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談論年齡時,我們在談論時間、生命、人生還是什麼?

2020-12-16 空鏡solo

《班傑明·巴頓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也翻譯為《返老還童》)是由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菲茨傑拉德是美國20世紀初的小說家,他最為著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蓋茨比》因對愛情和階級的透徹剖析而被大家所熟知,而這一部《班傑明·巴頓奇事》則用返老還童的故事來探討年齡和生死

影片講述了主人公班傑明·巴頓的一生:他一出生就是一個老頭,而後逆生長越來越年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以新生嬰兒的模樣死去。影片通過主人公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他的一生與他所經歷的人和事。

《班傑明·巴頓奇事》海報

因班傑明返老還童的特殊屬性,影片自始至終探討著年齡的話題。班傑明究其一生都活在對年齡的困擾中,他的困擾來源於與他人的時間錯位。當周圍人都逐漸老去甚至死去,他卻越來越年輕,他茫然地經歷著這一切,不知所措。

《班傑明·巴頓奇事》與其說是在討論年齡,不如說是在探究生死。

影片中,班傑明一出生就被遺棄在一間養老院門口,被養老院的女傭收養。養老院這樣一個隨時都會直面死亡的地方,接收了一個一出生就是老頭的嬰兒,這本身就充滿了隱喻。

日本漫畫家高橋留美子1984年的作品《人魚之森》同樣講述了一個關於年齡、時間和生死的故事。相傳吃了人魚肉就可以長生不老,因此人們都對人魚肉趨之若鶩。而事實上,人魚肉有劇毒,食用的人大多當場暴斃或變成怪物,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真正長生不老。男主角湧太和女主角真魚就是這少數人,但長生不老卻給他們帶來無盡的痛苦。他們各處旅行,想要找到解除長生不老魔咒的方法。

高橋留美子 《人魚之森》

假使人真的長生不老,時間就失去了意義。而人生的全部意義都與時間有關,如果人生不再以死亡為終點,我們反倒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尋找活著的動力。

電影中班傑明·巴頓這樣的時間錯位,已經足夠不幸,更別說是不老不死。班傑明身上逆流的時間使得他一生被人嘲諷,而最悲哀的是,這種逆流剝奪了他幸福的權利。他與他的愛人黛西只能在彼此時間交錯的那幾年在一起,當他們終於有了孩子,班傑明卻甚至無法以一個父親的模樣陪伴她成長。

班傑明的一生充滿了宿命感,這種宿命感在好萊塢電影中並不多見。更為獨特的是,影片對於宿命的態度不是對抗,而是接受。影片中班傑明曾三次聽到養老院裡一位老頭講述自己被雷擊了七次還活著的故事。最後老頭說:「有的人一生註定要被雷擊七次。」

就如同班傑明註定了要返老還童、黛西註定要斷送她的舞者生涯,每個人都有命中注定的事情。所有人都活在宿命裡,但即使是這樣也要樂觀地活著。正如電影中所說:「你可以像瘋狗那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到來之時,你還得平靜地放手而去。」

無法在一起的 班傑明 和 黛西

影片《班傑明·巴頓奇事》的宿命觀與生死觀,十分具有天主教的意味。班傑明的養母在收養他時曾稱他是「上帝的孩子」。與此同時她是當時一位無法生養的女性,人格完美,宛若童真瑪利亞。班傑明的童年時期,養母每周都要帶他去教堂禱告,甚至班傑明是在教堂第一次學會走路。影片中多次出現具有宗教意味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觀眾其中的宗教價值觀。

拋卻宗教意味,班傑明·巴頓的人物設定也十分有趣。影片雖講述的是他的一生,卻更多地展現他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影片有意讓班傑明成為一個旁觀者,讓觀眾跟隨他獨特的視角去觀察不同的人和事,去記錄他們對於人生、生命的看法。

電影中充滿寧靜的畫面

我們總能從班傑明的記錄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人類總是貪心的,我們總想要青春永駐、長生不老甚至還想「向天再借五百年」。我們奢望更多、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更多的事。殊不知我們真正想要的是定格在某一時刻,而並非永恆。

想想我們神話裡的嫦娥、吳剛,月宮簡直是一個時間流放地。若真是長生不老,這意味著你的時間停滯了,但其他人和你周遭的事情並沒有,當你不老不死卻看著世界滄海桑田、周圍的人生老病死,那是一種何等的孤獨。

我很慶幸自己活在時間的流逝裡,甚至慶幸自己一天天地變老。當我們討論年齡的時候,其實無需為時間的流逝而悲傷。因為人本就是向死而生的,時間賦予我們死亡,而死亡賦予我們人生的意義。

