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談錦州戰敗:蔣介石不放權,派人監軍,我連老部下都調不動

2020-12-16 紅史錄

引言

衛立煌作為國軍名將,被蔣介石調任「東北剿總司令」,卻手中無實權,常言自己就像個傀儡。

蔣介石想放棄東北戰場

1948夏天開始,毛澤東便提出要打幾場大的殲滅戰,至於說決戰地點,經過商談後便定位東北地區。東北作為我國的重工業基地,有很大的戰略地位,再加上東北解放軍的隊伍也得到空前的發展和壯大。在遼瀋戰役之前,東北地區的野戰軍便達到12個步兵縱隊、36個師、15個獨立師、三個騎兵師、一個炮兵縱隊、一個鐵道縱隊外加一個坦克團,總兵力約為70多萬人。

蔣介石對於東北野戰軍的動機,非常的清楚,他也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撤出東北地區。1948年3月,蔣介石便得到來自美軍顧問巴大維的建議,希望他能夠放棄東北地區,回到關內。在美國人看來,「一直據守孤立無援的滿洲城市,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對於美國人的建議,蔣介石也很理解。美國空軍無法長期為駐守東北的隊伍提供補給,如果選擇堅持下去,那麼國軍隊伍便有覆滅的可能。但是從軍事而言,蔣介石認為駐守東北又是非常有利的。

第一,那會國民黨正在召開大會,準備選舉國民黨總統和副總統。倘若這時,蔣介石從東北撤軍,那麼有可能引起人們熱議,不利於他當選。第二,如果解放軍成功佔領東北,那麼共產黨的實力會大大增強,威脅華北、中原地區。

最終蔣介石決定,讓衛立煌、鄭洞國一定要竭盡全力地守好瀋陽、長春兩座城市。以此,來保證東北戰局的穩定。如果說蔣介石能放任將領發揮,那麼東北戰場局面不會迅速惡化,奈何蔣介石控制欲強,常喜歡瞎指揮。

將帥不同心

衛立煌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便被蔣介石給扔到到閒職,讓他代表國民黨出國「考察」。不過隨著東北局勢的發展,蔣介石才想起自己手下還有一得力幹將,為此便想要讓衛立煌派往東北去收拾爛攤子。

衛立煌坐了多年冷板凳,如今蔣介石讓他前往東北收拾殘局,那衛立煌肯定是不樂意。只不過蔣介石派顧祝同等人多次說服,最終才讓衛立煌勉強答應下來。1948年1月17日,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東北的「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衛立煌上任後,便將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進行整編,分為四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此外還有一些地方保安團,衛立煌在瀋陽駐守,鄭洞國駐守長春、範漢傑駐守錦州,國民黨在東北地區的總兵力為55萬人。

衛立煌在剛到東北時,蔣介石的命令為,守好長春和瀋陽兩座城市。對於這則命令,衛立煌是認可的,在他看來,如果主力部隊衝出瀋陽和長春,那麼就會被沿途的解放軍給消滅,為此最好按兵不動。

關於東北的整體戰略布置方面,衛立煌和蔣介石卻有不同的意見。最開始蔣介石是同意死守東北戰場的,這樣便於關內進行作戰。隨著戰場局勢發展,蔣介石便又提出,國軍一定要打通瀋陽到錦州的交通路線,這樣方便將主力撤回錦州,還能在一定程度解決軍隊供給問題。對於這個方案,衛立煌是反對的。

如果真的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將長春和瀋陽給放棄,那麼就等同將東北戰區給放棄,這個黑鍋,衛立煌是不打算給蔣介石背的。另外如果真的離開瀋陽,去開通瀋陽、錦州一線,那麼定會被共軍給「吃掉」。

衛立煌在成為東北戰區總司令後,他的作戰風格便偏于謹慎,不敢輕舉妄動。

按照衛立煌的規劃,鄭洞國擔任剿匪副總司令,駐守長春,將解放軍的部分兵力給牽制住。衛立煌駐守瀋陽、鐵嶺一帶,作為國軍的防禦樞紐。當長春和錦州遭受圍攻時,可以出兵進行支援。範漢傑駐守錦州,保證關內外的聯繫。

