「忠將」顧祝同、「福將」劉峙、「飛將」蔣鼎文,以及「虎將」衛立煌。這五人可以說是個個都驍勇善戰,英勇無比。在確立蔣介石的軍閥混戰中,他們都有過突出的戰功。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1944年4月,蔣介石籤署了《中國遠徵軍怒江作戰命令》,時任民國滇西遠徵軍司令長官的衛立煌奉命對怒江周邊日軍發起進攻。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
  • 衛立煌求救八路軍,楊勇派一個連擊斃200日寇,衛立煌:太神了
    前言楊勇1913年10月出生,1930年加入紅軍的隊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楊勇戎馬一生,屢建戰功,被主席稱為「文武雙全」的好同志。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他義無反顧的投身到了革命運動中去。1927年加入我黨青年團,1928年考入瀏陽一中。當時學校有幾位進步思想的老師,會常常給他們講一些革命道理,每次聽老師講這些,都讓楊勇熱血沸騰。楊勇認為,好男兒就是要當兵,當兵對於男孩子來說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楊勇在1930年正式加入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