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 | 立春撞上除夕!餃子和春餅誰站C位?

2021-02-17 天天電臺道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春

巧的是

2019年的立春和除夕

竟然是同一天!

這種情況

一百年當中大約會出現3次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北京時間2月4日11點14分,我們將迎來「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今年的立春恰好與農曆狗年的除夕「撞」到了一起。這也使農曆豬年成為「無春」年。

天文年曆顯示,從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為農曆的己亥年,即「豬年」。2019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狗年」,2020年的立春同樣也在2月4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鼠年」了。

所以

即將到來的農曆豬年

沒有「立春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解釋說,中國幾千年來所採取的傳統農曆是陰陽合曆。為了協調農曆年和公曆年之間的時間,需要置閏,即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因為多了閏月,農曆閏年的天數比農曆平年的天數要多出30天左右,故農曆閏年有25個節氣,而農曆平年則有23個或24個節氣。

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經常出現立春節氣跑到了上一農曆年的歲尾或跨到了下一農曆年的歲首,這樣就有了「兩頭無春」和「兩頭都有春」曆法現象。

儘管沒有「立春日」是正常現象

但是除夕和立春恰巧同日

問題就來了

這一天

吃餃子還是吃春餅呢?



還是小夥伴們更機智



其實天津人在立春這天

除了吃春餅還有很多習俗

馬上帶您一起看看吧

一候東風解凍立春之日「東風解凍」,東方屬木,木為火之母,火氣溫,由此才「凍痕銷水中」,「波起輕搖綠」。

二候蟄蟲始振:立春日後五日「蟄蟲始振」,「蟄蟲」是冬藏之蟲,此時被驚醒,動而未出。

三候魚陟負冰:再五日「魚陟負冰」,陟(zhì)是升,魚因水底暖,感知陽氣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負冰。「立雪鶴深睡,負冰魚聚沉」,春氣還弱。

作為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的「立春」,如今的天津人多數會吃春餅,炒合菜,也會吃餃子或者醬肉。過去渤海灣中晃蝦、梭魚盛產之時,還有炸晃蝦、熬梭魚的食俗。

有句話叫「迎春餃子打春面」,所以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餃子雖說形式簡單,但是餡料卻千變萬化。為了迎接春天,必然選擇北方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蔬菜——蘿蔔餡。蘿蔔擦成絲打漿好,配上些蝦皮或海米渣,蔥姜香菜剁剁碎,切一些小小的肉丁作味,濃稠的大花生油攪拌出一大盆。不消一會兒,這一大盆餡料就變成了一個個玲瓏飽滿的餃子入鍋了。

天津醬肉是天津風味的名特產品,成品色澤紅褐,緊密油亮,肥瘦均勻,肉質細嫩,越嚼越香,滋味別致,餘味綿長,存放期長。

合菜是將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的一種菜餚。它在中國北方是一種十分講究的菜品。它有兩個特點:一是節令性強,「立春」日必不可少;二是吃「炒合菜」需要春餅卷食,方能品出味道。

「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春回大地時,選用新鮮冒芽的蔬菜,有嘗鮮的意思,代表著春天的氣息。天津人吃春餅,最重要的特色是合菜裡津沽特產的韭黃。春餅不能單吃,卷著合菜,一是比較美味,另外就是有「春到人間一卷之」的寓意。

「立春」之後

還有這些時令美食可以品嘗

來盤蒜蓉柳樹芽,品嘗春天的味道,清新翠綠,醇香微苦。

每年穀雨前後上市的黃花魚,可謂是鮮肥肉嫩,魚鱗金黃。在春暖花開的春季,大青蒜頭伴食家廚自做黃魚,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來盤香椿炒雞蛋,營養豐富,香氣撲鼻。不過,香椿的價格也不便宜,能吃上的可謂真土豪!

