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似莊似諧,寓意深遠,發思古之幽情,抒眼前之感慨

2021-01-11 紅顏嗎

本文乃紅顏嗎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這首短什,雖然明白如話,不像李商隱的《錦瑟》那樣撲朔迷離,但也自古及今見仁見智,頗費捉摸。

一般來說,絕句猶如一枝柳枝,通體外柔內韌則佳,過於莊重易損絕句風神。絕句聖手王昌齡的《出塞》,被人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但是《姜齋詩話》批評說:「『秦時明月漢時關』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杜牧《赤壁》前兩句也具有同樣的毛病,語重意直。一連串三個主謂詞組,又緊綴一動賓詞組,安排緊密,更顯得厚重質實,而且比王詩多用了一句,迴旋餘地只剩下末二句的尺寸之間,如同兵家背水一戰,先置己於「死地」。

就內容看,第一句兩個主謂詞組,前者回憶起六百年前的千帆爭渡、煙炎張天的赤壁大戰,如果句意輕飄,恐怕未有此力量,於金刀鐵馬而奈它不得。後者一跌,回到現實。次句的「自將磨洗」和「認」字,表現出對歷史英雄人物的非凡業績的心嚮往之的莊重神情。

黃叔燦《唐詩箋注》云:「認』字妙,懷古深情,一字傳出,下二句翻案,亦從『認』字生出。」取其「翻案」二字,所餘皆是。末二句是這首詩的主腦,歷來意見紛紜。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周瑜採取火攻,利用東南風,一舉擊敗為數眾多的曹兵,詩人把「檣櫓灰飛煙滅」的場面一概略去,正面不說說反面,用假設語氣,從反面設想落筆:如果「東風」不給周郎方便,那麼曹軍會以泰山壓卵之勢,擊碎東吳,周瑜將從東吳的座上客變成曹魏的階下囚,他自己和君主的妻室,著名的美女大喬、小喬也會被關閉在銅雀臺上,受人凌辱。

這兩句議論語帶調侃,特別是「春深」具有明顯的揶揄味道,所以宋人許頗譏議杜牧「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只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這是批評杜牧的一雙眼睛只盯住二喬,但這種批評未免迂腐。

吳喬《圍爐詩話》就批評許「不足與言詩」,而認為此詩「用意隱然,最為得體」。《四庫提要》也說「此詩人不欲質言,變其詞耳」。吳景旭《歷代詩話》說,此「用翻案法,跌入一層,正言益醒」。以上三家都有些拈花微笑的味道,使人不明「禪意」根底。

「用意」、「質言」、「正言」究竟何指,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說得醒豁:「牧之之意,正謂幸而成功,幾乎家國不保。」王堯衢也說:「杜牧精於兵法,此詩似有不足周郎處。」(《古唐詩合解》)近人也有同樣看法:「詩中結尾二句對周瑜的嘲諷,即阮籍登廣武觀楚漢戰場所慨嘆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意。」(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一冊,沈祖棻《唐人七絕淺釋》與此相類。)這種看法,從字面看,是符合句意的,但細一推敲,卻有矛盾,既然周郎是「豎子成名」,赤壁一戰是僥倖成功,為什麼數百年後對其遺物「折戟」,這個滿是鐵鏽的出土文物,卻懷著那麼大的興趣,也犯不著花力氣去「磨洗」,去辨「認」。

近年有人研究說這是對周瑜「非凡的英雄業績」「無限的嚮往羨慕」(見《北方論叢》1979年第5期),如是解,後二句應作如何交代,這分明與原詩語氣不合。

杜牧的詠史、題詠詩大都是遇地而發,這首詩也有可能作於黃州,當時回紇南侵,杜牧此時的《郡齋獨酌》《早雁》《雪中書懷》都是感慨時事之作,後一首有:「北虜壞亭障,聞電千裡師。牽連久不解,他盜恐旁窺。臣實有長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招議,食肉寢其皮斯乃廟堂事,爾微非而知。向來躐等語,長作陷身機。」杜牧自信有長策可破強敵,只是與當時宰相李德裕有隙,不被重用,有志難酬,故「獨酌」「書懷」。如果《赤壁》作於此時,那就和這幾首詩的感情有相通之處。

這首詩前二句莊重之至,後二句又詼諧之極,這種前後的矛盾,就是用這種感情統帥起來的。

如果再回頭看前二句,它的語重意質,方顯出詩人的獨具匠心。這首詩雖然正面寫設想中赤壁之戰的前因後果,但正面寫卻不意味著直接說,二喬的身份代表著吳國政權的尊嚴,其地位的變化與吳國的生死存亡休戚相關。如果真的是「鎖」了二喬,那就是「悽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的局面。詩人不寫「東風」如何「與」了周郎方便,卻從反面落筆,設想吳敗魏勝的結局。既然如此,就寫吳國如何被消滅,「一片降幡出石頭」,而卻引出「二喬」來,似乎這你死我活的大戰是為了爭奪兩個美人而已。

