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2021-01-19 中國教育在線

  原理: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1)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一種漸進性的、不顯著的變化,是事物發展的連續性。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發展的非連續性,即連續性的中斷。

  (2)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轉化、相互滲透的辯證關係。

  ①量變和質變是相互轉化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產生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開始一個新的發展過程。

  ②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在質變中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③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範圍,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

  辯證的否定觀

  (1)辯證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2)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

  (3)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環節和聯繫環節。

  (4)辯證的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揚棄"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保留積極因素。

  方法論:

  (1)堅持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①它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這是無產階級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

  ②它是我們分析社會發展形式的理論工具,對於我們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具有指導意義。

  ③它是指導我們從事一切實踐活動的重要思想原則。

  (2)事物以其內在矛盾為動力,從自我肯定到自我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

  從事物發展過程看,經歷兩次否定,三個階段,便形成一個發展周期;從內容上看,這是事物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表現形態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即曲折前進的過程。

  (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①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上升的。

  ②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相關焦點

  • 重讀《反杜林論》: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
    其中哲學部分,發表時名為《歐根·杜林先生在哲學中實行的變革》,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義先驗論、實證主義的自然哲學、唯心史觀以及形上學的思維方法,全面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由來、發展和內容,包括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內容,科學解析了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一章二、三節合集
    唯物論唯心論辯證法形上學5、「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局部,不見整體」,這是唯物辯證法觀點唯心主義觀點唯心辯證法觀點形上學觀點6、聯繫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在於要求我們用聯繫的觀點看世界它是認識事物本質的基礎
  • 馬原衝刺必背:事物的聯繫與發展
    (2)事物的普遍聯繫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普遍聯繫的原理,要求人們要善於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繫,確立整體性、開放性的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繫。   ②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是:   a.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b.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d.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
  • 馬克思主義哲學(八)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一、對立統一規律1、矛盾分析法1.1、矛盾的同一性: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有條件的、相對的。1.1.1、一方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和對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1.1.2、矛盾雙方互相貫通,相互滲透,包含有相互轉化的趨勢。
  • 高考文綜政治理論課哲學部分經典規律邏輯解析
    他在「本質論」中,闡述了辯證法最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黑格爾說:「既對立而又統一,這就是矛盾」,對立和同一是矛盾的兩個根本屬性,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因為矛盾引起的發展和對立面轉化,才表現為量變到質變,又由質變到量變的無限反覆的過程。
  • 2018考研政治高頻考點之辯證法_複習經驗_考研幫(kaoyan.com)
    原因在於:     ①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②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③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④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學說是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對立的實質。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7
    這在哲學上符合(  )A、內因和外因關係的原理 B、量變和質變關係的原理C、「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 D、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理23.事物的質變是指(  )A、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 B、事物在場所方面的變更C、事物處於相對靜止狀態 D、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24.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是看(  )
  • 河圖洛書終極篇,以神靈之名,解密宇宙萬物的結構與規律的本質
    陽1陰34,陽量繼續下降,物質的溫度會變得越來越低,這又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所有陽量都有與之相對應的陰量,他們是互補和對立統一的關係,在物質內部他們是一個整體。第四層到第三層的變化我們可以認為他們是一個局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把每一層當作地球運行的狀態,陰量半邊代表黑夜,陽量半邊代表白天,那麼第四層東半邊(球)是白天,西半邊(球)是黑夜,第二天也就是運行到第三層,東半球是黑夜,西半球是白天,不同之處在於,時間上又過了一天。
  • 2021考研政治:23個馬原易錯知識點整理
    No.8   量變、質變的辯證關係   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範圍。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範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
  • 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看大學生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關係
    這裡就需要量變質變規律進行解釋:首先,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生。另外,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單純的量變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 馬原理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
    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兩次飛躍過程) 原理: 認識的發展過程,就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兩次飛躍的辯證過程。 一、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係(第一次飛躍) (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①感性認識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而產生的對事物表象的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概括對事物本質及規律的認識,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 2016年10月湖北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預測試題(1)
    哲學基本問題是D A.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關係問題 B.辯證法的形上學的關係問題 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關係問題 D.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2.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它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產兒。哲學不僅是理論化的世界觀,而且是B A.政治理論 B.方法論 C.道德理論 D.辯證法 4. 形上學唯物主義將物質理解為A A.不可再分的原子 B.客觀實在 C.原初物質 D.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 5.
  • 談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整體性的理解
    2、方法的整體性——唯物辯證法應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闡明了自然、社會和思維認識各方面的客觀規律,闡明了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客觀規律。唯物辯證法揭示了物質世界運動的最普遍的規律。這些規律是支配整個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普遍規律。
  • 對立統一規律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鬥爭性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如下,跨考教育張老師給大家詳解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辯證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對立統一關係,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係。
  • 2014年4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
    >B.自然物質的共性C.有形物質的共性D.一切物質的共性2.承認世界的統一性的哲學都屬於A.一元論B.二元論C.唯物論D.唯心論4.運動和靜止的關係屬於A.本質和現象的關係B.內容和形式的關係C.量變和質變的關係D.絕對和相對的關係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衝刺模擬題1
    哲學不僅是理論化的世界觀,而且是A.政治理論B.方法論C.道德理論D.辯證法4. 形上學唯物主義將物質理解為A.不可再分的原子B.客觀實在C.原初物質D.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5.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是A.對立統一規律B.質量互變規律C.否定之否定規律D.聯繫和發展的觀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