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論部分的主要原理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認識論部分的主要原理

(一)實踐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

1.實踐活動是一個以實踐主體(人)、中介和實踐客體(對象)為基本骨架的動態發展系統。其中,實踐活動的中介是指聯結主客體的各種形式的工具和手段,以及運用和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實踐主體和客體的根本關係:認識關係(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和實踐關係(改造和被改造的關係)。

3.實踐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實質:實踐活動既能動地變革著客觀世界,又能動地改造著主觀世界。

4.實踐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1)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2)實踐主體通過一定的實踐手段把實踐方案變成實際的實踐活動。(3)通過反饋和調節,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

(二)能動反映論和直觀反映論的區別

1.所有唯物主義都堅持可知論和反映論。

2.舊唯物主義認識論:是直觀的、消極的、被動的反映論。

它有兩個缺陷:一是離開實踐考察認識問題,不了解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二是離開辯證法來考察認識問題,認為認識是一次性完成的,不能把認識看作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鮮明特點:第一,它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把實踐作為全部認識論的基礎,指明認識是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反映。第二,它把辯證法貫徹於反映論。科學地說明了人的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把認識看成是一個由不知到知、由淺入深的充滿矛盾的能動的認識過程。

(三)認識活動中的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

1.科學需要創新才能發展,科學創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理性因素在人的認識過程中起主導的作用:第一,指導作用;第二,解釋作用;第三,預見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動機、欲望、信念、習慣、本能等,以非邏輯形式出現的幻想、想像、直覺、靈感等也屬於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雖然不屬於認識能力,但對人的認識的發動與停止、主體認識能力的發揮與抑制、認識運動的飛躍上升起著重要的調控和調節作用。表現在:

第一,動力作用。列寧:「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

第二,誘導作用。列寧:「認為只有詩人才需要想像,這是沒有道理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積分的發現沒有想像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激發作用。

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主導作用,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約。非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亦有可能產生消極影響。要同非理性主義劃清界限。

認識論部分的主要原理

一、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2010年第34題第1、3問)

1.原理的內容: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起決定作用。認識,特別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對實踐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堅持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同時,高度重視理論,特別是科學理論對實踐的巨大反作用,指導實踐取得成功。

二、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2012年第1題單選)

1.原理內容:首先,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依存,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其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感性認識中滲透著理性的因素,理性認識滲透著感性的因素;最後,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統一的基礎是實踐。

2.方法論意義:割裂兩者的辨證統一關係,就是走向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在實際工作中就會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

三、認識運動的不斷反覆和無限發展原理 (2010年第34題第1、3問)

1.原理內容:由於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於一個複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需要經歷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對於事物發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無限發展的。

2.方法論意義:認識運動的反覆性和無限性決定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四、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辯證關係原理

1.原理內容:首先,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聯結、相互包含的:任何相對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絕對真理的顆粒;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構成絕對真理。其次,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可以辨證轉化的:真理是由相對走向絕對的永無止境的過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的一個環節。

2.方法論意義:(1)反對真理問題上的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2)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也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對它的科學態度就是堅持和發展的統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是一脈相承的(體現繼承與堅持),又是與時俱進的(體現創新與發展)。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僵死教條或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這兩種錯誤傾向。

五、真理的具體性原理

1.原理內容:任何真理都是在特定條件下、特定範圍內,人的認識同特定對象的一致或符合。如果超出了這些具體限定,真理便會變成謬誤。

2.方法論意義:(1)真理是全面的、歷史的、有條件的。(2)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

六、真理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原理

1.原理內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觀同客觀的一致和符合,實踐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優點。

2.方法論意義:堅持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一。

七、真理和價值辯證關係原理(2013年第34題第2問)

