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一生詩賦有兩大主題:感慨江山,唏噓女人

2020-12-23 蕭家老大a

杜牧一生詩賦有兩大主題:感慨江山,唏噓女人

與李商隱齊名的杜牧,官宦世家,自稱「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兩枝仙桂可能是暗喻其宰相祖父和二十六歲中了進士的杜牧本人。無奈寺院僧人不知杜牧何方神仙,弄得杜牧極其掃興,悻悻然題詩如是:「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杜牧仕途無多坎坷,因此,筆下也沒什麼滄桑感。一生詩賦,兩大主題;一是感慨江山,一是唏噓女人。別看杜牧下筆狂傲,骨子裡卻是以無知填底的。既不懂天下興亡之奧義,又茫然於女人之辛酸。

杜牧最有名的感嘆興亡之作,無疑是《阿房宮賦》。此賦居高臨下,文採飛揚,端的是將亭臺樓閣盡收眼底。其實,不過是抨擊「秦愛紛奢」的政治正確文章。按照杜牧的觀點,秦始皇是因為紛奢,才導致了如此下場:「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最後,得出結論如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有道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秦亡的原因,紛奢只佔很小的比重。倘若能夠假設,秦始皇只要不紛奢就可以千秋萬代,那也太搞笑了。所謂紛奢者,用今人今語言之,腐敗也。若要考察秦亡原因,制度造成的獨裁比紛奢更重要;更為深層的原因,當然是支撐秦制和暴政的商鞅軍國主義以及韓非、李斯的權術帝王術。

當然,非要杜牧明白這類道理,不免有苛求之嫌。想要指出的只是,杜牧的不暇自哀之說,是相當膚淺的。就算此說意在勸諫當朝皇帝,也是站不住腳的。晚唐的政治危機,主要在於王室相殘,宦官弄權。順宗猝死,憲宗遇害,都與此有關。這類權鬥,通常為王朝政治在所難免;與當朝風氣的紛奢與否,關係不大。但詩人也罷,後世的清流也罷,都喜歡做道德文章,將王朝衰敗歸結於道德風尚如何敗壞。

如後世寅恪先生認為,唐朝重文才的科舉之盛,「極於德宗之世。德宗本為崇獎文詞之君主,自貞元以後,尤欲以文治粉飾苟安之政局。」而這,剛好就是杜牧在《感懷詩》中所說的:「至於貞元末,風流恣綺靡。」杜牧《感懷詩》,從唐初說起,總結了唐朝政治的經驗教訓所在,其大致見解,與《阿房宮賦》如出一轍。這類賦,這類感懷,說得好聽點,是傷史憂時;說得難聽點,就是說說風涼話而已。這就好比看著鄰家敗落,然後幽幽然地告訴世人,這都是這家人自找的,怨不得別人。

一般說來,大凡王朝盛世都會因為繁華而導致所謂的紛奢,或者說風流綺靡。這與其說是政治敗象,不如說是經濟文化興盛的標記所在。唐朝有開元、天寶年間的盛世氣象,西方有古羅馬的繁華似錦,又有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城邦景觀;現代西方更是有十八世紀的巴黎,二十世紀的紐約。這都不是恥辱的象徵,而是光榮和夢想的歷史地標。政治理當在政治層面上談論,而不能動輒歸結為道德因素。在道德層面上考究政治,乃中國儒家哲學的歷史文化盲點。杜牧未能免俗。再說了,杜牧在譴責綺靡的同時,自己也活得綺靡得很。

盛唐詩家杜甫雖然也持同樣的政治正確立場,但從來不把政治和女人混為一談。杜牧的俗氣就是在於,喜歡在談論政治的時候,摻入女人元素。或者是遐想式的,或者是評議式的,甚至意淫狀的。《赤壁》屬於第一類,遐想。「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憑弔三國赤壁,竟然以深鎖二喬作結。真不知杜牧遐想歷史,遐想到哪裡去了。更讓人不以為然的是,從這首憑弔歷史的詩作中,看不出詩人有什麼不同凡響的史論史見。同為晚唐詩家,皮日休的《汴河懷古(其二)》,就有自己的見解在其中:「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不管世人是否認同,皮日休不以成敗論隋煬帝,並且,肯定其開通大運河之功,史見史識頗有不隨波逐流的卓爾不群氣度。杜牧一身官氣,老三老四的指點江山,非但說不出什麼像樣的見識,而且,動輒就從江山轉到女人身上。

