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三次改名,歷經數次磨難僥倖存活,終成開國中將

2020-12-16 方哥說史

此人參加過無數次戰役,歷經數次磨難,僥倖存活,他一生改過三次名,1955年大授銜時,他在國外學習,聶帥還專門去國外授予他開國中將軍銜,他就是方強。

方強,原名方鰲軒、方長,1911年1月26日生於湖南平江縣長壽鎮。由於家境貧寒,方強念完初小,便輟學跟隨父親做了碼頭小工,後入印刷店做學徒。19歲參加紅軍,先後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徵,率部參加東北1947年秋冬季攻勢作戰和遼瀋、平津等戰役戰鬥。

在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方強左胸中彈,那子彈差一點就擊中了心臟。他當時就倒了下去,戰友把他抬下戰場,跑了100多公裡的山路,走了兩天一夜,終於把他送到後方醫院。如此顛簸,方強的傷口未作任何處理仍然倔強地活著,這真是一個奇蹟。

紅軍長徵爬雪山過草地,方強因為腹瀉臥床不起,最後瘦得只剩下皮包骨。戰友用擔架把他送到醫院,腹瀉又轉化成了痢疾。方強奄奄一息,這時他想起小時候母親用的止肚疼方子,就嘗試了一下,沒想到三天後,肚子居然不拉了,這不得不說又是一個奇蹟。

紅軍長徵勝利後,方強參加了西路軍,他的右臂再次中彈,方強又一次倒了下去,戰友們拼死把他救了出來,他又僥倖存活下來。在突圍時,他被國軍抓獲,關押了100多天,一直等到國共合作,方強才在黨組織的營救下出獄,方強再一次大難不死。

方強一生改過好幾個名字,從最初的方鰲軒,後來改名叫方長,最名改名為方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方強接到任命書,到總政治部任職。方強認為此「官」太大,怕自己能力不足難以勝任,於是拒絕就任。4天後領導約他談話,說人家都想當大官,你為什麼不願意呢?方強說他能力可能不足,領導說,一切都可以學習嘛!最後領導還開玩笑說,方長啊方長,官運亨通,來日方長嘛。

方強反覆琢磨這句話,「官運亨通,來日方長」。他幹革命,可不是來當官的,怕別人誤解,又把方長改名叫方強,從此他就一直用方強的名字。

方強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新中國成立後,根據組織的安排,方強在蘇聯海軍最高學府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這時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為此國家還專門派聶帥去國外授予他開國中將軍銜。2012年,方強因病去世,享年100歲。