1.原理內容:任何成功的實踐都是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

2.方法論意義: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來源:跨考教育

相關焦點

  • 哲學:託馬斯·阿奎那的認識論觀點
    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學大全》和《反異教大全》、《論基本政體》(一部分是他的)等。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理性和信仰的不相容,哲學和神學的研究方法的對立。哲學上他採取的辦法是自然主義的,從事實開始到上帝(理念/本質),認識上主要是經驗主義的(亞里斯多德的方法),證明方法是邏輯的、理性主義的。 (後面介紹認識論和形上學)神學的研究方法,上帝存在的確證或者說信仰的來源、教義的合理性,來自於天啟。
  • 21考研政治之「第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論:矛盾的特殊性是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 個方面都有其特點。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 馬原理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
    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兩次飛躍過程) 原理: 認識的發展過程,就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兩次飛躍的辯證過程。 ②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會導致兩種錯誤。 第一,唯理論:只承認理性認識,否認感性認識的可靠性,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教條主義。 第二,經驗論:只承認感性認識,否認理性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經驗主義。 (3)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是: ①必須佔有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②運用理性思維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
  • 2020年8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部分答案
    理論聯繫實際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指導,去觀察和分析實際。7.認識是在實踐中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是A.一切唯物主義都承認的觀點B.只有辯證唯物主義才承認的觀點C.所有唯心主義都承認的觀點D.只有舊唯物主義才承認的觀點【答案及解析】A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觀引入到認識論中來,克服了以往唯物論在認識論上的局限性,認為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認識過程具有反覆性、前進性和無限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認識過程具有反覆性、前進性和無限性人們的認識是一個不斷向前推移的曲折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兩次飛躍,只是完成了認識的否定之否定的一個周期,認識過程並沒有結束。
  • 萊布尼茨「信仰與理性一致性」學說的思想基礎及其認識論意義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他的哲學沒有處在當時西方認識論轉向的風口浪尖上,而只具有邊緣或外圍的地位;實際上,他的認識論思想是其整個哲學體系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他對洛克《人類理智論》的逐條反駁可說是歐洲經驗論與唯理論之間論戰的基本環節,是西方現代早期認識論思想演進的一個重要階段。
  • 為什麼現代哲學誕生以後出現認識論轉向?這與哲學的發展密切相關
    認識論的轉向等於是把哲學家觀察世界的方法,從古代哲學的「本體論」,轉向了近代的「認識論」。認識論問題說到底就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就是主觀精神如何實現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問題。哲學史的要求。在古希臘和中世紀時期,哲學家們認識世界時,都是在追求事物的本質,古代哲學默認了思維與存在的一致性,認為我們所看所感的,都是客觀世界真實存在的。它所要解決是:世界萬物的統一性根據究竟是什麼?如何理解和把握多種多樣、變化無常的現象後面起支配作用的最為根本的原理與原因?但在實際過程中卻導致了可感世界與可知世界的分裂,這就對哲學的發展造成了困難。
  •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反杜林論》導讀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七講(總134期),中央編譯局原秘書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金海,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為主題,對《反杜林論》進行導讀。
