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貫中西的大學者胡適,為何會與目不識丁的江東秀白頭偕老?

2020-12-11 歷史雲頂

受改革新思想影響,民國很多的知識分子已不再順從包辦婚姻,他們追求自由戀愛。那麼作為其中的一員——胡適為什麼願意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和長相平平、沒什麼文化的江冬秀結婚呢?

胡適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一直跟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的養育之恩,胡適一直銘記在心。

胡適與江冬秀家其實還是有點親戚關係,而且江冬秀家境也不錯。一次偶然的機會,江冬秀的母親看見了胡適,感覺這孩子長得斯文,看著聰明機敏,便找胡適的母親商量這件事。剛開始胡適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很開心的,畢竟自己的家庭跟江冬秀家相差甚遠。人家不嫌棄自己的兒子就是自己的福氣。但是胡適的母親並沒有當場答應,受封建思想的限制,她認為江冬秀與兒子都屬虎,日後可能不能安穩相處…

來說媒的不是別人,正是胡適的叔叔。一個地道的教書人,看到胡適母親一直不吐口,就給胡適的母親分析了一下目前的情況。聽完他這麼一說,胡適的母親似乎也心動了,也就成全了這樁婚事。

胡適當時並不並不想思考這些事情,但是也不好意思辜負母親的好意。後來胡適一直鑽研學業,在上海畢業之後去外國留學,後來又去美國深造。江冬秀也是一個很懂事的女孩子,不但沒有怨言,還在胡適不在家期間盡心盡力的照顧胡適的母親。由於長期不結婚,村裡人都在猜測是不是胡適變心了,在外面有了外國女朋友。

不過事實確實如此,胡適當時在國外有一個外國女友。書香門第出生,在三觀、價值觀上跟胡適也是很投緣。但是最後由於自己與江冬秀有婚約在先,27的胡適最終選擇分手與江冬秀結婚。

江冬秀雖然不認識幾個字,也沒什麼文化,但卻是一個很爽朗幹練的女性。當胡適到北大授課的時候,他把胡冬秀和母親也接到了北京。胡適授課養家,江冬秀在家洗衣做飯,一家人過得也是輕鬆自在。然而自古以來,才子都非常受歡迎,胡適的追求者自然也不少~

胡適曾經和自己的表妹曹佩聲談過戀愛,最後二人開始挑戰封建傳統,胡適主動提出離婚。然而江冬秀的反應也很讓常人意外,既沒有大吵大鬧,也沒有答應離婚,依舊像往常一樣操持家務。但是此時的胡適已經和自己的小表妹墜入愛河,不能自拔,鐵了心要與江冬秀離婚。

誰知江冬秀竟然拿起菜刀威脅胡適,揚言說要殺了孩子然後自殺,成全胡適與曹佩聲。胡適自然知道裡面的厲害,如果江冬秀真的不顧一切自殺了,那麼自己的前途也就斷送了。最後只好妥協,不再提及離婚的事情。

再後來胡適的母親於北京去世。這時候大家開始議論紛紛,認為胡適一定會遵循自己的心聲,選擇自己喜歡的女子。但是胡適並沒有這麼做。儘管在外貌與學問上與胡適相差甚遠,不過她卻很明事理。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遠離政治,一心做學問~胡適也聽了他的話,多次拒絕升官發財的機會。

1938年蔣介石再次邀請胡適擔任美國大使。盛情難卻,胡適最後答應了蔣介石的請求。但由於胡適之前一心搞學問,因此對政客的套路一竅不通。率真的性格也因此得罪不少人,給不少嫉妒他的人留下把柄。後來江冬秀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張慰慈,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之下順利幫助胡適辭職。

後來胡適也非常感激自己的妻子江冬秀說"人家都希望自己的丈夫大富大貴,有錢有勢,而你只希望我一心搞學問,真是難得的賢惠和識大體。"

後來在江冬秀與江冬秀家庭的幫助下,在學問界小有成績。對於妻子的幫助,他也時刻銘記於心。江冬秀喜歡打牌,胡適不但不責怪她還會在有需要的時候幫她打上兩把。後來胡適到臺灣擔任院長,但是前院長曾規定公房之內不準打牌。為了遵守這一規定,胡適特意從別處買了一套房子讓江冬秀跟她的朋友打牌。

儘管一開始他們的婚姻並不被人看好,但只要兩個人用心經營,彼此珍惜,就一定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相關焦點

