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曲賦精彩紛呈。談起絕句,大家必然異口同聲地讚美杜甫的不凡功底,「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生機充盈著整個大自然;「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不過我們也別忘了,除了盛唐的老杜,還有晚唐的小杜,你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你聽,「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下面分享的依然是杜牧的一首絕句,尺幅之間,萬裡之遙,卻深情無限。
有寄
唐代: 杜牧
雲闊煙深樹,江澄水浴秋。美人何處在,明月萬山頭。
談起杜牧的絕句,必然難以忘記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經典,「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還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沒過癮,再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句句精彩,不可勝數。
有人誇獎他吟詠入幽,有人表揚其含蓄委婉,更有人讚美小杜語言凝練。這首《有寄》雖然流傳不廣,但同樣精彩。
杜牧不僅自幼聰穎、才華出眾,而且素有遠大志向。他鑽研兵書戰法,學習經史子集,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建功立業、光耀門庭。但從來都是天妒賢才,如此幾十年不遇的俊傑,最後只能多少年沉淪下僚。
杜牧曾落寞地遣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詩人還景中寓情,抒發感慨,「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詩人多年困居揚州,進退維谷,終日以詩酒打發時日。很多故友和知己都高升,他卻連年原地踏步踏,箇中心情只有他自己知道。
於是在一個秋日的夜晚,詩人懷念過往,賦詩一首。杜牧在屋裡獨飲無味,他舉起杯子,走到窗前,仰望天空的一輪明月,又低頭看看遠處的煙樹,一種莫名的惆悵湧上心頭。
杜牧又舉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輕聲地吟誦,「雲闊煙深樹,江澄水浴秋。」天宇遼闊、白雲飄浮,煙靄悽迷、掩映遠樹,詩人的視線由上而下逐漸轉移,烘染出一種曠渺深邃的境界。
秋天是蕭瑟的季節,日夜溫差較大,晚間煙霧聚集,使得景物朦朧難辨,詩人的心情也顯得撲朔迷離。
一個「浴」字,下得極好,化靜為動,靜態的秋色卻沐浴在水中,展現出秋色的靈動之美。雲、煙、樹,江、水、秋,這六個景物聚攏於筆端,令詩人不自覺地覽江景而思遠人,寄情於物,託感於景,也自然地過渡到下文。
接下來詩人便直抒胸臆,「美人何處在,明月萬山頭。」美人,這裡是指作者思慕的友人,一個「美」字,突出對方儀表、才學、品德等各方面都很值得欽佩。杜牧本來就是大才,能被他思慕的人自然不賴。
詩人設問而不答,尾句卻接著寫景,顯得更加含蓄,不愧為晚唐之俊傑。眼前不見友人,唯有皎皎明月、似水清輝,相共作伴、引人深思。
作者引明月以寄遠,內情與外物遊,既有李白的「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的期望,又有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祝願。
縱觀杜牧的這首絕句,短短20個字,情境相生、融合一體,尺幅之間、萬裡有寄。全文四句話,卻只有一句不是寫景,前兩句寫景重在烘託秋天的氛圍,為後面的情感抒發蓄勢。
尾句看似狀景,其實深蘊詩人的複雜情感,明月普照、卻相隔萬山,美人不在、竟何處追尋。關於杜牧,朋友們有何感想,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