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6年,『姚望相助,攜手脫貧』的故事就已經開始書寫,很慶幸我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賡續這段山海情緣。」
獲得望謨縣優秀教育工作者表彰(鄭必凱 中)
我叫鄭必凱,是餘姚市舜水中學的一名老師。2019年10月,我從1800多公裡外的海濱城市,來到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第五中學開展教育扶貧工作。從到達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了相關調研工作。由於歷史原因和條件限制,當地學校實驗器材和實驗設備不足,導致實驗教學開展難,孩子們學習興趣不濃厚。實驗教學就像一顆種子,能夠開出各種顏色的思想之花,對學生掌握理科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實驗技能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至關重要。
開展支教
在縣教育局和教研室的組織安排下,我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如何有效開展實驗課》的專題講座。同時,積極協助實驗室建設和各學科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實驗條件有效得到改善,老師們也開始爭先恐後地開展實驗公開課和學生分組實驗。9月15號晚上八點,望謨五中馮德清老師帶著一籃子「摩擦起電實驗課」有關的實驗器材急匆匆來到我的辦公室,他在準備第二天即將開展的實驗課時,用玻璃棒摩擦絲綢和橡膠棒摩擦毛皮都不能成功起電吸起小紙屑。為了確保實驗的成功,我們在辦公室裡不斷嘗試多種材料和方法,最後選用塑料材料和提前加熱方法成功吸起小紙屑。通過總結我們得出:由於當天下雨的緣故,空氣溼度大,電荷很快轉移到空氣中不能聚集保存,導致實驗不易成功。
和青年教師進行「師徒結對」
馮德清老師是我到望謨五中支教後開展師徒結對的青年教師。我們在長期的相互交流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由於今年疫情影響,沒有像往年正常開學。遠在餘姚的我,每天堅持通過網課給同學們上課。當提前獲悉貴州3月16日開學消息後,我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迫切想要返黔。2月22日,由於當時公共運輸還未全面恢復,我決定自己開車前往,1800多公裡的車程,第二日我便回到瞭望謨。回到望謨後,由於望謨縣委組織部的信任和工作需要,我調整擔任望謨縣第五中學校長助理,協助校長室工作,具體從事控輟保學、脫貧攻堅協作、學校發展幫扶等工作。
參加公開評課
崗位在變,幫扶的責任不變。我多次和任課教師一起下村做輟學勸返工作,我負責的昂武鎮至今沒有一個同學因家庭貧困輟學;我也在望謨縣的五個掛牌督戰村之一的打易鎮邊王村開展復學前心理疏導和助學活動;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將支教工作的重心轉向新教師的「傳幫帶」,和青年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我和餘姚「天一」幫扶會取得聯繫,創辦「天一勵志班」,為貧困學子解決後顧之憂…… 「姚望相助」我們一直都在!最後,我真心祝願望謨教育越辦越好,望謨人民越來越幸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登成 唐波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劉娟
編審 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