實際上詩人是為了強調「東風」的至關緊要,沒有「策先定於內」,就不會「功後成於外」,詩人以反寫正,以小見大,只有如此,才能舉重若輕,把一場歷史的風雷任意驅遣於筆底。另外,巧用情調上似莊似諧的矛盾,旨在暗逗出無限的意味。

發思古之幽情,正是為抒眼前之感慨,寓深曲複雜的用意於輕鬆詼諧的筆墨之中,這是把「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然而是柔,卻柔中帶剛,使人讀來感到英氣逼人,用筆鋒利,又體味到其中沉鬱的情感。在一首小詩裡充滿了如此豐富複雜的感情,這當然與詩人的胸襟、識見分不開,而戛戛獨造的藝術手法則更使這首絕句具有不同凡響的風調和深遠的用意。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詩|《赤壁》杜牧
    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 呂本中的一首詩,開宗明義,落筆言情,不遜於杜牧的名作
    比如詩聖杜甫積慕前賢,面對其殷殷關注的歷史遺蹟,不禁感慨武侯祠宇的寂寞荒涼,痛惜當年豪傑的灰飛煙滅。詩人杜牧憑弔古戰場,看見沙裡沉埋著斷戟,也抒寫了千古名作《赤壁》,表達了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一首優秀的詩篇,既能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也能從中得到深刻的啟迪。而孩子們頑皮率真,又天性喜歡新鮮,說話更不會遮遮掩掩,但是大人們卻感慨良多。
  • 詩行天下|赤壁:文武赤壁又何妨,東坡周郎各流芳
    有一天,當他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磯時,不由得被眼前壯麗的風景所吸引,他想起了自己當年,也曾風光無限,就如同三國時的周公瑾一般。蘇軾一時間詞性大發,寫下了這首被奉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滾滾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 杜牧《金谷園》,憑古傷懷裡哀嘆封建女子介如草木!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林建略《晚唐詩人杜牧之》認為,杜牧的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豪邁的,一是香豔的,前者「或為遣愁,或為弔古,或為感懷之作,多是用一種拗峭的筆調寫成,立意奇特」;後者「大半是用一種清新的筆調來輕描淡寫的,所以便不至滿紙都脂粉氣了」。《金谷園》是介於豪邁與香豔之間的一首詩,我們來一同欣賞一下。
  • 詩詞裡的懷古惜今: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見古蹟,思古人,是很多人都會有的感慨,詩人更是如此。站在歷史古蹟面前,心中回顧古人的業績或遭遇,從而內心產生共鳴的有感而發,這大概是每個詩人作詩懷古的心路歷程。那些穿越時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讓詩人發出物是人非、人世無常的感嘆,抒發出時空更替的興亡之感。
  • 他是元代詞人之冠,一首懷古詞用《赤壁懷古》作韻腳,豪邁而悽涼
    有這樣一首詞,它將山水描寫、登臨弔古、傷時感世和自嘆身世結合在一起,眼前景物、胸中感慨,交匯於筆端。全詞採用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韻腳,但又稍作改變,蘊含著深沉豪邁又兼有悽涼之悲慨。這首詞就是有「元代詞人之冠」美譽的薩都剌[là]的代表作《念奴嬌·登石頭城》。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詩人。薩都剌(1272年-1355年),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人(一說蒙古族),元代著名詩人、畫家。他的先祖是西域人,祖父思蘭不花、父阿魯赤曾鎮守雲、代,所以薩都剌出生在雁門(今山西代縣)。
  • 十年一覺揚州夢,十首杜牧古詩詞!
    前言靜品杜牧之詩,清麗俊逸又有卓越含蓄之姿,是以,最愛他筆下的江南煙雨,青山隱隱水迢迢,帶來片刻的美好安寧。江南之外,有哲理,有情深,無論哪一種都別有一番韻味,也永遠不忘,揚州三生杜牧。全詩以秋景之悽涼來襯託出宮女的失意孤寂。《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詩屬於杜牧的古近體詩,在借景抒情中帶上歷史的慨嘆,飄渺的幻想與追憶,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 杜牧一生詩賦有兩大主題:感慨江山,唏噓女人
    杜牧一生詩賦有兩大主題:感慨江山,唏噓女人與李商隱齊名的杜牧,官宦世家,自稱「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兩枝仙桂可能是暗喻其宰相祖父和二十六歲中了進士的杜牧本人。無奈寺院僧人不知杜牧何方神仙,弄得杜牧極其掃興,悻悻然題詩如是:「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杜牧仕途無多坎坷,因此,筆下也沒什麼滄桑感。一生詩賦,兩大主題;一是感慨江山,一是唏噓女人。別看杜牧下筆狂傲,骨子裡卻是以無知填底的。既不懂天下興亡之奧義,又茫然於女人之辛酸。杜牧最有名的感嘆興亡之作,無疑是《阿房宮賦》。
