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字作為皇帝的專屬,和「予」字有什麼區別

2020-12-14 熊二瞎

「朕」字,在我們的印象中是皇帝的專屬自稱,其他人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諸侯親王,亦或平民百姓,不得使用這個自稱,違者形同謀反,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朕」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中解釋「朕」的意思是「朕,我也,闕。」戰國秦漢文獻中偶有用「朕」字代表「裂縫之意」,也許是假借,並不能解釋成裂縫,也沒有其餘的文獻可以證明「朕」的意思是裂縫。

秦始皇雕像

秦王嬴政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稱始皇帝,於秦始皇26年棄用「寡人」,將「朕」字定為帝王自稱詞,後來的皇帝都延續了這一稱謂,顯示皇帝的尊貴「受命於天」,是為天子。《大禹謨》:帝曰朕宅朕位,禹曰朕德罔克。《爾雅.釋詁》:朕,我也。注釋的意思是:古者貴賤皆自稱朕。屈原在《楚辭.離騷》中寫道: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裡的「朕」就是指屈原自己。史學家呂思勉考證先秦時期的「朕」字,是「舟」和「灷」的結合。《書.堯典》中,堯帝曰:「諮,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龔朕位。」三皇五帝之一的堯帝自稱為「朕」,可見秦始皇選取「朕」作為皇帝自稱,是參考了上古時期的文獻,由丞相李斯上書建議,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意。

朕的最初寫法

西漢末年,權臣王莽輔佐兩歲的「劉孺子帝」,百官上書「請安漢公居攝登基,服天子服飾冠冕,如周公禮儀,南面朝向群臣,聽聞政事。車服出入警戒,百姓官吏稱呼,皆如天子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恭祀宗廟,享祭群神,贊文稱「假皇帝」,百姓官吏謂之「攝皇帝」,自稱曰「予」。平決朝事,常以皇帝之詔稱「制」,以奉順皇天之心,輔翼漢室。」

這個百官上書是什麼意思呢?通俗點講就是:請安漢公王莽登基「居攝」之位,向周公那樣,輔佐漢室,在出行禮儀,祭祀天地神明,衣服服飾,臨朝斷事等方面都和皇帝一樣。只有在自稱的時候不是「朕」,而是「予」,贊文稱為「假皇帝」,百姓和官吏稱攝政皇帝為「攝皇帝」,下詔書稱「制」。

王莽劇照

於是,在太皇太后王政君,也就是王莽的姑姑,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母親下詔書同意之後,王莽正式登基「假皇帝」,自稱「予一人」。

「予」字也是「我」的意思,為第一人稱,「予一人」字面意思就是我一人。宋代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管子.宙合》中「主盛處賢,而自予雄也。」為讚許的意思。

周朝之時,天子、諸侯也常以「予一人」為稱,《禮記.曲天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漢書.文帝紀》中也出現了「予一人」,文帝有言:「朕獲保宗廟,一微渺之身託於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予一人。」此處的「予一人」就是字面意思「我一人」。

漢朝皇帝裝束

當時王莽上朝,身穿天子裳紱(fu),頭戴天子的冠冕,面南而坐,懷抱兩歲的「孺子帝」,接受百官跪拜呼「萬歲」,和天子一般無二。

那麼王莽為什麼不自稱為「朕」而稱「予」呢?王莽此時只是以攝政的名義輔佐年幼的天子,並不是真的登基稱帝,是為「假皇帝、攝皇帝」,所以使用「朕」的皇帝專屬稱謂是不合適的,又為了顯示與眾不同之處,故稱「予」,其他方面和天子一般無二,甚至將前任皇帝漢平帝的「元始」年號改為「居攝」元年,以天子的身份祭祀天地,接受百官朝拜。

所以,王莽為了表示自己並沒有篡漢為帝的意思,又最大限度地享受皇帝所有的待遇,才接受了這一稱謂。

王莽登基「居攝之位」,打的是恢復古制,仿周公輔成王,代行天子之職,為的就是「名正言順」,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所以設置了五位「柱下使」,專門列席朝會,旁聽政事,隨身記錄奏疏上言。「柱下使」是周朝的史官,老子曾經就是周朝的柱下使。

周天子

而且,王莽篡漢的時機並不成熟,百官雖然擁戴,但是漢朝宗室還掌握著不小的勢力,特別是分散各地的劉氏王,都是有實權的。而自元成二帝開始主宰後宮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也不會同意王莽篡漢自立,只是被百官勸說,又相信自家侄子不會篡漢,才同意王莽「攝皇帝」之名,即使如此,宗室劉崇就起兵反對,如果王莽貿然自立,必將招致天下群雄反對。

