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癆」父母能培養出聰明娃?4個好處勝過沉默,你說對了嗎?

2020-12-16 糰子媽育兒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與人溝通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面對小寶寶更讓家長焦慮。還不會說話的小嬰兒,每天好像只會哭、笑,需要大人照料所有事情。

偶爾想跟他說句話,得到的回應只是「咿咿呀呀」,久而久之,獨自在家帶孩子的人越來越沉默。

「話癆」父母能培養出聰明娃?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小嬰兒即使不會說話,仍然對語言很感興趣,而「話癆」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聰明娃。

27周的胎寶的聽覺神經系統已經完全完善,32周時,胎寶可以辨別媽媽的聲音,從這時期語言就已經對寶寶產生了影響

等到寶寶出生後,他會對在媽媽肚子裡聽過的聲音比敏感,並能分辨出不同的聲音,從寶寶一出生就經常和他說話,有很多好處。

多和寶寶說話好處多多

1)通過語言刺激,促進大腦發育

麻省理工曾作過研究,父母多跟寶寶語言溝通,更有利於孩子大腦發育。

在聽到別人說話時,大腦會有一個接收聲音——分析聲音——分析內容——作出反應——給出回答的過程。

小嬰兒經常聽父母與自己說話,雖然還不會說,但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鍛鍊其中一部分能力,從而促進大腦發育。

2)常聽父母說話,促進寶寶語言發育

哈佛大學教授斯金納曾表示,「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受周圍環境刺激、並做出反應的結果。

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下長大,孩子就會具備相似的語言能力,父母經常與孩子聊天,孩子張口說話的時間也會比較早。

反之孩子每天聽不到家人說幾句話,即使他想開口也不知道如何說、說什麼,慢慢就懶得說了。

3)使寶寶擁有豐富的情感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和感情,小嬰兒剛出生時情緒還比較簡單如果此時父母與他沒有交流,寶寶的情感會變得冷漠。

當寶寶知道父母與自己說話時,覺得被關注會很開心,並產生積極的情緒,產生豐富內心情感。

4)父母常說話,可鍛鍊孩子表達能力

每個寶寶說話時間早晚不同,到了1歲左右基本能說簡單的字,2歲時可以大跟人溝通,語言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鍛鍊。

從小聽到父母說話較多的寶寶,更熟悉語言的表達方式,日後語言組織能力強、敢說話、表達能力較強。

別怕做「話癆」父母

照顧小嬰兒時,不要擔心自己像個「小話癆」,在寶寶還不會翻身、玩耍時,聽父母對著自己說話是最開心的事情了。

例如我們可以在給寶寶換衣服、餵奶、擦嘴巴等時刻,像匯報工作一樣跟他說:我們現在要這樣做哦!這樣大人和孩子都不會覺得無聊。

和寶寶說說話會有以上幾個好處,家長真的要重視起來,不過說話的方式也很重要,否則說得再多也沒用。

這樣和寶寶說話更有愛

★ 「打個巴掌給個甜棗的方式不可取

Teicher博士在做過一項研究:孩子被施加了語言暴力後,後續的安慰並不能抵消傷害。

家長要特別注意,別隨意責罵、侮辱、嘲諷孩子,事後覺得後悔又換種態度哄孩子,這會留下父母情緒波動大的印象,減少傷害最好的方式是讓傷害沒有發生過。

★ 注意說話時的面部表情

只有枯燥的語言溝通並不足夠,家長要注意和寶寶說話時的情緒和語氣,可通過很明顯的面部表情、眼神,向寶寶傳達我們現在的情緒。

因為小嬰兒可能聽不懂複雜的詞語,但可以通過大人的表情,來判斷對方大概的心情,這是在教寶寶情緒表達。

★ 別心急,注意語速和詞語難度

跟小嬰兒說話時,沒有必要心急地期待讓他能做出回答,只要保證寶寶可以清楚聽到我們說話的內容和語氣就好。

寶寶說話時記得聲音輕柔,語速不要太快,每一句話表達簡短易懂,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句話說出是有引導作用的。

糰子媽心裡話:

《非暴力溝通》中提到過,人的內心有一個循環,不知如何表達感受——覺得他人冷漠——更不願表達——覺得他人越來越冷漠。

很多人在學校、工作、生活環境中,會陷入類似痛苦的循環,為了孩子不經歷這種痛苦,從他小時候就當一對「話癆」父母,還是不錯的。

【今日話題】你平時照顧孩子,有注意語言上的溝通嗎?

