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與中共關係成謎,蔣介石4天4電大發脾氣卻拿他沒有辦法

2020-12-15 中國網文化

(從左至右)傅作義、蔣介石、衛立煌合影。

一、蔣介石不信衛立煌會通共

蔣介石1940年11月24日日記云:

注意:陳鐵報稱,衛在忻口戰役後約陳同入共黨,於情理太不合,必有另故。

衛者,衛立煌。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衛非蔣介石嫡系,但能聽從蔣介石調遣,努力作戰,先後在福建、河南、安徽等地迭任「剿匪」要職。1935年11月,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

陳鐵,名永貞,字志堅,1899年出生於貴州。1931年冬,與衛立煌一起從陸大畢業,衛被任命為第14軍軍長,陳任14軍83師副師長,自此,與衛立煌關係日深。

在太原保衛戰中,陳師向日軍反覆衝殺,肉搏五六日,陳鐵因所部傷亡過半,申請辭職,蔣介石未予追究,反而補充兵員,去電嘉獎。此後陳鐵所部即在山西一線作戰。

經查,蔣介石日記的上述記載,出於1940年11月22日陳鐵向國民黨第34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的報告:衛長官俊如,自忻口以後,即閱讀共黨書籍,並為共黨分子掩護工作。去年之春,王明、劉公俠(共黨中委河北負責者)同在衛寓,衛於深夜以自己汽車,召十四軍長陳鐵到寓,介紹入黨,並謂共黨力量雄厚,地位特殊,且有蘇聯幫助,可以成功,而我們加入,可以自重,陳鐵當時勸衛緩參加,衛遂作罷。

胡宗南得報,即以「極機密」「親譯」等方式致電蔣介石,蔣介石即據此寫入日記。電報雲「去年之春」,則此事發生於1939年。當時,衛立煌受命擔任第一戰區長官,駐洛陽。在座者,除衛外,還有時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王明和中共河北省委負責人劉公俠。陳鐵密報並稱:「衛常謂日軍將由襄樊而取漢中,不與共黨合作,自取滅亡。」又稱:蔣介石「對衛電令督責太嚴,反使衛不悅,嗣後對衛似須選擇另一態度為宜」。據此,陳鐵之所以向胡宗南告密,目的在於通過胡向蔣介石提出意見,對衛立煌,不宜「督責太嚴」,而要「選擇另一態度」。

關於此事,陳鐵1949年後曾回憶了當時衛立煌與他的對話:

衛:「有人要我們入黨(中國共產黨),你看怎樣?」

陳:「蔣的特務得知,報告蔣,很危險。等將來時候到了,行動時再說。」

衛:「我們化名,不用真名就不要緊。」

陳:「蔣的特務很厲害,化名也不保險。」

衛立煌聽了陳鐵的回答後,不再說話,面色很不好看。陳感覺衛有很大顧慮,便說:「這樣好不好?我入,你暫時不入,出了問題時,由你保護我,在蔣的面前堅決否認,替我擔保。」這時,衛立煌的「臉色就忽然變好了」,並說:「現在都不入,以後再說。」

關於衛立煌要求加入中共一事,衛的秘書趙榮聲也有類似回憶:1938年下半年,衛立煌曾問他:我參加共產黨好嗎?怎麼參加呢?他要趙到延安去問朱德,趙因路遠,便去西安會見八路軍辦事處林伯渠。林稱:「回去告訴衛立煌,好好做一個革命的國民黨員,做一個真正實行孫中山革命主張的國民黨員,這樣對於中國革命的貢獻比參加共產黨更大一些。」其後,蔣介石決定在衛立煌的第14集團軍下面增設軍團一級編制,以李默庵為第33軍團長,此舉引起衛立煌的反對,新任14軍軍長陳鐵和副軍長彭傑如、原85師副師長陳武也不滿,到垣曲見衛立煌,衛對三人說:「我的心已經變了,不是從前的衛立煌了。我們當共產黨去。當共產黨你們幹不幹?」三人都說:「願意幹。」 據說,1939年,鄧小平、楊尚昆到河北,路過河南,見到衛立煌時,衛再次提出入黨要求。二人感到奇怪,未有表示。