本篇作者根根北影未畢業生;金牛座特長:發呆、睡覺、吃自助餐和碼字一個從小到大活得特別浪漫主義的女生,希望有從一而終的浪漫愛情與最浪漫的工作。

相關焦點

  • 當我們談論華格納時,還可以談論什麼?
    是什麼在為他「壯膽」?開篇未幾,斯克魯頓便徑直指向了華格納最受詬病的反猶主義,將這項罪責剝離在了華格納創作的核心意圖之外。暫且不論這樣的辯護是否充分,至少有一點是發人深省的:當我們談論華格納時,我們尚有許多重要問題可以、也應該去談論。
  • 《3811》| 當我們談論女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3811》| 當我們談論女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2020-12-21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點點:當我們談論死亡時, 我們在談論「尊嚴」
    而在單項之上,五個願望大類分別是:「我要或不要什麼醫療服務」「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支持生命醫療系統」「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我想讓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麼」和「我希望讓誰幫助我」。羅點點、網站志願者郝新平也都註冊了生前預囑。在補充說明一欄中,郝新平還特別寫上:「請將我的骨灰與父母合葬,同時在墓碑後面刻上我的名字,這樣我們可以永遠在一起。」
  • 僑報社論:當我們談論馬拉度納時,我們在懷念什麼?
    年初,NBA巨星科比意外離世;歲末,「球王」馬拉度納人生謝幕。一時間,「懷念馬拉度納」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刷屏。當我們談論馬拉度納時,我們在懷念什麼?我們在懷念一個真正的足球天才,他不是足球流水線上的標準件產品——身高只有1米65,身材矮胖,但是在球場上,他魅力四射,映襯得那些又高又壯的對手蠢笨而呆滯。只要他觸球,球就像黏在他腳上一樣,無論他怎樣推拉盤扣,球始終不離左右。何謂球感?
  • 今天,當我們談論江南文化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江南」時,到底在談論什麼?青年作家王佔黑打了個比方,「今天我出門遲了,因為家裡的水管凍住了。鄰居讓我把水龍頭打開,讓它不停滴水。」江南文化是流動的,這是王佔黑的言下之意。談論何謂江南時,語言是作家與編輯們頻頻提到的關鍵詞。「每個寫作者都有自己的母語,影響著思考方式、文字風格,乃至使用比喻的方法,情感表達的方式、心理活動的機制等敘事倫理層面。」《收穫》主編程永新說。「疫情期間,我花了很多時間聽電臺、播客,大部分是北京、東北那些地方的年輕人做的,聽上去他們說的都是普通話,因為大家都聽得懂,其實是有方言的部分。
  • 當我們談論牛扒時,我們在說些什麼?
    還說什麼說,直接吃阿!你si不si傻?!
  • 當我們談論反食品浪費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殷立勤 攝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當我們談論反食品浪費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正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一系列初步規定,包括明確反對「大胃王吃播」「禁止誘導超量點單」「食品浪費要收費」等,一經公開便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
  • 當我們談論塔克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原因無他,紅隊確實與我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紅隊的球員也格外受我們的關注,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雖說某個xx總經理發表了xx言論,但從純粹的籃球角度講,塔克是值得我們喜愛的那一類球員。教練和隊友都喜歡這種球員,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盡全力防守住對方的核心,卡位、拼搶籃板球,並在出現空位時投進三分球。你必須承認紅隊獨特的戰術體系將他的作用最大化,同時憑藉他的強壯度,他的下肢力量和他精準的預判,使他成為紅隊的防守核心與聯盟最好的防守球員之一。有些人是需要發光的。儘管這光不夠耀眼,不夠絢爛,可足夠熾熱,像火炬,感染每一個人。
  • 當我們在談論瑞幸咖啡的時候,我們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瑞幸咖啡這個現象級的企業時,我們該談論什麼?是不到一年22億美元的估值,9個月燒錢超8億,還是與星巴克差異化的行業模式設計,高效的新零售實踐以及品牌塑造方法論?
  • 當我們談論2020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2020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答案。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網球並不是生活的重點,柴米油鹽哪一樣不更重要?這顆黃綠色的小球不過是酒飽飯足後的消遣品。但對另一些人來說,網球卻又是全部,是工作、是熱愛、是心之所向,是避風港、是每天續命的咖啡。
