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四部曲,省力倍輕鬆!如何培養跑步節奏感?

2020-10-23 慧跑

關注慧跑,助您輕如羽、跑無傷

跑步屬於周期性運動,所謂周期性運動是指某項運動在完成過程中,其主要動作技術周期性重複,跑步時上肢前後擺臂,下肢擺腿重複出現,所以跑步是典型的周期性運動。


周期性運動特別強調運動的節奏感、節律感、韻律感,富有節奏感的跑步不僅可以讓跑步變得優雅協調,也可以讓跑步更省力更輕鬆。


很多跑者跑起步來過於費勁,跟掌握不了跑步的節奏感關係很大,怎樣才能培養良好的跑步節奏感呢?



形成跑步時良好的節奏感主要跟上肢擺臂、下肢步頻、呼吸與心率控制四大要素有關,即:

✔ 上肢擺臂應短促有力

✔ 下肢應保持合理步頻

✔ 呼吸應富有節律

✔ 心率應穩定且心跳過快


接下來我們給大家做一詳細解釋


形成良好跑步節奏感的四大要素


跑步絕不只是腿上功夫

擺臂對於形成跑步節奏很重要


很多人會認為跑步是用腿跑,只要腿好就能跑得快,這顯然是一種錯誤認知。


很簡單的道理,你嘗試把雙手揣在衣服或者褲子口袋裡跑步,是不是跑不快?是不是跑起來很彆扭?


由此說明跑步是一項全身運動,腿有多強上肢就得有多強,好的上肢力量將會為你跑步插上一對翅膀。


上肢對於跑步發揮平衡、助力、協調三大作用。



因為當我們邁出左腳,會導致軀幹隨著左腳向右旋轉,這時如果沒有右手向前擺出,就無法平衡下肢力矩


所以,正是因為有了手臂的配合,來平衡下肢擺腿的力矩,才使得我們呈現出協調優雅的全身跑姿。


跑得越快,擺腿力矩越大,所需要的上肢擺臂也需要更有力來平衡軀幹和下肢。


大量的研究也發現通過合理地擺動雙臂,跑者的成績可以提高近12%。


不會使用雙臂對於跑者來說就不容易找到跑步的節奏感。

所以,我們看到馬拉松運動員,其實上肢肌肉也挺發達,並非印象中的細胳膊。


跑步時擺臂的具體要求是這樣的:

肩部完全放鬆,屈肘90度,手半握拳但不用拽緊拳頭,感覺手上握著雞蛋,短促、有力同時放鬆地前後擺臂。



短促

是指前不露肘後不露手,也即向前擺臂不要讓肘關節過度超過身體腹側面,向後擺臂則手不要過度超過身體背側面;


有力

是指向後擺臂時更加強調短促發力,向前擺臂則以放鬆為主,特別是在上坡跑的過程中,用力向後擺臂可以協助發力,助力上坡跑;


放鬆

則是指擺臂時肩部頸部一定要放鬆,切勿緊張用力;



關於向前擺臂時能不能過身體中線的問題,應當一分為二的這樣看待:

首先,向前擺臂不過身體中線是基本要求,否則就不是前後擺臂,而變成了左右擺臂,這樣就無法平衡下肢力矩;


但跑步時允許軀幹有適度以脊柱為軸的左右旋轉,軀幹的適度旋轉可以發揮軀幹的鞭打作用,促進全身協調發力。


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川內優輝就是典型的軀幹旋轉型跑姿,當軀幹輕度旋轉時,會帶動手臂看上去也會呈現一定的左右旋轉,似乎手臂已經超過中線,但這時並非手臂左右擺動,而是軀幹擺動帶動手臂所形成的視覺誤差,其實手臂此時還是前後擺臂。



一些跑者跑步時捨不得擺臂,或者擺臂幅度過小,上肢端著跑,不是說一定不能端著跑,也有少數運動員是這樣的跑姿。


但從跑姿要求來講,對於大眾跑者而言,上肢短促、有力、輕鬆的擺臂更加有利於形成良好的跑步節奏感。


下肢合理步頻

是形成跑步節奏的關鍵


同等速度跑步,慢步頻大步幅VS快步頻小步幅?


