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中國的父子(女)關係應該是怎麼樣的?
1979年的《哪吒鬧海》和2019年的《魔童降世》給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答案。
01父親的狠心
1979年《哪吒鬧海》裡李靖的形象是這樣的:
面相魁岸,壯冠虯髯,有丹鳳之眼,行龍虎之步,儀態英武。
這哪是「父親」?這簡直是「君王」!
形象如此,李靖在故事中的所作所為更讓你詫異,也讓大家看清楚了「中國式父子關係」本來的樣子。
故事的背景是這樣:
在海邊嬉水的哪吒偶見夜叉抓小孩,便出手救護,不得已將夜叉打傷,夜叉向龍王稟明情況,太子敖丙聽聞,大怒,主動請戰,想給哪吒個教訓。而敖丙傲慢自負,辱罵哪吒並先動手傷人,惱火的哪吒給他一頓胖揍,完事後,還抽了他的龍筋。故太子敖丙,Die。
哪吒的悲慘命運也就開始了。
當得知敖丙被哪吒殺死並抽了龍筋後,龍王敖光怒不可遏,親自登門問罪。
李靖見龍王登門,畢恭畢敬地寒暄道:「不知大王駕到,失迎失迎。」
「不知大王駕到」六個字,就點明了龍王敖光和李靖的階級關係:
龍王是一方神祗,為尊上;李靖是肉眼凡胎的鎮關總兵,為卑下。
更殘酷的講,人不過是神仙手掌中的螻蟻。
所以,吃夠了牛羊貢品的龍王才會無所顧忌的安排巡海夜叉去抓童男童女、開「童子宴」。
面對李靖的盤問,哪吒憚於父威,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並向父親告知真相:
龍王要吃童男童女,自己是為了保護孩子才出手傷人。
明眼人都眼明,哪吒是絕對的善,敖丙和夜叉的死傷是罪有應得。
但聽到哪吒的承認,李靖又驚又恐又怒,他對哪吒喊道:「你怎麼能傷害天神龍種呢?」
在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下,哪有父親,只有「卑臣」。
作為受驚的螻蟻,李靖願意拋棄一切來平息上層階級的怒火,當然包括自己的兒子。
他根本不在乎哪吒這樣做的前因後果,更不會追查敖丙和夜叉的罪行。
深知理虧的龍王卻借階級身份不斷向李靖施壓,逼著李靖給個說法,於是李靖責罵道:「孽障!還不快向龍王賠罪」。
這句話為哪吒的悲劇埋下了種子。
02哪吒的悲劇
其實,哪吒也曾求助過師傅太乙真人,但太乙的招兒並不好使。
龍王又不容許權威被挑釁,於是帶著三兄弟和眾多蝦兵蟹將乘風踏浪地討伐哪吒。
其實,蝦兵蟹將沒有用,三個龍王兄弟也沒有用。
龍王知道哪吒的厲害,一條混天綾就可以攪得龍宮天翻地覆,他們怎麼可能打得過哪吒?
這種「虛張聲勢」嚇不倒哪吒,但嚇得了李靖。
龍王很清楚:
統治階級的最強武器不是軍隊和金錢,更不是法術,而是階級意識本身。
而李靖便是階級制度的忠誠門徒。
龍王就是要借門徒之手殺掉門徒之子。
於是,龍王向李靖施壓道:「把他(哪吒)就地正法,不然殺你全家,毀你全城。」
失去理智的李靖抓起哪吒,呵斥道:「逆子,父母骨肉養了你,你反而連累父母,留你何用?」
聽完此話,四海龍王更是步步為營,繼續施壓道:「殺!殺!殺!」
哪吒選擇了愚忠愚孝。
因為善良的他不願讓陳塘關的百姓受苦,不願看父親為難。
他撿起地上的寶劍,向龍王吼道:「老妖龍,你聽著,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許你們禍害別人。」
接著,哪吒轉身看向父親,對他說道:「爹爹,你的骨肉我換給你,我不連累你。」
之後,哪吒挽其鬢髮,含於唇間,一道寒光將過,身體已躺在血泊之中。
然而,表忠心的李靖並沒討到龍王的歡心,雖然逼死了哪吒,龍王並未作罷,仍然向李靖討要童男童女以祭祀太子。
至此,一個於家庭如「君王」、於階級如「螻蟻」的父親形象就被勾勒了出來。
79年的李靖恰恰是符合創作者和大眾對傳統父親形象的認識:
家庭的「大獨裁者」,象徵著父權的絕對權威。