《泊秦淮》當屬第二類:「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要說到亡國的責任,就算皇帝不承擔,也輪不到商女來擔當,那麼眾多的大臣士子,更不用說軍官武夫,養著幹嘛的呀?當然,更無恥的是後世眾多的權男傳誦者,仿佛亡國都是女人的過錯,跟權力男人毫無關係。世人從這首詩裡學會了在國家存亡關頭,如何取笑女人的本事,從而養成把亡國罪責推諉給女人的惡習。紅顏禍國,商女不知亡國恨,云云。就像粗鄙的村夫在外面吃了癟,回家使勁揍老婆。

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似乎屬於第三類:「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七絕表面上是諷喻玄宗貴妃的紛奢,下意識裡卻是對深藏於繡成堆裡的那位貴妃娘娘的遐想和意淫,一如其《赤壁》詩之於銅雀深鎖二喬的窺探。杜牧的詩才不低,通常將這樣的慾念隱藏得很深。

但是,只消琢磨一下這首《嘆花》,便可知杜牧之於女人的慾念之重,絕對不下於大大咧咧的白樂天。「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前兩句猛瀉花尚未開時,不曾摘花的氣急敗壞,後兩句是面對人家生米已成熟飯的恨恨不已。花已狼藉,後悔已晚,遺憾無益。倘若說前兩句是欲望沒能滿足的憤恨,那麼後兩句全然轉為面對狼藉之花的冷酷。「綠葉成陰子滿枝」的潛臺詞是,昔日豆蔻,已然報廢。在僧人面前狂傲不已的杜牧,在女人面前是了無溫情的。

一般的文人豔詩豔詞,通常是詩男詞男情不自禁地流露與所愛在一起的享受或者溫馨。但杜牧從來不做這類蠢事,從來不向世人表露跟女性在一起的真實感受,而是將筆端聚焦於自己沒有得到的女性。不知李商隱是否看出了杜牧的這種品性,所以,會贈詩如此:「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勳。」

「刻意傷春復傷別」,可謂杜牧女人詩的絕妙概括。無論是《張好好詩》《杜秋娘詩》,還是《嘆花》,乃至《赤壁》之中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甚至《過華清宮絕句》裡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皆如是。

《張好好詩》《杜秋娘詩》皆訴諸五古長歌。這兩位女子都是杜牧想要而不得的美人,雖然生活中與杜牧的間距略有遠近,但在情感上與杜牧的相隔,相差無幾。鎖在銅雀中的二喬是很虛幻的,但這兩位卻是杜牧的平生所遇。仿佛離杜牧很近,唾手可得;其實卻離杜牧很遠,當杜牧能夠接近她們的時候,都已然半老徐娘,落魄潦倒得不成模樣。因此,杜牧一方面為自己沒能得到天仙般的美人而嫉恨,一方面又樂得以旁觀者的冷漠,向她們施以居高臨下的同情,亦即杜牧詩中所言:「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貽。」相比之下,杜牧之於張好好的情感似乎略多一些,「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但骨子裡都一樣,聊自貽,聊一書,沒什麼區別。

世人有說,無聊才讀書;這在杜牧卻是無聊才作女人詩。仔細對比這兩首女人詩,實在看不出杜牧有多少情感寄寓其中。杜牧的女人詩當中,惟有《嘆花》比較濃烈,但不是摯愛,而是得不到的恨恨不已,就像得不到美玉之類的寶物一般。這個來自官宦世家的晚唐官宦,骨子不過是個食色動物罷了,其女人詩充滿毫無人情味可言的冷漠。

可能也是因為那樣的冷漠,故而對僧人、寺院,毫無感覺,乃至輕蔑。看看這首《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寺院與酒家,沒什麼兩樣。酒家尚有酒旗迎風飄拂,寺院卻被煙雨全然掩沒。在杜牧這種輕慢面前,那個諫迎佛骨的韓愈,反倒顯得可愛起來。韓愈太傻,杜牧太浮。傻人可愛,浮人可憎。

當然,杜牧的詩才是必須肯定的。只要杜詩不涉及政治或者女人或者政治加女人,就會變得好看起來。比如這首著名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很好看。仿佛是王維寫的一般。不過,王維筆下的景色再空靈也充滿人情味。即便是「空山不見人」,也會是「但聞人語響」。這可能是杜牧詩作所不具備的。白雲生處的人家,在詩中只是景物性的點綴而已,並非是對人的關切。李商隱又有言:「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這無疑是對杜詩的絕妙評說,妙在清秋一詞。清秋者,冷冽也。

