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更新,傳統文化「上新」(新語)

2021-01-19 中國青年報

如今,傳統文化賡續傳承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手上,更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別讓傳統文化只有傳統,別讓歷史記憶只成為歷史

燃、炫、潮——這些常被年輕人用來形容流行時尚的字眼,出現在最近一檔傳統文化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的評論中。讓人不禁好奇,這是一檔怎樣的節目?

原創民謠中融入悠揚的黃梅戲,快板、京劇和流行的說唱結合,中國古典舞混搭街舞……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上線吧!華彩少年》,向觀眾展現了青春力量和傳統文化的相遇。35名少年來自五湖四海,其中有實力不凡的高校學子,有功底紮實的院團演員,還有非遺技藝傳承人。婉轉吟唱、水袖揮灑間,躍動著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融入巧思的現代表達。

其實,這幾年類似的「破壁」和相遇並不少見。重大考古項目、精彩文化展覽,總是引發「圍觀」;許多紀錄片和短視頻將鏡頭對準非遺技藝,獲得高分點評;《中國詩詞大會》《中國詩詞小會》等文化類綜藝播出,掀起觀看熱潮;既有顏值又有底蘊的創意產品,成為電商爆款。「與古為新」,為越來越多人創造了親近傳統文化的場景,讓傳統文化以更輕盈靈動的姿態走進年輕人的心靈。

我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從詩詞歌賦到曲藝戲劇,從節慶民俗到書法繪畫,誕生之初都源於當時人們的生產勞動。比如,有人把《贈汪倫》比作李白告別好友而發的朋友圈,形容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傳統的河流行經不同時空,在薪火相傳中走到今天。如今,傳統文化賡續傳承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手上,更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別讓傳統文化只有傳統,別讓歷史記憶只成為歷史。

想要為傳統文化「上新」,離不開理念的更新。不是穿上漢服、練段武術就叫傳承,要找到有共鳴的視角、有深度的思考,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向更多人傳遞我們的精神之美、價值之美,讓傳統文化和現代表達美美與共,而不是汲汲於符號的堆砌,止步於空洞的表面。