#嬰兒#

相關焦點

  • 育兒專家:想要寶寶語言能力強,父母必須當「話癆」
    全文約1290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寶寶的語言發育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出生後8~10個月,是嬰兒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時期;第二階段在1歲半左右,是嬰兒口語發展期;第三階段在5歲左右這讓一旁的張爸爸忍不住跟著笑,抱著女兒對妻子說:「你看,琴琴聽得懂你的話!哈哈哈這就是我一直和琴琴講話的原因,孩子能聽懂我們的話!」面對女兒和張爸爸的表現,媽媽也是一臉驚訝。
  • 寶寶是不是「聰明娃」?1周歲就可看出,這3個能力藏不住
    所以都說現在孩子每一個生下來以後都是古靈精怪的,沒有笨孩子,的確但是孩子的就算都聰明那也一定會分出高低來。所以寶寶到底是不是聰明娃這還真的難以決斷。李超也不甘落後,很快他就給女兒也報了早教班,不過你以為只有這個?還有遊泳班,按摩班,腦補開發班等。一個才4個月的寶寶幾乎每天都被各種班排滿了,這天婆婆來看孫女,結果孫女現在也快一周歲了,還不怎麼認人並且也不願意動。
  • 父母越「話癆」,寶寶越聰明?這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所有手足無措的寶爸寶媽們都恨不得寶寶一出生就會說話,很顯然,這不可能,所以有不少父母都希望寶寶能早些學會說話,也覺得早些學會說話的寶寶更聰明,其實,如果寶爸寶媽是「話癆」,寶寶還真的會更早些學會說話!父母「話癆」的好處在寶寶小的時候,他們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能夠聽到爸爸媽媽對自己說的話,並且他們會在自己的大腦裡進行分析、再給出反應。這個時候寶寶的大腦在進行一種對他們而言相對複雜的信息處理,因此當寶寶的大腦更早開始飛速運轉、更早有擁有發育環境時,寶寶自然也就會更聰明啦!
  • 如何避開季節影響,養育聰明娃?
    這項結果一出,就有網友說:太對了!孩子清華的同學,全年級百分之八十是11月12月生的。 不過也有網友說:愛因斯坦3月14日出生、高斯4月30日,麥克斯韋6月13日,最頂尖的大佬都不是冬天出生的,不準。
  • 孩子即興作詩也能走紅,老師評語:絕詩!但小心你爸爸看後會揍你
    (我能說你什麼,你寫的都是事實,捂臉偷笑。別讓你爸爸看見,不然怕你挨揍。)(2)題目要求:寫一篇詩詞,抒發你此時的心情。學生作業:何時秋遊啊?我準備的酸奶過期了,我準備的薯片過期了。抒發情感不錯,可過期的東西太多了,這個不適合寫詩說!)
  • 爸媽常對孩子說這4句話,你的孩子會越來越自信,父母不要嫌煩
    今天和大家分享四句話,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這四句話,你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家長千萬不要不耐煩。父母經常和孩子說這四句話,孩子將會越來越自信1、「你的事你可以自己做主!」進入幼兒園前,家長要對孩子說:「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是愛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孩子才會勇敢,在受到欺負的時候,不會選擇隱瞞,會第一時間告訴老師或者家長,讓自己不受委屈。4、「你有自己的想法嗎?」
  • 《有翡》電視劇中謝允是話癆嗎 話癆謝允有哪些金句
    《有翡》中王一博飾演的謝允是一個多言多語的瀟灑公子哥,其實就是話癆,舌燦蓮花技能拉滿,一個人也能喋喋不休很久,給全劇增加了很多的笑點,話癆謝允有哪些金句?下面帶來介紹。  《有翡》中謝允是話癆嗎?  《有翡》中謝允的人設就是多言多語的瀟灑公子哥。在1-8集,話癆允子強勢輸出,舌燦蓮花技能拉滿。
  • 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
  • 就業率高的4個「冷門專業」,競爭人數少薪資高,你選對了嗎?
    文|小玉說 在填志願的時候你有沒有一種「被支配的恐懼」?你想選擇的專業,都統統被家長們「打入冷宮」,他們會以過來人的身份,這一切都是為你好的態度,幫你選擇一些「大熱門」專業,與其是幫,但實際就是告訴你必須選。
  • 為什麼父母總喜歡盯著自家孩子的缺點看?心理學家說原因有4個
    他說自己之所以畫畫這麼好,是因為4歲就決定畫畫,父親知道後送給他一個小黑板,他就開始了自己的繪畫生涯,而且只堅持做這一領域去堅持和深耕。孩子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努力,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只會打擊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時間長了,不足沒補上去,人卻變得自卑了。要想孩子變得優秀,就要找對方向,方向對了,努力才有意義。