儘管衛立煌有自己的安排,但是蔣介石依舊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衛立煌雖作為東北地區的總司令,但卻是個光杆司令,手中沒有啥實權,無法組建自己的部隊。蔣介石允許他進行東北戰場範圍內的人員調動,卻不允許他從別處調動自己的老部下。

蔣介石對於衛立煌的限制,不僅僅是這樣,還體現在指揮權上。蔣介石喜歡越級指揮,時不時會直接指揮一個師的兵力,這樣導致衛立煌在東北的工作不好展開。最關鍵的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雖然在東北作戰,但衛立煌卻指揮不動。

面對蔣介石的瞎指揮,衛立煌也曾想過辦法。當初在錦州被解放軍包圍後,蔣介石便下令讓衛立煌前去救援,但是衛立煌卻堅決反對。認為如果出兵,會遭到解放軍伏擊,不利於國民黨軍作戰,為此最好的辦法便是從關內派兵增援。

不過蔣介石便將衛立煌從東北召回南京,想要逼迫他行動。最終蔣介石只好將顧祝同派往東北,監督衛立煌執行命令。當時,衛立煌安排自己下屬,將東北戰場上軍級幹部全部找來,引導他們反對出兵。

可蔣介石才不管你這些,依舊堅持自己的作戰想法, 讓衛立煌帶兵攻佔遼西走廊,支援錦州。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沒有任何迴轉餘地,為此衛立煌怒罵道:「出兵遼西,我們只有挨打的份!」

許諾不受罰,卻被軟禁

衛立煌在上任時,蔣介石便許諾,如果將來東北戰場失利,是不會追究他的責任。然後11月2日,隨著東北野戰軍佔領瀋陽,成功將東北地區全解放。衛立煌作為國民黨上將,蔣介石自然是不可能讓他被俘虜,特意秘密派遣飛機在瀋陽解放的前一天,將他接走。

為能夠找一隻丟掉東北的替罪羊,為此蔣介石便忘記之前的承諾,將衛立煌撤職查辦。根據李宗仁的回憶:「衛立煌不但被拘禁,甚至幾遭槍決。直到蔣先生下野,我才下令將衛立煌給釋放。」

衛立煌在被釋放後,便攜帶家人前往香港,過起了隱居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衛立煌非常激動,還親自起草一份電報,發往北京,向毛澤東同志祝賀。1955年3月15日,衛立煌便返回大陸,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相關焦點

