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加關注
原文:
南海之帝為儵[shū],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白話:
南海的帝王叫作儵,北海的帝王叫作忽,中央之地的帝王叫作渾沌。儵與忽經常在渾沌的中央之地相見,渾沌每次都很好的招待他們。儵和忽就想著能夠回報渾沌的恩情,說:「人都有七竅來看、聽、吃和呼吸,而渾沌卻沒有這七竅,我們就試著給他鑿出七竅吧。」於是每天為渾沌鑿出一竅,七天之後渾沌就死了。
解讀:
這個故事挺有意思的,居然還有無七竅之人,七竅就是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它們分別掌管著人的視、聽、呼吸和飲食,但是人無七竅還能活嗎?莊子筆下很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很多都是莊子杜撰出來的,本身莊子也就是為了說明某些道理而已,所以大家都不必去深究它的。另外,渾沌一詞也有蒙昧未開、渾然一體的寓意。大家注意到沒有,這七竅都是感知和攝入外在事物的器官,沒有了這些器官人怎麼和外界交流呢?
莊子在這裡的喻義是:當我們還處於蒙昧未開之時,處於與天道自然渾然一體之時,我們的本心是那麼原始和單純,與天地並存,與萬物同生,無生無死,無智無欲,逍遙自在。而當我們七竅開化,也便有了世間的紛亂繁雜,七情亂心,物慾擾志,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對養身之外物的過分追求而導致了過早的衰亡。
人世間熙熙攘攘,彼此爭鬥終為何故?無非是名與利而已罷。這裡忽然想起唐寅的詩句:「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人生境界就是在這無休止的爭鬥中越走越低,漸行漸遠。而我們完全可以回歸本心,回到最初的本我,不以外物亂意迷情,胸懷坦蕩,暢快此生!
感覺不錯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