  • 杜牧的一首絕句,尺幅之間,萬裡之遙,卻深情無限
    不過我們也別忘了,除了盛唐的老杜,還有晚唐的小杜,你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你聽,「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下面分享的依然是杜牧的一首絕句,尺幅之間,萬裡之遙,卻深情無限。有寄唐代: 杜牧雲闊煙深樹,江澄水浴秋。美人何處在,明月萬山頭。
  • 一條曲曲折折的清流,濟南曲水亭怎能不讓人大發思古之幽情!
    濟南古來名士多,恰巧大明湖畔、百花洲頭又有這麼一個清幽的所在,這麼一條曲曲折折的清流,怎能不讓人大發思古之幽情!不妨依著王羲之們修禊蘭亭、曲水流觴的典故,臨流築亭,吟詩詠賦吧。亭子有了,名字呢,當然是古雅點好,但再叫蘭亭就有點俗了,既然自古就有曲水流觴之禮,那就叫它曲水亭吧。
  • 杜牧有10首古詩入選唐詩三百首,這一首七絕的出鏡率是最低的
    晚唐詩人杜牧一共有十首古詩入選唐詩300首,其中多數是七絕。這十首唐詩作品分別是《赤壁》、《泊秦淮》、《寄揚州韓綽判官》、《將赴吳興登樂遊原》、《金谷園》、《旅宿》、《遣懷》、《贈別其一》《贈別其二》以及《秋夕》。
  • 著名詩人杜牧寫下了《赤壁》《江南春》等詩文,他的書法水平怎樣
    著名的唐代詩人杜牧寫下了《赤壁》《江南春》等膾炙人口的詩作,但他不僅僅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也具有極高的書法水平。《張好好詩》,杜牧大和九年作並書。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顏嬌美,才華出眾。杜牧的這首五言長詩,就是為她而作,並對她的不幸寄以無限同情。杜牧傳世墨跡只此一件,歷代評之甚多。
  • 清涼之境抒風骨,正大氣象譜華章
    清涼之境抒風骨,正大氣象譜華章。魏碑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書法體系,也是北朝政治、經濟、社會變遷的文化反映。北魏書體中公推最有代表性的名作,便是《張猛龍碑》。該碑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現存於山東曲阜孔廟。該碑記頌了魯郡太守張猛龍興學勸農的功績,書法精湛,結構緊煉,筆氣渾厚,險絕縱逸,歷受推崇。
  • 林婉婷發聲 | 石濤:不似似之
    石濤有題畫詩雲;「名山許遊未許畫,畫必似之山必怪。變幻神奇懵懂間,不似似之當下拜。心與峰期眼乍飛,筆遊理鬥使無礙。昔時曾踏最高巔,至今未了無聲債。」又有題畫日: 「天地渾熔一氣,再分風雨四時,明暗高低遠近,不似之似似之。」(《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一)前者的「不似」,就是後者的「不似之似」的省略。所以,「不似似之」和「不似之似似之」,是同樣的意思。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莊子《大宗師》
  • 王國維感人的梅花情詞,郎似梅花儂似葉,不說花落早,只說葉生遲
    王國維梅花詞欣賞,郎似梅花儂似葉,郎情妾意,說梅花 「聞說金微郎戍處,昨宵夢向金微。 不知今又過遼西。 千屯沙上暗,萬騎月中嘶。 郎似梅花儂似葉,朅來手撫空枝。
  • 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白居易五古《中隱》讀賞
    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白居易五古《中隱》讀賞 @鐵山青士(笑獨行)[編注] / 鐵山青士按:中國民間向有「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之說。
  • 書法之美丨似斜反直,似欹反正.
    而世俗之人以筆法自我驕矜,在眾人中強作高大,卻不懂得其中奧妙。漢魏的鐘繇、張芝等大書家早已遠去,蘇軾的藝術主張知音難覓。「跛」,就是跛足、跛形,也就欹斜傾側。這種風格美主要表現於結體,但關鍵還在於用筆,即應具有遒勁的骨力。「守駿」的「駿」,其含義是豐饒的,可理解為與欹斜相對的正直;還可理解為駿健的骨力;又可理解為速度的「駿發」……先論跛側與正直的關係。跛側,是與正直相比較而存在的。
  •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 似此區區長鮮歡.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加入古詩詞圈子:為方便大家交流詩詞,我創建了一個古詩詞圈子,歡迎大家加入。(點擊連結查看)注釋:孤館: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燈青:點著燈起床,燈發著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