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七月悄然來臨。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99周年,這99年裡,有波瀾壯闊的革命畫面,有值得尋味的歷史細節,也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革命印跡和遺址。
花都作為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聚集地之一,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些熟悉又陌生的革命遺蹟,追憶建黨偉業中那些紅色往事。
在花都區花城街公益村文化站旁,有一座二層結構建築格外引人注意。95年前,中共花縣第一個委員會便在此誕生。
視頻:中共花縣第一個委員會舊址
據《中共花縣地方史》記載:1924年末廣東開展「黨團分化」活動時,團粵區委於11月19日向團中央報告,指出花縣有社會主義共青團團員陳道周、黃馥珊、侯鳳池、梁伯輿四人在農民運動中佔重要地位,應介紹加入黨組織。此後不久,陳道周等人被接收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初,中共花縣支部宣告成立,支部書記為陳道周。
圖片翻拍自《中共花縣地方史》
1925年初,中國大革命的浪潮已席捲整個廣東,花縣黨組織以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的先進思想宣傳、教育農民,把農民自發的反抗鬥爭轉變為自覺的鬥爭,使之成為花縣人民革命鬥爭的一個轉折點。
由於受戰爭影響,現在能看到的只是其舊址。2015年7月,中共花縣第一個委員會舊址重建後正式對外開放。建築為二層結構,一層為中共花縣縣委的歷史展覽,二層由村委另作他用。
走進重建後的舊址,迎面看到的便是「探索與輝煌——花都黨史展」幾個大字。
據介紹,該展覽通過上百幅圖片和詳實的文字材料,分為兩個部分,展現了花縣人民在花縣縣委、花都市委、花都區委的帶領下,取得的革命和建設成就。
溫馨提示:
如需參觀,請提前和花城街公益村文化站聯繫。
公益村立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不同時期都湧現出不少傑出人物和轟轟烈烈的事跡。
如在推翻滿清腐政時,有參加過徐維揚所組織並帶領攻打兩廣總督府的仁人志士——敢死隊。在大革命時期,有革命先行者徐茂均在本村組織農會,建立農軍,使公益村成為革命老區之一。在解放戰爭中,為解放全中國而轉戰南北的徐梓材。
公益村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先輩們為推翻腐敗政權而前僕後繼,浴血奮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新中國成立後,公益村人民發揚艱苦奮鬥,敢於進取的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輝煌成就,尤其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公益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部分文獻資料來源:《中共花縣地方史》、廣州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