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有「你」 不再畏懼丨望謨縣打易鎮石牛村村民...

2021-01-19 天眼新聞

我叫羅文才,是望謨縣打易鎮石牛村的村民,我家有兩個孩子在讀書,家庭負擔較重且沒有穩定的收入,被村裡評為了貧困戶。  成了貧困戶,我的孩子得到了教育資助,這對我家來說簡直是福音。  以前,每當要開學的時候,我的心裡就開始擔心,去哪裡給孩子籌學費呢?如果籌不到,我該怎麼辦呢?

包保責任人宣傳政策

孩子從讀初中起就開始住校,學校是孩子的另外一個家。在學校裡,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孩子都得到了老師們的幫助。很多時候孩子遇到問題,很少打電話給我,大多數情況都是找班主任解決。  這讓我很感動,我還經常聽孩子說學校經常會為貧困和留守的兒童組織一些活動,讓老師們陪他們玩耍,給予他們溫暖與陪伴。孩子的班主任也會來家裡走訪,來了解孩子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和心理狀況,然後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

包保責任人與羅文才女兒的合照

非常感謝學校和老師給予孩子的幫助,讓他們成長為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我感到無比的欣慰,這是我一直期許的。因為我們那個年代條件差,沒條件讀多少書,也沒什麼出息,所以我很期望我的孩子能夠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展翅高飛。  我家的幫扶責任人,自從包保我們家之後,經常到我家進行走訪,還經常給我們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米、油之類的,讓我們感受了像親人一般的溫暖。  每次來家裡,總會關心、問候孩子的學習情況。有時還特意在孩子放假的時候來家裡,和他們交流,詢問他們的近況,並對孩子的一些問題和疑惑做出指導。  不僅僅是我的孩子得到了資助,還有很多像我家一樣的貧困孩子都得到了資助,幫助他們走出大山,圓了他們的讀書夢。  黨和國家出臺了教育資助政策,讓我的孩子得到資助。我的兒子在讀高中,每年得到1900元的教育資助。我的女兒在讀初中,每年可以得到1250的教育資助。

包保負責人入戶了解情況

現在,我在縣內周邊務工,有了這些資助,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費了,我家也順利脫了貧。  感謝黨和國家給予我們的幫助,我也會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們好好讀書,不忘感恩,將來回饋社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整理

