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開國授銜後不久,功德林中一位國軍中將被處決,此人是誰

2021-01-16 騰訊網

1955年,新中國舉行了隆重的開國授銜典禮,為革命軍人們進行授銜,不過,就在這之後不久,在北京市北部的功德林,有一位國軍中將卻被處決。此人是誰?為何他會被處決?

此人名叫李繼龍,他是湖北長陽人,早年間就讀於湖南陸軍講武堂,這所學校創立於1917年,學校的教官基本上都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教材也是沿用保定軍校的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懷、黃公略、張子清、唐生明等人也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李繼龍在校期間非常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理論水平和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李繼龍畢業之後進入湘軍部隊,當了一名普通的見習軍官,他作戰勇敢,指揮若定,很受上級的重視,在軍隊中提拔得非常快,短短幾年就升到了營長。抗戰爆發後,李繼龍被派到了抗日戰場上,1942年,他被上級推薦到陸軍大學特別班第5期深造,同年畢業後即被派往第六戰區幹部訓練團,擔任教育處副處長。任上,李繼龍主要從事幹部的訓練工作。

此後,李繼龍調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當時司令長官乃是陳誠,李繼龍很受陳誠重視,他也在軍事上為陳誠提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1943年陳誠調離第六戰區,孫連仲升任司令長官,李繼龍便在孫連仲的領導下進行工作,他還參加了鄂西會戰,在幕後出謀劃策。1943年年中,李繼龍被調往廣西省幹部訓練團,擔任大隊長,不久後又出任中央軍校第四分校(廣州分校)少將大隊長。

不過,比起在幕後從事教育工作,李繼龍更願意到戰場上去磨練自己,在李繼龍的再三要求下,上級同意將他調到戰鬥部隊。1944年,李繼龍被調到73軍,出任77師參謀長,參加了長衡會戰。值得一提的是,由於77師基本上全是湖南人,因此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77師使所有部隊之中打得最兇的。這也讓李繼龍頗為感動。

抗戰勝利後,李繼龍留在了長沙,擔任長沙警備司令部代參謀長。1946年,蔣介石在軍隊內部大肆裁軍,當時李繼龍並非是嫡系出身,也成為了裁撤的對象,後被迫退役,此後一直在老家經商。1948年,由於國民黨將領在內戰中損失非常大,於是蔣介石讓李繼龍重新復出,擔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49年,國民黨大廈將傾,蔣介石更是無人可用,於是將李繼龍提拔為79軍副軍長。

李繼龍有感於蔣介石的知遇之恩,打起仗來更是賣力,但是當時國民黨軍隊在解放軍的攻勢面前,幾乎是一觸即潰,79軍也在宣恩被擊潰。當時李繼龍打扮成普通士兵想要逃走,但是最終還是被解放軍戰士發現,淪為了俘虜。

