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理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

2021-01-09 人民網

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兩次飛躍過程)

原理:

認識的發展過程,就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兩次飛躍的辯證過程。

一、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係(第一次飛躍)

(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①感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而產生的對事物表象的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概括對事物本質及規律的認識,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②感性認識通過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反映;理性認識通過概念、判斷、推理以及假說和理論等形式反映。

③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現象;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本質。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

①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依賴的:

第一,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活動的起點,沒有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二,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的任務。

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

②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會導致兩種錯誤。

第一,唯理論:只承認理性認識,否認感性認識的可靠性,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教條主義。

第二,經驗論:只承認感性認識,否認理性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經驗主義。

(3)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是:

①必須佔有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②運用理性思維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

二、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第二次飛躍)

(1)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認識過程中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因為:

①只有通過這次飛躍,才能使認識物化、對象化,使認識變為現實,使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

②只有通過這次飛躍,才能使認識受到實踐的檢驗而得到修正、補充、豐富和發展。

(2)實現這一飛躍的條件是:

①堅持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②把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同主體自身利益結合起來,形成正確合理的實踐觀念。

③理論必須被群眾掌握,化為群眾的行動。

④要把理論的正確性與現實的可行性統一起來,尋求實現理想客體的具體途徑和工作方法。

三、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1)在認識活動中,理性的因素起主要作用,但人的非理性因素,即情感、意志、欲望、動機、信仰、習慣、本能和幻想、想像、直覺、靈感等非理性因素對認識的形成和發展也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2)情感、意志對人的認識的進行是一種激發和調控因素,是認識運動的支撐力量和推動力量。

(3)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①指導作用;②解釋作用;③預見作用。

(4)非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①動力作用;②誘導作用;③激發作用。

四、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無限反覆和無限發展的過程(或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1)認識運動的反覆性是指,對一個複雜事物的認識,往往是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這是因為,客觀事物是複雜的,認識過程也是複雜的,認識的主體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覆調查研究、補充、修正。

(2)認識運動的無限性是指,客觀世界是不斷發展的,人的認識運動也必然隨之不斷發展。

方法論:

第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第二,重視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積極作用和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從而同非理性主義劃清了界限。

第三,認識和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堅持理論和實踐具體的結合。

來源:萬學海文

相關焦點

  • 認識論部分的主要原理
    原標題:認識論部分的主要原理 (一)實踐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 1.實踐活動是一個以實踐主體(人)、中介和實踐客體(對象)為基本骨架的動態發展系統。其中,實踐活動的中介是指聯結主客體的各種形式的工具和手段,以及運用和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 馬哲基本原理及方法論:本質和現象
    本質和現象的辯證關係(易考分析題)   原理:   (1)本質和現象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繫和外在聯繫相互關係的一對範疇。   (2)本質和現象是對立的,有區別的:   ①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和表面特徵,人們可以通過感官感知,本質是事物的內在聯繫和根本性質,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現象是表面、外部的東西,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質是內在的東西,只能通過抽象思維把握。   ②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東西;本質則是一般的、共同的東西。   (3)本質和現象又是統一的。
  • 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原理: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1)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一種漸進性的、不顯著的變化,是事物發展的連續性。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發展的非連續性,即連續性的中斷。  (2)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轉化、相互滲透的辯證關係。  ①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轉化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產生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開始一個新的發展過程。
  • 21考研政治之「第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永恆發展(為什麼「直播經濟的火熱,可謂順勢而為」?) 原理: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一切事物只 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專家談丨如何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面對極其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更好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 談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整體性的理解
    2、方法的整體性——唯物辯證法應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闡明了自然、社會和思維認識各方面的客觀規律,闡明了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客觀規律。唯物辯證法揭示了物質世界運動的最普遍的規律。這些規律是支配整個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普遍規律。
  • 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看大學生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關係
    以大學生為例,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便盯上了股票和數字貨幣,看到大V們曬收益更是直流口水,希望通過炒作它們實現暴富的願望,甚至不惜借網貸、加槓桿進行交易炒作,這樣很容易暴「負」,最終為了還貸不惜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這麼一看,這些人不能正確認識股票和數字貨幣,就和不能認識河流上遊發生的事的猴子一樣,最終的結局註定將十分慘澹。
  • 2021考研政治唯物辯證法解題思路及答案:運動與靜止辯證關係原理的...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複習指導>政治>正文2021考研政治唯物辯證法解題思路及答案:運動與靜止辯證關係原理的實踐意義 2020-08-18 01:2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2019考研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及方法論:可能性和現實性
    可能性和現實性及其辯證關係   原理:   (1)可能性和現實性是對立的。表現在:   ①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現實事物之中的、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現實性是包含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認識過程具有反覆性、前進性和無限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認識過程具有反覆性、前進性和無限性人們的認識是一個不斷向前推移的曲折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兩次飛躍,只是完成了認識的否定之否定的一個周期,認識過程並沒有結束。
  • 足球財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競彩足球中的巧妙運用
    今天,筆者給競彩及亞盤玩家帶來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競彩足球中的巧妙運用,以3個經典評論切入,輔助3個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加深對競彩足球賽事的認識,科學理性對待競彩投注,形成自己的「足球哲學」。
  • 2020年8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部分答案
    理論聯繫實際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指導,去觀察和分析實際。8.人的認識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作為認識的初級階段的是A.直接認識B.間接認識C.感性認識D.理性認識【答案及解析】C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是對事物的各個片面、現象和外部聯繫的反映。
  • 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胡錦濤同志也說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徵」,要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努力提高探索解決新時期基本問題的本領。 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注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掌握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
  • 楊金海:《反杜林論》闡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
    楊金海做客講堂,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為主題,導讀《反杜林論》。楊金海表示,《反杜林論》中的基本思想十分豐富。在政治經濟學編中,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經濟學思想,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二、三節合集
    單項選擇題1、「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說明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的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是彼此孤立的任何事物和現象之間的聯繫是主觀隨意的事物之間是互不影響的2、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根本對立的焦點在於是否承認事物的普遍聯繫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事物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經過量變過渡到質變的質變
  • 「四史」學習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四史」是什麼關係?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四史」學習中究竟處於什麼樣的地位,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對一般自然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執政黨建設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科學闡釋,揭示了宇宙、人類、政黨、國家和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演進及其動因,始終指引著人類前進的方向。
  • 馬原衝刺必背:事物的聯繫與發展
    (2)事物的普遍聯繫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普遍聯繫的原理,要求人們要善於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繫,確立整體性、開放性的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繫。   (3)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①和諧作為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和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只有在矛盾雙方處於平衡、協調、合作的情況下,事物才展現出和諧狀態。和諧的本質就在於協調事物內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係,促進最有利於事物發展的狀態。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及答案7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模擬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2013年7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
    B.真理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C.兩種各自獨立的真理D.客觀真理的兩種不同屬性22.認識世界的根本目的在於()A.激發求知慾望B.指導社會實踐C.滿足好奇心理D.發展個人興趣23.這體現的是()A.辯證唯物主義思想B.機械唯物主義思想C.主觀唯心主義思想D.客觀唯心主義思想26.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態度依據的是()A.辯證的否定的原理B.現象表現本質的原理C.量變和質變的原理D.內容決定形式的原理27.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是()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2
    1、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是 ( )a、形上學唯心主義和辯證唯心主義b、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c、徹底的唯心主義和不徹底的唯心主義d、自然觀上的唯心主義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種具體實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這種觀點屬於( )a、樸素唯物主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