  • 2013年7月成人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
    ()A.生產全球化B.貿易全球化C.資本全球化D.勞動力流動全球化6.由資本主義國家收購部分股權後的私人企業屬於()A.國家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外部的結合B.國家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內部的結合C.資本主義國有經濟D.資本主義私人經濟7.近幾十年來壟斷組織國際化的最主要形式是
  • 柏拉圖學園教育,主要圍繞形上學和神學議題,沒有政治學
    從普羅提諾開始,柏拉圖學園教育中就主要圍繞形上學和神學議題,幾乎沒有政治學內容,在德性的序列中有政治德性,但只是起點,更高的德性才是目的地,因此討論《理想國》和《法義》在普羅克洛看來都主要涉及低階問題。所以《理想國》評註成為唯一一部現存的未受揚布裡柯太大影響的作品,也就是討論形上學和神學較少的作品。
  • 科學和佛教的認識論的差異,與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困惑
    科學與佛教的認識論科學的認識論是建立在對物質世界的觀察,分析與理解的基礎上;並強調真理的檢驗標準是實踐。科學的觀察最初是從人的正常覺知開始。觀察者的五官(眼,耳,鼻,舌,身)覺知外界事物,或者觀察者用儀器來外界事物的信息。然後對外界事物的信息進行意識分別,分別的結果得出事物現象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從而使得產生概念以描述事物。概念的確立,最終導致了邏輯思維。
  • 讀懂《矛盾論》,有4大明顯好處,能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這篇文章,我們分四個部分來敘述。①《矛盾論》是科學的認識論;②《矛盾論》能提高解決複雜問題能力;③《矛盾論》是學習毛主席思想的重要基礎;④《矛盾論》是修齊治平的傳家寶。一、《矛盾論》是科學的認識論大多數人,都存在認識誤區。習慣把《實踐論》看成認識論著作,又把《矛盾論》當成辯證法著作。這樣分類沒有錯,但是不夠全面與精準。
  • 感統論網球教學原理簡介
    從效率範疇區分網球教學,高的我定義為感統論,低的定義為姿勢論。怎樣判斷這個區別呢?傳統法是姿勢論,但有些教練的某個步驟符合感統論。簡易法是感統論,也有一些教練的指令符合姿勢論。最後,用感統論網球教學原理評論快易網球,三種不同大小的球場,三種不同彈性的球,這些措施符合感統論,適合學齡前兒童,對大人就多餘了。它的顛球步驟過多也是適合兒童,大人其實只需要一些簡單的顛球步驟就可以激活顛球的感統。
  • 樓板測厚儀工作原理及主要測量方法
    一、樓板測厚儀的工作原理  基於電磁波運動學、動力學原理和電子技術。
  • 太極拳「合」和「轉」的原理
    練習太極拳對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太極拳的原理有很多,生活中我們只有了解相應的原理對我們的練習才是更加有幫助的合練習太極拳主要就是力的運用,而人體力的來源主要就是骨骼、肌腱、肌肉三種器官組織,運用好「合」才能更好的掌握好力。
  • 釋家緣起論與中醫學
    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以緣起解釋世界,生命及各種現象產生之根源,以此建立與其他教派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緣起論是釋家的代表思想,以「法印」為基礎,以「十二因緣」「四諦」「八正道」為中心思想。所有佛教的不同教派如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都以緣起論為教法依準,否則就不是佛教。但佛教的發展還是以緣起論為起點分支出業感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等一系列緣起論系統教說。
  • 大哉仁智言,沃我求知心 馬來平教授主持舉辦孟子認識論讀書會
    本次學習《孟子》的方法是:首先,全體同志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分頭通讀全書,並主要參照朱熹的《孟子集注》和今人楊伯峻的《孟子譯註》逐字逐句理解《孟子》全文;其次,各自從書中摘錄出與認識論相關的內容進行分類、概括和評論,力求還原孟子認識論思想的全貌;然後,召開網絡會議,用三周的時間師生們進行交流和辯論;最後,馬來平老師用一上午的時間進行了總結,全面講解了自己的讀書心得
  • 孔伯華:對《傷寒雜病論》的認識
    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所能及。」此中「所著論」即指《傷寒雜病論》,誠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理法兼備之醫學不朽著作。 關於《傷寒雜病論》之成書,讀《傷寒雜病論·自序》可以看出,此書之成是張仲景出於有感而發。
  • 克裡普克:如何認識虛構對象
    假裝原理解釋下的虛構專名克裡普克用「假裝」原理解釋虛構專名的由來,並試圖將假裝原理視為一切名稱理論解釋虛構專名存在的總則。但實際上克裡普克並沒有把虛構專名和普通專名(一般物理對象的名字)一併作為其直接指稱理論的適用對象,而是另有所論。  假裝原理解釋下的虛構專名  克裡普克用「假裝」原理解釋虛構專名的由來,並試圖將假裝原理視為一切名稱理論解釋虛構專名存在的總則。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2
    這在哲學上符合( )a、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質相統一的原理c、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理 d、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原理9、有的哲學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