相關焦點

  • 開國上將王平:2次改名、3次入黨,兒子成中將、次子成少將
    但是最值得說道的,就是他曾兩次改名,三度入黨。 投身革命,趕走縣長 王平並非是他的本名,其實他原本叫做王惟允,1907年生人,是湖北省陽新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的孩子。王平的家庭並不富裕,家中三個男孩,兩個女孩。王平的兩個哥哥,因為沒錢看病早早的就去世了。
  • 開國大將羅瑞卿:歷經三次大難不死,晚年遠赴德國治腿卻客死他鄉
    這也正是人們所常說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因為在經歷過磨難之後的人們往往精神與意志都會更加堅定,對於挫折與磨難會更加平和地去接受,更為坦然地去面對,對人的一生來說,逆境和憂患不一定是壞事。生命說到底是一種體驗。因此,對逆境和憂患的體驗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而正是這些寶貴財富鑄成了我們的開國大將——羅瑞卿。
  • 1955年授勳,其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原來是他們
    從1927年的南昌起義開始,我軍歷經磨難,從一清二白逐漸積累家底成長壯大,從弱小不堪一擊漸至強大所向披靡,幾十年如一日的發展規劃以及科學發展,把多年的苦日子當成"苦藥"進補,滲透到骨血中的拼搏進取與敢於犧牲的精神終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他率部激戰九晝夜,西徵淪為敵人俘虜,身經百戰終成開國中將
    眾所周知,開國將軍幾乎個個都是身經百戰,歷經九死一生才活了下來,在開國將軍之中甚至還有將軍曾淪為敵人俘虜,其中劉志堅中將曾當過日軍的俘虜,後被營救了出來。今天筆者介紹的這位開國中將叫彭嘉慶,他曾淪為了馬家軍的俘虜,其經歷甚至比劉志堅更為殘酷,彭嘉慶是江西吉安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剛滿12歲就到地主家當長工。挨打受罵的苦沒有少吃,1926年,17歲的彭嘉慶參加了農民運動,他先是參加了共青團,後來又參加了贛西起義,之後跟隨遊擊部隊一起改編加入了紅3軍,成為一名紅軍戰士。
  • 著名的「絕命後衛師」,師長政委戰死,唯一倖存的團長成開國中將
    1934年,在博古和李德等人的瞎指揮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以失敗告終,最後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著名的兩萬五千裡長徵。長徵途中,中央紅軍以實力強大的紅一、三軍團為左右先鋒,紅五軍團負責掩護斷後,「絕命後衛師」紅34師便是紅五軍團麾下的一支勁旅。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導讀: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其中將軍銜共有四級,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按道理來說上將軍銜比中將要高,不過在軍隊中除了級別之外,還最講資歷。在授銜結束後,以陳錫聯、洪學智為首的幾位開國上將,來到了詹才芳中將面前,不僅稱呼他為:「老首長」,還向其敬禮。
  • 1955年,開國授銜後不久,功德林中一位國軍中將被處決,此人是誰
    1955年,新中國舉行了隆重的開國授銜典禮,為革命軍人們進行授銜,不過,就在這之後不久,在北京市北部的功德林,有一位國軍中將卻被處決。此人是誰?為何他會被處決?此人名叫李繼龍,他是湖北長陽人,早年間就讀於湖南陸軍講武堂,這所學校創立於1917年,學校的教官基本上都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教材也是沿用保定軍校的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懷、黃公略、張子清、唐生明等人也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李繼龍在校期間非常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的理論水平和軍事素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 陽明堡反擊戰中,此人身負重傷,躲在廁所倖免遇難,後成開國將軍
    此人長徵時曾三次爬雪山過草地,抗日戰爭時在陽明堡反擊戰中身負重傷,躺在廁所裡倖免於難。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了開國將軍,如今依然健在,他就是黎光將軍。等敵人離開後,他倆從廁所爬出,翻牆上了後山,僥倖躲過一劫。黎光被轉到延安總醫院治傷,兩個月不能張嘴吃東西,不能說話,開刀取出碎骨後,傷口才慢慢痊癒。他出院後,進入抗大分校學習,畢業後,他分到冀中軍區,擔任教導員。他任教導員後,嚴格治軍,狠裝訓練,原來的人員紀律鬆散,戰鬥力差的狀況,在他的要求下有了很大的改善,成為了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 。
  • 最會對親的開國少將,三個親家分別是開國元帥、開國上將和中將