上述多種資料,可以相互參證,足見抗戰初期,衛立煌曾數次在不同場合,要求參加中共。

陳鐵長期對蔣介石不滿。1938年春,他曾對衛立煌說:「蔣介石沒有良心,太惡毒,對我很不好,我決心不再當他的走狗了,特來向你請長假回鄉種田。」衛立煌不同意,對陳說:「你不要離開部隊,我們同共產黨一道來整垮他。」「蔣對你不好,對我更不好,你是知道的。我們不能消極不幹,應該積極對付。」上述資料證明,在反對蔣介石這一問題上,衛立煌與陳鐵兩心相通,所以衛立煌才會約陳「同入共黨」。其目的,正在於「積極對付」。

衛立煌

二、衛立煌力抗蔣介石「剿共」密令

中共投入抗戰後,迅速發展、壯大,兵力和地區的擴展速度加快,部分八路軍進入傳統的國民黨軍防區。這種情況,引起國民黨和蔣介石的憂懼。

1940年2月,蔣介石致電衛立煌,聲稱「共黨巧言欺人,無論何言,皆不足信,更不可為其服從擁護之蜜語所迷惑,望嚴防審慎」。3月12日,蔣介石致電衛立煌,嚴令朱德部於15日以前撤至長治、邯鄲以北地區,將以南地區交中央軍防守。

又稱:「如其不遵限撤去,應以違抗命令破壞抗戰之叛軍論罪,並用晉南中央軍之全力剿除之,勿稍猶豫,致誤大局。」他甚至提出,如果此時日軍進攻,也要先消滅晉東南的「叛軍」,然後再對付日寇。13日,蔣介石再電衛立煌,要他「從速渡河指揮,以示我軍決心」。14日,三電衛立煌,認為「朱、彭之言,毫不可信。如其言愈甘,其詞愈卑,則其險愈大」,要衛「嚴密防範」。15日,四電要衛「準備完妥,然後再向對方步步進逼」。

自3月12日起,蔣介石在4天之內,連發4電。不僅如此,蔣介石還自重慶打電話給衛立煌,聲稱八路軍超越規定範圍活動,必須撤出太行山以南地區,不服從就打,武力解決。衛立煌基於一貫立場,答稱:這樣內戰就打大了。抗日重要,當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抗日,不能自己內部打起來。日軍正在行動,國內的事情慎重一點好。蔣介石見衛立煌敢公然頂抗自己的命令,大發脾氣,罵了衛立煌一頓。

衛立煌無奈,只能立即遵命,由洛陽渡過黃河,到晉城召集軍長範漢傑、劉勘、陳鐵等會議,要他們做好準備,候命行動,一面則私下對陳鐵說:「我們不能打八路軍」,表示將派人送信給朱、彭正副司令,了結此事。4月9日,衛立煌派高級參謀申凌霄到武鄉八路軍總部,遞交函件,表示將與八路軍保持團結互助,並肩作戰的情誼,要求朱、彭將越境部隊撤回,同時根據蔣介石此前「各縣縣長鬚慎選得人」的指示,提出河北武安、涉縣兩縣的縣長由衛立煌任命。

(摘自《世紀》2019年2月刊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央研究館館員)來源:文匯網