(本篇完)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詩—解讀《江南春》中杜牧的感慨
    南朝詩人丘遲:以江南美景召喚友人回故鄉 杜牧是唐朝人,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有一個文人叫丘遲,他寫過一封《與陳伯之書》,寫過一個叫陳伯之的朋友,這個朋友有他的苦衷,他曾經從南朝背叛逃到北朝,但是他是南朝人,也就是江南人,丘遲想勸這個朋友,讓他回到江南。在他寫的那首詩裡,有一段景色的描寫,也是非常的優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感慨人生無常,李商隱、杜牧各寫下一首詩,這次李商隱輸了!
    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因為牛李黨爭遭排擠,終身潦倒,杜牧為宰相杜佑之孫,中進士後在朝為官,生活優渥,放蕩不羈。用現代名詞形容,李商隱是「窮屌絲」,杜牧是「官N代」。生活背景不同,兩人的詩作風格截然不同,李商隱詩作風格穠麗,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廣為流傳;杜牧詩風俊雅清麗,獨樹一幟。
  • 讓歐陽修和杜牧告訴你,男人喜歡怎樣的女人
    網絡流行語「春風十裡不如你」,並不是現代人首創,而是來源於1000多年前杜牧的這首詩。當然,杜牧詩中的美女是年輕的絕色風塵女子,讓杜牧流連忘返,念念不忘。十三來歲的小姑娘,不用打扮也有妙曼之姿,招蜂引蝶之能,至於豆蔻梢頭二月初,千年來一般多喻處女。這首詩不用解釋,稍有點社會閱歷的人都知道寫什麼,當然也就知道杜牧的愛好了。
  • 東方阿保感慨得到了江山,失去了身體!失去了江山?
    東方阿保感慨得到了江山,失去了身體 !失去了江山?你以為你是皇帝嗎?東方阿保今天發視頻感慨,也許在這滄海一慄的世界裡,沒有理解二字,多年拼搏努力,得到了江山,失去了身體,終於累倒了!有很多人總是問我財富怎麼來的,我很少回答,因為有太多的心酸,難以形容,到今天我告訴這些人,我24年沒有一天睡過5個小時的覺,沒有旅遊過一次,沒有一次給自己過生日。
  • 十年一覺揚州夢——杜牧的詩酒人生
    杜牧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撰有《通典》二百卷,考溯歷代典章制度。他的父親與伯父也都在京為官,家宅正居長安城中心的安仁坊,一時顯貴無比。對於自己的家族,杜牧一直頗為自得,他曾寫詩誇耀家中的萬卷藏書,可見很珍視這種家學傳統。他生平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很有見地,也精通詩賦古文,是當時「名振京邑」的才子。
  • 杜牧筆下的《杜秋娘詩》,到底講述了怎樣的坎坷人生
    唐詩宋詞古詩詞
  • 酈波解讀 | 杜牧《山行》
    上來就是感慨,悲哉呀,秋之為氣。所以悲秋的主題呀,這時候已經完全呼之欲出了。秦漢到漢末、曹魏,曹丕的《燕歌行》非常有名,上來第一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這是把宋玉的句子化出來了,化得非常漂亮,文人七言詩。到了南北朝,大詩人庾信《擬詠懷》裡頭有一句就說「搖落秋為氣,悽涼多怨情。」然後隋唐就不用說了,唐代大詩人李白那名作,寫秋天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 酈波解讀杜牧《山行》
    上來就是感慨,悲哉呀,秋之為氣。所以悲秋的主題呀,這時候已經完全呼之欲出了。秦漢到漢末、曹魏,曹丕的《燕歌行》非常有名,上來第一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這是把宋玉的句子化出來了,化得非常漂亮,文人七言詩。到了南北朝,大詩人庾信《擬詠懷》裡頭有一句就說「搖落秋為氣,悽涼多怨情。」然後隋唐就不用說了,唐代大詩人李白那名作,寫秋天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 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此番連中兩元,杜牧春風得意,甚至有點忘乎所以。這天,杜牧遊終南山。偶遇高僧,相談甚歡。介紹杜牧時,同伴著重將帝都戶口、官宦世家、房產百套、連中兩元等關鍵詞黑體加粗。原以為大和尚會虎軀一震,滿眼都是崇拜之情。不料此位高僧,竟無半點反應。
  • 同樣是寫失敗英雄項羽,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為何大不同?
    就是詩人們登臨某處歷史遺蹟,想起遙遠的古代發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而現在只剩下一堆黃土,發出的歷史感慨,這是懷古詩的一般的套路。比如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比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等。而詠史詩詞,主要是針對一段史實,一個人等,發出的感慨。
  • 籤約作家:清馨/江山《古詞、微詩組合》朗誦/吉祥如意
    古詞 微詩組合 文 清馨 江山不是歲月無情,人在生活中總得放下曾經,一路失去,一路尋找,哪怕一生空無所獲,也不停止追尋的腳步。歲月流轉,人生苦短,忘掉過往,在斜陽裡感覺逝者如斯,蹉跎了歲月。在作者眼中,雨就是人生之風雨坎坷對歲月的淋瀝。佳作點讚!
  • 杜牧最春風得意的一首詩,大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架勢
