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聞重讀:吃鰻鯗三篇

2021-02-16 星之繼承者

到了旺銷季節的鰻鯗

作者:孫之

這兩天天氣暴冷,氣候乾燥,正是風鰻鯗的時候。鰻鯗滋味鮮美,行銷浙一帶,我們寗波人對之更為喜愛,年節中每家終得備置一、二尾。有人認為鰻鯗的鮮味勝過雞肉,實在它的價格也較雞肉貴出好多。

鰻鯗是用海鰻加工製成的,市上出售的大部由本市各魚行自製自銷;並委託南貨店及大型百貨商場南貨部代售,此外也有從浙江嵊山、泗礁一帶直接運來上海出售的。

鰻鯗製法極為簡單,通常將鮮鰻的背脊自頭至尾用刀直線剖開,再將脊骨的貼肉處剖開,除浄腹內什物,平攤成一大張,用鹽滷上二、三小時,取出後在魚肚一面用竹篾上下交叉撐住,吊在通風的地方陰乾,大約經四、五天後,就可出售,這時的滋味最好,俗稱「新風鰻鯗」。

每年農曆十一月到年底,是鰻鯗的旺銷季節。過去像南京東路上一家老南貨店,在這一時期可銷出鰻鯗四、五千尾。你在買鰻鯗時,必須選擇肉色潔白的,如果是黃褐色的,那是因為在風制時天時較暖,氣候潮溼,不易風乾而利用陽光曬乾的,它的滋味當然要差一些。

1952年12月5日《新民晚報》

鰻鯗的美味

作者:周三金

在眾多魚鮮中,我最愛吃要算鰻鯗了。因為它肉質潔白嫩香,鮮鹹合一,上口異常鮮美,令人胃口大開。

過去在上海,一般海貨行都有鰻鯗出售,一些寧幫菜館如甬江狀元樓一到冬天,就自製鰻鯗應市。近來出售鰻鯗的已不多見了,有時就自己加工製作。

自製鰻鯗方法也很簡單:取用一條新鮮粗壯的海鰻,最好在2000克以上。製作時,先用溫開水,加一些鹽,用揩布將鰻涎洗淨,再用刀沿海鰻背脊,從頭到尾剖開,挖去內臟,血筋,用潔淨的幹揩布去血水,然後將魚肉用細鹽擦勻(2000克魚,用鹽90克左右),放入盛器內醃二、三小時後,用竹片將鰻體交叉撐開,懸掛在陰涼通風處晾乾,約七天左右,待內質幹硬,即可食用。

鰻鯗吃法很多,根據我自經驗,以清蒸與加肉紅燒為佳。清蒸,就是將鰻鯗割下一塊,清水洗淨後,放在盛器內,加黃酒,蔥姜,鹽少許上籠或放在鍋中隔水蒸熟取出,撕碎後裝盆,蘸上香醋食用,魚肉潔白,硬結香嫩,別有風味。另一種「鯗魚烤肉」,將鰻鯗切成2公分見方的小塊,加熟豬肋條肉小塊,入鍋,加黃酒,薑片,醬油,白糖,肉湯適量,旺火燒開後,換小火燜燒至鰻鯗肉熟,用旺火收緊滷汁,並用溼澱少許勾芡,澆上少許熟豬油,即出鍋。這道菜由於鰻鯗鮮味同豬肉肥鮮味結合,滷汁濃厚,緊包魚鯗與豬肉,滋味更加鮮美。許多寧波人和上海人品嘗後,都說其味勝過雞肉。

有美食雅興者不妨可以嘗試以一飽口福。

1987年2月18日《新民晚報》

風鰻鯗

作者:盛文楠

鰻鯗,硬香味鮮,風味獨特。這正宗的寧波小菜,時下已成為上海人過年過節宴請的上品菜。春節臨近冷空氣頻繁氣候乾燥,是風鰻鯗最佳時候。現在市場上買現成的價格較貴,我便自己動手,每年風上幾條,頗為經濟實惠。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選購2500克左右熱氣青鰻,將鰻上的粘液用布揩乾後平放在桌上,用刀沿脊椎骨順長從尾至頭刮開(肚不必刮開),挖掉內臟及頭內的魚鰓,用溼布揩盡血水(忌用水洗),再用幹布揩清,然後用鹽粒擦遍鰻的全身內外,至鹽溶化(鹽不宜多,以免太鹹),將鰻身合攏,放進容器醃一天,使鰻肉吸收鹹味,肉質收緊。次日,將鰻取出,皮朝下攤開,用竹片撐開,鰻頭上繫上繩子,掛在室外朝北方向通風處晾乾(切忌淋雨日曬)。半月後,即風成香味撲鼻的鰻鯗。

而風鯉筒,操作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鯉筒是刮肚(不需刮背)後整條風乾的,故選購500克上下的為宜,太大了肉質不易風透。風成後的鰻鯗、鰻筒,往往一時食用不完,這時,可將多餘的切塊切段,裝在保鮮袋內,存放在冰箱的冷藏櫃內,肉質不會走味變質。

