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雄聯盟S10刷爆全網之時,他曾經的老對手Dota2卻因為疫.情,取消了本年度的國際邀請賽Ti10,這等「大事」在電競圈卻沒激起什麼波瀾,更別說不了解電競遊戲的圈外人;而更為落魄的Dota1,已經連個像樣的比賽都辦不起來。
此時,如果你去遊戲人群裡問一問,他甚至會疑惑:什麼是dota?
儘管我們清晰的記得,曾經為了這個遊戲,我們也曾熱血過,但作為一個風靡一時的遊戲,為什麼日漸式微了呢?
這事還得從dota發展史說起。
Dota原本只是war3(魔獸爭霸3)的一張地圖,因其獨特的5v5模式和均衡的遊戲體驗,一時間火遍國內國際,2005年末傳入中國後,短短兩年內就雄踞排行榜榜首。
2007年後,世界dota重心逐步向中國轉移,到2009-2010年,EHOME、LGD和Nirvana.CN三足鼎立,已經完成對遊戲的統治,包攬了大大小小各項賽事的冠軍,一大批名人堂選手如burning、zhou、2009等都成了響噹噹的人物(即如今的B神、周神和大酒神)。
對應比賽成績的,是dota在國內的風靡程度。
那幾年幾乎所有的大學宿舍裡,都能看到開黑的身影,一句「無兄弟不dota」成了同學間打招呼的常見方式。
分水嶺就出現在最輝煌的2010年,就在年底,兩款新遊戲進入公測,並在第二年上線。
其中之一就是拳頭出品的LOL,一開始也是打著「dota原班人馬打造」的口號,類moba遊戲的概念就此誕生,兩款遊戲有不小的重合度。
著名開發者Guinsoo為lol打造了著名裝備鬼索的狂暴之刃,而這道具的別稱「羊刀」,就來自他為dota設計的道具邪惡鐮刀的效果,把一個非友軍單位變為小羊,所謂「武功再高,也怕羊刀」。
而實際上,對於英雄聯盟的英雄名,包括賞金、船長、劍聖等不少人,都跟dota重名(但技能完全不同),而且lol的第一個賽事冠軍,就由一支dota俱樂部獲得。
LOL的出現,標誌著dota出了最大的外患,這種等級的競爭對手一定會造成極大的市場衝擊,可偏偏在這時,內憂又生,那就是Dota2的出現。
原本的dota是以war3為基礎,英雄建模都是暴雪所作,受限於地圖編輯器,很多bug無法修復,所以V社邀請地圖作者icefrog(冰蛙),重置引擎,打造了歐美畫風的dota。
雖然名稱大致一樣,但dota2對dota1的繼承性一開始就存在爭議。
冰蛙雖然是地圖主要作者,但畢竟是war3的衍生物,很多東西版權都在暴雪手中,所以dota2一出品根基就不穩,為了避免官司,冰蛙儘可能給英雄和技能都換了名字。
比如劍聖變成主宰,極寒幽魂變成遠古冰魄,加上完全不同的遊戲代差,dota2看起來跟dota完全不同了。
可惜玩家並不買帳,中國選手根本不適應歐美那種畫風,比起lol偏可愛型的人物建模,dota2看起來更像是中古神話裡跑出來的怪物,這就流失了大批受眾。
2011年,第一屆國際邀請賽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為了吸引國內頂級戰隊參賽,V社不惜拿出100萬美元的獎金,這也開啟了dota2比賽的高獎金模式。
但很多人認為這是個假消息,彼時國內戰隊更替,三足鼎立時代已經過去。
Nirvana易名CCM,而王思聰強勢入場建立IG後,更是把LGD四名主力挖走,直接讓一代豪門垮掉。
剩下的Ehome在一、三號位出走DK後,一蹶不振,乾脆放棄了dota項目,改練無人問津的dota2。
卻無意中拿到了最後的亞軍,雖然輸給烏克蘭豪門NAVI,卻依然攬下25萬美元獎金回國。
這太讓人震驚了,要知道,dota時代,大型的比賽,冠軍也只能拿到3-5萬元,而ehome的實力當時進不了國內前十,卻拿下幾十萬美刀,大夥這才意識到,V社是玩真的。
以此為界,各俱樂部紛紛開設dota2分部,並為次年的TI2摩拳擦掌,打算一戰成名,達成財務自由!