立春,是春天也是全年的第一個節令,天氣由寒轉暖,乍暖還寒,而溫熱毒邪開始活動,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肺炎等疾病多有發生和流行。

要順應氣候來保暖防寒,不使陽氣受遏。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尤其應注意腳部、背部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生。 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和陽光充足,這樣就使各種病菌失去了滋生的條件。

「春捂秋凍」是民間一條保健諺語,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損陽氣,稍受風寒,易發宿疾。

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在立春養生方面主要是護肝,調節心情為主,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

衣:立春過後還得「捂」;食:立春之後多吃辛溫食物;住:多開窗保持空氣清新;行:多去郊外走走;防:防躁動,重視心理保健。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強。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鹼等物質。

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從古至今

不少文人為之揮毫潑墨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唐朝立春日時興食春餅、生菜,號「春盤」。詩人這時憶起了當年在「兩京」(長安、洛陽)過立春日的盛況:盤出高門,菜經縴手,一個個迭送白玉青絲,好不歡樂。可是現今經過了安史之亂,困居夔州,再也不能過那樣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際,只有呼兒覓紙,題詩遣懷。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朱淑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餅,剪幡勝,好一派迎春景象。這首詩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歡樂情景,如此歡快的詩詞在朱淑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日出風和宿醉醒,山家樂事滿餘齡。

年豐臘雪經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細簇花宜薄餅,酒香浮螘瀉長瓶。

湖村好景吟難盡,乞與侯家作畫屏。

新歲剛過又立春,閒居山村的陸遊早已與鄉親父老建立了真誠的友誼。陸遊對故鄉的山山水水,豐年農事感到由衷的喜悅。但他畢竟是壯志未酬的政治家,最後兩句寫景敘事中暗寓譏刺:那些達官貴人尸位素餐,醉生夢死,卻無福領略山村風光自然美的樂趣。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這首寫立春情景和自己感懷的詩詞很有代表性。描寫惜春、戀春、怨春的同時,藉以抒發功業無成的苦悶和對北方故國的思念,同時也隱晦地表示了對統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滿。

