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想要寶寶語言能力強,父母必須當「話癆」

2020-12-27 小允兒的媽媽

全文約1290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

寶寶的語言發育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出生後8~10個月,是嬰兒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時期;第二階段在1歲半左右,是嬰兒口語發展期;第三階段在5歲左右,是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期。

家長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整天給孩子聽胎教音樂,等到孩子出生後,家長就喜歡對著孩子自言自語,儘管寶寶不會說話。

張爸爸每天工作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逗自己女兒琴琴,一直和牙牙學語的女兒絮絮叨叨今天發生的事情。這讓妻子十分不解,甚至擔心自己的女兒變成話癆,明明結婚前老公就是沉默寡言的樣子,怎麼有了女兒整個人都變了?

有些時候妻子實在受不了,就會打斷張爸爸的話:「別再和女兒叨叨了,一個大男人,整天話這麼多,別把我們的小公主帶壞了」。女兒在旁邊聽著媽媽的話,咯咯咯的笑了起來,仿佛就在嘲笑自己爸爸被媽媽訓了。

這讓一旁的張爸爸忍不住跟著笑,抱著女兒對妻子說:「你看,琴琴聽得懂你的話!哈哈哈這就是我一直和琴琴講話的原因,孩子能聽懂我們的話!」面對女兒和張爸爸的表現,媽媽也是一臉驚訝。

研究證明:父母在嬰兒期時,一直不斷地交流,會給寶寶大腦的主觀語言輸出中創造大量的腦白質,這個過程就是在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豐富寶寶的語言能力。

家長怎麼做好「話癆」,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豐富孩子的語言世界

很多家長都會在和孩子相處時,自言自語。給孩子一個玩具,就會讓寶寶看看,問寶寶這是什麼,再告訴寶寶這是草莓。

凡是寶寶用的東西,家長在給寶寶之前都可以提問一遍,再告訴寶寶是什麼。就是圍繞這樣的氛圍,每天都在豐富孩子的詞彙。

雖然寶寶暫時沒有辦法表達,但是語言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寶寶。而這個階段,父母只需要給孩子持續輸出就好了。

交流時要注意眼神交流

孩子的目光總是追隨著父母,這是因為視覺效果比語言來得直接。能夠讓寶寶知道家長此時的心情。

我們在說話時候為什麼說要注視對方的眼睛,這是因為眼神騙不了人。

父母在和寶寶講話、玩耍的時候一定要時不時的注視寶寶的眼睛,並告訴寶寶:「我愛你。」

語言接受能力高峰期

那些混血兒為什麼能同時學習多國語言,並且說的都很好?在2-3歲的時候是寶寶接受複雜語言環境的高峰期。寶寶會以為每個人的說話語言方式不同,為了能和父母交流,寶寶就會學習雙方的語言,這個時候的寶寶能夠快速的接受不同的語言。

家長可以抓住這個階段,對寶寶的語言教育進行提升。

哪個階段的孩子適合「話癆」?

日本關島大學研究證明:寶寶在出生後的第九天,當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大腦血液的供氧量就會變大,神經表現出活躍的狀態。

