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衛立煌作為國軍名將,被蔣介石調任「東北剿總司令」,卻手中無實權,常言自己就像個傀儡。
蔣介石想放棄東北戰場
1948夏天開始,毛澤東便提出要打幾場大的殲滅戰,至於說決戰地點,經過商談後便定位東北地區。東北作為我國的重工業基地,有很大的戰略地位,再加上東北解放軍的隊伍也得到空前的發展和壯大。在遼瀋戰役之前,東北地區的野戰軍便達到12個步兵縱隊、36個師、15個獨立師、三個騎兵師、一個炮兵縱隊、一個鐵道縱隊外加一個坦克團,總兵力約為70多萬人。
蔣介石對於東北野戰軍的動機,非常的清楚,他也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撤出東北地區。1948年3月,蔣介石便得到來自美軍顧問巴大維的建議,希望他能夠放棄東北地區,回到關內。在美國人看來,「一直據守孤立無援的滿洲城市,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對於美國人的建議,蔣介石也很理解。美國空軍無法長期為駐守東北的隊伍提供補給,如果選擇堅持下去,那麼國軍隊伍便有覆滅的可能。但是從軍事而言,蔣介石認為駐守東北又是非常有利的。
第一,那會國民黨正在召開大會,準備選舉國民黨總統和副總統。倘若這時,蔣介石從東北撤軍,那麼有可能引起人們熱議,不利於他當選。第二,如果解放軍成功佔領東北,那麼共產黨的實力會大大增強,威脅華北、中原地區。
最終蔣介石決定,讓衛立煌、鄭洞國一定要竭盡全力地守好瀋陽、長春兩座城市。以此,來保證東北戰局的穩定。如果說蔣介石能放任將領發揮,那麼東北戰場局面不會迅速惡化,奈何蔣介石控制欲強,常喜歡瞎指揮。
將帥不同心
衛立煌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便被蔣介石給扔到到閒職,讓他代表國民黨出國「考察」。不過隨著東北局勢的發展,蔣介石才想起自己手下還有一得力幹將,為此便想要讓衛立煌派往東北去收拾爛攤子。
衛立煌坐了多年冷板凳,如今蔣介石讓他前往東北收拾殘局,那衛立煌肯定是不樂意。只不過蔣介石派顧祝同等人多次說服,最終才讓衛立煌勉強答應下來。1948年1月17日,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東北的「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衛立煌上任後,便將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進行整編,分為四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此外還有一些地方保安團,衛立煌在瀋陽駐守,鄭洞國駐守長春、範漢傑駐守錦州,國民黨在東北地區的總兵力為55萬人。
衛立煌在剛到東北時,蔣介石的命令為,守好長春和瀋陽兩座城市。對於這則命令,衛立煌是認可的,在他看來,如果主力部隊衝出瀋陽和長春,那麼就會被沿途的解放軍給消滅,為此最好按兵不動。
關於東北的整體戰略布置方面,衛立煌和蔣介石卻有不同的意見。最開始蔣介石是同意死守東北戰場的,這樣便於關內進行作戰。隨著戰場局勢發展,蔣介石便又提出,國軍一定要打通瀋陽到錦州的交通路線,這樣方便將主力撤回錦州,還能在一定程度解決軍隊供給問題。對於這個方案,衛立煌是反對的。
如果真的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將長春和瀋陽給放棄,那麼就等同將東北戰區給放棄,這個黑鍋,衛立煌是不打算給蔣介石背的。另外如果真的離開瀋陽,去開通瀋陽、錦州一線,那麼定會被共軍給「吃掉」。
衛立煌在成為東北戰區總司令後,他的作戰風格便偏于謹慎,不敢輕舉妄動。
按照衛立煌的規劃,鄭洞國擔任剿匪副總司令,駐守長春,將解放軍的部分兵力給牽制住。衛立煌駐守瀋陽、鐵嶺一帶,作為國軍的防禦樞紐。當長春和錦州遭受圍攻時,可以出兵進行支援。範漢傑駐守錦州,保證關內外的聯繫。
儘管衛立煌有自己的安排,但是蔣介石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衛立煌雖作為東北地區的總司令,但卻是個光杆司令,手中沒有啥實權,無法組建自己的部隊。蔣介石允許他進行東北戰場範圍內的人員調動,卻不允許他從別處調動自己的老部下。
蔣介石對於衛立煌的限制,不僅僅是這樣,還體現在指揮權上。蔣介石喜歡越級指揮,時不時會直接指揮一個師的兵力,這樣導致衛立煌在東北的工作不好展開。最關鍵的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雖然在東北作戰,但衛立煌卻指揮不動。
面對蔣介石的瞎指揮,衛立煌也曾想過辦法。當初在錦州被解放軍包圍後,蔣介石便下令讓衛立煌前去救援,但是衛立煌卻堅決反對。認為如果出兵,會遭到解放軍伏擊,不利於國民黨軍作戰,為此最好的辦法便是從關內派兵增援。
不過蔣介石便將衛立煌從東北召回南京,想要逼迫他行動。最終蔣介石只好將顧祝同派往東北,監督衛立煌執行命令。當時,衛立煌安排自己下屬,將東北戰場上軍級幹部全部找來,引導他們反對出兵。
可蔣介石才不管你這些,依舊堅持自己的作戰想法, 讓衛立煌帶兵攻佔遼西走廊,支援錦州。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沒有任何迴轉餘地,為此衛立煌怒罵道:「出兵遼西,我們只有挨打的份!」
許諾不受罰,卻被軟禁
衛立煌在上任時,蔣介石便許諾,如果將來東北戰場失利,是不會追究他的責任。然後11月2日,隨著東北野戰軍佔領瀋陽,成功將東北地區全解放。衛立煌作為國民黨上將,蔣介石自然是不可能讓他被俘虜,特意秘密派遣飛機在瀋陽解放的前一天,將他接走。
為能夠找一隻丟掉東北的替罪羊,為此蔣介石便忘記之前的承諾,將衛立煌撤職查辦。根據李宗仁的回憶:「衛立煌不但被拘禁,甚至幾遭槍決。直到蔣先生下野,我才下令將衛立煌給釋放。」
衛立煌在被釋放後,便攜帶家人前往香港,過起了隱居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衛立煌非常激動,還親自起草一份電報,發往北京,向毛澤東同志祝賀。1955年3月15日,衛立煌便返回大陸,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