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2020-12-23 寶爸寶媽育兒說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不僅聰明伶俐,還能走到哪裡都受歡迎,討人喜愛。而平時最受大家歡迎的孩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禮貌、懂規矩。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長的寵愛下,平時做事沒有輕重,讓很多長輩直搖頭,家長卻覺得無所謂,但其實如果沒有及時管教孩子將來對他們會有很大影響

表姐的兒子從小在全家人的寵愛中長大,平時不管他犯什麼錯,家人都不會責怪他。這樣的行為讓他變得越來越沒規矩。前天我在她家吃飯時,看到孩子在餐桌上有不少壞毛病。

不僅在菜盤裡到處翻動,還一邊吃一邊大叫,看到自己喜歡的菜這個盤子都拿到自己旁邊。旁邊的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也沒有提醒。直到孩子上學後,還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相處

李玫瑾是我國中國公安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她的很多育兒觀念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以及效仿。在一次採訪中,她談到孩子的性格問題時這樣說道: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及時管教,不然會有大影響」。

那麼吃飯時孩子出現的哪些壞習慣,家長不能忽視呢?

1、飯桌上大聲喧譁

有句俗話叫「食不言寢不語」,說的就是關於吃飯和睡覺的禮儀。然而有的孩子會十分沒有規矩,在吃飯的時候大聲喧譁、大吵大鬧。

這樣不僅容易影響到別人,還會顯得特別沒有素質。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告訴他們吃飯時不能吵鬧的重要性

2、桌上的菜亂翻亂攪

中國吃飯講求團圓,因此大家都是在同一張桌子上夾菜,認為能夠拉近相互之間的關係。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不應該在菜裡隨意亂翻,這樣會很容易讓別人覺得不衛生而失去胃口。因此孩子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壞習慣,家長應該及時提醒。

3、只吃自己喜歡的菜

很多孩子都有挑食的習慣,但在吃飯的時候挑食的孩子就會出現一些壞習慣,例如只吃自己喜歡的菜,甚至將菜拉到自己面前獨自吃。

這樣不僅不禮貌,還會嚴重影響到其他吃飯的人的心情。因此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定要立刻糾正。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呢?

1、顧及他人感受

對於在飯桌上沒有禮貌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提醒,告訴他們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不能在餐桌上只顧著自己隨心所欲的用餐。而是應該讓其他吃飯的人也能一起分享這道菜。這不僅是提高情商。還是讓孩子養成好性格的好機會

2、尊重長輩

在飯桌上,很多孩子會因為自己年齡小,而不管不顧,隨自己的喜歡來吃飯。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及時教育孩子,讓他們明白用餐時候要尊重長輩。

例如在長輩面前不大聲喧譁,讓他們先動筷子,或是主動幫長輩夾菜。這不僅能讓別人覺得孩子有禮貌,還能拉近親戚之間的關係。

3、細嚼慢咽

不少孩子在吃飯時不僅喜歡大聲說話,坐沒坐相,在用餐時也不顧別人感受,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也要及時提醒孩子吃飯要細嚼慢咽。這不僅能給大家留下好印象還能夠促進腸胃消化

實際上很多家長覺得餐桌禮儀看起來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因此砍掉孩子的一些不良規矩,也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孩子的壞毛病。但其實禮儀不僅是對孩子行為的約束,更是提高他們的情商。因此家長對於吃飯禮儀的問題千萬不可忽視,平時發現孩子有不良習慣也應該及時糾正而不是忽略不計

情商作為孩子未來生活、工作的必備技能,高情商可以讓孩子在工作中遊刃有餘,在生活上

如魚得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情商低的人走到哪裡都會不招人待見,尤其上述情況,家長需要時刻警醒著。

李玫瑾教授說道,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而3—6歲的正是塑造性格的最好時機

孩子的性格在6歲已經成型,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6歲前改掉孩子的壞毛病還來得及。

我給大家推薦《寶寶情商培育教養繪本》。一本10冊的培養情商的繪本,利用10個不同的小故事,來幫助孩子理解道理,通過孩子喜歡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要比直接講道理舒服得多。