建國後,李繼龍被保釋出獄,他甚至還加入了民革,不過,在1953年,李繼龍再次被捕入獄,後關押於功德林中,1955年,當時正值「鎮反」運動的高潮,他被以「反革命罪」處決,直到1986年才予以平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1955年大授銜時,177名開國中將中有三位是原國軍將領,分別是誰
    1955年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近上千名將領獲得了將銜,而在177名開國中將中,有三位將軍非常特殊,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原來他們三位都是原國軍起義將領,那麼這三位開國中將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55年大授銜時,這位「平頭老百姓」因何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5年9月,為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作出卓越貢獻的將領們,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此次大授銜誕生了1048名開國將帥。其中根據:「副、準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中將」的標準有175名被授予中將軍銜,然而有那麼一位「平頭老百姓」也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他有何特殊呢?此人名叫蕭新槐,6個月前,他被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成了一名「平頭老百姓」,那麼此次大授銜中為何又被授予中將軍銜呢?
  • 唯一在58年被授銜開國上將的是誰?為何55年不給他授銜?
    完成登記後,李聚奎被分到國軍第八軍工兵營第一連,跟隨大軍繼續北伐。北伐勝利後,國民黨叛變革命,濫殺無辜,激起了李聚奎的憤怒。1928年,李聚奎義無反顧參加平江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並於同年入黨。入黨後,李聚奎的革命意志更加堅定,經常奮戰在第一線,參加過大大小小無數場戰鬥。
  • 1955年,湖南一老百姓接到通知,出席授銜儀式,授中將軍銜
    1955年的特殊的中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表彰這些為祖國付出巨大貢獻的將軍們,在1955年國家為他們舉辦了授銜儀式。這次授銜儀式意義不同,它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首次授銜儀式,而且這次授銜儀式有元帥和大將,只是之後的授銜儀式沒有的。
  • 1955年湖南一普通百姓,接到通知前往北京,被授予開國中將
    在當年開國授銜時,在受到軍銜的獎勵的人,他們是那時代的精英,是時代的英雄。他們是經過時間的,重重考驗,才磨練出來的英雄。在1955年授銜時,出現了一位比較特殊的人,居然是以「老百姓」的身份接受中將的授銜。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導讀: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其中將軍銜共有四級,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按道理來說上將軍銜比中將要高,不過在軍隊中除了級別之外,還最講資歷。在授銜結束後,以陳錫聯、洪學智為首的幾位開國上將,來到了詹才芳中將面前,不僅稱呼他為:「老首長」,還向其敬禮。
  • 此人一生三次改名,歷經數次磨難僥倖存活,終成開國中將
    此人參加過無數次戰役,歷經數次磨難,僥倖存活,他一生改過三次名,1955年大授銜時,他在國外學習,聶帥還專門去國外授予他開國中將軍銜,他就是方強。方強,原名方鰲軒、方長,1911年1月26日生於湖南平江縣長壽鎮。
  • 1955年授銜,一名將對軍銜不滿遭到重批:第二年才補授中將
    1955年大授銜,根據我軍各級軍事幹部在戰爭年代的貢獻,進行了隆重的表彰和授銜儀式。然而授銜當天,有一位本該授予中將軍銜的四野名將,卻被從授銜名單中移除,直到第二年才給他補授了軍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此人是著名的「獨臂戰將」,建國後被授予上將,此人是誰?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開國上將,此人名叫彭紹輝。彭紹輝是湖南湘潭縣人,與毛主席的老家韶山沖只有幾公裡遠。彭紹輝的家庭很窮,沒錢供他上學,他稍大一些之後還當過一段時間的長工。1926年,彭紹輝加入了湘潭縣農民協會。
  • 1946年我軍痛失四位將星,使新中國少了四位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這就註定了194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解放戰爭就此打響。然而,1946年,也是最為痛惜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我軍折損了四位名將、愛將。如果這四位將領不犧牲的話,在1955年舉行的首次授銜儀式上,將會增添一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和中將。那麼,這四位將星分別是誰?他們都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1955年,湖南一「老百姓」接到通知,到北京出席授銜,成開國中將
    特別是當年開國授銜的時候,那些得到軍銜的英雄們,他們更是那個時代的精英,是那些英雄中的佼佼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1955年授銜時,卻出現了一位很特殊的人,這個人居然以「老百姓」的身份接受中將的授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新編第四旅成立後,三位負責人後來都成為開國中將,他們分別是誰
    1944年為了抗戰形勢的需要,成了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其中新編第四旅便是其中之一,可能很多人對於這支部隊不是很熟悉,不過說起這支部隊的三位負責人可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1955年大授銜時,旅長,政委,參謀長三人都被授予了開國中將,其中政委還是開國第一中將,那麼這三人分別是誰呢?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葉帥看到一名字後差點發火,到底發生了什麼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軍在1955年首次實行的軍銜制,而中央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時刻,還特意舉辦了一場相當隆重的授銜儀式,上千名開國將帥分別獲得了相應的授銜。不過就在授銜儀式上,卻發生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比如開國中將黃火星就因為聽錯了名字遲遲沒有上臺授銜,這也在後來被人們津津樂道。
  • 1955年授銜時,年齡大的前5位開國上將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在國務院辦公地點中南海順利舉辦。此次授銜,共產生10位開國元帥、10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開國上將是將軍中的骨幹力量,他們的革命歷史源遠流長。
  • 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趙壽山,1955年大授銜時,為何沒有獲得軍銜?
    趙壽山副司令,直接沒有授銜。此人是西北軍出身,曾跟馮玉祥幹過。中原大戰前夕,他已經是旅長了。02紅軍陝北會師後,蔣介石命令十七路軍圍剿紅軍,他開始不滿蔣的做法,有了革命的想法。後來,他跟著楊虎城參加了西安事變,給抗日統一戰線做出了貢獻。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
  •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言及開國將軍,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僅剩4人。隨著開國少將詹大南的去世,這一數字變成了3人。因而,網絡上就出現了開國少將僅剩3人的說法。其實,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