相關焦點

  • 中條山抗戰中共為何不願意配合蔣介石出兵?
    由於在毛澤東看來,這個時候已經是「你一國,我一國」,你蔣介石政府的損失與我無關,因此,1941年4月13日《蘇日中立條約》的籤訂,對中共對國共關係的這一基本認識並不能發生影響。蔣介石對此也是心知肚明。蔣被迫取「激將」之法以要挾,毛堅持以我為主不為所動,均在情理之中。
  • 蔣介石寫信,要衛立煌救鄭洞國撤出長春,衛啼笑皆非:真是開玩笑
    失城諸多,損兵甚眾——衛立煌想改變東北局勢未成,反而重重地挨了當頭一棒。早在1947年10月,我中央軍委、毛主席即電令林彪,東北主力應轉向北寧線作戰;並將冀東、熱河地區的作戰指揮,劃歸東北軍區。1948年2月7日,中央軍委更明確地電令林彪:"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這是我中央軍委、毛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戰略部署。
  • 內戰時蔣介石對衛立煌既用又疑使東北戰局糜爛
    但這時候他和國軍統帥部對東北前景的看法卻存在比較大的分歧,他也沒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從統帥部的角度看,東北此時已經成了一塊雞肋,因此已經有意放棄了,要把部隊收縮到關內來,讓衛立煌去,就是想讓他來背這個鍋。可衛立煌卻偏偏不肯背鍋,反而到處講,東北形勢並沒有完全崩潰,還有機會反轉。
  • 蔣介石的虎將衛立煌:美國人眼中的常勝將軍,歷經坎坷終得善終
    國民黨執政之後,蔣介石手下有很多厲害人物,最有名的就是他的五虎上將。其中被譽為虎將的衛立煌可謂家喻戶曉,一生歷盡坎坷,國民黨下野後,出走香港做生意竟賠的血本無歸,然而最終卻修得正果,演繹了一段傳奇而振奮人心的往事。
  • 衛立煌:拒絕和蔣介石去臺灣,葬送國軍50多萬精銳,58歲回到大陸
    衛立煌主政河南期間,與八路軍關係密切,八路軍還在洛陽設立辦事處。只要八路軍將領到了洛陽,衛立煌就親自迎送,並設宴款待。然而,由於國民黨內部派系之爭,衛立煌時常處於漩渦之中,又與八路軍關係密切,因而遭到政敵和特務的排擠和誣告。一九四一年底,國民黨的頑固派開始攻擊衛立煌,他們指責衛立煌沒有實行「攘外必安內」的方針,蔣介石則指責衛立煌與八路軍過於接近。
  • 抗日戰爭滇西遠徵軍,虎將衛立煌掛帥,為何卻需蔣介石親自邀請?
    衛立煌實際上衛立煌如此做法不過是想要向蔣介石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無論衛立煌如何表現,民國統帥部猶如將其遺忘了一般,始終對衛立煌不聞不問。一個月後,憤憤不平的衛立煌再也無法繼續待在西安城內,動身前往成都,做出了徹底隱退的姿態,但仍舊沒有得到民國統帥部的回應。兩年之後蔣介石下令組建民國遠徵軍,原本準備任命衛立煌為遠徵軍司令長官,但是衛立煌卻直接表示自己在中條山騎馬摔壞了頭部,得了嚴重的腦震蕩。
  • 衛立煌談錦州戰敗:蔣介石不放權,派人監軍,我連老部下都調不動
    衛立煌雖作為東北地區的總司令,但卻是個光杆司令,手中沒有啥實權,無法組建自己的部隊。蔣介石允許他進行東北戰場範圍內的人員調動,卻不允許他從別處調動自己的老部下。蔣介石對於衛立煌的限制,不僅僅是這樣,還體現在指揮權上。蔣介石喜歡越級指揮,時不時會直接指揮一個師的兵力,這樣導致衛立煌在東北的工作不好展開。
  • 她與衛立煌不打不相識,11年婚姻英年早逝,衛立煌思念半生
    衛立煌在國軍之中輩分很高,也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但因為並非黃埔嫡系出生,一直被蔣介石排除在心腹圈子之外,屬於雜牌軍。衛立煌和八路軍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解放戰爭時期不忍看見同胞相殘,乾脆借出國考察躲避蔣介石。
  • 遼瀋戰役最關鍵時刻,剿匪總司令衛立煌,為何能離開東北?
    在中原大戰和抗日戰爭期間,他為蔣介石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蔣介石對衛立煌還是比較看重的,再加上衛妻朱蘊珩與宋美齡的關係不一般,這次衛立煌在事業上更是一帆風順,大展宏圖。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第一戰區橫跨六省,兵員114萬人,是當時全國12個戰區中面積最大、兵員最多的。
  • 「虎將」衛立煌,娶了4個妻子留下6個孩子,後代的結局怎麼樣?
    提到衛立煌,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他是蔣介石面前的大紅人,那麼大家知道衛立煌為何會成為蔣介石面前的大紅人嗎?
  • 衛立煌逃離東北,此人氣得連開三槍,又向蔣介石告了一狀
    10月30日,東北「剿總」司令部總司令、總攬東北黨政軍大權的衛立煌一看大勢已去,也想逃離東北。逃之前,衛立煌心裡很憋氣。本來他不同意蔣介石的西進計劃,主張「集中兵力,固守瀋陽」,就可扼制林彪的「圍點打援」。但蔣介石三番五次催逼,非要讓廖兵團西進,與葫蘆島軍搞「合擊」,結果黑山、大虎山以東至遼河以西竟成了廖兵團的最終棲息地。
  • 1955年抗戰名將衛立煌回到大陸,其後代過得怎樣?小兒子一心為國
