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灣村的駐村印記丨望謨縣打易鎮大灣村楊勝優

2020-12-18 天眼新聞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句話是高中政治課本上的知識,當時,只知道死記硬背的答題,卻不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直到參加工作駐村以後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叫楊勝優,2017年我來到駐村,目睹這幾年大灣村村貌和百姓生活的變化,「泥土路換新裝」,組組通、串戶路給鄉親們帶來了好日子。

第一次走訪印象尤為深刻——去的時候是騎車、回來時是推車,一條彎彎曲曲的泥土小路從公路慢慢延伸到大灣村最「貧」的組——打聾組。

召開群眾會

打聾組有16戶53人,其中建檔立卡戶有11戶33人,每次走訪,群眾最大的聲音就是道路硬化。

「困難,困在家裡就難;出路,首先在於通公路。」一次走訪,村民王建明對我說,給我的感觸非常深,是啊,要想富就得先修路,我想,如果一個地方若連騎摩託車都得挑選晴天那從何談致富呢?

當晚回到辦公室我就快速的把該組的情況說明向領導匯報,遞交道路硬化申請書。幸好有「組組通」的好政策,打聾組道路「申請不費力」就得到了硬化。

走訪貧困戶

2019年9月,打聾組的道路硬化完成,辭舊迎新,老百姓祖祖輩輩走泥土路出行不便的日子徹底告別,通車那天還舉行了簡單的典禮,鄉親們個個喜笑顏開。

組長陳美周說:「泥土路換新裝,要給百姓帶來好日子了」。

好政策暖進心窩窩,貧困戶脫貧給我帶來了好心情。韋小桃是一個老實人,妻子是聾啞人,兩個女兒都在上學,整個家庭的生活基本都是靠低保維持。脫貧攻堅以來,韋小桃戶得到了政策上的「偏愛」,就醫就學有補助,居住面積不足有新增,穩崗就業收入有來源。

2019年11月,包保責任人調整,我負責包保韋小桃戶,每周不管有事無事我都要到他家走訪兩三次。起初,他們家有什麼事都不會告訴我,漸漸地,走訪的次數多了慢慢就放下心中的戒備,大事小事都要問我有什麼意見,我間接性地成為該戶的「家長」。

走訪貧困戶

今年,韋小桃家庭人均收入達到6300元,達到脫貧標準,我心裡感到由衷的喜悅。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我的成功是未脫貧戶終於全部出列了,當然,這一切不能歸功於我,當仁不讓的是暖進群眾心窩窩的國家好政策。