  • 「目不識丁」與「學富五車」如何「白頭偕老」?
    胡適何許人也?相信他的愛情名言你聽說過「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胡適可謂是我國近代史上濃彩重抹的人物。他著作等身,學富五車。胡適擁有36個博士學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守護著一位「目不識丁」的妻子「白頭偕老」,度過了輝煌的一生!胡適與夫人江冬秀可謂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的「娃娃親」,直到1917年秋天,胡適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才與江冬秀「圓房」。聽說江冬秀是出了名的母老虎,而且小腳、愛打麻將、沒什麼文化。
  • 學貫中西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近義詞有:學富五車,反義詞有:不學無術、目不識丁,學貫中西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博學。學貫中西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學貫中西(xué guàn zhōng xī)成語釋義:形容中文、外語都十分好。成語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胡適妻子—江冬秀,是最懂得保護自身利益的聰明女人
    序胡適是中華民國二三十年代新文化的領軍人物,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曾任北大教授,北大校長,中央研究院長等職,是一代文化巨匠。本人留美博士,博學多才,風流倜儻,然而他的婚姻卻是母親包辦,娶了一個文化程度很低的鄉下小腳女人,但是二人白頭偕老走完了一生,他的婚姻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
  • 「情聖」胡適和他的三個「月亮」
    人物簡介胡適(1891-1962)原名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之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第一個月亮」以前結婚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像胡適這樣的大文學家,他的妻子竟然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小腳女人。胡適的原配叫江冬秀,祖上做過官,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名門望族」。
  • 胡思杜為何要與父親胡適斷絕父子關係?
    提起胡適,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曾與陳獨秀一起領導新文化運動而聞名世界。不過,今天這篇文章卻並非來聊他的,而是要說一說他兒子胡思杜的事跡。胡思杜是胡適的幼子,出生於1921年。從小不喜讀書,尤愛結交朋友。
  • 徐志摩去世,胡適對陸小曼說:你的一切我包了!胡適為何要這樣說
    翁瑞午不僅會供養陸小曼的一切開銷,還會在陸小曼身體不適時給她做推拿。可問題就在於:這翁瑞午是個有家室的。現如今,陸小曼頂著徐太太的名頭,和翁瑞午不清不楚的攪和在一起,這算啥事兒呢?被世人看在眼裡,不僅丟了陸小曼自己的面子,更是損了徐志摩的名聲。於是,徐志摩的一眾好友經過商量以後,決定推選胡適為代表,找陸小曼談談。
  • 曹誠英:中國土豆之母,人們卻只記得她和胡適的往事「煙霞洞之戀」
    曹誠英與胡適在煙霞洞 翻看胡適日記,會發現從1923年6月9日開始,有幾乎三個月的空白。如此好日子卻沒有記錄?這對於每日三省吾身,沒事都要每天寫上幾筆的胡適來說,顯然不正常。日記為何斷更?原因只有一個:他刪掉了。 不過雁過留聲,雖然「重要機密」已刪,但從剩下的「斷瓦殘垣」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出一些蛛絲馬跡: 9月12日 晚上和佩聲下棋。
  • 李嘉誠為何推崇胡適?
    民國思想家胡適先生是倡導「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等五四精神的一代哲人,其筆下的《差不多先生傳》誇張但深刻地描繪了部分國人的性格,諷刺了不少人不求甚解、粗枝大葉、人云亦云的局限性。
  • 如何定義胡適的本來面目?
    兩人固然是白頭偕老相伴一生,晚年也算得上相敬如賓。但胡適為了學術事業、為了文章報國,為了朋友之交、為了國家前途,實在犧牲了太多陪伴江冬秀的美好時光。從這一角度而言,「我的朋友胡適之」如何算得上好丈夫呢?如果說作為丈夫的胡適能夠勉強及格,那麼,作為父親的胡適,實在算得上不及格了。這一點,可以從胡適對孩子的期望全部落空說起。胡適的三個孩子的名字都有他本人給取的。
  • 胡適為什麼那麼厲害?今天為什麼還要讀胡適?
