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陳宏程 記者 梁建偉
這兩天,第九屆小學數學峰會在杭舉行,5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學數學老師、數學特級教師和大學教授齊聚一堂,探討小學數學教育問題。
現在的校外培訓班,什麼學科最熱?肯定是小學數學。即便杭州紛紛關停奧數比賽,但家長們對奧數依然樂此不疲。
杭州拱墅區少年宮社區學院聯合支部副書記張敏,前段時間做了一個調查,共收到1080份有效問卷,涉及28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浙江佔72.22%。調查顯示,孩子沒有上過幼小銜接類培訓班,不屬於「零起點」的佔50.28%,也就是有一半以上的家長就選擇了讓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搶跑。
錢江晚報記者詢問了10個教學經驗豐富的小學數學老師,拋出兩個問題:搶跑有用嗎?停辦數學杯賽好不好?任由老師們選擇回答。
杭州時代小學校長、特級教師唐彩斌在給孩子們上數學課。
兒童需要的是新奇
促使第一次學習就成功
搶跑有用嗎?小學數學老師的回答驚人一致——學齡前搶跑,在剛入學期間搶跑的學生有明顯優勢,但是入學一段時間後就看不出差距了。
浙江黃巖的張老師教書已經有20年了,他說自己曾帶過一個班,一年級剛入學,學生差距很大。20以內的加減法,一半學生可以拿滿分,而另一半中有很多只有四五十分。但是開學兩個月後,學生的差距就減小了,一個學期後原來不及格的學生都趕上來了,原來滿分的學生在班裡並沒有明顯優勢。
而且,搶跑可能會適得其反。杭州一所小學有30年教齡的盧老師說,許多搶跑的孩子因為比別的孩子提早學習了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快,在小學低段的學習中成績優異。但是到了小學高段,學習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更多地是運用方法和公式解決問題,這時他們的優勢就消失了。於是,學生就會受到突如其來的挫敗感,許多學生便因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當孩子真到了升學關口,家長們難免會因為焦慮選擇給孩子報班。杭州某知名小學的一位數學老師說,如果家長真的要給孩子報班,得選擇適合的培訓班。「校外很多培訓機構,只是告訴孩子知識,而數學是一門重在理解的學科,靠灌輸知識提高孩子的成績,不僅會挫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還會扼殺他們思考的能力。」
在數學教育峰會上,金華師範附屬小學校長俞正強給學生們上了一堂「認識方程」的示範課。上完課,一個學生在對比了示範課和自己在校外培訓班上課的區別時說,培訓班的老師通過一個例題讓他學會用方程,之後便是做大量的練習題,而通過俞老師的這節示範課,他理解了方程是什麼。
俞校長開玩笑地對記者說,作為老師無法制止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那麼就將教學生練題的工作讓給培訓班,而學校要成為教會學生思考的地方。
他舉例道:「我有個學生,他的父親很重視孩子的學習。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每天都陪著孩子預習數學。父親的想法很理想:先學一遍,有問題、有困難上課就會用心聽。這樣,重點、難點就比別人多聽一遍,聽課更有效率,帶著問題去上課。結果,這個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迫不及待地說出他知道的結果,以顯示他比別人優秀,而且還經常自以為早就學會了,便帶著不屑的神情做別的事情。」
俞校長說,實際上這位父親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他把成人的學習方式變成了兒童的學習方式。帶著問題去上課,成人可以,兒童不可以。兒童需要的是新奇,是對結果的未知。他們一旦知道結果,就會對過程失去興趣。同時,這種傾向越在年幼時,表現得越明顯。
俞校長作為數學老師,是不鼓勵讓小學生預習的,當然,更不喜歡學生課內課外反覆練習。他覺得,這和「傷仲永」故事的道理相似。
他有兩條建議:一是學校課堂上要學的內容,儘量等到上課再學,課堂上的學習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這是課外學習機構欠缺的。其次,保持學生對知識的新鮮感,使他第一次學習就是成功的。
不排斥奧數訓練
但它不適合大眾普及
從去年開始,杭城的數學杯賽紛紛叫停,但家長參加校外數學培訓的熱情沒有降溫。一位家長對記者說,她剛看到了一個報導,在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中,競賽生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降分考生中97%都是競賽黨,非競賽生只佔3%。「小學裡不抓緊給孩子上奧數班,等到了高中裡再去學,黃花菜都涼了。」這位家長坦言,即使數學杯賽都停了,她還是讓孩子繼續奧數班學習。
對於這樣一個矛盾的現象,溫州的一位小學數學老師說,數學杯賽作為一種選拔和培養數學精英的手段,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藉此提高自己。「只不過,現在不管是學有餘力的,還是心有餘而補不足的,全民奧數一哄而上,這就不對了。」
杭州的一位小學數學老師說,杭州小升初的過程中,數學好的學生優勢大,導致很多數學杯賽都變味了。「叫停數學杯賽是好事,家長不顧一切讓孩子參加數學培訓,參加數學杯賽,對大部分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
全國小學數學界的老前輩、浙江省功勳教師張天孝認為,奧數與數學的關係,就像是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比如學遊泳,一個是自己學著玩玩的,一個是要像孫楊、傅園慧那樣參加世界大賽的。」
張天孝並不否認奧數的好處。這種題目難度大、出題有些怪的競賽題,在選拔有數學天賦的孩子時有好處,世界各國也都在進行奧賽訓練,但他強調了一點:不排斥奧數訓練,並不代表它可以成為一項大眾普及。
「現在我們有些城市,有學校95%的孩子都在學奧數,有的甚至在學前就報名了,為的是在升學時能有優勢。」所以家長對奧數有一套複雜的情感:在一群人開始瘋狂追捧奧數的同時,另一撥批判奧數的人也誕生了。
杭州時代小學校長、特級教師唐彩斌說,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興趣愛好及天賦,教育是要支持這種多樣化發展,尊重人的天性。喜歡數學的可以多做數學思維上的訓練,不喜歡的也不要逼他們,最後變成討厭數學。「所以,對於孩子要不要學奧數這個問題,我覺得因人而異。適合的學一點,不適合的不要學。數學思維發展和能力培養,從小學一年級就可以開始。但讓孩子上各種數學班時,不能盲目學。有興趣,適合學,這兩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