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真傳一句話,練對一句功不差

2020-11-13 身心性

•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

•腰脊為第一之主宰。

•太極拳是減法,不是練習力量增加,而是練習拙力減小,最後把拙力都去掉,內勁就產生了。

•緊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後,真緊自然就會了,松中緊才是真緊!練的是緊中松,用的是松中緊。

•太極拳松的真實感覺

1.虛靈頂勁的感覺就像自己的脖子像鴕鳥的脖子,很長,覺得自己的脊柱都是脖子,就像一串珠子一樣。

2.含胸拔背的感覺就像背部背著一口鍋,老懷疑自己羅鍋了,胸部沒了,就剩那口鍋了。

3.沉肩墜肘的感覺就像肩關節脫臼一樣,掛在身上,肩和肘都沒了,就剩下碩大的掌了。

4.松腰落胯的感覺就像自己的褲子沒有系腰帶一樣,有褲子老要滑落的感覺。

5.邁步貓行的感覺有點象天鵝的腿一樣的行走,兩條腿好像沒連在一起,襠部分開的很寬。平時走路就像兩條踩高蹺的兩條腿一樣,好像自己的腿沒有了。

•先輩把發力比喻為「彈簧」。彈簧恢復常態是「本能」。人體「壓縮」,「扭轉」,後有恢復正常的本能,這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就是威力無窮的"內力「。一一蘿蔔酒

•懂勁定義如下:在修煉太極拳的過程中,得到的能將受力點的力轉移到支撐點的能力,及能將支撐點的反作用力,轉移到接觸點的能力叫做懂勁。一一鄧文平

•太極重命門,氣功重丹田。練太極拳要時刻注意發揮命門穴的樞紐作用,命門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執中達四旁,勁貫脊中,力由脊發,命門穴為原動力之源泉,知命門方可知太極。

•「一身備五弓」指的是身軀猶如一把弓,兩手為兩把弓,兩足又為兩把弓。五弓合力即為全身的整體勁。五弓以身弓為主,身弓以腰為弓把,腰脊命門穴始終以意氣貫注,中定不擺。動作時以命門穴為軸心,以兩腰腎的抽換來變換身體的虛實。「身弓」對身法非常重要,腰脊一轉周身皆動,體現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門穴位於身弓的中心位置,有助於身體的動態平衡,起中定作用。

•「氣撐命門」後,內氣上行貫大椎、肩、肘、腕,內氣下行貫穿胯、膝、足跟,方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的完整協調境界。太極的發力方法就是「氣撐後命門」用意把「命門」外撐,同時取得足蹬地的反作用力,合力發出爆發力,全身發力。

•腿不要直,直則無力。腿不要太彎,彎則廢力。一一蘿蔔酒

•太極不動手,圓用腰來走。

•力上脊椎,才可不受兩腿的束縛。一一《高術莫用》

•掤勁發力時,心氣下沉、足蹬地、轉膝、擰襠轉腰、轉胯、旋脊、轉背、旋膀,將掤勁從手臂螺旋發出。

•人體的中正就是找到骨頭支撐的角度,所謂「空」就是肌肉不用力,骨頭支撐。骨頭支撐,從頭到尾的肌肉都不用力,就是「氣降」。一一蘿蔔酒

•上下三盤勁,節節腰中發。一一洪均生

•內勁一卡通:

①推手就想左耳梢。

②鼻尖、膝尖、腳大趾尖三尖相照。把鼻尖想像成上嘴唇,腳大趾想像成下嘴唇,兩臂想像成筷子,對手想像成肉,上下一扒拉對方就倒。

③推人不想手,想提膝蓋要走路的感覺。一一張耀忠

•雖是靜,但靜中藏動機。雖是動,但動中存靜意,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此太極拳之道理也。一一李雅軒