  • 當我們談論2020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2020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答案。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網球並不是生活的重點,柴米油鹽哪一樣不更重要?這顆黃綠色的小球不過是酒飽飯足後的消遣品。但對另一些人來說,網球卻又是全部,是工作、是熱愛、是心之所向,是避風港、是每天續命的咖啡。
  •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m4a10:25來自混沌研究所POPMART泡泡瑪特,這家以「盲盒」為核心產品玩法的內地潮玩公司,即將於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份裡實現在港股聯交所發行上市。當時,POPMART的一些設計師與市場人員做了專場的演講,帶領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潮玩消費領域的崛起。正如很多的中國製造一樣,早期的泡泡瑪特也是以渠道商為主,後逐步滲透到供應鏈上遊,待到時機成熟之時,最終走上品牌之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曾表示,當時店裡銷售飛漲的產品正是名叫Sonny Angel的日本潮玩IP。
  • 武俠片一百年:當我們在談論「武俠」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文 | 楊一欣或許,當談論「武俠」時,我們不僅在回憶一種情結,也是在想像一個理想化的世界,一個理想化的自我。所有觀眾都願意相信山高水長,後會有期,他們也願意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抬眼看去,遠方仍然有那樣一個看不大清的江湖。
  • 當我們在談論籃球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籃球時,究竟在談論什麼?當看到努力工作的「十佳員工」卻因老闆的一時興起就被辭退時,有多少社畜能不為之動容呢?徐靜雨B站帳號的第一個視頻上傳於2019年5月,根據網絡上的資料,他的短視頻還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但是,徐靜雨的名字為何卻恰恰在在五個月前NBA陷入停擺時不停被推送到你的屏幕前呢?
  • 當我們談論失敗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揭秘北美最傳奇學校:如何讓窮二代孩子實現人生逆襲》中提到過一所「傳奇的」學校——美國KIPP,在KIPP學校,不僅慶祝成功,他們還慶祝困難和失敗。校內資深教師Nikki說,如果,有的孩子今天沒有通過考試,我們會慶祝這一天,告訴他們:「你現在沒有達到目標,那只是當下的暫時情況,讓我們一起來面對,把失敗當成一次成長。」
  • 當我們談論密息會,我們在談論什麼
    時至今日,只有他的巨像仍然還矗立在草海廣場上。他寬額方臉,頭髮捲曲,滿臉絡腮鬍須,身披華麗而陳舊的僧服袈裟,右手攤開,左手執錫杖,向西望著摩伽陀國的方向。在南詔,在大理,在鶴川大地,他就一直在那裡,滄海桑田了一千年,還有很多個一千年。▽矗立在草海廣場上的贊陀倔多石像
  • 當我們在談論菖蒲時,我們其實在談論「中國的當代藝術」
    圖說:石墨和作品《如戲》 官方圖 下同 當人們在談論菖蒲時候,關注點肯定不僅在菖蒲的模樣。那麼,他們究竟在關注些什麼?人生如戲,殊不知這場戲未曾有劇本,也無可排練,其結局又將如何? 《塵世樂園》是劉玥的裝置作品,一根豎立的黑色鐵路枕木上,種著幾縷青翠的菖蒲,桃紅色的螢光圈住這抹綠意,周圍繞著低矮的銀色「山丘」。荒誕的假山水圍繞著萬丈紅塵。眼前這盆妖豔的菖蒲,還是北宋文人案頭的那盆菖蒲嗎?在展廳的另一端,白砂石鋪就的枯山水中,孤零零地落著一枚寺院的瓦當,瓦當上長著綠油油的菖蒲。
  • 球隊打掃休息室、羽生結弦巡遊沒垃圾,我們談論這些,在談論什麼
    稍早時的4月,家鄉仙臺為羽生結弦舉辦的慶祝遊行,就因此刷過一次屏。當時,近12萬人聚集在仙臺這條主幹道上,現場是這樣的~人山人海人山人海,更有很多粉絲為了佔據最佳位置,都是提前一夜在街邊露營打地鋪的。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活動結束僅僅半個多小時後,現場的街道就變成了這樣子:幾乎沒有垃圾!12萬人像春風拂過一樣,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 帷幕落下終有時:當我們談論「梅羅」的時候,究竟在談論什麼?
    起初,當這兩顆新星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滿懷期待;當他們如日中天的時候,我們驚喜萬分。如今,當他們各懷滄桑、即將老去的時候,我們再度談論起「梅羅」,可否想過到底是在談論些什麼?不過梅球王始終是更加「賢良淑德」的那一個,不但調整身心重新投入比賽,為俱樂部繼續攻城拔寨,而且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話:「在這麼多爭議之後……我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團結一致的激情和雄心是我們達成目標的唯一方式……毫無疑問我做的所有事都是以希望俱樂部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
  • 留學者說 | Mavis:當我在談論回國時,我在談論什麼?
    Mavis:當我談論回國時,我在談論什麼?一轉眼,2018年了。買衣服幾乎網購,要麼進城買夠一個季度穿的,要麼就是學校附近那家vintage古著店,裡面很多二手的,所有我認識的我們學校的時髦青年幾乎都在那裡買過衣服。隔著大約一萬公裡的距離,地球的這邊接踵而至的商場,一望無際的店鋪,好像永遠給你做不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