根據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健康學院運動康復系主任、《無傷跑法》作者戴劍松副教授對於不同水平的中國大眾跑者的研究發現,步頻較慢(低於180步/分)者著地時膝蓋並不會過伸,著地緩衝效果與步頻較快者也差不多。



但步頻較慢者騰空高度明顯增加,著地時剎車效果更明顯,蹬地作用也更強,這說明慢步頻導致跑步更費力,所以要想跑步更有節奏感更加省力,適當加快步頻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不同步頻大眾跑者騰空高度對比(單位釐米)


步頻本身與速度有一關聯,在一定範圍內,速度越快步頻相對越快;


但不等於說,速度慢步頻也允許很慢,在速度比較慢時,跑者也應該達到一定步頻,比如每分鐘160-170步/分。



跑者一定看到過一種說法是理想步頻是180步/分,這種說法無疑是基本正確的,這有利於教育跑者形成相對快的步頻,相對小的步幅,這樣的步頻騰空少,跑起來最省力,但大家也不要教條地認為步頻只能180,180左右的步頻都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跑者跑步時步頻過低,比如低於150步/分,那麼這時步頻就顯得太低了,會導致騰空幅度大,更多力氣花在重心起伏上,而跑步是比誰的水平位移更有效率。


相對快一些的步頻,一方面更省力,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跑步節奏感,一方面也有利於讓每一步更加均勻穩定。


當然補充一點,加快步頻不等於無限快,比如步頻加快到200步/分,那樣會導致發力不充分,也會降低跑步效率。



呼吸節奏好

跑步節奏才會好


跑者要學會駕馭呼吸而不是被呼吸駕馭。


跑步是一項需氧量很大的運動,你需要很好地掌握正確的呼吸技術,才能真正「吸入」更多氧氣,避免呼吸過喘,拖累你的跑步。



你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控制呼吸頻率


由於解剖無效腔的存在,呼吸頻率太快,通氣效率降低,呼吸肌卻很吃力,是一種典型的費力不討好的呼吸方式,很多跑友跑快之後岔氣就跟呼吸頻率太快,呼吸肌痙攣有關。


但是過深過慢的呼吸也會限制通氣量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有意識地控制呼吸頻率和加大呼吸深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強調深呼氣


跑步時進行適宜頻率的深呼吸,是偏重深吸氣好?還是偏重深呼氣好?

往往跑者會認為是應當強調深吸氣,因為吸氣才能保證吸入足夠的氧氣。


但恰恰相反,肺泡中新鮮氣體的含量取決於呼氣末或吸氣前留在肺泡腔內的餘氣量。


當餘氣量越少,吸入新鮮氣體越多,也就是說,上一口氣呼出得越充分,下一口氣自然也就會吸入得更充分,所以,其實呼氣比吸氣更重要。


建議跑友們在跑步過程中儘可能的把呼吸重點放在深呼氣/深吐氣。


3、呼吸與跑步動作配合


最後一點,跑步時有節奏的呼吸,會讓跑步更輕鬆、更協調,建議採用2-4步一吸氣,2-4步一呼氣的方法練習。


具體來說,你可以2步一呼,2步一吸的方式,你也可以採用3步一呼,3步一吸的方式,甚至你也可以3步一呼,2步一吸,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呼吸節奏要和步點配合,而不是呼吸歸呼吸,腳下步子歸腳下步子,腳下步子一定要和呼吸有機配合。



保持心臟合理工作節奏

心跳穩定避免過快


跑步是一項對於心肺耐力要求較高的運動,合理的心臟工作節奏,心跳穩健對於獲得良好的跑步體驗,通過跑步改善心臟功能十分重要。


心輸出量是心臟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所謂心輸出量是指一分鐘內心臟通過收縮,把血液泵向全身的血量,每搏輸出量則表示心臟每一次跳動所泵出的血量。


心輸出量=每搏輸出量×心率


因此,心輸出量受到每搏輸出量和心率兩個指標的共同影響。在一定範圍內,心輸出量隨著心率的加快而增加,但超過一定心率的範圍,心輸出量將不再隨心率的加快而增加,心率過快時甚至還會隨之而減少。



