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堡村。
紅網時刻通訊員 季華 黃新 新田報導
我來自美麗的黃海之濱——青島,聞著海風,踏著綠茵,我在農科院裡出生。魯薯的高貴基因在我的身體裡流淌,農科院的專家在我還沒有出生時就給我貼上身形碩長、長相甜美、優質高產的標籤。幼時,在專家精心坷護下,我含著金鑰匙在蜜罐裡成長,先後榮獲全國甘薯食用品質組競賽鮮薯產量第二名、食味第一名。
精準扶貧的東風從中南海吹向神州大地,搭載著這股強勁的東風,我從膠東半島來到了湘南的新田縣大冠嶺山區。本以為,我如此高貴的出身,定會生長在舒心的環境裡,哪曾想,這個山旮旯跟我想的根本就不一樣。
沿著那條崎嶇的盤山公路一路峰迴路轉,經過不同的村莊,卻都有著相同的景象,相同的主題,山道旁一條條脫貧攻堅標語,路邊時不時出現的低矮民房,好像在時不時地告訴我,這裡還有一部分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們。恍惚間,我來到我將要成長的地方——大冠嶺山區的腹地大觀堡村。
大觀堡村地處大冠嶺山脈深處,隨處可見卡斯特地貌與頁巖地貌的深度融合,多數土壤都是風化石土壤,還有那乾枯的山塘似乎在告誡我,「這是個真正靠天吃飯的地方,看你那高貴的基因在這種惡劣的環境裡怎麼顯擺」。人們吃什麼種什麼,種什麼吃什麼,完全為了自給。年輕人全部外出務工,村裡只剩下孤獨的老人和兒童留守。此時,我才意識到,未來的成長之路有多麼的艱難,想想我都潸然淚下。
路是走出來,再多的怨言與無奈都改變不了現實。我在心裡說,我就認命了嗎?不,絕不!我要面對現實、改變心態、適應環境,這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初來乍到,我受到了新娘般的禮遇,人們將我從顛簸的三輪車上小心翼翼的搬下來,擺放整齊,清涼的山泉水潑灑在我的身上,驅趕著顛簸的疲憊,滋潤著糾結的心田,人們的眼神似乎對我充滿了渴望,迫切地希望我能給他們帶來什麼。
來到田間,看到那整齊劃一的起壟,我甚感欣慰,壟距80,壟高25,單壟單行,我和兄弟姐妹們按照1米5棵,均勻的或斜栽或平栽在這片陌生土地上。這裡的人們小心的坷護著我們,不遺餘力的將有機肥往我身上撒。讓我更感到詫異的是,我的身體好像獲得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這種能量是家鄉棕壤上不曾有過的,這種能量使我的徑更壯、葉更茂,讓我心奇,我如饑似渴的吸取這種能量。我意識到,我來到了一方神奇的土地,人們慢慢地告訴我,我所獲得的能量是一種叫做硒的元素,硒元素屬於人體必需的營養微量元素之一,有抗衰老、抗氧化、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維生素的吸收與利用、調節蛋白質的合成的作用。難怪,我的身體會發生如此的變化,那看似不起眼的風化石土壤正是這種能量的源泉。
我漸漸適應的了這裡的環境,逐漸喜歡上了這個新家。
這裡有家鄉大不同的土壤,獨特的弱鹼性的土壤使我遠離病蟲害,改良著我的口感,紅薯的清香與脆感不斷提升,胡蘿蔔素、膳食纖維、粘液蛋白在悄然發生變化。
這裡有家鄉比不上的氣候,600米的海拔造就了特殊的氣候,晝夜溫差大,延長了我的生長周期,我身體裡的還原糖、可溶糖等成分能甜到人們的心坎裡。
這裡有家鄉看不到的風景,神秘的大觀古堡與我為鄰,碧綠的雲霧湖水滋潤我身,此山此水,釋然著塵世煩躁,升華著我的靈魂!慢慢的,我折服其中,與山與水融為一體!
這裡有家鄉不一樣的人文,耳聞目睹這裡日新月異的變化,似乎總能感到有一種力量在推動這裡的人們奮勇前行,這種力量逐漸演變成一種深深烙印在人們身上的精神,藐視困難、自力更生、勇於創新的精神激勵和鞭策我在這裡深深的紮根繁衍!
更有意思的是,這裡常年雲霧纏繞,由於我貪婪的吸取雲霧的精華,人們給我取了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大冠堡雲霧薯,並得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認可,從此,我有了一個我專屬的名稱。
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我,長成後,我有了我特定容顏,薯皮紫紅,薯肉淡黃,薯形紡錘,口感香甜,生吃香脆,薯香四溢,上市以來,人們出人意料地愛上了我,他們把我被譽為「薯中人參」。大觀堡人積極探索「電商+訂單+基地+農戶」電商新模式,讓我身價翻倍,由之前的5毛錢一斤搖身一變漲到3塊多一斤,大冠嶺山區諸多的貧困村民因為種植我而脫貧增收,人們又給了我一個雅稱——脫貧薯,我終於明白,當時人們那種渴望的眼神,我就是他們脫貧增收的希望。我成長的經歷,引起了省、市的媒體的關注,一時間,我成了紅薯中的網紅。
人們對我的期望還很高,大觀堡人建起了雲霧薯幹加工車間,不斷地提升我的價值,當然大觀堡人的夢想還遠遠不止這些,不久的將來,我還將化身紅薯餅、紅薯糖、紅薯條、紅薯漿、紅薯粉、紅薯豆腐等等,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的生命和價值將不斷升華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