鰻鯗食用方便,切塊灑上黃酒,放上蔥段、薑片,在旺火上隔火蒸熟後取出,趁熱撕掉皮(也可不撕皮),將鰻肉撕成條裝盆,配上米醋蘸用,其味無窮,是一道上品的佐餐。年夜飯和招待親朋好友的家宴上,第一隻盆底朝天的就是鰻鯗。

1999年1月9日《新民晚報》


長按上圖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鰻鯗,風與時間的美味饋贈
    永嘉場人家吃魚,每個季節有不同的吃法、不同的樂趣:春天品鮮,夏天吃活,秋天嗜肥,冬天嘗鯗。永嘉場人深諳「鯗」法,黃魚鯗、鮸魚鯗、帶魚鯗、白梅鯗、鯧魚鯗……名種之多,蔚為大觀。魚鯗的「鯗」字義為:乾魚、臘魚或醃臘食品。《吳地記》載:吳王闔閭入海驅逐夷人,時遇大風浪,糧食斷絕。吳王祈禱上天,只見有金色的魚群自海上來,軍士就以新鮮魚肉補充軍糧。吳王凱旋歸來之後,仍思此魚。臣屬奏稱,魚已曝幹。
  • 上海鰻鯗地圖
    比如我最近對鰻鯗過於執著,於是開始尋訪大街小巷有賣鰻鯗的店。手頭積攢的店從個位數到了兩位數之後,我發現可以做一篇指南了。上海的鰻鯗,除了那些特別有名的南貨店,主要還是在老城區的水產店和菜場裡有賣,這是江浙移民給上海帶來的寶貴財產之一。這次尋訪的很多店家都位於城改區,今年的春節,估計是他們在原址最後一次賣鰻鯗了。最後一次的鰻鯗盛宴,開始了。
  • 【新風鰻鯗】——浙東沿海一帶對海鰻的至高禮遇
    紅膏熗蟹是肥厚的雌性梭子蟹整隻醃製後,再切開生食的,吃時佐以醋蒜,擺盤時心心點點的紅膏點綴在一片紅如雪的蟹肉中,當地人視為下飯極品,此處先略去幾千溢美之詞不表。魚鯗(xiǎng) 是我國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幹制魚品。用黃魚製成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成的叫鰻鯗。
  • 鰻鯗這樣曬才好吃!製作食用手冊大全!年味可以存起了!
    配圖|鞀騭鰩鷂鰻鯗,又名新風鰻鯗或本地淡鰻鯗,是將新鮮海鰻風乾而成的淡幹品。冬天裡的海鰻,長得最是肥美,寧波人就將海鰻製成鰻鯗,留到過年吃。若經烈日曝曬,會引起鰻體脂肪氧化滲出表面,產生苦澀和微臭的「桐油味」(俗稱「走油」),就不好吃了;而經過了西北風的「錘鍊」,新風鰻鯗被賦予了獨特的味道,而且外觀色澤好,鮮度得以保持,即使置放較長時間,也不易泛黃變質。需要注意的是,南風天和陰雨天不宜加工鰻鯗。
  • 【鮮窩有味】鮮窩七星鰻鯗,人間風味中的至味
    每到此時,福建、浙江家家戶戶的屋簷下總會掛上幾根鰻鯗,經過了西北風的錘鍊,被賦予獨特的味道。因此素有「新風鰻鯗味勝雞」的說法。靠自然風吹乾的鰻鯗肉質潔白細膩,做道簡單的手撕鰻鯗,還可拿來與紅燒肉相配,那鮮香相擁的滋味堪當一絕。魚鯗早在古代就有。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時,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巧取當地鰻鯗作菜。
  • 戀鯗記
    曾不止一次地跟來自日光充沛地區的朋友聊起家鄉的冬天,那真是最可怕也最可愛的日子。可怕之處在於,多雨又綿長的冬季把屋裡屋外都搞得陰冷冰溼,寒氣防不勝防,就連深夜的被窩都會變得又潮又涼。而可愛之處則在於,在連日不見太陽的情況下,忽然有一天日上了三竿,那家家戶戶都會搬出木凳矮桌,撐起細繩竹竿,美滋滋地膜拜一整日的好陽光。
  • 風鰻、魚鯗曬起來 這道冬日裡最靚麗的風景線!
    冬日裡 強蛟鎮 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是什麼 你們知道嗎 對 沒錯 就是晾曬風鰻、魚鯗
  • 溫州人飯桌上最地道的年味兒,可不止醬油肉和鰻鯗哦!!
    碗裡裝著醬油肉、魚餅、鰻鯗、醬油雞、花蛤、膠凍、江蟹生、炸羊尾、三色蛋、甌柑,都是正宗的溫州老味道,每道菜上還要放一片紅蘿蔔,方言稱作「紅菜」,意為討個好彩頭。調配醬油料可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醬油、白酒、糖、味精……用大火煮沸後把晾好的雞放入浸泡,浸泡一般不超過半小時,然後趁天氣晴好,晾曬幾天就可以放入冰箱儲存,吃的時候拿出上籠蒸透便可。溫州話「鯗」讀音同「想」,意為聰明上進。