當心率在120次/分以下時,每搏輸出量隨著心率的加快而增加,此時心輸出量因心率和每搏量的共同增加,乘積效應而明顯增高。


一般人心率通常在120~130次/分時每搏量達到最大,也就是說其實心率在120-130次左右時,心臟泵血工作效率相對最為理想。


隨著心率的繼續加快,當心率處於120-180之間,由於心動周期的縮短,心臟的收縮期與舒張期都縮短,特別是心臟舒張期大幅縮短,使得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導致心臟的充盈不足,自然每搏量開始降低,這就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但由於此時心率仍在增加,也就是說每搏輸出量下降,心率上升,其最終乘積是看心率增加的幅度更大,還是每搏輸出量下降的幅度更大。


顯然此時,心率增加的幅度超過了每搏輸出量下降的幅度,所以此時仍能保持心輸出量增加。但心率此時越快,心輸出量的增幅呈現遞減。



當心率超過180次/分後,心臟收縮舒張頻率更快,心臟舒張時,回心血量明顯下降,導致每搏輸出量下降十分明顯,此時心率加快對心輸出量的增加幅度已經低於每搏量減少對於心輸出量的降低幅度,使得心輸出量呈下降趨勢。可見當心率過快時反而不利於心臟的泵血。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跑步速度加快,超過本人平時水平時,心率達到180次以上時,往往只能維持較短時間,緊接著您就由於疲勞而被迫降低速度,其原因就在於當達到較高的心率,心輸出量不增反減,也就是說心臟拼了命地收縮,但其效率卻是下降的。



所以對於多數跑者,跑步時控制合理的心率範圍,一般介於130-150左右,是比較的心率範圍。


這時心率不會過低也不會過高,跑步體驗較好,心臟不炸,跑步節奏就會比較好。


總結


良好的跑步節奏對於改善跑步體驗,更輕鬆更省力的跑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強化擺臂、保持合理步頻(170-180步/分),控制好呼吸和心跳等方面多管齊下,獲得最佳的跑步節奏。


好的跑步節奏表現為跑姿穩定協調輕盈,呼吸均勻,心跳穩健,你都理解了嗎?



「21天學會正確跑姿」課程通過跑姿原理講解讓你全面科學地理解跑姿,並且通過針對性的訓練和專門強化,改變你跑姿中不合理的地方,優化你的跑步技術。


點擊下方專欄,學習課程


這門課程能幫助你改進優化跑姿,這種改進過程通過循序漸進地訓練是可以完全可以實現,最終幫助你形成科學合理的跑姿。

通過一系列理論教學+21天訓練計劃,學練結合;

用較短的時間養成正確跑步習慣,減少受傷概率;


本課程是以《無傷跑法》作為理論依據,結合訓練經驗,將專業運動員日常訓練內容編排進課表當中。


課程在結構上分為理論學習+跑姿定製訓練(包含12次跑姿計劃+9次跑步訓練),教你用最短時間學會正確的跑步方法。


每天僅需6塊錢,即可掌握終生受益的跑步姿勢,輕鬆實現無傷奔跑。


你將獲得:


