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易經之象數派

2021-01-19 爍爍易學工作室

象數是易象與易數的合稱,象是形狀,數是數目和計算。象和數經常在易學中連起來用,稱為象數。

易學象數派就是著重於通過《易經》卦象和有關數字解釋《易經》的學派,易學象數派的鼎盛時期是兩漢和兩宋時代。其代表人物有兩漢的孟喜、焦延壽、京房、鄭玄、魏伯陽;北宋的陳摶、邵雍等。

象數派興於西漢時期,西漢時《易經》與民間的五行幹支運氣思想結合,與陰陽家合流。 出現了孟喜、焦延壽、京房等一批著名的注重象數的易學家,這三個易學家一脈相承,孟喜為焦延壽之師,焦延壽為京房之師。他們以卦氣佔驗說易,包括納甲、飛伏、世應等法,為漢代象數易學主流。

東漢鄭玄博採眾長,以「爻辰說」解釋《易經》經文,其認為乾坤二卦生其餘六十二卦,乾坤二卦共十二爻,剛好合十二地支之數。其將十二地支納入到《易經》的三百八十四爻,以「五行說」解釋筮法,說易以象數為主,對後世影響極大。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方宗王弼,北方尊鄭玄。

漢代以象數解易的另一大家是魏伯陽,其《周易參同契》以爻象論道家丹鼎修煉之術,開啟後世道家易先河,深契《易經》象數原首。南宋時期的易學宗師朱熹曾專為《周易參同契》做過註解。