•未曾動梢先動根,手快不如半步跟。一一拳譜

•能拔背則力由脊發,力大無窮矣。一一一楊澄甫

•發力的規律:放鬆-貫穿-發力。

•別看太極柔,剛勁腰中求。

•兩腿如車箱下之大盤簧,要有很大的松彈力;又如載重之船舟,漂浮於江面,

•沉重而又有動蕩的樣子。所謂動蕩,不是自動,而是因水濤之動而動。一一李雅軒

•兩臂要松掤,不是硬掤,如秤桿之挑著秤錘然,要有靈機感覺,聽得出極小的輕重感應來。此所謂立如平準,所謂蠅蟲不能落也。一一李雅軒

•站樁訓練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求松;第二個階段是求靜;第三個階段是求空。

•練的是緊中松,用的是松中緊。

•發力的真正不傳之密是「大形過位」,就是步要過人,身要過人,手要過人,整個人要過人,步要過人,前腳要超過敵人的後腳,你的步要把敵人掀起來、趟出去。身要過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敵人的重心上,要把敵人砸倒、撞飛。手要過人,要把敵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後腦、後心,而不是臉、胸。

•腳踏浮萍,步如貓行。

•任何部位的骨節只要是向回壓縮的,就是「松」錯了,這個松不是太極的松,而是懈!一一康偉

•松中少緊必懈,緊中缺松必僵;懈之病因——少緊,僵之病根——缺松。一一李光昭

•所謂心法、重點,只是一個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幫助我們達到太極拳的要求。當我們做到某個重點,並且運用自如,便應忘記了該個重點,讓該重點的要求自然而生。

•自然鬆緊自然力,發與不發在心意。

•一個練習腰胯力及整勁快速有效的方法:面牆而立,屈膝,半弓步,雙掌抵牆,足發力,後雙手用力前推。做時,要注意頭領百會,腳踩湧泉,中松腰胯,如此只有松的透方能上下拉開命門,虛實腰胯,練出爭合之力。

•練太極拳的人,看來只是平淡無奇,就是對的,如是滿臉神氣,滿身勁頭,這就錯了,如這樣就一輩子也找不著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輩子瞎糊鬧。一一李雅軒

•拳意如何找?在鬆軟穩靜上去找,放清醒,放靈感,放舒適去找,穩穩的,靜靜的,日子久了,拳意自會到了手上,如滿身帶勁的去硬找,必致愈找離拳意愈遠。一一李雅軒

•在練時要隨時體會腰脊上的源動力,它是如何的勁帶動,挑動著兩臂兩手而動轉的。是柔勁, 還要有彈力。一一李雅軒

•練功夫必須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純以神行。一一李雅軒

•無論練拳或推手,總要以腳下松沉穩固踏實為第一,否則一切全談不到。千要緊,萬要緊,是身勢鬆軟、腳下有根為最要緊。一一李雅軒

•上有虛靈之神,中有腰脊之功,下有丹田之氣,三者合一,內外一體,動作無不適宜矣。一一李雅軒

•松沉勁既把人打不遠,也打不傷,只能把人打痛;松彈勁把人打不傷,也打不痛,可是能把人打遠,所以又稱為長勁。在實戰打鬥訓練和友誼比賽中,最適合用這兩種勁。驚彈勁把人打不痛,也把人打不遠,可是能把人打成內傷。這種勁又稱為短勁。心意勁把人打不遠,也打不痛,卻可以把心、肝等內臟組織打碎,甚至把人當場擊斃。

•先是挺命門,漸漸會在命門下產生一段(一寸左右)明顯的主宰, 成為支撐全身及外力的主宰,這以後再練習用它拎松全身。挺腰時要有空靈之意,儘量不要挺死,多用精神少用骨肉。

•對的感覺如人可踏於空中,身形自在,肢體如白雲,心意如秋風,心動身自隨。

•拎起腰脊是以腰拎起全身的狀態;並非拎腰一段之意。蓄勁時順時針轉,發勁時逆時針轉。

•腰與丹田是主宰和賓輔的關係,有腰無丹田難得大用,有丹田無腰如三歲童兒舞大錘。要先練腰,有腰以後丹田之氣方能入骨,無腰的丹田滿則易洩,難以升華。

•腰力決不是腰的力量,是指腰對全身的控制力。

•練拳必須以腰為主宰,其他都是工具而已。

•兩手如一手。背部好像有一條似有似無的繩線連著左右兩手。當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牽引上升。一手向內收,另一手就受牽引向外展。