1.打破成績瓶頸,成績獲得提升

跑姿改善最主要的作用在於提升跑步經濟性。改善跑姿後,多餘的體能可用於提高配速,成績將獲得大幅提升。


2.降低受傷概率,教你輕盈無傷奔跑

錯誤的跑姿往往會帶來受傷的現象,學會正確跑姿,就可大幅度降低受傷概率,輕鬆無傷奔跑。


3.人人買得起的課,上手就能學

不需要燒腦思考跑姿訓練方法,直接安排學習訓練。


學員反饋

相關焦點

  • 跑步為什麼會兩腿灌鉛,跑步小白如何戰勝疲勞感?
    這世界上沒有不怕累的人,即使跑步老手也同樣怕累,如果真的存在不怕累的人,那世界上的長跑紀錄就可以無限制的刷新了,所以跑步的最大任務就是克服疲勞感,不管跑者是做力量訓練,還是做耐力訓練,其原始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戰勝疲勞感,讓自己跑得更快更遠。今天就從真實經驗的角度談一談,跑步小白如何戰勝疲勞感?
  • 輕鬆跑步四部曲:從心率到步頻這4要素都得知道
    關注慧跑,助您輕如羽、跑無傷跑步屬於周期性運動,所謂周期性運動是指某項運動在完成過程中,其主要動作技術周期性重複,跑步時上肢前後擺臂,下肢擺腿重複出現,所以跑步是典型的周期性運動。周期性運動特別強調運動的節奏感、節律感、韻律感,富有節奏感的跑步不僅可以讓跑步變得優雅協調,也可以讓跑步更省力更輕鬆。
  • 高手跑步會省力,菜鳥跑步猛用力,其中秘密是「送髖」
    在相同速度下,跑步所耗費的能量和體重成正比其實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身材瘦削的人跑步相對比較省力,在相同速度下,跑步所耗費的能量和體重成正比,降低體重就是常用的一個省力的手段,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降低體重只是跑步省力的一個方法,馬拉松跑者還具有更省力的方法,那就是送髖,送髖通俗的講就是用髖部跑步。
  • 跑步篇~如何掌握跑步呼吸的節奏?
    您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跑步沒幾公裡,力氣還有,但就是呼吸上不來了。作為初跑者,經常呼吸沉重、有時候還容易岔氣。這關鍵就是您的呼吸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掌握呼吸的節奏呢?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教練】:很多人跑步堅持不了多久,並不是心肺耐力不夠,而是因為呼吸跟不上。
  • 跑步如何才能更省力?只需要注意一點,快來看看
    導語:如果大家喜歡跑步,大家會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所有優秀的跑步運動員往往都是比較纖瘦的,我指的是那些長跑運動員,這是為什麼呢?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大家也會發現運動員跑的比較輕鬆,但是我們卻跑的比較吃力,如何才能跑的更省力呢?快來看看!
  • 說明跑步方式不對,體育老師教你「省力跑步法」
    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甚至是其他類型的選拔考試時,體育所佔的分值比例都是非常少的,素以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都開始份分忽略體育鍛鍊,更多的重視文化課知識的培養。還有一點就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電子行業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學生的娛樂項目從原來的室外活動變成了現在的電子產品。
  • 什麼樣的跑步姿勢讓你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
    什麼樣的跑步姿勢讓你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 說到跑步姿勢,有人怎麼跑就是怪,也有些人隨便跑也很帥。
  • 跑步的節奏
    呼吸的節奏當我們跑步的速度趨於穩定,我們跑步的技巧趨於成熟,那麼我們的呼吸節奏也會變得更加的有規律,呼吸是跑步中最重要的,如果呼吸不通順,那麼氧氣量就會減少跑步就會很難受!所以,首先我們進行的是深呼吸,然後再去計算,我們每一次呼氣和吸氣,邁步的步頻和速度,並且把這種模式逐漸的固定下來,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呼吸節奏!2.
  • 如何掌握跑步呼吸的節奏
    您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跑步沒幾公裡,力氣還有,但就是呼吸上不來了。
  • 跑步初學者如何真正愛上跑步,怎麼去享受跑步,如何跑步?
    曾經荷蘭的馬拉松名將納吉耶就習慣盯著自己的手錶看配速,盯著盯著就發現跑得太快,配速超預期了,這樣一來反而把自己的心態搞崩了。直到有一天,一起訓練的基普喬格大神瞧見了,就告訴納吉耶,別看手錶,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跑。