    俗話說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人一生之喜悅,莫過於此。而對讀書人而言,最為欣喜若狂的便是「金榜題名時」,須知範進中個舉人尚且喜至瘋癲,何況金榜題名進士及第呢!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詩就很形象地表達出金榜題名的喜悅得意:「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 杜牧唯一的書法,是一封寫給名妓的「情詩」,被後世奉為經典
    李商隱《無題二首·其一》中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成為千古絕唱;柳永《雨霖鈴》中:「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盡傷離憂別;蘇軾《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令人讀之肝腸寸斷……
  • 杜牧《赤壁》:似莊似諧,寓意深遠,發思古之幽情,抒眼前之感慨
    杜牧這首短什,雖然明白如話,不像李商隱的《錦瑟》那樣撲朔迷離,但也自古及今見仁見智,頗費捉摸。一般來說,絕句猶如一枝柳枝,通體外柔內韌則佳,過於莊重易損絕句風神。絕句聖手王昌齡的《出塞》,被人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但是《姜齋詩話》批評說:「『秦時明月漢時關』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杜牧《赤壁》前兩句也具有同樣的毛病,語重意直。
  • 《贈別》二首,杜牧揚州一夢醒於此
    ——杜牧《贈別》這兩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當時的創作背景是,杜牧在大和九年,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在離開揚州奔赴長安之際,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之作。杜牧雖然身在揚州,但心有不甘,他念念不忘的仍舊是大唐的朝廷和國事。因為滿心憤懣鬱鬱寡歡,所以公事之餘,杜牧的閒暇時間就全部奉獻給了揚州的煙花場所。作為杜牧的好友兼上司,牛僧孺看到杜牧夜夜笙歌,流連於煙花之地,心裡放心不下但又不便說出,只好秘密的派了幾個人暗中保護杜牧。這一保護就是幾年,直到杜牧臨離開揚州,牛僧孺為杜牧餞行之時才把這件事情說破。
  • 杜牧兩首朦朧的悲秋詩,憂思無限,愁情萬種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自滴階前大梧葉,幹君何事動哀吟?——唐代: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杜牧這兩首詩比較朦朧,應該是秋日裡偶有所感,因而信手寫下的。前一首寫秋日黃昏的蕭瑟景象,是詩人眼中之所見。晚日西斜,即將沒於溪橋之下,夕陽的餘暉之中,蕭疏的柳樹在風中搖晃。偶然間,一陣西風吹過,一池的荷葉隨風傾斜。描寫悲涼的秋景,正是寫其心,大概是表達自己失意惆悵之情。
  • 特級戰鬥英雄隱姓埋名33年,晚年沒錢治病驚動首長,令人唏噓感慨
    (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如今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安穩的年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曾經歷過戰爭,不曾見過戰爭的殘酷。這位老戰士名為張國富,是解放軍特等功臣,全國特級戰鬥英雄,戰爭結束後,回到鄉間,隱姓埋名33年而對當年獲得功勳的事情隻字不提,直到晚年因病住院,才驚動了高層首長,許多的國家領導人也前來看望他,令人唏噓感慨。張國富出生在1931年,老家在吉林榆樹縣新立鎮,家境貧窮,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 羅大佑寫給三位紅顏的歌曲,她們的一生令人唏噓充滿傳奇
    張愛玲痴纏一生的就是一個悲涼的愛情故事,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她對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自己卻無法釋懷。她寫盡了女性的悲歡,卻以悽涼的方式凋零,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
  • 杜牧——京城闊少:才子雖風流,心亦懷天下
    但提起杜牧,大家卻未必能想到哪個標籤詞彙!說到底,詩言志,歌永言。這還是跟詩人的一生際遇脫不開關係!咱們都知道,李白生活在盛唐,夢想當個政客,但沒能當官,為人豪邁,天天在詩中做夢,他的詩浪漫極了!杜甫遭安史之亂,眼看大唐王朝由盛轉衰,他的詩緊貼社會、生活現實。……那,杜牧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 杜牧:家裡有礦,心頭也慌
    短短的一生,倒是留下了諸多逸聞趣事。比起同時代的草根詩人,杜牧算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公元803年,他出生於名門望族之家,爺爺是宰相杜佑。自己又極有才華,23歲時便寫出了著名的《阿房宮賦》。最牛的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少年得志,前途一片光明。但杜牧這人,在喜好「宴遊」這件事上,有些「放飛自我」,很快玩得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