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注意力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說到孩子的注意力,吐槽一大堆:坐不住,一有動靜就要跑去看,上課經常走神,特別是寫作業,才剛剛認真寫一會兒,一不留神他又在玩了,經常以各種理由中斷,比如上廁所、喝水等等,經常是催催寫寫,本來七八點就能寫完的作業磨蹭到半夜11點!
很多家長認為注意力不集中是件小事,孩子不懂事,長大成熟後就會好轉。湖南大康醫療兒科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是兒童多動的主要表現之一。其實80%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經常破壞他注意力的家長
今年年初的疫情導致遠在福建的堂姐一家並沒有回家過年。國慶的時候,堂姐帶著5歲的小侄女回湖南老家小住,正好我國慶我也休假回家看望父母。以前就經常聽我姐跟我們抱怨說:小侄女忘性大,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在幼兒園也是經常走神。
但這段時間的相處,我仔細觀察發現,其實小侄女注意力不集中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了我姐的身上。比如:白天的時候,小侄女正在專注的玩玩具,我姐過一會就會叫她:「寶寶過來,吃點東西。」有時是問要不要喝水,有時問要不要吃水果之類。有時候小侄女正在塗鴉畫畫,我姐路過之後,就會問一句:「寶寶你在幹什麼呢?」或者是在專注看繪本的時候,我姐會突然的把小侄女抱起來,狠狠地親了一口。在我看來我姐就是以各種理由去打斷孩子!
兒童的專注力很重要,專注力是一個孩子未來取得良好成就的關鍵素質之一。Stanley Greenspan等研究者這樣說過:「當一個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專注力持續有困難,那麼對學習的成效往往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孩子久而久之被打擾,就沒有辦法進入集中精神的狀態,並且還會覺得很煩躁,以後就更加不容易專注手頭上的事情了。要知道小寶寶不到1歲的時候,就會專心地玩自己身邊的物品。
這就是一個很專注的過程,她在自己專注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學會面對自我。但我們父母總是在打斷孩子的行為,孩子怎麼能專注呢?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湖南大康兒科最近接診的一個叫辰辰的小男孩,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同時也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上課坐不住走神、寫作業拖拉磨蹭、上課提問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成績更是一塌糊塗……為了軒軒的問題,老師三天兩頭就要跟家長打電話「交流」。辰辰爸媽也表示非常惆悵,說也說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就是一點用也沒有,一邊是忙碌的工作,一邊是無可奈何的孩子,辰辰爸媽經常吵架!
其實,這並非個例。明明聰明懂事的孩子,偏偏沒辦法安靜下來,各種不良表現更是讓爸媽為之暴走。不少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打之罵之訓之,最後發現問題沒解決,反而延伸出更多問題,如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已經成為家長老師都聞風喪膽的棘手難題。
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報告證實:99%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只有1%的孩子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是弱智 ,可為何在100個孩子當中,成績懸殊那麼大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持續地學習與做事。
國外專注兒童教育的機構調研得出:孩子長期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會造成感覺綜合失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惹事生非,甚至成為打架、逃學、早戀等問題孩子。很多孩子一自卑就更加完成不好任務,往往還沒做事,就會出現悲觀、失望、膽小、怯懦等現象。
湖南大康醫療兒科主任在此提醒各位家長:良好的注意力是成功的保障,造成孩子學習成績差異的基本原因就在於注意力!家長一定要及早幹預孩子注意力,不要因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終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