  • 「臀橋」練習好處多,可是你真的做對了嗎?
    臀橋練習好處多,可是你真的做對了嗎?對於任何一個愛美的朋友,他們可能都知道健身可以幫助他們擁有想要的身材。對於女性朋友而言,他們可能希望擁有前凸後翹的身材,豐滿的上圍,緊翹的臀部。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並非每件事情都會朝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 對狗狗說「我愛你」,它真的聽得懂嗎?
    那狗狗能聽懂這三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嗎? 理智可能提醒你,狗狗又不識字,怎麼可能會懂... 然後就發現,當主人對狗狗說「我愛你」時,狗狗的心率會驟升46%! 這個跟你在面對告白時,心跳會加速是一個意思~
  • 都說「寒門出學子」,當今社會寒門真能出學子嗎?農村學子沉默了
    都說「寒門出學子」,當今社會寒門真能出學子嗎?農村學子沉默了,大家都聽說過「寒門學子」這個詞,但是古代貧困的人們為了取得功名,要想出人頭地成為有錢人,只有通過寒窗苦學,但是,寒門學子和富家子弟大不相同,富家子弟等家庭條件很好,不努力也能得到好的待遇。
  • 「玩出聰明娃」之「啦啦隊員」——讓孩子愛上運動
    之所以要讓孩子當我的球隊拉拉隊員,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影響他,讓他喜歡上足球或桌球,或者其他的體育運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希望他能夠感染場上我的拼搏精神,培養他不服輸、不怕輸的品格,還有一點,也希望孩子能夠感受我們隊員間團結協作、相互尊重的精神,讓他感到參與集體活動的快樂。
  • 懷孕後,如果孕婦出現這幾個「特殊」表現,意味胎兒是個聰明娃
    導讀:懷孕後,如果孕婦出現這幾個「特殊」表現,意味胎兒是個聰明娃對於孕婦來說,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最好有個高顏值,高智商,以後有個好的發展。雖然說,胎兒的智力發育跟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受孕期和產後環境、營養的影響也非常大。
  • 寶寶身上的「智慧按鈕」有3個,家長沒事多撫摸,對娃成長有好處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建議父母沒事多撫摸寶寶呢?國外有一項針對七個月大的寶寶的研究試驗。研究人員分別觸摸寶寶的手或腳,並觀察寶寶大腦中的反應情況。當研究人員觸摸寶寶的小手時,大多數寶寶體感皮層區會被激活。而當研究人員去觸摸寶寶的小腳時,只有一名小寶寶的大腦同樣被激活。
  • 教育局局長的4分鐘演講火了: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某個人說自己愛祖國,愛人民,看不見摸不著。他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你說他愛祖國愛人民,100%是騙人的,用不著論證。愛父母,掛在嘴邊上說空話,那不是騙人的嗎?人一定要學會,用行動去心疼父母。能承擔的家庭責任,從小承擔。
  • 致父母:你還在以「過來人的經驗」培養未來人?
    在節目裡,楊爍「完美」詮釋了一個易怒、暴躁、時刻打壓孩子的父母。網友看不下去:說真的,每一幀都看得我萬分心疼乖巧懂事,眼裡卻流露出滿滿膽怯和委屈的楊雨辰。難道越成功的父母越會折磨孩子嗎?6歲的小米,膽怯的楊雨辰。
  • 不用等長大,出生後「聰明娃」有這3種表現
    「聰明娃」有這3種表現醫生介紹:聽覺是寶寶發育最早的感覺之一,早從妊娠的第三個月鼓膜就已經形成。寶寶從出生時,就已經具備「聽」的能力,他們尤其會對爸爸媽媽的聲音特別敏感。如果你家寶寶出生後沒多久就會吐舌頭了,那麼恭喜你這也是寶寶「智商高」的表現呢。3個方法,幫你養出「聰明娃」研究發現:人的智商有40-60%都是通過後天進行開發的。
  • 健走好處多多,你真的走對了嗎?
    走路好處這麼多,然而你真的走對了嗎?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步數並不等於運動步數,我們還需要關注運動強度和時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內外官方指導意見:中等強度是目前有效運動的最基本要求。    怎麼判斷是否達到中等強度呢?最簡單的就是看步行速度,每分鐘110-13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