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勢兇猛。在中小學尚未複課或者返校上課初期,不妨開展一場全國性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讀書活動。人類最根本的教育就是生存的教育,然後才是發展的教育。如果生存教育沒有做好,發展就會失去根基。
為什麼要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同人類爭奪地球統治權的唯一競爭者就是病毒。」諾貝爾獎獲得者萊德伯格曾發出過警告。
那麼,讀什麼書有利於避免疫情重演呢?
多讀敬畏自然的書,讓青少年有一顆敬畏的心。關於敬畏自然、環境保護的教育在我國一直以來都比較薄弱。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老子早在《道德經》中就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一直都在挑戰自然、改造自然,甚至破壞自然。一旦超出了自然承受的底線,自然就會懲罰人類。所以,要讓青少年多讀敬畏大自然的書籍,要培養他們擁有一顆敬畏自然之心,這是避免類似疫情捲土重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我們如果不在源頭上努力,只在支流上做文章,甚至捨本逐末,疫情豈能煙消雲散?
多讀尊重生命的書,讓青少年成為保護動物的使者。如何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如何愛護動物的生命……這些都需要通過開展深入的讀書活動來尋求科學答案。我們應該從疫情中吸取教訓,讓青少年明白一個道理: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多讀認識世界與認識自我的書,讓青少年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認識世界包括許多方面,細菌、病毒都是在微觀世界裡,需要通過書籍和顯微鏡、實驗等多種方式去認識它們。如何認識、掌握、防範它們?如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讓細菌、病毒侵害自己的身體?都需要我們通過閱讀去思考。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學會與細菌、病毒共存,給它們一個不傷及人類生命的適當空間。怎樣防控、利用細菌與病毒,使之不傷及人類,這需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這是我們永遠需要學習研究的課題。
多讀時代真英雄的書,給青少年樹立榜樣。鍾南山院士已經成為我國此次疫情防控的「定海神針」,成為困難面前勇往直前的英雄。他敢說真話,敢於面對現實,鐵肩擔道義,有非同一般的擔當精神;他獨立思考、實事求是,不僅具有偉大的科學精神,還有高超的醫學專業水準和處置重大疫情的能力。他心中裝著的是國家、人民,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英雄,是最值得追捧的科學明星。
目前看來,疫情爆發是人類對大自然缺乏敬畏、對生命缺乏尊重的結果。地球上許多動物在人類的捕殺和環境破壞的影響下瀕臨滅絕。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正在啟動對人類的免疫反應。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不斷出現的病毒繼續變異並存活爆發,未來我們人類將如何面對?
因此,當下我們必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這樣的教育要從孩子做起,從每個人做起。
(作者系海南省創新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03月18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