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春
巧的是
2019年的立春和除夕
竟然是同一天!
這種情況
一百年當中大約會出現3次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北京時間2月4日11點14分,我們將迎來「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今年的立春恰好與農曆狗年的除夕「撞」到了一起。這也使農曆豬年成為「無春」年。
天文年曆顯示,從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為農曆的己亥年,即「豬年」。2019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狗年」,2020年的立春同樣也在2月4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鼠年」了。
所以
即將到來的農曆豬年
沒有「立春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解釋說,中國幾千年來所採取的傳統農曆是陰陽合曆。為了協調農曆年和公曆年之間的時間,需要置閏,即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因為多了閏月,農曆閏年的天數比農曆平年的天數要多出30天左右,故農曆閏年有25個節氣,而農曆平年則有23個或24個節氣。
立春在歲尾或歲首,所以經常出現立春節氣跑到了上一農曆年的歲尾或跨到了下一農曆年的歲首,這樣就有了「兩頭無春」和「兩頭都有春」曆法現象。
儘管沒有「立春日」是正常現象
但是除夕和立春恰巧同日
問題就來了
這一天
吃餃子還是吃春餅呢?
還是小夥伴們更機智
其實天津人在立春這天
除了吃春餅還有很多習俗
馬上帶您一起看看吧
一候東風解凍:立春之日「東風解凍」,東方屬木,木為火之母,火氣溫,由此才「凍痕銷水中」,「波起輕搖綠」。
二候蟄蟲始振:立春日後五日「蟄蟲始振」,「蟄蟲」是冬藏之蟲,此時被驚醒,動而未出。
三候魚陟負冰:再五日「魚陟負冰」,陟(zhì)是升,魚因水底暖,感知陽氣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負冰。「立雪鶴深睡,負冰魚聚沉」,春氣還弱。
作為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的「立春」,如今的天津人多數會吃春餅,炒合菜,也會吃餃子或者醬肉。過去渤海灣中晃蝦、梭魚盛產之時,還有炸晃蝦、熬梭魚的食俗。
有句話叫「迎春餃子打春面」,所以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餃子雖說形式簡單,但是餡料卻千變萬化。為了迎接春天,必然選擇北方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蔬菜——蘿蔔餡。蘿蔔擦成絲打漿好,配上些蝦皮或海米渣,蔥姜香菜剁剁碎,切一些小小的肉丁作味,濃稠的大花生油攪拌出一大盆。不消一會兒,這一大盆餡料就變成了一個個玲瓏飽滿的餃子入鍋了。
天津醬肉是天津風味的名特產品,成品色澤紅褐,緊密油亮,肥瘦均勻,肉質細嫩,越嚼越香,滋味別致,餘味綿長,存放期長。
合菜是將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的一種菜餚。它在中國北方是一種十分講究的菜品。它有兩個特點:一是節令性強,「立春」日必不可少;二是吃「炒合菜」需要春餅卷食,方能品出味道。
「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春回大地時,選用新鮮冒芽的蔬菜,有嘗鮮的意思,代表著春天的氣息。天津人吃春餅,最重要的特色是合菜裡津沽特產的韭黃。春餅不能單吃,卷著合菜,一是比較美味,另外就是有「春到人間一卷之」的寓意。
「立春」之後
還有這些時令美食可以品嘗
來盤蒜蓉柳樹芽,品嘗春天的味道,清新翠綠,醇香微苦。
每年穀雨前後上市的黃花魚,可謂是鮮肥肉嫩,魚鱗金黃。在春暖花開的春季,大青蒜頭伴食家廚自做黃魚,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來盤香椿炒雞蛋,營養豐富,香氣撲鼻。不過,香椿的價格也不便宜,能吃上的可謂真土豪!
立春,是春天也是全年的第一個節令,天氣由寒轉暖,乍暖還寒,而溫熱毒邪開始活動,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肺炎等疾病多有發生和流行。
要順應氣候來保暖防寒,不使陽氣受遏。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尤其應注意腳部、背部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生。 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和陽光充足,這樣就使各種病菌失去了滋生的條件。
「春捂秋凍」是民間一條保健諺語,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損陽氣,稍受風寒,易發宿疾。
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在立春養生方面主要是護肝,調節心情為主,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
衣:立春過後還得「捂」;食:立春之後多吃辛溫食物;住:多開窗保持空氣清新;行:多去郊外走走;防:防躁動,重視心理保健。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強。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鹼等物質。
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從古至今
不少文人為之揮毫潑墨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唐朝立春日時興食春餅、生菜,號「春盤」。詩人這時憶起了當年在「兩京」(長安、洛陽)過立春日的盛況:盤出高門,菜經縴手,一個個迭送白玉青絲,好不歡樂。可是現今經過了安史之亂,困居夔州,再也不能過那樣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際,只有呼兒覓紙,題詩遣懷。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朱淑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餅,剪幡勝,好一派迎春景象。這首詩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歡樂情景,如此歡快的詩詞在朱淑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日出風和宿醉醒,山家樂事滿餘齡。
年豐臘雪經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細簇花宜薄餅,酒香浮螘瀉長瓶。
湖村好景吟難盡,乞與侯家作畫屏。
新歲剛過又立春,閒居山村的陸遊早已與鄉親父老建立了真誠的友誼。陸遊對故鄉的山山水水,豐年農事感到由衷的喜悅。但他畢竟是壯志未酬的政治家,最後兩句寫景敘事中暗寓譏刺:那些達官貴人尸位素餐,醉生夢死,卻無福領略山村風光自然美的樂趣。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這首寫立春情景和自己感懷的詩詞很有代表性。描寫惜春、戀春、怨春的同時,藉以抒發功業無成的苦悶和對北方故國的思念,同時也隱晦地表示了對統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滿。
綜合 | 新華網 人民網 中國氣象數據網 二十四節氣網 健康時報 天津廣播
新媒體編輯 | 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