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簡單講之老子篇:懂上善若水,就會心若陽光,無謂悲傷

2020-12-22 玉瑟書鬼

我們都知道在老子眼中,水的本性最接近於道,道存在於萬物之中卻從不顯露,水滋潤萬物卻從不和萬物相爭。於是老子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一說。

水為何在老子心中有如此地位,從孔子的話裡,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孔子說,水一直不停流淌,但從未有枯竭,變化萬千,時而為雨,時而為雪,以不同的方式造化萬物,這是多麼像至高無上的道;水流經萬事萬物,孕育生命,但從不讓這些生命對自己感恩戴德,這是多麼高尚的品德;水無論面對直、彎、曲曲折折等各種路徑,總會走下去,這是多麼堅韌的品德;水面對高崖敢下,面對深淵敢過,這是多麼勇敢的品德;水流經任何地方,或裝在任何儀器裡,只要靜止下來都是平的,我們用它來衡量道路是否平坦,這是多麼公正公平的品德;水柔美而透明,只要有個小孔就能鑽進去,這是多麼明察的品德;水流經萬物,無論美醜,都平等對待,將萬物洗滌乾淨並帶走汙垢,這是多麼無私的品德;水在任何地域或容器裡都能隨著調整自己的形狀,安然其中融入大眾,這是多麼親和的品德。

老子之所以讚嘆上善若水,即是希望人們能像水一樣高潔,他說人應該「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我們應該選擇人心積極乾淨的地方居住,心胸要開闊寧靜,與人相處要真誠無私,說話要有誠信,做決定要有條理,做事要儘自己最大努力,行動要切合時機,不要刻意去爭,就不會有過失。

有人可能會說,像水一樣是不是顯得太慫包了,21世紀這樣的心態怎麼可能立足。其實,如水這般的不爭且謙虛柔和,才是真正的強大。水能滴水穿石,最善以柔克剛,道家的太極正是與水性同理,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故古人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也說「人之生也柔軟,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木強則折,強大處下,軟弱處上」,意思是人活著柔軟死了卻變堅硬了,草木活著的時候柔軟死了卻變得枯脆,這是道在告誡我們,柔和代表了生機,剛硬代表了滅亡,樹木長大了就會容易被摧折,表面強其實可能處於下方,表面弱其實可能處於上方。進一步說就是為人處世不要急功近利盲目逞強,逞強過後容易被人看不起,謙虛低調才會讓人親近遵從,急功近利容易出錯,韜光養晦做事更易成功才會讓人信服。

我們都知道水最後能匯聚成汪洋,同理,當我們真正如水一般善於韜光養晦低調謙虛,心胸就會如大海一般自然而然地變得寬容曠達。當心胸寬廣時你會發現,無論面對善良邪惡、君子小人,我們都會去包容感化他們,讓身邊的人心變得淳樸;當心胸寬廣時,會少了很多欲望,自己也會少了很多煩惱。