  • 【跑步知識庫】冬季寒冷不想在戶外跑步?跑步機和室外跑步的不同你...
    南方冬季溼冷多雨,室外就更不適合跑步了,那熱愛跑步的小夥伴們應在冬季如何跑步呢?室外跑步和跑步機跑步又應如何選擇呢?聽小跑今天和你說~ 二、相對運動感受不同 選擇跑步機跑步時,跑者相對於跑步機來說,周圍的事物都是靜止的,你再怎麼運動環境也不會發生變化,所以不經常使用跑步機的人,在結束運動後大多有眩暈感。
  • 沒有跑步習慣該如何堅持?只要21天,就能培養出跑步的好習慣
    跑步簡單易行,是大部分人運動健身的首要選擇,畢竟它簡單到只需要一雙跑鞋和一條路就可以跑了。與此同時,跑步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能延長壽命,改變心態,排解壓力,可以對抗中年危機,有著非常多的好處。但跑步也是極其枯燥無味的,是一項孤獨的運動,是一項累人的運動。有一大部分因為其枯燥、孤獨,累人而無法堅持,放棄了跑步。
  • 如何找到跑步最佳呼吸技巧?嘗試不同呼吸節奏
    許多初學跑步的人在跑步時很快會發現自己上氣不接下氣。通常這意味著跑步速度過快。但是這也可能是由於呼吸效率低下造成的。那麼跑者在跑步時應該如何呼吸呢?跑步時,跑者應該使用腹式呼吸,因為它比胸式呼吸更有效率。胸式呼吸吸入的空氣只會在肺部停留很短的時間,空氣在肺中的交換不完全。這就減少了跑者攝入的氧氣量。另一方面,腹式呼吸,是一種更有效的跑步呼吸技術,因為它利用了肺的全部容量。你吸入的空氣也向下傳播到你肺部的下部,並在那裡停留更長時間。這便會增加攝氧量。
  • 跑步時怎麼調整呼吸?最全跑步呼吸攻略
    其實,跑步能否成功減肥更多在於是否科學跑步,而跑步科學的呼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正確掌握跑步時的呼吸方法,是練好中長跑的重要一環,也是掌握中長跑的跑步節奏以及節省體力。跑步時該怎麼調整呼吸?只有廢氣全部排出去了,肺中的負壓才會增高,這樣吸氣時不僅會更省力,而且吸氣量也會大大增加。呼吸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情,沒有了呼吸就沒有了生命。但呼吸又不是簡單的呼吸,在運動中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可以讓你運動不累。
  • 跑步新手必看!掌握正確的跑步呼吸方法,燃脂效果才會更好
    在跑步這一運動中,正確的呼吸方法可以讓我們掌握良好的鍛鍊節奏,也會讓效果事半功倍。 對於減脂人士,正確的呼吸方法也很重要。學會正確呼吸,才能更輕鬆的減脂。 跑步時,不恰當的呼吸方式會讓我們的身體受到一定的傷害,也會容易出現上氣不接下氣,頭暈,腹痛等不良反應~ 那跑步究竟該如何呼吸,才能更輕鬆且持久呢
  • 自己跑步為什麼這麼累,別人跑步又很輕鬆?
    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在狀態好的情況跑步,自己跑得很快也很輕鬆;在狀態差的情況下跑步,跑起來很累很慢。1.跑步重心不懂控制在跑步的時候,很多人的重心都是向前的,這樣跑容易帶動身體向前,即省力又跑得快。但也有人在跑步的時候,腿部一直呈現比直的姿勢。這樣跑的話,基本沒有彈力,重力也無法帶動身體向前跑,會影響跑步的速度。
  • 把控呼吸節奏,跑步才能持久
    不論是選擇在跑步機上跑步,還是路跑,跑步不止是邁開雙腿,配合擺動的雙臂,那麼簡單。你可能忽視了最重要的細節----呼吸!不會呼吸,那你可能真的跑不遠。而正確的呼吸技術會幫你跑出好成績,並且最大程度的享受其中。
  • 跑步的成功方程式
    跑步也有成功的方程式:距離=步頻×步幅×時間。跑步的關鍵因素是步頻、步幅和時間,每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會對跑步有影響。要提高跑步的有效性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做提升。在跑步中步頻通常比較固定,就像優秀的自行車運動員一樣。雙腳交替運動的頻率保持不變,以減少能量消耗。許多研究都表明跑步時,步頻在每分鐘180步的時候跑步更具經濟性。
  • 體育老師公認「省力」跑步法,告別不正確的跑步方式,輕鬆到終點
    體育老師公認「省力」跑步法,告別不正確的跑步方式,輕鬆到終點但是,體育中其他的一些項目可能對於學生們來說還好一些,但是長跑可把很多學生難壞了,感覺自己不管是怎麼練習,就是很難及格,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體育老師公認的「省力」跑步方式吧。
  • 體育老師公認「最省力」的跑步法,不知道會吃虧
    體育老師公認「最省力」的跑步法,你應該知道!大多數人認為,長跑就是要「堅持」,這話雖然沒錯,但不可否認的是,掌握正確的跑步技巧,是可以讓長跑變輕鬆的。跑步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起跑、加速、衝刺,進入不同階段時,技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