    除卻他個人成就,他的教育能力更令人嘆服,他的幾位兒女都極為出色,也因此成功分別與開國元帥、中將、上將結為親家,成一段佳話。王英高從小擁有渴望親臨戰場、保家衛國的熱血,「上前線立下赫赫戰功」是他兒時的夢想,在理想的督促下他在17歲時加入共青團並正式入伍,三年後順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 新編第四旅成立後,三位負責人後來都成為開國中將,他們分別是誰
    1944年為了抗戰形勢的需要,成了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其中新編第四旅便是其中之一,可能很多人對於這支部隊不是很熟悉,不過說起這支部隊的三位負責人可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1955年大授銜時,旅長,政委,參謀長三人都被授予了開國中將,其中政委還是開國第一中將,那麼這三人分別是誰呢?
  • 這位開國中將一生好學不倦,培養了兩個兒子,也都成為中將
    在177位開國中將裡面,秦基偉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位。上甘嶺戰役時,中國志願軍一戰驚天下,而頭號主力,就是秦基偉的第15軍。1957年,秦基偉擔任昆明軍區司令,1973年擔任成都軍區司令,1980年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先後當過三個大軍區司令,這在開國將帥中絕對不多見。
  • 55年湖南一「百姓」出席授銜,無擔職務,卻成開國中將
    而在授勳的將領中有一位雖然沒有任何職位、沒有任何軍銜,但卻被授予中將軍銜,此人就是肖新槐。肖新槐1907年出生於宜章縣分水坳一戶貧農家庭。父母為了他的未來,省吃儉用讓他去讀書。無奈家中實在太過貧寒,不得不輟學。後來母親不幸去世,肖新槐和父親靠上山砍柴為生。肖新槐和弟弟每天天不亮就要隨父親上山幫忙搬柴,他從沒有怨言始終樂觀堅強,生活雖然很貧困,但依然能夠活下去。
  • 他在國民黨四個軍都當過兵,是紅軍三虎之一的團長,終成開國中將
    今天咱要說的可不是這八個軍,而是介紹一位開國中將。他居然在國民黨這八個軍其中的四個都當過兵,太傳奇了吧。更傳奇的是,他後來起義加入了紅軍,許多年後成為開國中將。他就是陳正湘,湖南新化人。陳正湘出身貧寒,自幼喪母,為了生計,父親帶著他們哥倆外出謀生,他們做過小生意,挖過礦,雖然辛苦非常,卻並沒有改變窘迫的生活狀況。
  • 此人是開國元帥,女兒是世界第一位女中將,女婿是上將,都是將軍
    此人是開國元帥,女兒是世界第一位女中將,女婿是上將,都是將軍 導語:在我國的開國元帥之中,有一位元帥非常特別,他便是聶榮臻。聶榮臻是紅軍的老革命,一路跟隨黨組織跋山涉水,歷經了許多苦難考驗,都堅持了下來。在聶榮臻心中,革命事業始終是首位的。
  • 東野這位師長直升縱隊司令員,後成開國少將,縱隊政委是開國中將
    東野有一位師長直升縱隊司令員,後來成為開國少將,縱隊政委是開國中將。 當時,東北野戰軍下轄2個兵團部、12個步兵縱隊,這位司令員就是第十二縱隊司令員鍾偉。鍾偉,出生於1911年10月26日,湖南平江人,1930年7月參加紅軍,先後在紅三軍團、十五軍團任過職。
  • 從勤務兵到開國中將,從井岡山到抗美援朝,他一生都奮戰後勤線上
    祁陽是一座擁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邑,自三國以來,祁陽人才輩出,兩宋進士數量名列湖南前茅,名臣良將奇多,三國有蜀國名相蔣琬、明朝有諍臣陳薦、清朝有湖南第一位宰相陳大受,太平天國航王唐正財也是出生祁陽;近代以來,國民黨軍隊中有劉興等將軍級人物30餘人;解放後,陶鑄更是坐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位置,軍隊中也有為人民軍隊默默奉獻一生的總後勤部副部長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
  • 開國中將唐延傑:軍中的好參謀 聶帥的「諸葛亮」
    在開國中將裡,有一位中將非比尋常,他之前並沒有參謀工作經歷,卻給名震華夏的聶榮臻元帥當過智囊,聶帥親切地稱他是「我們的軍師」。他就是有「高參中將」雅號的開國中將唐延傑。開國中將唐延傑(1909年11月7日-1988年7月31日)唐延傑,原名唐菊生,1909年11月7日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少年時代學徒做工,備嘗生活艱辛,萌生革命意識。
  • 高敬亭被錯殺,多年後他的部下成開國中將,警衛員成上將
    高敬亭部下的一位營長後來成為開國中將,他就是林維先,安徽金寨人。林維先出身極度貧寒,小時候不是給地主放牛,就是跟著父親種田,僅僅讀了四個月的私塾,不得不中途輟學。(林維先中將)革命風暴席捲大別山,林維先參加紅軍。在紅二十五軍中,他很快當上了團政委。1934年,林維先升任師政委、師長。後來,因為「肅反」,林維先被撤職,還被開除了黨籍。
  • 開國中將籌建國防大學,中彈8年後彈頭才被取出,閱兵當天去世
    而開國後,平江的這些將士中,被譽為開國上將的有三位,開國將軍更是多達25位,而其中成就最多的不是開國上將,而是一位開國中將,此人便是張震張將軍。張於1914年出生在湖南平江縣,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他見過太多被剝削和殘害的百姓。便於26年趁北伐軍進入湖南之際,加入了兒童團,還被選為副團長,當時他年僅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