原價128元的書,現在只要69.9元就可以了,一段外賣的錢就可以幫助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李玫瑾:娃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這3個表現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也曾對兒童幼兒時期的一些表現做過調查,結果發現: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孩子,通過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來,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大意,遇到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整改。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會有這3種表現1、吃飯時在菜盤裡亂翻在和朋友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會遇到很多的情況,菜上來之後小朋友或者是家長會在盤子裡在翻找自己喜歡的菜,在這邊找找,在那邊翻翻。或許自己開心了,但是同席的其他人有怎麼吃呢?只顧著自己完全不在乎一同吃飯的其他人。這種只顧著自己的行為可以說是很沒教養,典型的情商低。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直言:沒出息的孩子,吃飯多半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
    李玫瑾直言:沒出息的孩子,吃飯多半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三種情況是不能出現的,如果不及時糾正,那孩子以後將會沒出息!」不會做人長大後只會沒出息,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如果爸爸媽媽沒有進行教導,孩子是很難得到糾正的,旁人說的話,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看他怎麼吃飯就夠了
    對於孩子的培養來說,追求普世上的成功,也就是通俗所謂的「有出息」是家長們最主流的想法,那麼究竟該如何讓孩子更有出息呢?有很多家長會把重點放在孩子的智商培養上,認為孩子有一個更聰明的腦袋,就會有更出色的成績,通過學習博出一條出路,但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只有成績和聰明不一定就會有出息,反倒是情商可以幫助孩子走出更遠的路。
  • 長大後自私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受人不待見
    今日話題:孩子吃飯時候的舉動能夠反射出很多細節。有一種禮儀叫做餐桌禮儀,而家長們也會從小和孩子們強調這一點,因為孩子在餐桌上的舉動不僅能夠看出孩子禮貌與否,也能夠看到孩子的未來。畢竟,孩子的教養能從細節中體現出來,而在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以後多半自私容易被人所討厭,所以我們的孩子如果在這方面做得不夠理想,家長也應該重視起來。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可見情商是要跟隨孩子一輩子的,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低情商」表現,培養孩子的情商。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都「沒出息」,隨便一種都討人嫌
    小時候我們可能不能理解家長的一些「窮講究」,但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就知道了禮儀的重要性,也感謝父母當年的一些嚴格的禮儀標準管教。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都「沒出息」,隨便一種都討人嫌1.吃飯「吧唧嘴」這個問題老人們一直強調,吃飯時要食不言寢不語,並且也不要吧唧嘴,說是你要是吧唧嘴你的福氣都被你整沒了,但其實這就是嚇唬小孩子而已,吃飯不讓你吧唧嘴就是以為讓你吃飯要是聲音太大會讓周圍的人很沒有食慾。
  •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的時候,家長學會這3句話,長大可能更有出息
    教育孩子的路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孩子是不會乖乖聽我們的話的,而在家長眼裡,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喜歡頂嘴的孩子通常會得到一頓訓斥。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們是不願意乖乖聽話的,你說他一句,他可能會有10句在等著你,這種表現在青春期的時候尤為強烈,這是因為孩子們都是有自我意識的,他們不會總是按照家長的想法來。
  • 李玫瑾:18歲前,孩子的3個生日要重點過,過好了才有出息
    想要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年幼時的父母教育尤其不能出現偏差,過分的寵溺縱容只會把孩子往錯誤的道路上越推越遠,有原則和分寸的教育方式,才能夠讓孩子心生忌憚、心懷敬畏,孩子才不會在父母的愛裡誤入歧途。
  •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兒童育兒專家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表現,這是被寵壞的徵兆! 大學的罪犯心理學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寵愛孩子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溺愛,被溺愛的孩子沒前途。」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每次說到育兒,相信家長們就會想到李玫瑾教授,她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育兒專家,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研究得很透徹。很多家長為了做到科學育兒,不僅會在網上學習李玫瑾傳授的育兒方法,還會到現實去聽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而關於孩子睡眠影響智商的話題中,李玫瑾坦言: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在睡覺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不同的反應,而這些反應恰恰能看出很多問題,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家長們可以仔細看看有沒有你家孩子。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1、睡覺時不自覺微笑人們在睡覺時,臉上基本上是不會出現表情的,但有的孩子則不然,他們在睡覺時總會露出笑意,嘴角會微微地向上揚。
  •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自私自利,家長要上點心了
    同樣地,吃品也可看人品,一個人在餐桌上的吃飯習慣禮儀,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父母們也可以多多留意自己的孩子的餐桌上的表現,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自私自利,家長可就要上點心了。所以你們快點看看自己的孩子吃飯的時候是否也有出現這些情況吧,如果發現有的話,一定要及時糾正教育。
  • 李玫瑾: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去小區廣場看一圈,心裡就有數了
    每個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孩子和孩子之間總是存在的差距,什麼樣的孩子將來會有出息呢? 李玫瑾教授曾直言:「想知道孩子20年後有沒有出息,去小區廣場走一圈就知道了。」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其實我也曾抱有這樣的疑惑,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回答讓我出了一身冷汗:「犯罪心理問題很多都來源於早期,當你想要破解人心理問題時,你會發現,它和這個人的早年息息相關。」所以說父母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不走彎路,小時候的教育就至關重要了。一年有四季,春種秋收。
  • 李玫瑾:孩子20年後有沒有出息,去小區遊樂場走一趟,一眼就知道
    李玫瑾:孩子20年後有沒有出息,去小區遊樂場走一趟,一眼就知道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在自己的講座中提到:孩子20年後有沒有出息,去小區遊樂場走一趟,一眼就知道。此話一出馬上讓家長炸開了鍋,孩子有沒有出息從遊樂場就能看出,這未免也太草率了吧?其實不然,遊樂場還正是一面反映孩子性格的鏡子。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通常會有這3個「臭毛病」,家長別縱容
    近年來,孩子長大不贍養父母,不顧父母死活,甚至是對老人拳打腳踢的新聞屢次出現在各大媒體當中。除了老人的眼淚讓人不勝唏噓之外,也不得不讓人反思,每個孩子在幼兒時,都是天天真無邪,善良可愛。為什麼長大後會成為這樣「殘忍」的模樣呢?
  • 李玫瑾直言: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有其獨特的方式,有些父母認為「窮養子,富養女」的兒童會有出息,另一些則認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童從小就要注重培養。在蒙氏教育中有這樣的解釋:六歲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在這年齡接受的教育直接影響孩子在將來形成什麼樣的性格。
  • 李玫瑾說:對於男孩子,家長要捨得做到這3件事,孩子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說:家長為男孩子捨得做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作為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對於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等常年的研究,對如何育兒,教育孩子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往往我們能從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中,學習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