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文才,是望謨縣打易鎮石牛村的村民,我家有兩個孩子在讀書,家庭負擔較重且沒有穩定的收入,被村裡評為了貧困戶。 成了貧困戶,我的孩子得到了教育資助,這對我家來說簡直是福音。 以前,每當要開學的時候,我的心裡就開始擔心,去哪裡給孩子籌學費呢?如果籌不到,我該怎麼辦呢?
包保責任人宣傳政策
孩子從讀初中起就開始住校,學校是孩子的另外一個家。在學校裡,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孩子都得到了老師們的幫助。很多時候孩子遇到問題,很少打電話給我,大多數情況都是找班主任解決。 這讓我很感動,我還經常聽孩子說學校經常會為貧困和留守的兒童組織一些活動,讓老師們陪他們玩耍,給予他們溫暖與陪伴。孩子的班主任也會來家裡走訪,來了解孩子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和心理狀況,然後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
包保責任人與羅文才女兒的合照
非常感謝學校和老師給予孩子的幫助,讓他們成長為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我感到無比的欣慰,這是我一直期許的。因為我們那個年代條件差,沒條件讀多少書,也沒什麼出息,所以我很期望我的孩子能夠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展翅高飛。 我家的幫扶責任人,自從包保我們家之後,經常到我家進行走訪,還經常給我們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米、油之類的,讓我們感受了像親人一般的溫暖。 每次來家裡,總會關心、問候孩子的學習情況。有時還特意在孩子放假的時候來家裡,和他們交流,詢問他們的近況,並對孩子的一些問題和疑惑做出指導。 不僅僅是我的孩子得到了資助,還有很多像我家一樣的貧困孩子都得到了資助,幫助他們走出大山,圓了他們的讀書夢。 黨和國家出臺了教育資助政策,讓我的孩子得到資助。我的兒子在讀高中,每年得到1900元的教育資助。我的女兒在讀初中,每年可以得到1250的教育資助。
包保負責人入戶了解情況
現在,我在縣內周邊務工,有了這些資助,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費了,我家也順利脫了貧。 感謝黨和國家給予我們的幫助,我也會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們好好讀書,不忘感恩,將來回饋社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整理
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