等到幾年以後,時機成熟,王莽便廢帝自立,建立了大新王朝,從此,西漢王朝徹底覆滅。

中國古代出過幾百位皇帝,還有數量眾多的地方割據勢力稱帝,稱呼也是五花八門,「寡人、孤、不穀、孤家」等都是皇帝諸侯的自稱,還有皇帝習慣使用民間的稱呼,朱元璋喜歡自稱「咱」,朱棣常用「俺」,如朱棣來朝貢的使節說:「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邊,便來入貢,那意思甚好。」

漢武帝劇照

而漢武帝剛即位的時候,在責問丞相田蚧時,說道:「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此處,漢武帝使用了「吾」自稱。

其實,不管是什麼稱呼,都是統治階級為了體現自己與眾不同而使用的文字遊戲,真正擁有實權的皇帝,很少有專門在稱謂上下功夫體現自己與前任不同的,秦始皇啟用「朕」也是為了標榜自己的功績,自比為三皇五帝,體現自己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皇帝」的與眾不同之處。

所以,「朕」和「予」都是第一人稱,也都被當權者廣泛使用過,而「朕」字成為了皇帝的專用,「予」字是官吏百姓普遍在用,皇帝使用的較少。

相關焦點

  • 為何秦始皇用「朕」作為專屬自稱,專家:把「朕」字拆開就明白了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功過三皇,德蓋五帝,王的稱號已經不能滿足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功績,於是,便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合併為一個新的稱謂,創造了皇帝這一稱謂,自稱「始皇帝」,同時,秦始皇又別出心裁的將「朕」這個第一人稱代詞作為皇帝的專屬代稱。從此之後直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朕」一直是皇帝的專屬稱謂。
  • 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朕」的本義是什麼?
    但其實秦始皇也並非第一位以「朕」自稱的君王,而「朕」字最初也不是君主專屬。若再論及「朕」字的本義,看起來似乎更是與帝王的身份風馬牛不相及,那麼始皇為何偏偏選中了這個字呢?一、從始皇帝說起這還得從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統一天下後說起。眾所周知,嬴政統一六國後建立了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
  • 古代皇帝為何用「朕」自稱?專家:你把「朕」字拆開念,便能明白了!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們都是用「朕」來自稱的,並且這個稱呼是皇帝的專用稱謂,除皇帝之外誰要是敢用「朕」來自稱,那就是掉頭的大罪。但鮮有人知的是,在秦始皇登基前,其實老百姓們平時都是用「朕」來自稱的。在先秦時期,漢語裡一共有6個第一人稱代詞:餘(予)、朕、我、吾、印、臺。在秦始皇登基以前這6個代詞大家都能隨意使用。
  • 古代皇帝為什麼,要稱自己為「朕」?這個字從何而來
    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中,周潤髮飾演五代十國中的後唐君主,對著周杰倫飾演的元傑皇子曾說過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天下萬物,朕賜給你,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其中這個「朕」字說的霸氣外露。但是「朕」這個字極為生僻,又不像「孤」、「寡人」等字淺顯易懂,那麼它為什麼會成為歷朝歷代皇帝的自稱之一呢?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老子》:「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谷)。」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秦始皇選「朕」做代稱,有啥玄機?「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在古代的時候關於自我的稱呼有很多,「我」是最常見的,「朕」也曾是我的代稱,不過秦朝立下規矩以後,「朕」就成為了皇帝才能使用的一個字,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曲折呢?秦始皇一生之中有非常大的功績,在橫掃六合,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之後,定下了非常多的規矩,首先他覺得「王」這個稱呼已經配不上自己了,因此從三皇之中取一字「皇」,而這三皇有時我們常說的天皇,地皇和泰皇,身份非常的尊貴,此後又從五帝之中取「帝」字,也就出現來後來的皇帝,這時候又有大臣提出,皇帝身份尊貴,當有自己的專屬稱呼,因此就在「我」、「吾」、「朕」之中挑選了一個不太常用的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朕''的本義是什麼?
    秦始皇統一華夏後,認為王這個名號配不上他的功績,經過群臣一致討論,認為嬴政當採用皇帝的名號來榮耀自己。皇帝者,功蓋三皇,德超五帝也!嬴政當了第一個皇帝後,對第一人稱進行了規定,只有皇帝本人才能自稱朕,臣民一律不得用朕這個一人稱,可以用吾、餘、我、在下、區區、不才等等。後世皇帝沿用了這一規定,皇帝自稱朕,朕就成了皇帝的專有代名詞。
  • 古代那麼多代稱,秦始皇為何挑「朕」字專用?你看這個字本意是啥
