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億年前的古生物,熬過了3次生物滅絕,卻被拿來養雞

2020-12-15 探子有密報

目前已知的是,人類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這使得人類站在了地球生物的頂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開始探索生命的奧秘,浩瀚宇宙、自然萬物,人們總能從中發現生命的奇蹟。達爾文早在《物種起源》中就提出了各個物種之間的生存競爭規則,後經過赫胥黎、嚴復等人的加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觀點也在中國廣為流傳。人作為地球生物的一種,自然也難以跳出這一法則。

此前曾有科學家指出,太陽將在幾十億年後發生毀滅,人類將在地球脫水後走向滅絕。人們不由得想到,地球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像恐龍這類無法適應環境改變的生物都已經滅絕,但有一物種卻存活了近3億年,總共熬過了三次世紀大滅絕,現在卻常常被人們用來餵雞,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這種經歷了三次生物大滅絕卻依舊存活下來的物種叫做佳朋鱟蟲,因其對稱的複眼上方還長有另一隻眼睛,而且還曾和恐龍處於同一時期,所以人們更喜歡稱它為三眼恐龍蝦。

科學家表示,三眼恐龍蝦之所以能避免像恐龍那樣被滅絕,原因就在於其具備了很多生物都不具備的「滯育期」。雖然三眼恐龍蝦的存活時間僅為3個月,但滯育期卻在25年以上,這使得三眼恐龍蝦成為了人們常見的另一種活化石。

作為一種典型的水底棲居物,當極端乾旱天氣來臨時,已經孵化的三眼恐龍蝦會因為缺水死亡,但在死亡之前,三眼恐龍蝦卻會給其未孵化的卵傳達一個「此時不宜孵化」的訊息,直到適宜的孵化環境再次出現時,三眼恐龍蝦的卵才會重新孵化,並繼續繁衍後代。

憑藉著其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三眼恐龍蝦至今也還存在於地球上。據了解,該物種多生活在淡水領域,所以該物種廣布全球,在中國的水田、湖泊,甚至是臭水溝中都十分常見,喜食蚊子的幼蟲,算是有益生物了。

因為其形體過小且數量繁多,所以該物種又常常被當地居民打撈起來用來餵雞。雖然是活化石,但卻絲毫沒有享受到活化石的待遇,當然了,如果數量很少的話,早就被科學家們保護起來了。

三眼恐龍蝦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相信隨著人們研究的不斷深入,關於三眼恐龍蝦的奧秘也會被進一步揭開,對人類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地球上的任何一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我們作為地球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環境,不要過多擠佔其他物種的生存發展空間,保護地球的物種多樣性。