•無論是打拳還是推手,作弓步時,後腳不可用力向後向下蹬,而是要開跨、擴膝,放鬆垮根、膝蓋和腳踝的關節。這樣,後腳才不會僵硬,重量流至腳板、腳指而反彈。反彈力倒頭傳至腳跟再傳至腿、腰……。這時腳跟會有上升的感覺,身體才能升沉轉動靈活。

•無論練拳還是推手,如要轉動脊椎,必須在原位上轉,不能在轉的同時,向前後左右任何一方移動。

•把發勁意念集中在目標後方。

•內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勁和放鬆:放鬆之後出根勁,有了根勁更放鬆。一一孫存周

•內家功夫裡"硬碰硬"招法訣竅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勁,碰撞時骨頭一轉,看是兩個人碰骨頭,其實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頭一轉就把橫向的來力變成了縱向的力通過骨架傳走了,縱向承力再大骨頭都不會斷的。對方骨頭若是不動,只有吃打傷了。一一孫存周

•脊骨要挺則力達四梢,氣鼓全身。一一古拳論

•腰脊中正使得脊柱彎曲「拔」直,腰脊成為反弓,成為重要的勁力源泉。發力時脊柱只要恢復原狀,脊椎關節不易受損傷,而且速度快。一一和有䘵

•練好腰,要保持腰松、沉、直豎的形態。練柔勁,要活腰;練沉勁,要塌腰;練發勁,要擰腰並進腰。一一張迎忠

•拳自始自終,頂勁絕不能失,一失頂勁,四肢者無所附攀,且無精神,故必領起,以為周身綱領。一一陳鑫

•手進三分,足進七分。一一拳論

•心要佔先,意在勝人,身要攻人,步要過人,頭須仰起,胸須挺起,腰須豎起,丹田須運起,自頸自足,一起相貫。一一技擊要訣

•尾閭翹【尾閭向前翹,臀向前送】,命門撐,腰口合【舌扺上鱷】意氣通。一一翟維傳

•郝式太極拳的球心在命門,命門是氣勢的中心,是尾骨和大椎整體運動的主宰,是氣勢旋轉、陰陽變換的樞紐。一一韓和平

•內力其實就是在攻擊時,調節全身的姿勢和力量結構,使自己的攻擊,能夠融入全身的力量;在防守時,調節全身的姿勢和力量結構,使自己承受的力量,從受力點擴展到全身。這就是整體和局部的轉換。