這一年,IG已經把銀河戰艦磨合完畢,LGD也重組成功,兩隊氣勢洶洶出徵西雅圖(此後所有ti的舉辦地),LGD小組賽開始14連勝,卻在淘汰賽高開低走,不敵上屆冠軍NAVI,只剩IG衝擊最高榮譽了。
當年,多少人還沒有dota2客戶端,只能在遊久網或17173上尋覓在線直播,頂著超高的延遲,看著基本不熟的英雄,放著動畫滿分的技能。
IG一舉擊破NAVI,拿到了中國第一個ti冠軍,並成功帶回100萬美元(稅前)。
而回國之後,王思聰大喜,又給俱樂部獎勵100萬人民幣,五個隊員瞬間成為富豪!
八年前的畫質已經模糊不清,但卻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時刻,正是那一年,dota和dota2發生了巨大割裂,國內戰隊全部棄1從2,但相當部分普通玩家受限於電腦配置,只能留在dota1中。
從此開始,遊戲玩家不斷減少,相當一部分轉投lol,dota2不僅沒有全盤接過dota玩家,反而先天不足,從未達到過dota的極盛時期。
這裡又不得不提兩個遊戲的國內代理商了,因為不捨得放棄遊戲改編權,V社拒絕了騰訊的代理要求,選擇了完.美 世.界,鵝廠則反過來代理了拳頭的英雄聯盟,這成為兩個遊戲走勢的預兆。
完.美 世.界的伺服器,卡得不行,而騰訊雖然要求充值,遊戲體驗卻相當棒,更何況,標榜免費遊戲的DOTA2,搞起套裝、肉山手辦和比賽門票來,一點不能少氪金,這就是廠商的格局問題了。
國內英雄聯盟戰隊在世界賽上的成績,至今也沒能追平dota。
2011-2019,九屆比賽裡中國攬下3冠5亞,其中三次偶數年奪冠;但從2016年後,中國戰隊就沒能重新舉起過不朽盾(冠軍獎盃)。
2018年LGD更是在2:1領先,第四局巨大優勢情況下浪輸了,一度成為笑柄。
國外的天才們越來越年輕,ti5冠軍中單16歲,ti8、ti9連冠carry17歲,而我們已經沒有這麼多年輕儲備去應對了。
這也是大環境使然,dota2連註冊都需要五六分鐘,比起lol使用qq號登錄,繁瑣得不是一點點。
而過於艱難的英雄操作和過分大的地圖設計,也讓新玩家遊戲體驗極差,更別說從國服到歐服美服東南亞服到處都是勸退型交談。
這遊戲自己往外軀趕新生力量,更是對女性玩家極不友好。
韓服早在2015年就關閉了伺服器,dota2日活人數逐日減少,基本只有老玩家還在買單,也就是ti獎金還在刷新記錄,這只能說明老玩家越發有錢,卻無法挽回人數下滑的頹勢。
從2014年開始,dota在與LOL的玩家「罵戰」中,就再也沒贏過。
如今data與LOL,早已是小浪花對大海洋般的對比,而作為dota推動者的王思聰也早早退局,還用一句「dead game」給dota畫上了句號。
2010-2020,10年間,dota從極盛到極衰,原因除了遊戲繼承時的先天不足,還有選錯了代理商、失去了新玩家,如今也只剩下高獎金和勉強能看的平均水平。
遊戲都有周期,曾經風靡一時的dota終於走到了日暮時分,但它的平衡性和極強的團隊配合終將成為遊戲史上的一代傳奇。
我很榮幸自己曾身處在那個時代,眼見過它的繁華,也為它努力戰鬥過;
如今,儘管它已鮮為人知;但至少,它曾經成為一代人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