    在中國近代的文化思想史上,胡適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無論是他的簇擁者,還是他的反對者,都會不約而同地承認,胡適是近代中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胡適的地位之所以如此崇高,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領導了新文化運動。以「德先生」和「賽先生」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儘管以文學改良為開端,但影響到了現代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 李敖有意出錢,為胡適在北大立雕像,為何北大選擇退回捐款?
    至於高等教育,現在還是需要學生們通過數十年的認真學習才可以進入大學校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是梅貽琦先生在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時所作演講的著名言論。大師之於大學尚且如此重要,那麼校長之於大學的重要程度則是不言而喻的。
  • 北大清華的校長,胡適、梅貽琦為何跟著蔣介石去臺灣?
    當時的知識分子諸如胡適、梅貽琦、梁思成等都面臨著「去留」的思考。當然林徽因、陳寅恪、梁思成等選擇了留下,而當時北大校長胡適、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則選擇了跟隨蔣介石到了臺灣。他們到底是處於什麼考慮去臺灣了呢?
  • 胡適愛上了一個比自己大六歲的美國女人,這段戀情為何曇花一現?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2256,閱讀約5分鐘1914年6月,年僅23歲的民國才子胡適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結識了一位比自己大6歲的美國女子。從此,她開始了一段異域情緣。然而沒過多久,魏連思就去紐約學畫,留下胡適一個人。他們並沒有在那裡結束友誼,而是互通書信。胡適在此期間給魏連思寫了100多封信。此外,胡適還借在波士頓白朗教堂演講的機會,拜訪了魏連思。1915年秋,胡適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兩位友人重逢。魏連思當時在紐約學習繪畫,獨自一人住在海文路的公寓裡。
  • 清華北大兩校長,胡適和梅貽琦,為何在1948年最後階段離開大陸
    清華北大兩校長,胡適和梅貽琦,為何在1948年最後階段離開大陸是去是留?成了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在1948年時局已經是可以說基本確定的最後階段,原清華北大兩校長,胡適和梅貽琦卻選擇離開大陸,去了寶島臺灣,這又是為何?這兩位可是當時著名的而且有權威性質的文學大佬,他們代表的是部分的知識分子,這選擇是對還是錯?他們究竟又有什麼難言之隱?胡適我們都熟悉,那個帶著眼鏡,文質彬彬,儒雅氣質,怕老婆的男人,他為何要離開大陸?
  • 胡適對蔣介石的承諾
    對此,胡適沒有理會,他乘坐蔣介石派來的飛機,和陳寅恪一起,離開了北平。胡適為何離開?對這一問題,學界的一個解釋是「胡適擔心大陸沒有學術自由與思想自由」。對這一解釋,我很贊同。不過,我以為胡適離開北平,似乎還與他對蔣介石的承諾有關。一胡適對蔣介石有什麼承諾呢?這還得從胡適給傅斯年的一封被刪節的信說起。1947年2月4日,傅斯年給胡適寫了一封信。
  • 時代落選了胡適,胡適輸掉了青年
    這是留美博士蕭公權晚年關於康乃爾大學的一段回憶。他提到的那位「奇女子」,正是胡適留學時的美國女友韋蓮司。韋蓮司並非不知道胡適回國後的情況,因為胡適在書信中對自己在國內的表現並不避諱。韋蓮司只是從一個中國學生那裡獲得了證實。她的讚美是由衷的。問題是,情況真的如此嗎?
  • 胡適: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就好像當代的微博一樣,胡適是一個接一個的頭條,是網紅,但網紅就要做好被大家質疑的準備,然而在一片謾罵聲中,胡適的本相消失了,那個提倡寬容自主、健全個人主義的胡適消失了,正如李敖所說:胡適先生走進了地獄。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他一直被罵?
  • 席雲舒:胡適英文文獻的挖掘與整理
    之所以會出現重複收錄的情況,主要是胡適的一些文章和演講,有的是在某報刊發表後,又被其他報刊摘要刊登,有的是幾家報刊把他的講稿拿去,分別做了不同的刪節處理,也有的是記者現場記錄後整理發表的,因此就出現了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版本。有幾篇文章《胡適英文文存》裡收錄了一個版本,《胡適未刊英文遺稿》裡又收了另一個版本;《胡適全集》裡也有類似的情況。
  • 【學人誌】江勇振:胡適先生歸國記
    於是,胡適就在該年夏天,和他哥大的同學盧錫榮頂租了韋蓮司的公寓。胡適在回國以前,除了忙著整理行裝,接待特地從華盛頓、劍橋等地趕來與他餞別的中國同學以外,還幫韋蓮司收拾她留在公寓裡的書籍、信件、畫作、椅子等物件。然後,再由搬運公司把這些打包好了的東西寄回旖色佳給韋蓮司。兩年前,胡適從旖色佳坐夜車轉學到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兩年後的6月9日,胡適反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