從寶寶能夠感應到家長的語言後,到3歲前,家長每天花費半小時的時間和寶寶交流,能夠促進寶寶反應。日積月累下去,寶寶的詞彙量能夠達到小學時期孩子的詞彙量。

結論

寶寶雖然沒有辦法回應家長的話,但是他們能夠理解父母的情緒,在與家長交流的時候,也是有情緒變化的。

所以與寶寶交流的時候,儘量多微笑,不要讓寶寶害怕,避免產生抗拒交流的心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的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父母越「話癆」,寶寶越聰明?這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所有手足無措的寶爸寶媽們都恨不得寶寶一出生就會說話,很顯然,這不可能,所以有不少父母都希望寶寶能早些學會說話,也覺得早些學會說話的寶寶更聰明,其實,如果寶爸寶媽是「話癆」,寶寶還真的會更早些學會說話!父母「話癆」的好處在寶寶小的時候,他們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能夠聽到爸爸媽媽對自己說的話,並且他們會在自己的大腦裡進行分析、再給出反應。這個時候寶寶的大腦在進行一種對他們而言相對複雜的信息處理,因此當寶寶的大腦更早開始飛速運轉、更早有擁有發育環境時,寶寶自然也就會更聰明啦!
  • 「話癆」父母能培養出聰明娃?4個好處勝過沉默,你說對了嗎?
    「話癆」父母能培養出聰明娃?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小嬰兒即使不會說話,仍然對語言很感興趣,而「話癆」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聰明娃。27周的胎寶的聽覺神經系統已經完全完善,32周時,胎寶可以辨別媽媽的聲音,從這時期語言就已經對寶寶產生了影響。
  • 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育兒專家:不用擔心,發育好才這樣!
    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育兒專家:不用擔心,發育好才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幾個必經的階段,而處在這些階段的孩子往往會令家長們尤為頭疼。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第一次當媽的同事面對這種情況很是無措,於是便在網上尋求幫助,查閱了許多育兒相關的資料,並且特意詢問專家,在那之後同事對於孩子的表現也漸漸不再那麼緊張。對於大多數孩子為什麼在1~2歲這個階段,一發脾氣就摔東西一事,育兒專家給出了個答案:不用擔心,孩子發育好才會這樣。為什麼專家會這麼說呢?
  • 14個月萌娃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0-3歲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14個月萌娃會說60多個詞語了,語言能力超強,在家這樣教寶寶語言能力「突飛猛進」。教0-4歲寶寶學說話一定要分階段掌握技巧。每個孩子發育不同,說話早晚也不同,說話要的孩子不一定更聰明,但說話早代表孩子語言能力發育好,會影響行為動作,也會增強孩子表達的自信心。
  • 讓寶寶耳聰目明伶牙俐齒,這裡有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
    快來跟育兒專家學習怎樣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每周六 17:55遼寧衛視攜手資深育兒專家帶來科學育兒親子類欄目11~12個月寶寶的理解能力有了快速的發展,當聽到父母說過來,寶寶就會興衝衝的向你爬去。37~48個月的寶寶變得伶牙俐齒,一個人玩也會自言自語,他們樂意回答別人的問題和主動講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49~72個月寶寶變成了十足的小話癆,他們喜歡講話的過程中配合肢體的動作,還會經常模仿成人的語氣說話。
  • 寶寶說話晚是語言能力遲緩?家長別擔心,用這4招「對症下藥」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努力查找病因。
  • 想要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抓住這5個關鍵期,寶寶「能說會道」
    語言是人在小的時候通過模仿還有學習獲得的一種能力,也是在社會之中與人進行交涉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太發達,想給孩子幫助。但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要掌握最合適的時機: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有五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父母們知道多少?
  • 寶寶什麼時候能聽懂父母「講話」?出現這幾個跡象,家長要留心
    寶寶還比較小時,父母所做的行為動作對於他們來講就像小丑一樣,他們往往聽不懂父母在說什麼,所以也無法與父母進行交流,但孩子稍微長大一點,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孩子都會用動作或者是咿咿呀呀的語言來回應。在一歲期間,是孩子學習感應能力進步最快的一個時期,他們往往每幾個月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進步,與父母的交流方式也會發生急劇的改變,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的引導,孩子很快便會與父母進行交流。寶寶什麼時候能聽懂大人說話?