    其實對於衛立煌,因為他與蔣介石的關係,眾人對他的爭議也有著非常之多。抗戰時期,國共就發生了許多次大大小小的戰鬥,而當時衛立煌是隸屬於蔣介石一方的,當時與共產黨可以說是對立的。在西安事變之後,國共開始形成合作關係,共同聯手抗日,而當時衛立煌已經是蔣介石身邊的得力助手了,隨著合作抗日的展開,衛立煌與共產黨的接觸也就隨之增多。
  • 蔣介石的一個操作,讓國軍加速崩潰,只有陳納德盆滿缽滿
    廖耀湘也被千夫所指,認為他見死不救,是罪魁禍首,東北將領紛紛要求將廖耀湘嚴肅處理,以正軍法。蔣介石親自到瀋陽主持開會,在會上批評廖耀湘一番,就讓他戴罪立功去了,並沒有嚴肅處理。會後,又特地找廖耀湘私下談話,透露出要放棄東北,讓東北國軍入關,協助華北傅作義集團保衛華北。廖耀湘聽到後,大感震驚。
  • 蔣介石五虎將中,此虎爭議最大,有人說他是靠女人上位的
    要知道,其他幾位虎將都是保定生,並且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教官,也是屬於黃埔系骨幹人員,符合蔣介石用人標準。而衛立煌卻沒有達到蔣介石用人標準,反而成為五虎將中一員,並且後來還位居高官。這也是衛立煌的爭議之一,那麼他為何得到蔣介石重用,等一下再講。衛立煌爭議二;在八年抗戰時期,衛立煌是蔣介石五虎將中,最能打的一位將領。
  • 揭秘| 西安事變中被誘殺的中共密使,40多年後才真相大白
    張學良東北軍在西北戰局的連連失利以及後來面對共產黨的停戰對峙,導致蔣介石親自前往西安督戰。高福源在榆林橋戰役與紅軍交戰中被生俘,這位長城會戰中的猛將,想不到自己竟然沒有死在抗日戰場上,卻成了內戰中紅軍的俘虜,他認定必死無疑,於是聲稱:「生是少帥的人,死是少帥的鬼,要殺、要斃都無所謂。」但是,共產黨不但沒有殺他,而且給他悉心治傷,然後又請他當紅軍軍事學院的教官。
  • 蔣介石的五虎將,個個忠肝義膽,可晚年的結局卻落差巨大!
    蔣介石的五虎將分別是幹將陳誠,忠將顧祝同,福將劉峙,飛將蔣鼎文,虎將衛立煌。其中有四個人跟隨著蔣介石一同去往了臺灣,只剩下一個人留在了大陸。 陳誠在黃埔軍校時期就已經決定要為蔣介石效犬馬之勞了,起初陳誠並沒有被蔣介石關注到,但陳誠一次又一次地參與東徵的戰爭。每次立下的軍功都無不讓蔣介石動容。 軍中有一句話來形容陳誠對於蔣介石的重要性,那就是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當蔣介石決定逃到臺灣,陳誠自然也會追隨蔣介石。他在臺灣地區成為了國民黨的第二把手。
  • 他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退出軍界後,卻成了超級大富豪
    1944年4月,日軍為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 蔣介石也深知這次戰役的重要性,共調集了40萬兵力參戰,而日軍方面共計10萬人,兵員對比達4比1。應該說,在人數佔據如此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即便打不贏,也不至於輸得太慘吧?
  • 蔣介石麾下五虎個個驍勇善戰,最後一虎曾被蔣介石軟禁
    1941年1月,根據蔣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涇縣策劃指揮了皖南事變。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徐州綏靖主任等職。1946年任陸軍總司令。1948年任國防部參謀總長。1949年4月,重任陸軍總司令,12月任「西南軍政長官」。1950年3月去臺灣,曾兼臺灣「國防部」代部長。1972年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87年1月17日卒於臺灣。
  • 他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退出軍界後,竟成了超級大富豪
    1944年4月,日軍為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蔣介石也深知這次戰役的重要性,共調集了40萬兵力參戰,而日軍方面共計10萬人,兵員對比達4比1。應該說,在人數佔據如此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即便打不贏,也不至於輸得太慘吧?
  • 蔣介石的五虎將的結局怎麼樣?4個逃到了臺灣,1個留在了內地
    蔣介石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他之所以能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立足,是因為他打敗了其他軍閥,令其心悅誠服。而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打敗其他軍閥,這離不開他手下的五員猛將。他們也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分別是陳誠、衛立煌、顧祝同、劉峙和蔣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