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去年約6萬名出國務工的「打工仔」中,赴韓打工的人數約28207人,韓國成為了哈爾濱打工者的首選。是什麼吸引如此眾多的「冰哥、冰妹」對赴韓務工趨之若鶩?
在市勞動力轉移辦的幫助下,小趣對在韓國務工年收入最高的「建築工」之一、五常市杜家鎮小夥張喜柱進行了視頻電話採訪。通過張喜柱在韓國安山市的打工生活,可以窺見「冰哥、冰妹」一家幾口,甚至全村上陣赴韓打工的原因。
打工辛苦,但一年能攢15萬
「早晨5點半上工,一天幹12小時活,挺累的。」
韓國安山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它距離首爾很近,車程僅50公裡。張喜柱和同村的10來個老鄉,在安山市建築工地做木工。張喜柱用韓國的5G網絡,記者用手機連接WIFI與張喜柱視頻,他那邊的網速「嗖嗖地」。18時,張喜柱剛從工地下班回到出租屋,「早晨5點半上工,一天幹12小時活,挺累的。」
3年前,為了賺錢娶媳婦的張喜柱告別家鄉,東挪西湊了幾萬元辦好赴韓的就業證,到濟州島附近做海上捕魚工。在海上捕魚的日子,「每天折合人民幣,能賺400多元。」張喜柱說,當時和他一樣漂洋過海到安山的還有三個同鄉。海上捕魚的日子收入比國內多很多。
正當張喜柱打了半年魚,準備換個活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牡丹江來的「老哥」,給他介紹了建築工地的木工活。如今,他和同鄉租房子住,每月房租30至40萬韓元,折合下來約2000元人民幣,但對他來說沒有什麼壓力,「現在一個月能休息四五天,多的時候一個月能賺三四萬,最少的時候也能賺上1萬,因為工地管飯,除每年5萬元左右的開銷,一年下來能存個大頭,至少15萬吧。」
韓國夥食較貴,想念大蔥蘸醬
「每天常吃的是泡菜,一個蘋果合人民幣6元。」
近10分鐘的視頻採訪中斷,張喜柱又用微信名字「孤獨的夢」與記者加為了好友。中國的農曆春節,也是韓國的大節日。今年春節,張喜柱沒能回老家看看,「過年真的很想家,想爸媽,不過這裡節日給的『加班費』也高,會給雙倍工資,最多一天能有2000多元人民幣。今年再攢攢錢,回家買樓、娶媳婦,差不多夠了。」
為了和家裡的老爹、老媽聯繫,張喜柱幾乎每天都要給爸媽打個電話報平安,「畢竟工地的活兒還是有危險性,家裡人惦記。」張喜柱的三星手機是在韓國買的,給家裡打電話有挺多優惠業務,「每月往國內打2000分鐘以內不花錢。」
除了身邊沒有親人,其餘已經與家鄉無異。但張喜柱還是有太多的吃不慣,「常吃的是米飯泡菜,瘦肉比五花肉便宜。水果太貴,一個蘋果合人民幣6元一個。但豬頭肉、雞蛋便宜,晚上老哥幾個經常買點回來做飯吃,不過和家裡不是一個味。」說著,張喜柱咂摸了兩下嘴,「還是想家裡那口大蔥蘸醬」。
說起娶妻,都奔「歐巴」去了
「等在韓國賺夠了錢,回家買大房子,娶媳婦。」
到韓國3年,張喜柱只學會了不到10句韓語,張喜柱說,他之所以沒學會幾句韓語,只因周圍很多人都在說中國話,「在安山市的飯館、商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國的朝鮮族人開的。平時根本不需要說韓語,中文交流通暢無阻。就連工地上的工長也都是中國人。」
張喜柱說:「在韓國打工的中國人非常多,尤其是安山市,一半多打工者都是從中國來的,以朝鮮族居多。」因為在韓國打工收入頗豐,張喜柱的親弟弟半年前也來了。手機視頻再次接通,小趣與張喜柱說起了「娶媳婦」。說起媳婦,1973年出生的張喜柱還沒對象。他說,「同鄉的妹子,來韓國都奔『歐巴』去了,韓國男人長得精神。」
最後,張喜柱害羞地笑笑說,「以前在家鄉種地,一年最多掙個3萬元,娶個媳婦禮錢就10多萬。在韓國賺夠了錢,回家買大房子,娶媳婦,要是再能做點小買賣,也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