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一組圖片: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就是印度。
位於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邦Rajastan的烏代普爾Udaipur,以遍城的白色大理石建築被譽為「白色之城」。看照片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稱其為「浪漫之都」,但在我心中,它更是一座英雄之城。
這還要從城市的建立者,屬於拉吉普特人Rajput的梅瓦爾Mewar王國說起。
和中國不同,印度自古小國林立,近代以前從未真正形成過如秦漢般南北統一的大帝國。哪怕是最黃金鼎盛時期的孔雀王朝Maurya、笈多王朝Gupta和莫臥兒王朝Mughal,也僅在北方行使權力。如今叫印度的這塊土地,歷史上公國之多都快趕上印度教的神了。我們今天要說的拉吉普特人,英勇善戰,熱愛自由,早在公元6世紀,其不同部族就在北部紛紛建立起獨立王國,到公元9世紀,已是北天竺響噹噹的力量了。可惜英雄相輕,拉吉普特各王之間未能形成合力,時而挖個牆角,時而混戰一番,不然沒準還能成就一代帝王。
英雄氣概往往和寧死不屈聯繫在一起,這點在梅瓦爾王國史上經歷的三次屠城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公元530年建國的梅瓦爾王國,起初立都齊陶加爾Chittorgarh。公元1303年,德裡蘇丹王阿拉丁聽聞梅瓦爾王后拉尼Rani Padmini傾城傾國,要求一睹芳容。國運當頭,忍辱負重,權宜之下,請王后坐於湖心亭,阿拉丁隔水看影。想必美人的水中倒影也是傾國傾城,阿拉丁只在湖裡看了一眼,就當即宣布要讓她改性,並擄走梅瓦爾公王拉坦·辛格Ratan Singh作為人質,限時以"後"換"王"。到底是垂涎王后還是垂涎王國,不得而知。次日拂曉,15駕豪華嫁車如期駛向德裡,就在公王傷痛欲絕時,車上跳下盡帶黃金甲的勇士,救下公王,飛奔回國。阿拉丁大怒,派大軍圍攻齊陶加爾。不出數日,城內彈盡糧絕。士可殺不可辱,所有男人披上藏紅花戰袍,衝出城門,誓與敵人同歸於盡,此曰Saka;所有女人在王后帶領下,跳入火海,以身殉節,此曰Jauhar。拉坦公王及20子全部犧牲,同族中倖存的王室青年哈米爾Hammir Singh率領臣民重振旗鼓,終於1326年殺回齊陶加爾,建立了以其出生地命名的西索迪亞Sisodia王朝,並啟用意為偉大君主的「馬哈拉那」Maharana名號,為此後梅瓦爾歷代公王沿用。
這座命途多舛的戰略重鎮第二次經歷屠城是1527年在莫臥兒第一代君王巴布爾Babur大帝手下(一說為1535年古吉拉特蘇丹王Bahadur),第三次則是1568年莫臥兒第三代君王阿克巴Akbar大帝攻城。每次都是誓死抵抗,每次都是以身殉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留下了滿城屍骨的悲壯。
不退卻的英勇加上不低頭的驕傲,贏得了敵人的尊重。莫臥兒帝王曾規定印度教徒不得坐轎子、騎大象、帶武器,拉吉普特人除外。面對拉吉普特人的寧死不屈,阿克巴大帝選擇聯姻籠絡,加官晉爵。據說阿克巴共為自己和兒子孫子欽定了40樁和親,其中17樁是和拉吉普特人。其中名號最高的,要數他獨子、莫臥兒第四代君王賈漢吉爾大帝的母親,也就是修建泰姬陵的莫臥兒第五代君王沙賈汗的祖母--喬達哈。而她,就是位信奉印度教的拉吉普特公主,對阿克巴大帝日後採取的宗教寬容政策產生了很大影響。寶萊塢影片《阿克巴大帝》講述的就是兩人的愛情故事。