相較於今天的《魔童》,79年李靖的「獨裁」還體現在一點:
整部影片自始至終沒有出現哪吒的母親殷氏。
可見古代社會中,母親在家庭中毫無發言權和參與感,這也是當時家庭關係中父權至上的表現。
03哪吒的反抗
而在原著中,哪吒父子的恩怨更是讓人「三觀盡毀」。
在原著第十四回「哪吒現蓮花化身」中,哪吒死後,魂魄被太乙植於蓮花之中。
太乙託夢母親殷氏,令其在關外翠屏山為哪吒造一座祠觀,只要哪吒能受百姓三年的香火祭拜,哪吒便可借蓮花復生。
結果,一日,李靖帶兵行軍至此,發現哪吒這個「孽障」竟被造祠祭拜,不由心生怒火,便命令士兵把自己兒子的祠觀給拆了。
哪吒的魂魄看到這一幕大為光火,直接讓太乙把自己復活,跑到陳塘關家門口直呼「李靖出來受死」,兩人打了百回合,李靖一看不是兒子的對手,一個土遁開溜。
可見,哪吒死後,李靖沒有走出父親的人設,覺得:
我既然是你爸爸,你死了我都要管你。我看不慣你的祠觀,說給你拆了就給你拆了。
所以,曾經愚孝的哪吒看透了這件事,拿著火尖槍就要弄死李靖。但是在原著裡,哪吒在這段父子關係裡,仍然是悲劇的。
在原著中,廝殺的這對父子遇上了燃燈道人,燃燈道人見李靖不敵哪吒,便掏出了一個大寶貝——玲瓏塔,用塔把哪吒罩起來,塔內的真火燒得哪吒直喊饒命,燃燈道人問:「哪吒,你可認父親?」
被逼無奈的哪吒還是屈服了,朝著李靖高喊:「父親,孩兒知罪了。」
燃燈道人很滿意,把塔留給了李靖,防止哪吒日後不服管教,末了,走的時候對哪吒說:「哪吒,你父子從此和睦…」
每次讀到這裡,我都覺得荒唐極致,這種強迫下的「和睦」不過是政治化的服從。
04中國式父子關係
不管是動畫裡,還是原著中,哪吒與李靖的父子關係這是歷史的必然結果。
在21世紀到來之前,中國式父子關係一直處於古典形態中。
何為古典形態呢?
孔子在《論語·顏淵》中這樣一段: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裡孔子將君臣關係與父子關係進行了類比,便點明了一點:
父子關係不僅是生物上的血緣關係,更是一種支配與服從的政治關係。
所以,子非子,子為臣。
2019年夏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中,我們有幸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李靖。
在孩子的成長問題上,他始終和哪吒站在一起。
但凡與哪吒相關的事件,李靖定會弄清原委,生怕草率的輿論會將哪吒推向「懸崖」。
比如,當大家都盲目指責哪吒偷小孩時,李靖並沒有草率表態,事後他調查發現真的有妖怪,正是海夜叉偷了孩子,並準備在哪吒生日宴上告知百姓真相,還哪吒清白。
再比如,李靖得知天命難違,心疼孩子的他,最後願意以命換命,代替哪吒去經受天劫,一個「替子赴死」的父親人設穩穩的立在了那裡。
這樣的父子關係才是孩子們想要的,這樣的父親也是孩子想要的。
而絕不是那個1979年電影裡那個當孩子被誣陷時,逼著自己孩子先道歉的父親。
1979年,父子關係是命令和服從。
40年後,父子關係是信任、寬容和理解。
《魔童》中的李靖雖還不是現在父親的普遍代表,但卻是一面指引方向的旗幟,是導演對現代父親的鼓勵和期許。
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父母仍然無法同孩子建立一種自然、和諧的關係。
特別是父子之間,命令、指責,仿佛成為了與孩子之間唯一的語言。
這個時候,你或許需要一本「親子關係指導」——《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每天睡前幾分鐘,和美國教育學家一起,探索親子關係的新模式。
我們有理由相信「1979年的李靖」將會成為永遠的過去式,而2019年的「新李靖」正在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