相關焦點

  • 楊露禪的真傳師父(絕密)
    乾隆年間趙堡太極拳第四代陳敬伯在趙堡鎮開武館弟子眾多張宗禹得其真傳,另有陳繼夏學後傳回陳家溝授於陳秉旺,秉旺傳子長興。從此才有陳式太極拳一路的叫法。陳長興也深知蔣發之太極源於武當張三丰,楊露禪初學太極拳就尊太極祖師張三丰。陳繼夏學拳不精傳秉旺,秉旺練的己經丟三拉四了,傳到陳長興的趙堡太極拳已少了許多,加之陳家溝炮錘的身法使陳溝拳與趙堡承架太極己相差甚遠了。加上陳長興不會教拳也並不誠心。
  • 楊露禪的真傳師父是誰?為什麼楊露禪敬武當張三丰為太極拳宗師?
    在河北永年和楊門一直有這個說法:楊露禪初學於陳長興,得真傳道家陳蔭昌,為何楊家太極與陳家太極截然不同?雖楊家稱陳長興為師!為何露禪公堅持尊武當張三丰祖師?!實楊露禪雖然三下陳家溝,學於陳長興僅得皮毛,而後又尋明師終得道長陳蔭昌指點才得到武當道家太極真傳!楊家自古忠孝之門,露禪公仍不廢前師也。
  • 學練太極拳誤解拳經,一字之差令他誤入歧途
    ,只跟朋友模仿學習套路招勢,根本不聽朋友們講的練法要訣,只相信自己解讀的拳經方法。他的閉門造車一意孤行,還是付出了不該付出的代價,把拳經誤解了,把拳練錯了。那麼這位拳友究竟把拳經中的哪一句哪個字誤解了呢?
  • 楊露禪的真傳師父
    武當道長陳蔭昌才是楊露禪的真傳師父:楊家稱陳長興為師,為啥楊式太極與陳式太極不一樣?為啥楊家世代尊張三丰祖師?
  • 無「纏絲」,不成「功」——練太極纏絲功必知12要點!
    人體的各部位三節關係、三節的運動特點、各個三節本質的屬性。要做好單勢的纏絲功,不是局部的運動,而是周身的相互協調運動。在纏絲功的演練中,必須虛實分明、重心分明、襠勁的螺旋纏絲要點分明,更要明白手與足領勁的含義。練纏絲功身心要松。身心松,周身便能松,松就是活,松是落點也是起點,松是勁路轉換的重要環節點。要在身心放鬆的情況下去找太極拳要求的含義。
  • 被稱為唯一得到吳雲倬太極拳真傳的饒少平
    經人介紹,饒少平隨吳雲倬學習楊式太極拳,吳雲倬是楊澄甫的大弟子武匯川的高徒,武匯川在上海武術界公開掛牌「楊氏首徒」,在楊門資格與地位非比尋常。出師後,吳雲倬長期在中山公園(兆豐公園)授拳。饒少平一直在吳雲倬親自指導督促下練拳,直至至吳雲倬去世,被稱為得吳雲倬真傳的唯一的弟子。
  • 撞牆功又稱虎背功,為楊式太極拳之傳
    濰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實的朋友) 撞牆功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簡稱撞牆。
  • 風雲生 真傳一句話 太極本無樁
    其實,我楊師很早之前,也說過,中國當代,其實真高手不多,有的人是得了真傳,練的對,但是沒有下功夫練,有的下了功夫,奈何學的東西就不對!能夠得真傳又下功夫的,極少極少!在網絡上,還是現實中,可能反對傳武站樁的人,只有我!有的時候,甚至逢樁必反!可是,冷靜下來,我反對站樁嗎?
  • 【名師講壇】傅鍾文宗師:怎樣練好太極拳
    首先,要練好太極拳必須明白太極拳是怎樣一種拳術?它具有什麼樣的內涵和性質?我認為,概括為一句話:太極拳是一種性命雙修的內功拳術。性命雙求也可稱為心腎雙求,心主性,腎主命;心象火,腎象水。性命雙修就是要通過練習太極拳達到身體內部水火既濟,陰陽調和從而健康長壽的目的。
  • 走出八段錦習練的誤區,揭秘真傳八段錦
    這些不同類別的八段錦雖然在某些動作上略有不同,但在本質上並沒有多少區別,尤其在核心練法上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雖然它們在傳授時對每一式的健身養生原理和功效都講解的不錯,但在練法上卻出現了很大的偏差,習練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了。其實只要得了內家拳的真傳,有了內家拳的功夫就能立刻判斷出某老師所練所傳授的八錦是否正確。
  • 練太極拳,不進步的原因在哪裡?
    我們是怎樣學習太極拳的?——很多朋友都是年輕的時候讀了幾本武俠小說,對降龍十八掌羨慕不已,或者覺得練成蛤蟆功也不錯。現在退休了,或者身居高位了,反正就是有了大把時間,可以練一練神功,除了延年益壽,說不定斜對門的小媳婦會多看我兩眼。還有就是古裝戲、武俠劇看了幾部,「哇」,那種對襟衫好酷啊!不過,單單穿個對襟衫有點怪怪的,練個太極拳吧,顯得咱不是繡花枕頭。
  • 練太極拳,為什麼要從鬆柔入手?