相關焦點

  • 活了3.5億年的古生物,逃過3次物種大滅絕,如今卻淪為雞飼料
    筆者-小文很多人都討厭蟲子,認為蟲子是一種極其噁心的生物,話雖如此,蟲子卻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並且難以滅絕的生物,就比如人們討厭的蟑螂就是如此。那麼,究竟有沒有一種蟲子成功逃過地球多次物種大滅絕,並且活了數億年之久呢?答案是有的,只不過,這種蟲子現在的下場卻很慘。有一種在三次地球物種大滅絕中存活下來的古生物,按理來說,它應該成為生物學家的保護和研究對象,但令人意外的是,如今它們卻淪為了雞飼料。這種歷史悠久的古生物就是佳朋鱟蟲,也被人們稱之為「三眼恐龍蝦」,它在地球上的存在歷史已經有3.5億年了。
  •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頃刻間,約有90%的海洋生物物種以及75%的陸地生物在地球上徹底銷聲匿跡,令絕大多數生物面臨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發生了突變以及沙漠的範圍普遍擴張,再加上火山爆發等現象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所致,科學家們曾在二疊紀末期的巖石樣本中發現,該時期部分區域的氣候產生了明顯變化,使得地球兩極出現了巨大的大陸冰川,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冷
  • 人類將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奇趣冷知識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又稱:泥盆紀大滅絕時間:距今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滅頂之災。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歷經兩個高峰,中間間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年之久,46億年裡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演變,有些物種適應了大自然的變化存活至今,有些物種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逐漸走向滅絕,有科學家統計出從古至今地球上一共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大滅絕和
  • 一個古生物化石,距今至少有3億年歷史,卻無人知道它是誰?
    我們都知道,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早期的地球也是一個煉獄世界,環境比金星還要惡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種種的巧合之外,地球的環境逐漸變好,在40億年前成為了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完美的生態系統形成之後,地球也就具備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於是在38億年前,第一個生命從地球的原始海洋中誕生。
  • 古生物能「計時」: 揭秘3億年前地球公轉天數
    古生物能「計時」: 揭秘3億年前地球公轉天數  【解說】「生物鐘」人人都知道,但是「古生物鐘」極為不常見。5月7日,有著億萬年的珊瑚、河蚌、海螺、海豆芽和鸚鵡螺扎堆亮相中國科學院南京市古生物博物館,用自己獨有的「年輪」解密古生物鐘,紀錄著地球運動的前世今生。
  • 說一說地球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
    而如果把時間繼續向前追溯,我們還會發現,像「恐龍滅絕」這樣大規模的生物集體謝幕,在這個星球上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了……1、奧陶紀滅絕事件時間:4.50億年前至4.40億年前持續時間:200萬年規模:約27%的科與57%的屬滅種
  • 「天河二號」相助 科學家看清古生物多樣性演化精彩「瞬間」
    最近,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的樊雋軒教授、沈樹忠院士團隊,藉助「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運用大數據、超算、遺傳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獲得了全新的寒武紀—早三疊世海洋無脊椎動物的複合多樣性曲線,將其統計時間解析度從1000萬年精細到約2.6萬年,更加準確地重現了地質歷史中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和兩次重大生物輻射事件的精細過程。近日,該成果在《科學》雜誌在線發表。
  • 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後,湖泊生態系統需要一千萬年才能恢復
    圖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二疊紀末的大滅絕(EPME)發生在大約在2.52億年前,造成了嚴重的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危機,大約75%的陸地生物物種消失了。陸地生態系統恢復需要多長時間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NIGPAS)的王博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二疊紀末大滅絕後,湖泊和形成泥炭的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需要長達1000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結果於3月30日發表在《地質學》上。
  • 地球不需要保護,人類能熬過大滅絕就不錯了
    大約4.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次全球性的生物大滅絕,很多生物的化石,到這裡就突然中斷了,後面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整個地球,近85%的海洋物種滅絕。巖石上的證據告訴我們,這個時期,地球上出現了5次冰川脈衝。換句話說,地球在打擺子,整個地球的溫度忽冷忽熱,一會冰封,一會解凍,這種極端狀態經歷了很多次。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來了!《遠古大陸》將助力人類,扭轉乾坤!
    5.4億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讓誕生了幾十億年都沒怎麼留下過生命痕跡的地球忽然之間生機勃發,喧囂熱鬧。地球上現存的生物大約是150萬種,而寒武紀時期這個數字超過了1.5億,這意味著99%曾經活躍在這個星球上的生物都滅絕了。生息無常,在地球不定期的「大掃除」面前,幾乎沒有生物能得以倖免。
  •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後,湖泊復甦需要多久?1000 萬年!
    2.52 億年前,地球上到處都是濃烈的臭雞蛋味,嚴重的生態危機讓地球上 80% 的海洋生物和 75%的陸地生物滅絕 ……失去生機的地球,了無生氣的湖泊,是如何復甦的?用了多長時間?答案是:1000 萬年。
  • 地球上曾經出現的5次生物大滅絕,你知道有幾個?
    但是此次大滅絕只是眾多中的一次,在它之前,地球上還曾經發生過四次全球範圍性的生物大滅絕,在此過程中,無論你是食物鏈頂端的王者,還是最低等的生物,大自然都會一視同仁,能否生存下來,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今天不妨跟隨筆者一同探索一下地球曾經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
  • 生物滅絕的傷痛,地球要用1000萬年來撫平
    提問:在顯生宙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之後,湖泊和森林生態系統需要多久才能明顯恢復?回答:1000萬年!提問:科研團隊通過多久得到答案?回答:10年!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最新的研究發現,在顯生宙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之後,湖泊和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都需要長達1000萬年的時間,才能得到明顯恢復,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地質學》(Geology)上。
  • 恐龍在地球生存1.6億年才滅絕,人類會在什麼時候滅絕?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這個宇宙中所有生物都難以逃脫的「魔咒」。就像恐龍,它們即便是擁有強大的身軀、極強的適應能力,最後依舊難逃滅亡的命運。事實上,如果從宏觀角度來看,擁有智慧並建立起文明的人類,其實和「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並無區別,兩者都是誕生於地球的普通生物,這就意味著人類或許也會有滅亡的一天。
  • 活了6000萬年,逃過了生物大滅絕的魚類活化石,你見過嗎?
    在現今的生物研究中,能活過幾萬年的生物已屬少見,從前的古生物大多數都只能以化石的面貌出現在人類的眼前,人類也只能通過這些化石來獲取古生物的構造。不過,這世界上還是有一些另類的存在的,它們不僅頑強地支撐了幾百甚至幾千萬年,還逃過了生物大滅絕時期,至今仍活在這個世上。
  • 千萬年前的謎團揭開?日本專家稱生物大量滅絕原因可能是...
    近日,日本研究者稱,生物大量滅絕的原因可能是隕石撞擊,且隕石墜落於海中。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的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研究團體近日有了一個新發現——約1160萬年前,有隕石撞擊大海的痕跡。研究團體於11月20日將此發現發表在了英國的科學雜誌上。在發生隕石撞擊的同一時期,地球上恰巧出現了生物大量滅絕現象,於是研究者們推測,這次隕石撞擊很可能是造成生物滅絕的原因。
  • 劫後重生:南盤江盆地三疊紀生物大復甦
    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分別是奧陶紀末、泥盆紀末、二疊紀末、三疊紀末和白堊紀末,每一次都對地球上的生命帶來重大打擊。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 億年的二疊紀末期,是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造成了80% ~ 96% 的海洋生物以及70% 的陸地生物都在50 萬年內忽然消失,整個海洋、陸地的生命跡象都基本消失。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如果到來,科學家找到證據,人類可能是最大推手
    按照最新的數據計算發現,最近12萬年以來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已經達到極值,並且根據計算機模型,未來它們的滅絕速度還將快速的提升,科學家預計在2100年,還會有大約550種物種消失滅絕。地球生物發展史大約有38億年的歷史,目前已知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發生都會導致當時地球上80%以上的物種消失滅絕。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範特西蟲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範特西蟲】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