綜合 |  新華網 人民網 中國氣象數據網 二十四節氣網 健康時報 天津廣播

新媒體編輯 | 馬媛



相關焦點

  • 當除夕遇上立春,100年才有3次……
    今天就是除夕🏮而《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月4日11時14分將迎來「立春」節氣🍃也就是說2019年除夕恰逢立春天文教育專家表示,農曆己亥豬年除夕和立春巧合在同一天,這種情況並不常見,百年當中約有3年出現這種情況,除夕與立春在同一天的有,2019年2月4日,2057年2月3日,2076年2月4日,都是除夕當天逢「立春」。而2038年2月4日、2087年2月3日這兩天都是大年正月初一立春。
  • 2017年立春什麼時候? 2017年立春時間及立春習俗盤點
    吃春盤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春盤的內容已發生了更大的改變,變為主要以豆芽、香芹等新春時令菜為主,外加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加海參、香菇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如陳元靚《歲時廣記》亦載:「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最初的春餅是用麵粉烙制或蒸製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
  • 老蘇州「拜春」「咬春」迎「立春」
    昨天是節後首個工作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有「開始」之意,民間把「立春」看作是春天的開始。由於立春是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古時,立春前後,民間有行春、打春、拜春等風俗。時至今日,「老蘇州」仍以「拜春」、「咬春」等傳統的方式迎接「立春」。  因「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民間有「拜春」的習俗。清代顧祿在《清嘉錄》記載:立春日為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
  •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立春這天,民間有吃春餅的習俗。如晉代潘嶽所撰的《關中記》記載:「(唐人)於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清人陳維崧在其《陳檢討集》一書中亦說:「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
  • 立春|「立春」將至 春暖花開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於每年公曆2月3-5日交節。幹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
  • 【二十四節氣|知識展】立春知識知多少(二)
    春盤源自晉代五辛盤,用於宴席和饋贈。這五辛分別是:小蔥、大蒜、辣椒、姜和芥末。《遵生八箋》記載,晉於立春日以蘆服(蘿蔔)、芹菜為春盤。唐代立春用的春盤,據杜甫《立春》詩寫道:「春日存檔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傅縴手送春絲」,就有生菜和蘿蔔絲。蘇軾的詩歌菜單上寫宋時的春盤:「辛盤得春韭」、「青篙黃韭試春盤」,則是青篙和黃韭。明清立春用蘿蔔和生菜製作春盤。
  • 明日立春,吃春餅
    立春期間,萬物復甦,不過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不僅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春之日啖春餅是不少地區的飲食習俗,謂之「咬春」。春餅包卷的配菜本是不拘泥的,但春節怕是吃多了油膩,不如來一道爽口的五彩素春餅。
  • 2019年己亥年 立春時間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 今日除夕+立春丨貼福字 貼春聯 炸春卷 吃春餅 好忙哦 好嗨呦!
    "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類小"福字",根據"福字"的大小,該貼在什麼地方一定要記住。正福也是鬥方,須坐東面西,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此位置(大門)一家也只能貼一個,象徵"福如東海";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如大門的「福」字的倒著貼可就把福氣倒在門外了。所以門福必須是正福。
  • 「立春」你不知道的故事
    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該職由乞丐擔任,或者由娼妓充當,並預告立春之時。過去在每年的皇曆上都有芒神、春牛圖,清末《點石齋畫報》上的「龜子報春」、「銅鼓驅疫」,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
  • 菠菜汁春餅
    今天立春.是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就是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 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
    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時間:2020-02-03 20: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 馬上就要迎來立春節氣,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立春的到來也標準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 立春的含義是什麼意思?一文了解立春的習俗(雙語)
    立春節在傳統文化和農業生產中承擔著團聚、祈求豐收的美好寓意。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節的到來意味著嚴冬的結束。此時柳萌黃枝,水泛新綠,萬物生長的春季已經到來。因「立」有「開始」之意,所以「立春」的英文表達為Start of Spring,是不是很貼切?
  • 立春時間2020幾點幾分 2月4日打春時間 立春傳統習俗吃什麼
    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王正夏 供圖  問:2020年立春是農曆哪一天?  答:2020年立春是02月04日,17時03分12秒,星期二,農曆正月十一  一年一度的立春即將到來,這就預示著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暖和了,那在立春的時候都有哪些有趣的習俗您知道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今日立春,做一道5色春餅,柔軟勁道寓意好,卷任何菜都好吃
    今日立春,做一道5色春餅,柔軟勁道寓意好,卷任何菜都好吃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今日立春,大年三十至今,大家的心情都比較沉重,因為今年的春節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一般。立春,預示著春天的到來,許多人都翹盼著,春天來了,也能帶來這次疫情轉變的一些希望,生活還是要繼續向前看的。大家都說立春要吃春餅,南方人吃春卷,無論春餅還是春卷,都表達了人們對春生萬物長的美好嚮往。
  • 肉山肉海宅完年,立春到,吃點菜
    蕤筣箯幯棎攚籵婆捎謗燋敆稕銬菍荊繜捛阰憎嫤褿詋駘罷鄶骫晣婤兠搈薫祛夀坤崋憻鑙獄韱筓攗熵犰壙馤鯢拮吳犤除了餛飩餃子,薺菜當然也是立春名吃——春卷的地道座上客,同樣也可以拌上香乾、春筍、嫩豆腐,成為一道下酒好菜,堪稱是位樣樣皆通的春天使者了。
  • 立春剛過,你「吃」對了嗎?這家餐廳給我們上了堂節氣課!
    在二位建築師的設計中,寬度為1米的「L」型定製木格柵作為基本單元,在平面和天頂分別按照1米X1米為間距橫向和縱向自由移動,配合白色織物垂簾的開啟、閉合,包間可根據人數靈活分隔,全部面窗。 立春的「吃法」:迎春和團圓  前兩日剛迎來立春,儘管各地依舊可見延續的習俗,但回到「吃」這件事上,多數人興許都還沒來得及「換口」,《安邸AD》索性與三裡六七的廚師聊了聊他們為立春定製了怎樣的菜單——一個字,「暖!」
  • 貼「春」字、吃春餅......立春常識您知多少?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還有迎春之舉,於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這是立春的一項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 二十四節氣|立春 萬物復甦,開啟身體能量寶庫
    《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寧津一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 立春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