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盧漢春,今年46歲,是望謨縣新屯街道交角村裡怪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家有4口人,有一位年邁的母親,兒子在浙江寧波打工,有一個女兒在望謨民中讀高二。
盧漢春在交角村活動室聽新冠肺炎防治知識講座
我以前也是一個被愛人關愛的女人,但好景不長,失去了丈夫這個依靠,還患有四級肢體殘疾,但我沒有一直消沉下去,而是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了這個家,撐起了兒女的一片天。
後來,村裡知道我們家的實際情況後,經過一系列的調查評議,在2014年將我們評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能享受低保、醫療保險等扶貧政策。
村裡幫助我申請五員崗位,在村裡做保潔員,每月400元,還為我申請了房屋補貼12300元,我的女兒讀書也得到了1900元的教育資助,現在都已經發放到位。
包保幹部在盧漢春家做扶貧政策解讀等宣傳
現在村裡的路也已經硬化好,還裝上了路燈。2020年,通過申請、幫扶幹部入戶算帳、村裡民主評議等,我們家光榮脫貧了。
雖然脫了貧,我還是要好好幹下去,努力把房子再建一層,給我兒子把媳婦迎進門。
貧不害羞,羞的是貧而無志。孩子是我的動力,供孩子上學,把日子過好是我的目標。
盧漢春和其他保潔員在組裡打掃衛生
於是,我在家除了做保潔員外,我還養了三頭豬,每年的收入差不多有一萬元左右,增加了家庭收入,再加上退耕還林補助和兒子在外面務工,我家的生活好了很多。
我一直覺得,意外的發生是我不能左右的,但未來的生活卻緊緊地握在我自己手上,我不等不靠,用自己的肩膀能夠扛起家的重擔,能夠為兒女撐起一片天。
如今,水泥路一直通到我家門口,路燈也安裝好了,走路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村民和包保幹部共進連心飯
閒暇之餘,大家一起談論家鄉的變化之好,孩子們在快樂地玩耍,閒適而愜意。
這一切我們都看在眼裡,在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幫助下,寨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家也發生了大變化,我和我的親戚們一個個都喜笑顏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