北宋時期,象數易學又迎來一波黃金時代,陳摶、邵康節創立了「圖書易學」,以「河圖洛書」來解讀易學,使象數易出現了新面貌。

河圖洛書以十(九)個數字表示四象五行,包括時間(時序)、空間(方位)及水、火、木、金、土五行,其代表作為《皇極經世》。

相關焦點

  • 易經應用|探源《易經》的流派——明義理、解象數
    《易經》成書於周朝,伏羲氏畫出先天八卦,周朝的周文王演繹八卦,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將其發揚擴充,而成書《易經》,經乃卜筮之書;《易傳》成書於戰國中後期,以孔子為代表的易學家對它做了哲學、政治學方面的新詮釋,寫成《易傳》,也叫《十翼》,發揮《易經》思想而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 什麼是易經?解釋的人很多,但這個解釋才算靠譜——零基礎學易2
    尤其是學易經,這個更不好說清楚,因為很多人已經先入為主的把易經和佔卜劃為等號了,然後再和封建迷信連在一起。其實易經最初的作用就是用於佔卜,以開民智。如《上繫辭傳》中說「聖人觀象設辭焉而明吉兇是也」,《史記·禮書》說「能慮勿易」,也是這個道理。這個具體的以後會說。其實易沒有想像的那麼高不可攀,正如孔子所說的「百姓日用而不知」。那麼易到底是什麼呢?
  • 《易經》對人生有什麼用?
    曾參加一個朋友介紹的關於《易經》的主題活動,主講嘉賓一堆的頭銜不說,儀式感還很強,在隆重的音樂聲中飛揚登場,還十分恭敬地領大家拜了拜「三聖」。然後,他就很直接地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在座的有沒有學過《易經》的?並要求,學過的舉手。
  • 周易,一般有兩派,義理派和象數派
    先來說說誰是《周易》的作者,根據漢代司馬遷《史記》中的說法,伏羲「始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彖》、《象》、《繫辭》、《文言》之屬十三篇。三位都是聖人,經歷了三古時代,即「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這就是漢代學者所說的《周易》「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
  • 淺談《易經》之陰陽的起源
    自從初學《易經》,了解了古代,伏羲氏為了研究萬物從何來,預測將來天氣,讓芸芸眾生免於飢餓死亡,高效打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他喜歡動腦筋,善於想像,總結歸納。他看到太陽東方紅太陽升,西方落,白天黑夜,日復一日,這股力量使萬物生長、死亡,這好像就是宇宙的根源。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可是那時候並文字、符號、圖畫等觀念都沒有,左思右想後就用最簡單的一條線代表。
  • 易經智慧:從「火天大有」卦,看《易經》的遊戲規則
    孔子說,《易經》是玩出來的。這句話絕非空穴來風。《周易·繫辭》說:「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繫辭》傳說為孔子所作的《十翼》之一,是《易經》的使用說明書。這句話表明,「君子」學習《易經》,需要動靜結合,既要觀察「象」,又要理解其「辭意」(數理),還要切身實踐,玩其佔變。
  • 《易經》是本什麼性質的書?
    那麼《易經》究竟是- -本什麼書呢?為什麼叫《易經》呢?這裡有什麼玄機? 其實,玄機展現在大家面前,也就沒那麼神秘了。歷代學者都認為:《易經》是一本具有巫術性質的佔筮之書,是集古人佔卜之大成的精華匯粹。也有學者認為:《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哲學專著。我個人認為:《易經》是我國祖先最早的一部以佔筮為基本形式,而深刻蘊含著包括中國先民思維方式在內的百科全書。
  • 周易裡兩大派別象數派和義理派都講了些什麼?六宗又是什麼?
    這裡兩派指的是「象數派」和「義理派」,六宗是指佔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實際上可歸屬於兩派,佔卜、禨祥、造化三宗歸屬於象數派,老莊、儒理、史事三宗歸屬於義理派。象數學派象數本是分開的,在易學中被連起來用,「象」指的是形狀,也稱為「易象」;「數」指的是樹木和計算、也稱「易數」。
  • 孔子釋易——易經因孔子而升華
    孔子杏壇講學易經之所以能成為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的崇高地位,孔子功不可沒。孔子在年輕時曾對易經不屑一顧,不知天道,只想憑藉自己的個人才能闖蕩天下,徵服世界,卻在骨感的現實面前一次次碰壁,惶惶然若喪家之犬。但在經歷了人生的顛沛流離和種種不如意後,對易經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到老年時對易經愛不釋手。
  • 淺談《易經》中洛書的九宮格數字與方位排序規律
    這個九宮格的數字排列奇妙之處就是:橫,豎,斜方位三格的數相加都是十五,而且還有很多其它串列規律。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易經》這本書所涵蓋的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它晦澀難懂,一般人很難參透其中的奧妙。所以千百年來,很多人都把《易經》看成是一本卜卦算命的書,更有人將它看作是封建迷信。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易經最早是伏羲氏(推測距今八千年左右)「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陰陽兩爻,一疊為四,再疊為八,八卦即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以後在此基礎上炎帝時推演出《連山》,以艮卦為首。
  • 《易經》之「易」不是「日月為易」——兼議《易經》之變
    研讀《易經》,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考問、探究這個「易」字到底是怎麼回事。
  • 淺談中天易雙星會的雙星會坐
    淺談中天易雙星會向雙星會坐 導師:張永紅授課 弟子:李 芳撰寫 昨天晚上中天易國學大講堂,中天易學二十代傳人張永紅老師講解了中天命理玄空風水。
  • 易經源起之龍馬負圖
    《易經》的起源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上古時期黃河中躍出一匹身上印著奇怪的圖像的龍馬,被稱為河圖。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河圖與《易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龍馬負圖之河圖《易經》裡面的很多觀念都是從河圖中演變出來的。河圖的洛書的真假很難考證到底是真的假的,可是有趣的是它裡面就幾個非常簡單的圖像居然能夠把《易經》的到理從裡面抽離出來。因此,我們就要花點心思來看看什麼是河圖。
  • 《易經》勵志篇之四大難卦
    接觸過《易經》的人知道,現代版的《易經》是由經文和《易傳》兩大塊組合而成冊。正常情況下成冊的《易經》,《易傳》是把《大象:辭》放在卦辭之下,用來解釋卦象,《彖:辭》次之用來解讀卦辭,之後是《小象:辭》用來解讀爻辭。剩下《易傳》其餘部分,裝訂在書籍尾部並一一加以解讀。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因為人是不安分,人作為天地人三才中的萬物之靈,生來就有著不甘於平凡的本質和屬性。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在一次次地上演著平凡到卓越,草根到輝煌的逆襲故事。那麼一個人能成大事,能有大的作為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中之龍,他們究竟靠的是什麼?智慧、信仰和格局。這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品質。易經中有比較重要的一卦,就是易經第11卦——泰卦。
  • 每天五分鐘一起學易經《易傳之繫辭內容之三》
    易傳是一部春秋時期解說《易經》的論文集,其學說本自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多人之手。歷時也很長。而我們就只對繫辭加以闡述,它是對易經全面的論述,是打開易經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