所以,上善若水,願每個人都能領悟水的真諦,最終練就曠達的心胸,成為溫暖明亮的陽光,融化自己與他人內心的冰點。

相關焦點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第三、水有海納百川之勢 「上善若水」,其實是道家對個人德行,最高境界的一種彰顯。所謂「上善」可以解釋為最完美;而「水」則是避高趨的一種謙遜。 水是一種特別具有包容性的液體,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其實描繪的就是水的包容性。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
  • 《散文》心若向陽,無謂悲傷
    今天的我,  只是為了更好的享受明天陽光而已。  一輩子,也就那麼多天。  只會變少,不會變多。  人這一輩子!  金錢財富,事業地位。親情,愛情。  都不是你的。  你所擁有的,  只是那一個個瞬間。  看的透了,也就想通了。  好好照顧自己,享受每一日陽光。  它不會因為你哭,它就會改變。  它不會因為你笑。它就會改變。  無論你怎麼做,它就是它。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孔子和學生子貢一起看「東流之水」,子貢好奇地問老師:「為什麼君子見『大水』必須要觀看呢?」孔子解釋說,水和很多東西都相似,它似德、似法、似義、似道、似勇、似正、似志、似察、似善化,包容萬象,妙不可言。其實,孔子自己也曾經向老子求學,從老子那裡學到了水的智慧。
  •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無欲無求中的進退之道,一生無大災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無欲無求中的進退之道,一生無大災「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句古話如今非常有名,很多人都將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裝裱懸掛在辦公室及家裡,古典和儒雅的氣氛立刻就營造起來。這句話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做人做事要像水一樣,至柔至剛,能夠滲透、澤溉萬物,卻不求回報,能夠承載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功。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全篇極為推崇「水」的品質,認為水的屬性和老子說的天地間的「道」一樣。如果能夠弄懂「水」的德性,並且像水一樣行事,便無所不能。
  • 上善若水,老子為何認為只有水,才是最接近道的
    周秋鵬道是什麼,老子在《道德經》中,並未言明。他在開頭寫道:道可道,非常道。他認為道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描述的。一旦形成語言和文字,大家就會執著於字面上的含義,而無法了知到真實的內涵。就像「玫瑰花」三個字,字面的含義和那個植物的真正內涵,實際沒什麼關係。
  • 海洋日說水:上善若水,水有水德
    恰巧今天是國際海洋日,在海洋日說水,從中國的「上善若水」說起。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現已成為一個時髦的文化標籤。不一定每一個使用這一標籤的人,都理解這句話裡的靈魂:水。高潔、堅毅、正直,就是「上善若水」裡面所說的「善」。這些善,在老子眼裡都是小善,不是大善,最大的善叫「上善」。上善是什麼?老子說:像水一樣這叫啥都沒說!別急,讀後面一句:利萬物而不爭。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話出《易經》中,顧名思義厚德載物是用來比喻當一個人的德行積累到無限大之後,他就可以容納萬事萬物。
  • 老子的上善若水,莊子的無用之用,王陽明的心即理:成就了郭子儀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莊子則把道家思想進一步發揚傳承,王陽明是後來新儒家心學學派的集大成者。老子用水喻道揭示人生當用水的精神經營,莊子用一棵樹說明無用之大用,王陽明用巖中花樹說明心即是理。悟透其中道理的人,就打開了幸福人生的大門。
  • 功夫之道,當體「上善若水」之道,終日身心清若水
    真元一脈傳自老子,故修行之妙當以太上為宗。太上之法以清靜、自然、無為立世。清靜者,心神也;自然者,一法於天地自然之妙,二合於人身之氣血規律也;無為者,歸於天真,無思無慮也。心能清靜,體合自然,如此方可進入無為之境。同時,也只有進入無思無慮之境,心方可沉靜,氣血方能順應自然。
  • 江河處下而為百穀王 上善若水心為天地寬
    水流到哪裡,世界萬物之生命就會延續到哪裡,花花草草就會開到哪裡……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就認識到水是萬物之根源,如《管子》所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其實他們早已意識到水是產生萬物之根源,乃是孕育諸生之根本。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古詩《道德經》中,大道無形,上善若水,老子之道,玄之又玄
    《道德經》是春秋戰國時期老子所著作的,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古代當時的很重要的道德哲理的來源。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原文的上篇《德經》、下篇《道經》。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如何理解世人口中的「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一個被世人熟知的成語,你知道它的出處和意思嗎?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課堂就給大家講一下這個成語。上善若水一詞出自《老子》,原文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孫思燦:上善若水,博愛師道
    但我能夠用沐浴老師陽光雨露的學生和接受培育的新時代預備老師的身份心連心、肩並肩地體會和感悟出"上善若水"是老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一角縮影和"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展示,"博愛無言"是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的詮釋。師道博愛高如珠穆朗瑪峰高山之高,我心銘恩深深如太平洋海水之深。
  • 名言名句欣賞,上善若水,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老子著作《道德經》裡上善若水章中寫過這麼一段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水呢是最善的,人應該向水學習。水永遠不和利益去爭,反而為萬物奉獻自己或為萬物。很多人不喜歡的地方,它也願意去,不嫌棄。例如:馬桶中它也願意待著,也沒有怨言。它接近宇宙的規律,但也完全不是宇宙的道。
  • 「致良知四合院」上善若水:謙卑與能量|《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道德經》第八章中,老子用水打比方,道出了最高境界的善(上善)是何等狀態。老子說,至高的善,就像水一樣,總是利益、成就萬物,卻從不與萬物相爭。而且甘於處低,所以接近於道,因為道就在低處。
  • 如果你能達到「上善若水」的七個領域中的四個,那就太好了
    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認為,懂道的人的安寧是非常接近水的。老子說解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因為水滋養所有生物,樹木、花草繁茂;人體70%由水組成,如果人體脫水,就要及時補充水分。
  • 太極拳,上善若水
    中華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一代一代地教會我們為人處世之道。老子曰:「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這裡聖人以水的形象來演道。聖人已作古千年,但其言論在如今社會,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
  • 「上善若水」的水字是什麼意思?「特別之處」也許你想不到
    我們常常說:「水是萬物之源」。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水,你一天可以不吃飯但是不能不喝水。同時我們也知道有個詞叫做「上善若水」,水滋潤了萬物,給予萬物各種各樣的好處,但它卻從來不向我們索取,不和任何人比較高下,這也許就是水的善。
  •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和現實解讀
    眾所周知:上善若水是一種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其真正含義是什麼?有什麼現實意義?於是,水,在成就別人的時候,落得個自由自在。入杯即杯,入罐即罐。貌似沒有原則,實則瀟灑自如。並且,無論社會有多複雜,都永遠為自己為他人保留一份善良和童真。何其幸哉!「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