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老子眼中,水的本性最接近於道,道存在於萬物之中卻從不顯露,水滋潤萬物卻從不和萬物相爭。於是老子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一說。
水為何在老子心中有如此地位,從孔子的話裡,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孔子說,水一直不停流淌,但從未有枯竭,變化萬千,時而為雨,時而為雪,以不同的方式造化萬物,這是多麼像至高無上的道;水流經萬事萬物,孕育生命,但從不讓這些生命對自己感恩戴德,這是多麼高尚的品德;水無論面對直、彎、曲曲折折等各種路徑,總會走下去,這是多麼堅韌的品德;水面對高崖敢下,面對深淵敢過,這是多麼勇敢的品德;水流經任何地方,或裝在任何儀器裡,只要靜止下來都是平的,我們用它來衡量道路是否平坦,這是多麼公正公平的品德;水柔美而透明,只要有個小孔就能鑽進去,這是多麼明察的品德;水流經萬物,無論美醜,都平等對待,將萬物洗滌乾淨並帶走汙垢,這是多麼無私的品德;水在任何地域或容器裡都能隨著調整自己的形狀,安然其中融入大眾,這是多麼親和的品德。
老子之所以讚嘆上善若水,即是希望人們能像水一樣高潔,他說人應該「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我們應該選擇人心積極乾淨的地方居住,心胸要開闊寧靜,與人相處要真誠無私,說話要有誠信,做決定要有條理,做事要儘自己最大努力,行動要切合時機,不要刻意去爭,就不會有過失。
有人可能會說,像水一樣是不是顯得太慫包了,21世紀這樣的心態怎麼可能立足。其實,如水這般的不爭且謙虛柔和,才是真正的強大。水能滴水穿石,最善以柔克剛,道家的太極正是與水性同理,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故古人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也說「人之生也柔軟,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木強則折,強大處下,軟弱處上」,意思是人活著柔軟死了卻變堅硬了,草木活著的時候柔軟死了卻變得枯脆,這是道在告誡我們,柔和代表了生機,剛硬代表了滅亡,樹木長大了就會容易被摧折,表面強其實可能處於下方,表面弱其實可能處於上方。進一步說就是為人處世不要急功近利盲目逞強,逞強過後容易被人看不起,謙虛低調才會讓人親近遵從,急功近利容易出錯,韜光養晦做事更易成功才會讓人信服。
我們都知道水最後能匯聚成汪洋,同理,當我們真正如水一般善於韜光養晦低調謙虛,心胸就會如大海一般自然而然地變得寬容曠達。當心胸寬廣時你會發現,無論面對善良邪惡、君子小人,我們都會去包容感化他們,讓身邊的人心變得淳樸;當心胸寬廣時,會少了很多欲望,自己也會少了很多煩惱。
所以,上善若水,願每個人都能領悟水的真諦,最終練就曠達的心胸,成為溫暖明亮的陽光,融化自己與他人內心的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