但梅瓦爾終究是梅瓦爾,無論禮賓排序還是實際地位,都位居拉吉普特之首。不但拒不和親,還拒絕同嫁入莫臥兒的拉吉普特部族聯姻。可以輸掉戰爭,卻不能輸掉驕傲。阿克巴終其一生,都未能收服梅瓦爾。
齊陶加爾戰敗後,馬哈拉那·烏代 ·辛格公王決定遷都烏代普爾Udaipur。「普爾」在印地語中意為地方,類似的還有同在拉賈斯坦邦的」藍色之城「焦代普爾Jodhpur和」粉色之城「齋普爾Jaipur。而穆斯林君王統治地則多以」巴德「命名,如海得拉巴德Hyderabad、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奧朗加巴德Aurangabad等,有點像杭州、蘇州的」州「和臺兒莊、石家莊的」莊「。
在拉賈斯坦這個沙漠之邦,烏代普爾堪稱綠洲之地。首先拉邦被阿拉瓦利山脈(Aravalli Range)一分為二,西邊因海水滋潤,美麗富饒;東邊受山脈阻隔,寸草不生,而烏代普爾恰好位於山脈西角。
再者城內湖泊眾多,既調節氣候,又增添靈氣,因此烏代普爾也被譽為湖城。其中最大的人工淡水湖--皮秋拉湖Pichola Lake,為1362年淹沒了附近一個叫皮秋拉的村莊而建。據說戰敗的烏代公王一次外出打獵時在皮秋拉湖畔山上偶遇高人,不但受其祈福,還得到指點,在此建立王宮。於是便有了這座烏代普爾引以為豪的城市宮殿City Palace。
更確切的說,這是由歷任22位公王建成的包含11座宮殿和一個花園的王宮建築群。走進依山傍湖的宮殿,仿佛置身空中樓閣,正好鳥瞰市內全貌。宮外城牆厚重,彰顯王室權威。宮內十曲九折,宛如立體迷宮。殿內門窗上各種琉璃裝飾、寶石鑲嵌,還有牆上精美的細密畫,完美地結合了拉吉普特的張揚絢麗和莫臥兒的穆斯林風格,由內而外透露出頗具藝術品位的貴族氣息。
皮秋拉湖中幾個島上,也都建了格調奢華的宮殿。曼迪爾島Jag Mandir上的庭院花園,據說沙賈汗喪妻後應邀來此散心,從中得到靈感,修建了泰姬陵。
尼瓦斯島Jag Niwas上的湖上宮殿Lake Palace,如今已成泰姬集團旗下的宮殿式酒店。潔白的大理石,宛若童話城堡,夜晚華燈初上,仿佛講述昔日榮光。據說費雯麗曾下榻此宮,一日就餐時餐廳放起電影《飄》的主題曲,看眼前之景,憶昔日之情,不免感傷落淚。遊人尚且如此,宮殿的主人豈不甚哉?
抵禦了莫臥兒鐵蹄的梅瓦爾人終究敵不過那日不落帝國,於1818年成為英殖民管轄的土邦領地princely state,但當英女王在德裡召見土邦王侯時,只有烏代普爾王公拒絕出席。1947年印度獨立時,烏代普爾併入印度,同另幾個拉吉普特土邦共同組成拉賈斯坦邦。1971年時任總理英·甘地停了各邦王的俸祿後,祖上積澱好的王公貴族也只能靠開放昔日王宮維持生計。除了湖上宮殿,城市宮殿也部分建成供公眾參觀的博物館,部分改造成豪華酒店,剩下小部分作為現任邦王、梅瓦爾王朝第76位君王Arvind Singh Mewar與王室成員的居所。
印地語中,raj意為王者,拉賈斯坦Rajastan即王者之地。冕尚在,王非王。大勢不可逆轉,時光不能倒流,留下的只有英雄的傳說和自由的嚮往。
有人說烏代普爾是」東方威尼斯「、」印度小巴黎「。在我看來,烏代普爾就是烏代普爾,藍天白雲下一顆勇敢的心。
點擊下方「原文連結」,查看往期精選:《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座泰姬陵》
點擊標題下方「言出必行」或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言出必行」,跟魔法師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