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貝啟芳,家住望謨縣樂元鎮納管村。
今年,我家脫貧了!
那些年,是真窮!我清晰記得,全村用了12年才挖通一條毛公路,只有晴天才能通摩託車;連片的布依族寨子,住房雜亂不堪,到處是茅草房;孩子去上學隨便認識幾個字後,便輟學回家。
我年輕時曾跟隨打工大軍外出務工,但由於沒有文化處處碰壁,未能攢下一分一毫,家裡經濟條件也不好,生活過得比較困難。
2014年,扶貧幹部來到我家了解情況後,將我的情況上報。經過評選,我成了村裡的貧困戶。
從那時開始,我的幫扶幹部多次上門和我一起商量如何發展,根據我的實際需求,擬定了幫扶措施,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秘訣」。
2017年,在扶貧幹部的引導下,我向信用社借到了5萬元「特惠貸」免息貸款,開始發展養殖項目。我的愛人也購買縫紉機來加工民族服裝。
我知道,技術才是關鍵,我請駐村幹部幫忙,找到縣內養殖大戶討教經驗。當年,我養殖的200餘只雞除少數由於運輸等原因死掉外,成活率達到95%,第一次創業就成功收入了一萬多元,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同年,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進入我家,我知道搬遷的好處,便毫不猶豫地第一個在申請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成為納管村第一批搬遷的貧困戶。
我們家分到了60平方米的安置房;愛人成為村級勤工增收合作社社員,每月固定收入400元;兒子在義龍新區就近入學,享受教育扶持補貼;我們全家人得到貧困家庭和計生家庭參保全補貼,住院基本能全報銷……
2018年和2019年,我被推薦參加家庭飼養工培訓,養殖技術越來越成熟。
2020年,我的養殖規模擴大到600餘只,其中出欄了200餘只雞,收入1萬餘元。我還被村裡聘為技術顧問,為村民傳授養殖技術。我們一家全年收入2.42萬元,人均年收入8000餘元,如期實現了穩定脫貧。
此外,今年收穫的板慄和油茶都變成了收入裝進口袋,收入正在一步步上升。
脫貧了,我很感激國家的好政策,我一定努力把日子過好,讓生活越過越紅火!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