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讓我過上了好日子丨望謨縣打易鎮大壪村...
    我叫劉興望,是望謨縣打易鎮大壪村新龍坪組村民。2014年,對於我家來說是最難忘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讓我們整個家庭悲喜交加。  喜的是兒子考上了大學,我們家終於有一名大學生了,這些年來我們全家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教育上,現在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全家都很高興。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你 扶貧幹部!丨望謨縣打易鎮梅花村村民汪永華
    我叫汪永華,是望謨縣打易鎮梅花村的村民。  我家一共有8口人,收入來源主要是打零工,家裡3個孩子正在上學,家庭開支較大。另外,生病住院了,先看病後結算,一站式服務,這些都是我真真實實得到的實惠。  2015年,在政策幫扶下,我家收入達標,如期脫了貧。這些都是因為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幫扶幹部的關心和幫助,是他們支持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
  • ...脫貧故事」扶貧春風進我家 如今翻身換新顏丨望謨縣打易鎮老寨...
    我叫齊海超,是望謨縣打易鎮老寨村油棚組的村民,現已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到了興義市馬嶺鎮龍盛社區,有了一個新身份,叫新市民。如今,我家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再也不用為住房、醫療、教育、飲水等問題而困擾。記得上小學時,我到山上放牧,不小心把手摔斷骨折,需花大量的費用才能治好,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另外家中三姊妹還在上學,柴米油鹽、生病看病無一不花錢,我家在債坑裡越陷越深,貧困像陰影一樣籠罩著我。正當我的父母一籌莫展時,脫貧攻堅好政策為我家撥開了雲霧。
  • 雲巖區赴望謨縣打易鎮開展脫貧攻堅幫扶活動
    近日,雲巖區直機關工委、區扶貧辦、區民政局組織對口幫扶望謨縣打易鎮脫貧攻堅黨建工作組、產業市場工作組、行業特色工作組等24家成員單位到望謨縣打易鎮開展「黨旗飄揚扶貧路·黨徽閃耀送溫暖」主題活動。
  • 「我的脫貧故事」陽光照進了我家新房子丨望謨縣打易鎮大灣村村民...
    2017年6月8日,是我人生難忘的一天。剛走出高考的教室就接到父親電話:「小進,我們家有房了……」。電話那頭,父親激動地和我說著易地搬遷選房的事情。  2011年6月6日凌晨2點,睡夢中的我被父親猛烈的搖醒,父親大喊著:「快起來,對面垮坡了,山洪來啦!」我們全家慌慌張張地起床,窗外大雨傾盆、狂風怒吼,猶如一群受驚的野馬正從山谷裡奔來,勢不可擋。
  • 「我的扶貧故事」「姚望相助」,我們一直都在丨望謨縣第五中學支教...
    「早在1996年,『姚望相助,攜手脫貧』的故事就已經開始書寫,很慶幸我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賡續這段山海情緣。」獲得望謨縣優秀教育工作者表彰(鄭必凱 中)我叫鄭必凱,是餘姚市舜水中學的一名老師。2019年10月,我從1800多公裡外的海濱城市,來到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第五中學開展教育扶貧工作。從到達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了相關調研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脫了貧 村裡變了樣丨望謨縣樂元鎮裡好村村民...
    我叫羅國驛,家住望謨縣西北角的樂元鎮裡好村。  以前,我的家鄉很偏遠,很貧窮、很落後,現在,我的家鄉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康村,村民日子也越過越美好。  現在村裡的生活用水有了保障,我家裡還有專門的人員來檢查,看水的質量是否合格,保證了村裡每家每戶用水安全健康。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了 我還要把日子過得更好丨望謨縣樂元鎮納管...
    我叫貝啟芳,家住望謨縣樂元鎮納管村。今年,我家脫貧了!那些年,是真窮!經過評選,我成了村裡的貧困戶。從那時開始,我的幫扶幹部多次上門和我一起商量如何發展,根據我的實際需求,擬定了幫扶措施,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秘訣」。2017年,在扶貧幹部的引導下,我向信用社借到了5萬元「特惠貸」免息貸款,開始發展養殖項目。我的愛人也購買縫紉機來加工民族服裝。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之「手」 託起生活的希望
    從辦公大樓到鄉間田野,我把百姓的幸福扛在肩上、把群眾的冷暖記在心中,開始了「白加黑」「5+2」的忘我工作。在馬屯村,傳統農業仍是村民的主要謀生方式。村民們栽種的白蘿蔔長勢喜人,但在豐收季節卻出現了滯銷。隨著天氣變暖,蘿蔔隨時可能開花起苔變質,村民們心急如焚。
  • 「我的脫貧故事」生活在向著幸福前進|望謨縣王母街道平繞村村民...
    我叫岑習鈞,是望謨縣王母街道平繞村向陽組的村民。原本我有一個完整的家,清貧歲月裡有年邁母親和兩個孩子的歡聲笑語點綴著,日子也算過得幸福。但妻子撒手人寰後,讓原本清貧的日子增添了許多苦澀,母親整天憂心忡忡,孩子年幼,曾一度讓我瀕臨崩潰的邊緣。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重於泰山 諾言必須兌現丨望謨縣打易鎮雙壩村...