今天的文化可能就是明天的傳統。傳統文化歷經歲月風塵,依然華彩煥然,離不開守護者和傳承人的參與、呵護、激活。也呼喚更多這樣的參與,為傳統文化的持續生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風採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好好保護、用心繼承,讓其在新時代中助力國家發展,展現中華文化的強大自信,煥發新時代風採。用科學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在國內考察途中多次強調的領域。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闡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一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傳統文化融入兒童教育新探索
    作者:陳博涵  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其中有一項重點任務就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
  • 「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
    張豈之,歷史學家、思想史家、教育家,長期從事中國思想史、哲學史、文化素質教育研究。他主編的著作有《中國思想史》、《中國傳統文化》等,自著有《顧炎武》、《中華人文精神》等。(樂群)   「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本意是道路,引申為自然法則,稱為「天道」,而「人道」則是關於社會和人自身的道理、即社會和人的價值標準。「天道」和「人道」相互關係的研討,與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周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實踐新論】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事關國運興衰、事關國家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守的定力、奮發的勇氣、創新的活力。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這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和底蘊。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化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兒?
    作為小眾文化產品,外圍人不明所以,但在B站等年輕人聚集地,它卻擁有火熱討論度和一批熱情粉絲,既繼承了傳統文化之美,又憑藉大膽創新,成為連接新時代、新語境的橋梁。 近幾年,傳統藝術越來越受到關注和喜愛。人們開始在抖音看德雲社相聲,在視頻網站聽王珮瑜講京劇……藝術還是那些藝術,只是搭乘網際網路東風,他們被傳播得更廣、被更多人看見。
  • 貫徹新發展理念——「四個辦奧」理念與「冬奧+」高質量發展
    北奧集團總經理金延表示,在這20多年的時間中,對大型賽事活動的籌辦,感受最深的是辦會理念。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是在綠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指導下舉辦的盛大賽事,而即將來臨的北京冬奧會,則是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影響下,堅持「四個辦奧」理念。近年來將科技手段運用於體育賽事,是賽事籌辦方面的一個顯著變化。
  • 好經驗+新理念 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總結教育經驗探索英語教學新理念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的教學過程是教師自我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需要不斷的實踐與反思。陳書元老師觀察總結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一是教師教學理念滯後,缺乏語篇意識與批判思維;二是過分注重詞彙、語法等具體知識的教授,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三是主導機械記憶與題海戰術,教學成效甚微。
  • 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康金勝十年公益人生精彩瞬間——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什麼?三、康金勝校長傳授教育方法01撫順傳統文化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什麼?教育目的是什麼?康會長簡介康金勝,現任遼寧省撫順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會長、撫順陶公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撫順市文聯理事、遼寧省雷鋒研究會理事。
  • 大連理工大學開展弘揚傳統文化系列活動 打造傳統文化育人新陣地
    作為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單位,大連理工大學積極構建文化育人長效機制。今年4月以來,大連理工大學依託校圖書館的空間優勢和資源優勢,陸續開展系列講座、吟詠競賽、互動體驗、線上展覽等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打造傳統文化育人新陣地。
  • 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作了明確闡述,並號召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使優秀民族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但是,在具體的 「挖掘」與「闡發」實踐中,出現了某些偏頗甚至誤將糟粕當精華的現象。
  • 上生·新所「盛旦新聲」戲劇文化藝術節舉辦 老建築裡上演沉浸式...
    建築記錄著歷史,經過城市更新的建築空間讓更多人能夠親近,與之交流。繼國慶節的「懸疑戲劇展演周」後,上生·新所在藝術節期間再度攜手上海現代人劇社,分別在海軍俱樂部和19號樓上演音樂劇《特拉爾菲的男孩》和環境戲劇《意濃馬提尼》。  音樂劇《特拉爾菲的男孩》是專為上生·新所定製,將海濱故事搬到了海軍俱樂部的舞臺,帶領觀眾在希望與失落交替中,尋找人生的答案。
  • 在禮敬傳統文化中前進
    在禮敬傳統文化中前進 發表時間:2016-09-20   來源:安慶文明網   歷史上,中國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如何禮敬優秀傳統文化呢?   禮敬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學習中理解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髓,人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才能深入理解、好好把握。
  • 「平語新時代」高度重視傳統民本思想的新時代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發展,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這一卷特別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等主題的相關論述,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高度重視,並在新時代對其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新包浩斯: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
    2020年10月29日至10月30日,由NBEV(德國新包浩斯設計精英大師協會)主辦、希洛建築科技承辦的《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圓桌論壇在FBC北京博覽會隆重開幕。如今城市更新面臨的限制條件眾多,導致城市更新設計往往比新建建築更加複雜,這需要設計師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既保留歷史文化痕跡,也要在傳承中求創新。周浩明老師談到,當今的人類發展已經由工業文明走向了生態文明,更關注人類的永續發展。1919年包浩斯的誕生使得設計成為完善城市建築、優化人們生活的重要的手段,而後的百年發展中,設計也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的動力。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統文化根基
    【摘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發揚。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發展了「和而不同」的交往觀,發揚了「協和萬邦」的天下觀,弘揚了「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為推動人類攜手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鎖中華成語 get文化新潮流
    成語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歷史長河中語言實踐的智慧結晶。時代的演變使得成語的發展愈發多姿多彩,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就以新奇獨到的方式讓成語佔領C位,在本周播出的節目中,再次讓大家新get了一波來自成語的魅力!成語文化的發展之路,在無形之中使得追捧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一種新潮流。
  • 過好「七夕」推廣傳統文化 讓文化自信綻放新時代
    「七夕也稱『女兒節』,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廣泛性的重要傳統節日,體現著我們民族注重愛情、親情、友情的優良品德。」據崇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黨群工作局局長魯群毅介紹,今年,崇川區成立了區禮儀文化協會,在崇川經濟開發區建立區禮儀文化中心,開展探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禮儀文化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對深化精神文明建設進行有益嘗試。
  • 《脫口秀反跨年》:新潮流文化時代,反傳統、有態度是關鍵詞
    節目用脫口秀形式進行內容重構傳遞「態度跨年」理念,強化反傳統、反歌舞、反焦慮的特質,新穎的節目形象和強烈的反差感既打破了觀眾對傳統跨年的審美疲勞,也造就了《脫口秀反跨年》的不同尋常。不過,這個非同尋常不代表對傳統跨年的負面否定。《脫口秀反跨年》打出「反」的概念,實則是用幽默化的解讀,為節目娛樂化表達提供多元化的呈現方式。
  • 《新夢想世界》幫派跑商玩法更新 貨物也有文化內涵
    人類歷史中的文明演進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馬拉松,文明的受限於地理環境的影響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傳統與社會形態,而若是一昧悶頭發展早晚會遇到一道隱形的天花板,若要使得文明的以健康延續則需要不同文明之間進行穩定的交流而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