  • 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為孩子提供持續有效的輸入日常生活和寶寶多說話,多說寶寶感興趣的,將語言和實物聯繫起來從孩子出生就可以開始說,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就不說,也不要害怕變成「話癆」,更不用糾結該和寶寶聊什麼。情景模擬:孩子看著蘋果,想伸手去抓錯誤示範:家長看出孩子想法,馬上把蘋果拿給孩子,「吶,蘋果給你」;正確示範:家長看著寶寶問:」寶寶,怎麼了,你想要什麼?」如果孩子回答不會出, 媽媽就提示「寶寶是想要蘋果是嗎?」
  • 父母如何迎接二孩時代? 寶寶樹專家來支招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寶寶樹最新資訊 > 正文 父母如何迎接二孩時代?寶寶樹專家來支招 去年是全面兩孩政策實施第一年,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說, 2016 年全國住院分娩嬰兒活產數為 1846 萬,其中,有45%來自兩孩家庭。 2016 年是 2000 年以來出生規模最大的一年。
  • 1歲萌娃語言能力超棒,「語言敏感期」抓住機會,每天這樣早教
    1歲萌娃語言能力等同於2歲娃,語言能力影響大腦發育?了解0~3歲寶寶語言發育規律,抓住「語言敏感期」,讓寶寶語言能力「快速」增強。很多父母說自己家孩子快2歲了還是只能說幾個字,語言表達能力欠佳,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更有甚者認為孩子語言遲緩,父母著急不知如何下手?
  • 瑞奇寶寶攜手國際Parenting父母商專家李蟬夏博士 共同助力中國...
    近日,在《瑞奇寶寶》動畫官方微信公眾號「瑞奇樂學園」上,瑞奇寶寶攜手國際Parenting父母商專家李蟬夏博士開辦的【瑞奇寶寶x李博士Parenting專欄】引發粉絲家長強勢關注!「李博士,孩子幹家務就給零花錢,會不會太功利了?」「請教李博士,怎樣讓從小節約的寶寶變得大方一點?」在首期兒童財商的答疑專欄中,粉絲家長們與李博士展開零距離互動,收穫乾貨滿滿的專業建議。
  • 奶睡必須要戒掉?專家說夜奶可以催眠嬰兒,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另外,有專家認為奶睡妨礙培養寶寶獨立入睡的能力,可能造成寶寶齲齒,甚至導致寶寶猝死。一系列文章讀下來,寶媽自己都覺得奶睡實在是一種糟糕透了的哄睡方式,自己竟然奶睡寶寶,作為媽媽太不稱職了!西爾斯在其《親密育兒百科》中也提到:「夜晚是安靜的時候,寶寶可以完全地擁有父母,特別是吃母乳的寶寶,他可以在晚上任何時候吃到奶,只要他想要。之前的需求現在變成了習慣,最終會變成一件讓父母討厭的事情。這種情況表示夜間育兒已經失去了平衡,必須強制性地讓寶寶慢慢夜間斷奶。」
  • 超級育兒師大戰熊娃TOP5
    想要的現在就要!不給?就滿地打滾吸引路人助攻甚至以頭撞牆逼得媽媽妥協[熊娃養成原因]1、缺乏規則的約束,沒有對錯觀念2、父母太容易妥協、退讓[1] 父母要堅持原則,學會對寶寶說「不」,培養是非觀[2]使用淘氣毯管制「熊」娃,明確指出錯誤並要求道歉[3]建立家庭規則,養成良好的作息
  • 寶寶總喜歡撞頭,正常嗎?育兒專家:5大原因要知道
    說的是荷蘭育兒專家研究過,關於寶寶撞頭的現象,後來他們發現,這種行為很常見,並不是個例。確實如此,我在一本育兒書上看到過,作者認為,孩子喜歡撞頭,是正常兒童,在6個月後的運動心理髮育一部分。如果你發現寶寶有這樣的行為,不要大驚小怪,反而應該慶幸,你的孩子正在正常發育中。
  • 排除語言障礙後,寶寶還是發音不準父母如何引導
    從小寶寶開口就晚,到了快2歲的時候還走不穩,說話嗯嗯啊啊的,一個字也聽不清,去了兒保科檢查,語言、運動等都在臨界值,確定為輕度發育遲緩,但是專家說,孩子還小,有很大的可能在後期的成長中,語言會逐漸恢復的,但是需要父母多付出,或者給孩子進行科學幹預。
  • 寶寶說話晚,可能和父母這些行為有關,有這3種做法的父母抓緊改
    文/赫媽育兒寶寶成長中的任何一個進步都是父母非常高興的,像是孩子第一次會走路,第一次開口叫媽媽……都是父母非常值得回憶的事情。寶寶成長中,生長發育是按照規律來的,但是有時候如果人為幹預的過多,也會對寶寶的發育造成一定的影響。
  • 適合3-5個月寶寶的遊戲互動,鍛鍊語言能力、感覺和運動技能發展
    寶寶出生後,父母不僅要把寶寶養大,還要讓他們各方面都可以得到健康發展。這就需要家長,從小就對他們進行一點一點的培訓,2~3個月大寶寶的發育情況,全身都會長一些肉肉,變得胖嘟嘟的,還會發出特別的聲音,看到熟悉的人,會笑得像朵花。當他們開心的時候,會伸出手想要去觸摸事物。
  • 寶寶為啥都愛模仿,是好奇心還是天性如此,背後的原因父母要了解
    寶寶一天天的長大,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從1歲多開始,很多寶寶開始喜歡模仿大人的舉動,有時候會讓大人忍俊不禁,有時候又讓父母好氣又好笑。其實小孩子愛模仿已經成為了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模仿的對象不同,表現出的舉動也不一樣。
  • 寶寶吃手要制止嗎?這3個常見的育兒誤區,新手家長要留意
    照顧寶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處處都需要小心謹慎,可能一個疏忽大意,就會掉到育兒的「深坑」中,做出對寶寶成長不利的事情來。因此想要讓寶寶健康茁壯成長,作為父母,在照顧寶寶的家庭護理方面,一定要擦亮眼睛。學會識別育兒方面的各種各樣的「陷阱」,懂得繞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