    如今的雙壩村,居民收入、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村容村貌都發生了令人可喜的變化,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雙壩村指揮部全體隊員和雙壩村村民的不懈努力換來的。一方面要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日夜堅守疫情防控崗位,另一方面,要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如期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駐村5年來,今年的形勢,對我來說,挑戰更大、任務更重。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向官吉:興產業富村民丨羅小二: 好...
    ◆ ◆ ◆ ◆ 興產業富村民 望謨縣石屯鎮黨委書記 向官吉(黔西南日報融媒體記者 彭高琴 整理) ◆ ◆ ◆ ◆ 好政策讓我走上致富路 望謨縣打易鎮邊王村脫貧戶 羅小二 ◆ ◆ ◆ ◆ 我叫羅小二,是望謨縣打易鎮邊王村土生土長的布依族群眾。
  • 「我的脫貧故事」家鄉變化之好 我們都看在眼裡樂在心裡丨望謨縣新...
    我叫盧漢春,今年46歲,是望謨縣新屯街道交角村裡怪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家有4口人,有一位年邁的母親,兒子在浙江寧波打工,有一個女兒在望謨民中讀高二。村裡幫助我申請五員崗位,在村裡做保潔員,每月400元,還為我申請了房屋補貼12300元,我的女兒讀書也得到了1900元的教育資助,現在都已經發放到位。包保幹部在盧漢春家做扶貧政策解讀等宣傳現在村裡的路也已經硬化好,還裝上了路燈。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灣村的駐村印記丨望謨縣打易鎮大灣村楊勝優
    一次走訪,村民王建明對我說,給我的感觸非常深,是啊,要想富就得先修路,我想,如果一個地方若連騎摩託車都得挑選晴天那從何談致富呢?當晚回到辦公室我就快速的把該組的情況說明向領導匯報,遞交道路硬化申請書。幸好有「組組通」的好政策,打聾組道路「申請不費力」就得到了硬化。
  • 「我的扶貧故事」昔日的貧窮村 如今的希望村丨望謨縣石屯鎮羊架村...
    扶貧先扶志,脫貧不能靠「長期輸血」,而是要「持續造血」,只要動起來就會有變化。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且深知農村對擺脫貧困的渴望,所以在與貧困戶的每一次交流中,我都會鼓勵他們樹立脫貧的堅定信心。
  • ...故事」戰貧歲月裡的那些事丨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駐村幹部羅林楊
    我叫羅林楊,2019年5月29日,我來到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開展駐村工作。肩負著幫助關寨村村民們早日實現「脫貧奔小康」的重任,我頓感任重而道遠,壓力有些大。駐村工作的第一天,我就跟著第一書記和村幹部,第一次以駐村幹部的身份下組開村民群眾會。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感情到群眾中去丨望謨縣麻山鎮交龍村駐村...
    我叫餘開勇,是望謨縣麻山鎮交龍村駐村幹部。   因語言不通,初到交龍村駐村時,村民基本不理我,不僅如此,我還發現村民對政策不支持,也不理解。為儘快摸清村情民意,了解群眾所期所盼,我及時進村入戶採集群眾信息,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用實際行動打破了語言障礙,拉近了與農戶的距離,增進了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丨望謨縣石屯鎮喜獨...
    窮則變,變則通,條件已經不可改變,要改變的就是自己,我沒有多少本事,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我叫王小廖,是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黨支部書記。喜獨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利用率低,加之缺少產業支持,村民318戶137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32戶984人。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如何帶領群眾脫貧成了我的心頭大事。
  • 望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第55次)會議召開
    望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第55次)會議召開9月30日,望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第55次)會議在縣政府視頻會議室召開,州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李建勳,出席會議並作講話。要堅決把脫貧摘帽作為當前壓到一切的政治任務,所有工作為脫貧摘帽讓路,所有力量服務於脫貧摘帽,無論出現任何情況都不能影響脫貧摘帽,這是沒有任何彈性可言,沒有一點討價還價的餘地,堅決不能鬆勁懈怠,現在是「臨門一腳」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我們只能調整好姿勢,積蓄好力量,一觸即發。堅決不能盲目樂觀,每個村都要再檢查,從基礎工作查起,從評估驗收的任務查起,不能有過關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把百姓裝進心裡丨望謨縣麻山鎮岜叢村駐村第一...
    我叫楊國強。2018年,我受組織委派,從黔西南州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到望漠縣麻山鎮岜叢村駐村扶貧,擔任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在這三年時間裡,我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體成員共同努力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共搬遷村民404戶,1600人,完成整村搬遷任務,實現全村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