    皇帝不僅可以「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還享有「天下之本無小大,皆決於上」的權力。但是一人獨治天下,擁有全國的土地、資源、人民和財富的權力,在戰國時期各國君主也同樣享有。秦王稱孤道寡的時候,山東的魏國、齊國等國家的王同樣也在稱孤道寡。所以凸顯皇帝的至高無上,必須制定一套皇帝的專屬權益,於是皇帝的自我稱謂發生了改變。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是「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上位以後,憑藉著秦國強大的實力,將其他六個國家逐一擊敗,成功的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並且稱自己為始皇帝,將自己的功績和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相提並論。    皇帝這個稱呼自從秦始皇開發出來之後,成功的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同時流傳下來的還有秦始皇對於自己的專屬稱呼——朕。那麼秦始皇為何用「朕」做專屬自稱?史學專家表示:將「朕」拆開看就明白了。
  • 秦始皇為何稱「朕」,而不稱「寡人」?學者:「朕」字拆開就懂了
    我們熟知的稱呼中「朕」字便是帝王專屬,不過早期帝王卻是以王相稱,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為了一個「王」字更是連年徵戰,期間還自稱寡人。無論是哪個稱呼在今天看來,常人是莫能許之,雖然時代開放但這些稱呼卻根深蒂固的成了帝王的象徵,其中尤以「朕」字最為人們津津樂道。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為「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一般帝王都有著專屬的稱呼,但其實我們聽得最多的還是「朕」,追溯歷史咱們就會發現,這個稱呼其實從秦始皇開始就一直延續到了滿清。有人就會感到疑惑,秦始皇為啥用「朕」自稱呢?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你把「朕」拆開讀,就知道了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何歷代皇帝都喜歡用"朕"自稱?說這個之前我們得先聊聊他們的其他自稱。有記載的皇帝自稱大致有6個,分別為"寡人"、"不穀"、"朕"、"吾"、"餘一人"、"孤"。
  • 秦始皇為何將「寡人」改成「朕」自稱?你將「朕」字拆開念就懂了
    最終成了皇帝,而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的人,因此自稱始皇帝。除始皇帝之外,他還確立了一個皇帝的自稱,那就是「朕」,秦始皇為何要自稱為朕?其實在這之前朕並非是皇帝的專屬,只是一個普通的第一人稱代詞,不分貴賤。人人都可以使用,始皇帝自稱之後,才開始成為皇帝的專屬自稱。
  • 寡人和朕的稱呼,究竟有何不同?漲知識了
    今天我們就單獨來說說寡人和朕這兩個稱呼,寡人和朕的稱呼究竟有何不同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從這個字的詞性來看,朕在古代的時候,是一個第一人稱的代詞。就像我們現在的人介紹自己,說的我一樣。其實在最早的時候,人們不管身份的尊貴,都可以叫自己朕。看到這兒,很多人暗自竊喜,真應該生活在古代,還能過一把當「朕」的癮。但是當秦始皇滅了六國,一統天下之後,「朕」就不是人人都能叫得了,只是一個人的專屬,這個人就是皇帝,一般人是不可以的。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川字線和馬甲線區別是什麼呢?
    核心提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標準也在不斷更新換斷,如今社會上所推崇的健美身材標準不再是越瘦越美,而是凹凸有致的緊實身材,擁有線條美的肌肉身材也不再是男性專屬,對於女性朋友而言,有一定的肌肉,也是非常健康美麗的標準,特別是女性腹部線條的打造。那麼,川字線和馬甲線區別是什麼呢?
  • 皇帝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為什麼自稱為「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在秦朝,「朕」字並不是像現在寫的這般,由「月」和「關」組成,當時用的是小篆體文字,而「朕」這個字則是由「舟」和「灷」(zhuan)組成。「舟」的意思是船,「灷」的意思是火種。小船上的火種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個字在先秦時代,就是指「我」的意思,而這個字是全天下人都能用,所有人都可以用「朕」來自稱。
  • 秦始皇為何要自稱為「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萫訤楋狽塖挸嫝櫡諉鑞嘲潉襄貓繧網盺嬵鬛搣乏葎踮捓霓靖徤亼麾溫埠鄯瑞洆率峴覕聧淩搵鷪媕絲煋煐旎芻貃輔辢除此以外,秦始皇還用了「朕」當做皇帝的簡稱。紑聨鸗彂獍揬牠瀪鱅詖沜伕彜浳雂劑鉭壗錙廢騒霝秪詆瑈嶲鈴闓剡諥卵鏹玻墦軠儵秖盷秎凮燶撓繸訲禚矻濾翹驐葟自此之後,歷朝歷代都延續了清朝的制度,同樣皇帝也都以「朕」自稱,直至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結束為止。
  • 為何歷代皇帝都用「朕」自稱,專家:把「朕」拆開看,你就明白了
    舟實際上指的就是華夏這一艘大船,而火種作為過去農耕文明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由位高權重者保管,同時也象徵著權力和地位,這也就鑄成了一個「朕」字,還有分析則認為,秦始皇的本名叫做「嬴政」,因此不排除他將自己的名字結合「朕」字起來進行稱呼,而到了後來,這逐漸成為了東亞文化圈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