  • 曬魚鯗,冬日裡才會有的美食
    魚鯗在以前是不得已而為之,海邊人都知道,以前的小黃魚是當飯吃的,漁汛來的時候,一家幾口人怎麼吃也吃不完怎麼辦?鰻,棲息於水深50-80米泥沙質海底,夏汛為當齡鰻,魚體瘦小,稱「鰻絲」,冬汛體肥肉厚,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C)等營養物質,清代《本草備要》載:鰻鱺性味「甘平,去風殺蟲,治骨蒸癆瘵,溼痺風瘙,1蝕癢。補虛損。」製成「風鰻鯗」,內質鮮韌,其味甚佳。
  • 小清新食譜|老上海人才知道的黃魚鯗,現在十個人裡九個不知道,連讀也不會
    這個字不讀「香」,標準讀音應該是「想」——Xiǎng,宋朝時大詩人範成大,就很愛吃魚鯗,他解釋這個漢字時說:鯗,就是美下有魚。對我的糾正,兔子不以為然。她堅持要念是香噴噴的香,因為丈母娘從小教她就是這麼念滴。這家南貨店裡的小攤位主人一口寧波口音。這年頭大家都追著西洋食材和網紅食品,幾乎忘記了魚鯗這種老上海人鍾愛的食材,攤位前門可羅雀。
  • 關注丨劈鰻鯗敲螺醬也講究技術 沈家門漁嫂分分鐘教你成達人
    剝蝦、劈鰻鯗、斬蟹股、敲螺醬,這四門帶著濃濃海味的手藝,雖在舟山司空見慣,但其中的技巧可不是誰都會。
  • 浙味道 | 時間的味道,好吃的不僅僅是黃魚鯗燒冬瓜
    寧波人燒海鮮,有約定俗成的搭配,比如紅燒鯧魚配大蒜苗或年糕、小黃魚配雪菜、煮帶魚配蘿蔔、燒黃魚鯗湯配冬瓜、炒鰻鯗絲配芹菜……       別小看這樣的搭配,經過時間的磨礪流傳下來的搭配,往往最能體現美食的精髓。尤其天熱的時候沒胃口,來一碗黃魚鯗燒冬瓜,一碗飯三兩口就下肚了。
  • 除了音調不同,它們的韻與「xio」恰恰一致,結合《康熙字典》「乾魚臘也」的解釋,「xio(去聲)」的本字就是「鯗」。《說文解字》無「鯗」字。《類篇》「或作鱶」,既從魚從養,則此鯗字屬後起的形聲字無疑,魚部指鯗為魚製品,養部則標音。
  • 鯗為何物
    曬乾的烏狼鯗據逯耀東先生考證,「鯗為吳王闔閭所創,意為美味之魚也。魚在美之下,是為「鯗」。幹鰻鯗按浙江東鄉俗來分,鯗又可以分鹹和淡,淡者謂之「白鯗」。也有稱「白鯗」專指黃魚鯗。應是約定俗成。寧波人對烏狼鯗情有獨鍾,尤其是奉化沿海產烏狼鯗被奉為頂上之品。離鄉背井者,若被問及何為家鄉美味?大多答曰:芋頭、三臭、熗蟹,烏狼鯗烤肉。若能奉上上述答案,你便可確信其為三代鄉人了。
  • 食記 UNAGI|活鰻現烤,一鰻三吃,才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鰻魚飯
    不如說這頓花的值,吃得巴巴適適,吃完心間充實而幸福:門未出就想好了下次再來,出門遇見主理人,身未動,心裡已經衝向他抱住轉了三圈,回家分分鐘就寫出千字文讚頌謳歌……比較貼切。最關鍵的情緒就是「想再來」,衝動之強烈,俗稱「原地回購」。如果給了我這個感覺,我就會寫在這裡。
  • 浙江舟山這四種特產,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你吃過哪幾種?
    中國人吃蟹糊的歷史,在西周的典籍中就有記載。民間有「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一說。歷代文人雅士還留下了眾多關於蟹的精彩詩文和佳話。膏肥脂滿的大閘蟹是上海人秋冬季節必吃的珍饈。二:風鰻風鰻,經過精細剖割加工風乾的鰻鱺或海鰻製品,又稱海鰻鯗,在沿海地區很流行。
  • 0129團品-黃魚鯗
    現在馬上為大家開團黃魚鯗我們的黃魚鯗從大海捕撈加冰,殺洗去內臟,古法進行醃製再進行包裝僅用八小時。
  • 黃魚鯗蒸毛豆(附簡易黃魚鯗製作)
    在舟山賣家的專門店裡買的養殖大黃魚奇奇乾爹表示不怎麼好吃~呃~真的是要讓我哭倒在廁所裡了~比它個頭還要大點的~樓下的清美超市15元可以買2條了~而這個卻是39元一條買來的~當然~樓下那的是福建寧德的黃魚~小姐姐眼皮都不帶抬的啦~之前有買過黃魚鯗~
  • 【紛潤】-黃魚鯗
    現在馬上為大家開團黃魚鯗我們的黃魚鯗從大海捕撈加冰,殺洗去內臟,古法進行醃製再進行包裝僅用八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