    太極陰陽學說規範太極拳為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的拳種。學練太極拳,鬆柔功夫是必修課,練拳必須鬆柔,「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用意,不要用力」。只陰不陽不可,只陽無陰也不成其為太極拳。世界萬物從無到有,一生二,二生三,獨陰不生,單陽不長,我們走路,也是左一腳,右一腳,陰陽互換。當前在社會上每個公園都可以見到太極拳愛好者在練拳或兩人推手,全民健身重在參與,動便受益,練可強身,無可非議,只能鼓勵更多的人投入到全民健身的運動中去。但他們的動作遠遠不夠規範,不能苛求,如果向深層次修煉,就不符合太極拳學的要求了。
  • 練太極拳,是在練內氣功嗎
    太極拳一直被人們稱為內家拳或內功拳,這個「內家」或「內功」指的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內氣」,也有人乾脆說,太極拳就是氣功拳,練太極拳就是在練氣功,那麼,這幾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編者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第一要看太極拳的練法規則,第二要看氣功的練習規則,第三要看兩者的最後結果。
  • 全盤公開楊氏太極拳腳下「重心轉換」由淺入深的四步境界及其練法
    能把腳下的「重心轉換」練的從心所欲,太極拳之功自然大成。全盤公開楊式太極拳腳下「重心轉換」由淺入深的四步境界及其練法,其詳如下。楊式是由腳下無根,練到有根,最後練到又飄又穩的活根。武式則如郝為真練拳三境界所言,先練腳下生根,然後練腳下拔根,最後也是進入又飄又穩的活根。
  • 太極拳為什麼不實用
    太極拳的運動方式與常見的現代體育運動外表看差別很大,如果沒有傳承或名師指點只能達到活動筋骨氣血的效果,至於技擊即便是埋頭苦練幾十年實戰效果也會很差,對上幾個人也只有被KO的下場。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太極拳才有實戰能力?其實無論陳楊吳武孫和等太極拳都是很有內涵的都有真正的傳承,這是不爭議的事實。
  • 太極拳練的是「拳法」嗎?不,不是!
    太極拳叫拳,但是太極拳本身又不是練直接打人的「拳」。直接打人的拳我們還是按照習慣上說叫「外家拳」,太極拳不是直接打人的拳,所以叫做「內家拳」。太極拳取名拳,是沿襲了中國傳統武術中各種拳術的稱謂,傳統武術以練「手」上功夫為中心,結合腳的用法,基本不講究「身法」。傳統武術講究的是拳的擊打速度,頻率,力量,硬度,外加準確度。所以傳統武術有專門練力量的方法,如各種負重練習,有練速度的訓練,有硬度的訓練如沙袋功,二指禪等等功法。有「一力降十會」天下功夫「唯快不破」之說。
  • 阿福說內家拳之 練了多年太極拳為什麼還發不出太極勁?
    這個十年是指的能打敗高手所需要的時間,並不是說練了十年才能實戰。 而且時代不同了,如果還是用「十年不出門」的原則來教太極拳的話,恐怕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學了,當然退休的老人除外。人家練散打自由搏擊的,練個幾年就可以爭冠亞軍了。我們的太極拳練了幾年卻打不過一兩個地痞流氓,那不是白練了嗎?怎麼能稱得上是內家拳之巔峰?
  • 「轉沉」是練好太極拳的法寶
    太極拳的拳勢轉換是十分重要的。我的師父馮志強大師,一再告誡我 「太極陰陽認真求」,「一陰一陽一太極」,「始於無形,成於無跡,循環無端」。後來他明確指出:「轉換見真功」,「輸贏在轉換」。《十三勢行功心解》曰:「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変轉虛實也。」
  • 太極拳「間架」如何建構?須知前輩所傳上乘功法"渾圓功"
    練骨骼被太極拳前輩大師稱為"鋼架建構",並認為人體骨骼除了有支撐身體、保護內臟的作用,還要具備攻擊的硬度和抗擊打力。要想達到這些要求,除了飲食藥物調整,更重要的是專業訓練法。如:外家拳為增強抗擊打力和攻擊時骨骼的強度,有打沙袋、打木人樁、站馬步樁等多種筋骨皮硬功練法。
  • 太極拳就是練氣功的拳術,毋庸置疑
    編者在上篇《練太極拳,是在練內氣功嗎》一文中,把修煉太極拳的行氣運氣規則方法與內養功也就是養氣功兩者作了比較,編者認為練太極拳之內氣與練習內養功之內氣,其練習的結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兩者都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都能夠防病治病,都具有健康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很明確地指出了,練太極拳其實也是在內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