  • 內戰時蔣介石對衛立煌既用又疑使東北戰局糜爛
    衛立煌本來離開一線已經有幾年了,算是被打入了冷宮,沒想到這時候卻突然火起來了,國軍高層接連派人找衛立煌去遊說,要他去東北接盤。衛立煌考慮再三,最終同意去東北接盤。但這時候他和國軍統帥部對東北前景的看法卻存在比較大的分歧,他也沒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
  • 衛立煌:拒絕和蔣介石去臺灣,葬送國軍50多萬精銳,58歲回到大陸
    很快,在四月二十五日的晚上,毛主席又親自出面宴請這對老夫妻,可見這對老夫妻不一般。當時58歲的時候,丈夫叫衛立煌;妻子叫韓權華,那時52歲。作為安徽合肥人,衛立煌早年跟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活動,早期曾參加過兩次東徵、北伐、中原大戰,在國民黨中有很高的威信和資歷。
  • 杜聿明談遼瀋戰敗:蔣介石3年換3帥,只信浙江人,搞亂東北軍心
    有些人好心地提醒陳誠,你把軍中主官撤換如此之多,有的部隊可能會譁變投共啊!陳誠大怒說,誰要投共就讓他去,他敢投,我今天先繳他的槍。真不知這份自信從何而來。陳誠如此蠻不講理地胡亂搞,蔣介石都知道,但他一向對浙江籍大員信任有加。
  • 衛立煌逃離東北,此人氣得連開三槍,又向蔣介石告了一狀
    錦州、長春相繼解放,廖耀湘「西進兵團」被全殲,各路解放大軍直逼瀋陽。錦州、長春兩城一戰,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馬佔山逃往北平,他是和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萬福麟一起坐飛機走的。本來他不同意蔣介石的西進計劃,主張「集中兵力,固守瀋陽」,就可扼制林彪的「圍點打援」。但蔣介石三番五次催逼,非要讓廖兵團西進,與葫蘆島軍搞「合擊」,結果黑山、大虎山以東至遼河以西竟成了廖兵團的最終棲息地。衛立煌一生氣,決定不幹了:老頭子總愛抽竿釣魚瞎幹預,真是讓人受不了!他走時還召集軍政大員草草開了個會,會後一小時,就匆匆登上了草綠色C-26運輸機。
  • 蔣介石寫信,要衛立煌救鄭洞國撤出長春,衛啼笑皆非:真是開玩笑
    先是派熊式輝任行營主任,杜聿明為保安司令長官。繼而,又於1947年8月,派遣總參謀長陳誠來東北。蔣介石第三次換馬,選中的年逾花甲的衛立煌,是在1948年1月22日我軍冬季攻勢的隆隆炮聲中,走馬上任的。衛立煌到任後,怕我軍圍城打援,任憑那些遭我攻擊的據點一再告急,他也穩如泰山按兵不動。
  • 遼瀋戰役最關鍵時刻,剿匪總司令衛立煌,為何能離開東北?
    在中原大戰和抗日戰爭期間,他為蔣介石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蔣介石對衛立煌還是比較看重的,再加上衛妻朱蘊珩與宋美齡的關係不一般,這次衛立煌在事業上更是一帆風順,大展宏圖。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第一戰區橫跨六省,兵員114萬人,是當時全國12個戰區中面積最大、兵員最多的。
  • 抗日戰爭滇西遠徵軍,虎將衛立煌掛帥,為何卻需蔣介石親自邀請?
    雖然國軍將領中不乏能徵善戰之人,但是想要獲得史迪威的首肯卻是難上加難,就連一向以和善而聞名的羅卓英都無法和史迪威和平相處。因為中條山戰役的失利,衛立煌從萬丈高空一下便跌落谷底,不僅被革除了上將軍銜還慘遭撤職,被調任為西安行營主任,徹底離開了前線戰場。西安行營主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閒職,衛立煌就任後終日無所事事索性便將所有的工作全部推給幕僚,自己絕口不談軍事指揮,反而帶著一家老小終日遊山玩水。
  • 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上,蔣介石為什麼要三次臨陣換帥
    ——雨果 自古以來臨陣換將都是犯了兵家之大忌,除非是主將戰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找人替換,不然的話,一般來說都不會換將。臨陣換將有許多不利之處,第一個說明,最高決策者用人失誤,從而導致士氣低落,對戰場上的估計不夠全面。第二個原因,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指揮方式,也導致整個戰役發生了改變,隨時都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 她與衛立煌不打不相識,11年婚姻英年早逝,衛立煌思念半生
    衛立煌在國軍之中輩分很高,也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因為並非黃埔嫡系出生,一直被蔣介石排除在心腹圈子之外,屬於雜牌軍。衛立煌和八路軍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解放戰爭時期不忍看見同胞相殘,乾脆借出國考察躲避蔣介石。
  • 衛立煌與中共關係成謎,蔣介石4天4電大發脾氣卻拿他沒有辦法
    陳:「蔣的特務很厲害,化名也不保險。」衛立煌聽了陳鐵的回答後,不再說話,面色很不好看。陳感覺衛有很大顧慮,便說:「這樣好不好?我入,你暫時不入,出了問題時,由你保護我,在蔣的面前堅決否認,替我擔保。」這時,衛立煌的「臉色就忽然變好了」,並說:「現在都不入,以後再說。」
  • 衛立煌路經延安,我軍好吃好喝招待,一些人很不理解,後重禮饋贈!
    衛立煌雖然早期對待剿我軍問題處理得不是太理想,但對待抗戰問題,他卻是國軍內部為數不多的「抗戰派」。他明確表示,凡是抗戰的部隊,在軍糧、彈藥等軍餉的補給上都一視同仁,37年10月,衛立煌組織指揮忻口戰役,在作戰過程中他經常和八路軍將領聯絡磋商,協調作戰。
  • 鄭洞國赴任長春,事先極不願意,只因下屬兩軍成分複雜
    事實上在趕赴長春之前,鄭洞國曾極其不願意赴任,部下幕僚也都紛紛勸阻,鄭洞國本人也曾全殲過衛立煌,不如放棄孤立的長春,集中力量退守瀋陽、錦州藉口牙病,向衛立煌請假趕赴北平治病,但無奈衛立煌搬出蔣介石,鄭洞國也只能無奈上任。衛立煌不撤守長春,實際上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認為如果長春還在的情況下,也能做到牽制我東野大軍南下,減輕瀋陽、錦州的壓力。
  • 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於1955年回到大陸,後來是什麼結局?
    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部成立於1948年1月,擔任司令官的是衛立煌,到了遼瀋戰役前夕,衛立煌控制的國民黨東北剿總序列下,一共有四個兵團,分別是駐守在長春的鄭洞國第一兵團、駐守在瀋陽的周福成第八兵團、廖耀湘第九兵團,以及駐守在錦州的盧浚泉第六兵團,總兵力大約在五十五萬人上下。
  • 衛立煌是東北剿總司令,手下有8個副總司令,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衛立煌是東北剿總司令,手下有8個副總司令,他們都是誰? 1948年初,衛立煌被任命為東北剿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黨政軍大權,手下設了8個副司令,他們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呢?
  • 張學良被軟禁後,有人竟然警告蔣介石:你若動他,我就動你!
    自此之後張學良便被蔣介石軟禁了起來,退守臺灣之後把張學良也帶走了,直到九十歲之後才回復自由身,其實在張學良被軟禁之後,還和東北將領們見了一面,當時這些老部下非常擔心張學良的安危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都是誰?
    陳誠 陳誠,浙江人,作為蔣介石的愛將,在北伐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中都為蔣介石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直擔任國民黨的參謀總長,是蔣介石真正的智囊,為之出謀劃策,深受蔣介石的喜歡
  • 蔣介石的虎將衛立煌:美國人眼中的常勝將軍,歷經坎坷終得善終
    國民黨執政之後,蔣介石手下有很多厲害人物,最有名的就是他的五虎上將。其中被譽為虎將的衛立煌可謂家喻戶曉,一生歷盡坎坷,國民黨下野後,出走香港做生意竟賠的血本無歸,然而最終卻修得正果,演繹了一段傳奇而振奮人心的往事。
  • 老蔣重視,部下輕視,內戰外戰都不行
    民國時期,蔣介石麾下號稱有五虎上將,分別是陳誠,顧祝同,蔣鼎文,衛立煌和劉峙!陳誠精明幹練,是國民黨的後起之秀,是國民黨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衛立煌則是國軍中著名的大將,尤其是抗戰中表現突出,被日軍稱之為「支那虎將」,可見衛立煌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有多重,而蔣鼎文,顧祝同也都是長期在外擔任領兵大將,表現不俗,那麼這個劉峙何德何能?又怎麼能與陳誠,衛立煌並稱五虎上將?
  • 衛立煌求救八路軍,楊勇派一個連擊斃200日寇,衛立煌:太神了
    衛立煌現在只能向八路軍發電求救了,而前來救援的正是楊勇所率領的343旅686團。他們趕來後,先保護衛立煌的指揮部向八路軍駐地撤退。面對窮追不捨的日軍,楊勇決定留5連在白兒嶺擋住日寇。因為白兒嶺地形陡峭,日軍無法發起進攻,5連連長帶領著戰士們將日寇死死的擋在嶺前。
  • 國軍名將衛立煌,為何在解放戰爭中不出兵,後來還當了我國副主席
    在中國歷史上但凡民族遇到空前危機的時候,總有無數的中華兒女會勇敢的站出來予以抵抗,這些人也被稱之為「民族英雄」或者「愛國將領」。而近代以來中國遇到的最大一次民族危機,則是為期十四年之久的抗日戰爭,今天咱們說的這位就是名副其實的抗日愛國將領:衛立煌。  01  衛立煌是安徽合肥人,很早就追隨了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因此在後期的國民黨政權內具有很高的資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