我認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及擔當,大灣村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好,這就是我工作的意義。時間不多,故事很長,不管以後身在任何崗位,我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往無前。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唐波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陽光照進了我家新房子丨望謨縣打易鎮大灣村村民...
    2017年6月8日,是我人生難忘的一天。剛走出高考的教室就接到父親電話:「小進,我們家有房了……」。電話那頭,父親激動地和我說著易地搬遷選房的事情。  2011年6月6日凌晨2點,睡夢中的我被父親猛烈的搖醒,父親大喊著:「快起來,對面垮坡了,山洪來啦!」我們全家慌慌張張地起床,窗外大雨傾盆、狂風怒吼,猶如一群受驚的野馬正從山谷裡奔來,勢不可擋。
  • 中融人壽精準扶貧 捐資千萬幫扶貴州望謨大灣村
    日前,中天金融集團積極投身貴州脫貧攻堅「衝刺90天」行動,攜手中融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結對幫扶貴州6個國家掛牌督戰深度貧困村之一的望謨縣樂旺鎮大灣村。中天金融集團組建專項團隊2020年4月正式進駐開展前期調研及籌備工作,同時成立望謨縣美麗大灣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大灣村精準扶貧核心平臺,集中協調中天金融各類優勢資源推進各項工作。日前,中融人壽向貴州省慈善總會專項捐資大灣村扶貧資金1000萬元,為大灣村精準脫貧提供有力保障。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你 扶貧幹部!丨望謨縣打易鎮梅花村村民汪永華
    我叫汪永華,是望謨縣打易鎮梅花村的村民。  我家一共有8口人,收入來源主要是打零工,家裡3個孩子正在上學,家庭開支較大。  2014年,駐村幹部到我家了解情況之後,通過村裡面開會,我家因為孩子上學困難,被評為貧困戶。扶貧幹部到汪永華家走訪這些年來,國家政策一年比一年好,醫療保險費用也是自己交少部分,國家補貼一大部分。
  • 探班《轉身》劇組,徐囡楠、管樂、李諮墨,演繹大灣村扶貧故事
    是的,我也捨不得大家啊……」這是微電影《轉身》中,鄉親們送別扶貧幹部柳春的情景。近日,以大灣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為原型,反映了選派幹部不畏艱苦、舍小家為大家的微電影《轉身》,在金寨縣大灣村拍攝完成,將於「七一」前夕發布。2020年5月22日,小編來到大別山深處的安徽省金寨縣大灣村,走進《轉身》拍攝現場,對這部正能量,接地氣的微電影充滿期待,也為攝製組的敬業精神而感動。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讓我過上了好日子丨望謨縣打易鎮大壪村...
    我叫劉興望,是望謨縣打易鎮大壪村新龍坪組村民。2014年,對於我家來說是最難忘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讓我們整個家庭悲喜交加。駐村幹部與劉興望共商產業發展悲的是這一年我妻子生病住院了,檢查出患有長期慢性疾病,後續要常到醫院進行治療。當聽到醫生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很震驚,同時感覺到我的人生跌落到谷底,平時好好的一個人怎麼說病就病了,而且我們家才剛剛看到希望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幸福大灣村的四年蝶變
    故事講述人 餘靜大灣村第一書記  繞過池塘,沿著鄉間小路來到半山腰的兩間瓦房前,平地上擺放著十幾張小板凳。我對這個地方非常熟悉,這裡就是當年總書記與村民交談的地方。  精準扶貧焐熱了全村人的心  安徽金寨縣地處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這片貧瘠的土地曾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而大灣村更是身處大別山深處,曾經因交通閉塞、村民觀念陳舊落後,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 ...脫貧故事」扶貧春風進我家 如今翻身換新顏丨望謨縣打易鎮老寨...
    我叫齊海超,是望謨縣打易鎮老寨村油棚組的村民,現已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到了興義市馬嶺鎮龍盛社區,有了一個新身份,叫新市民。如今,我家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再也不用為住房、醫療、教育、飲水等問題而困擾。記得上小學時,我到山上放牧,不小心把手摔斷骨折,需花大量的費用才能治好,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另外家中三姊妹還在上學,柴米油鹽、生病看病無一不花錢,我家在債坑裡越陷越深,貧困像陰影一樣籠罩著我。正當我的父母一籌莫展時,脫貧攻堅好政策為我家撥開了雲霧。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感情到群眾中去丨望謨縣麻山鎮交龍村駐村...
    我叫餘開勇,是望謨縣麻山鎮交龍村駐村幹部。   因語言不通,初到交龍村駐村時,村民基本不理我,不僅如此,我還發現村民對政策不支持,也不理解。為儘快摸清村情民意,了解群眾所期所盼,我及時進村入戶採集群眾信息,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用實際行動打破了語言障礙,拉近了與農戶的距離,增進了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把百姓裝進心裡丨望謨縣麻山鎮岜叢村駐村第一...
    我叫楊國強。2018年,我受組織委派,從黔西南州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到望漠縣麻山鎮岜叢村駐村扶貧,擔任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在這三年時間裡,我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體成員共同努力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共搬遷村民404戶,1600人,完成整村搬遷任務,實現全村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姚望相助」,我們一直都在丨望謨縣第五中學支教...
    「早在1996年,『姚望相助,攜手脫貧』的故事就已經開始書寫,很慶幸我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賡續這段山海情緣。」獲得望謨縣優秀教育工作者表彰(鄭必凱 中)我叫鄭必凱,是餘姚市舜水中學的一名老師。2019年10月,我從1800多公裡外的海濱城市,來到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第五中學開展教育扶貧工作。從到達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了相關調研工作。
  • 大灣村的媳婦們(決勝2020)
    圖為大灣村風光。攝影:汪 誠一臨近中午時,我來到「細雨農家」的大門口。沒有人,大門緊鎖。從明晃晃的落地窗往裡看,能隱約看見櫃檯上擺放整齊的山區土特產。這兩年,大灣村綠色產業和紅色旅遊搞得風生水起,村兩委為村裡經營農家樂和民宿的媳婦們,爭取了不少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不看高大上的大酒店,專去做得好的鄉村農家樂,學習人家的接待水平和服務技能。2019年國慶節,「細雨農家」一下子來了很多客人,把七個房間全都住滿了,兩口子天天忙得連軸轉。肖細雨之前基本沒回過老家。
  • 「我的扶貧故事」昔日的貧窮村 如今的希望村丨望謨縣石屯鎮羊架村...
    扶貧先扶志,脫貧不能靠「長期輸血」,而是要「持續造血」,只要動起來就會有變化。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且深知農村對擺脫貧困的渴望,所以在與貧困戶的每一次交流中,我都會鼓勵他們樹立脫貧的堅定信心。
  • 脫貧攻堅貴州「9+3」縣區直擊之望謨縣:再造產業與再造村莊
    在完成搬遷後,裡落組從地圖上消失,它搖身變成為紫茶產業的地塊,準備以新的身份去撬動茶葉市場;在中天金融與中融人壽響應號召,決定結對幫扶大灣村後,這個深度貧困村落,正經歷從裡到外的變化。無論裡落組,還是大灣村,驅使它們變化的,是整合資源的力量。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這樣的故事,幾乎時刻都在上演。
  • 雲巖區赴望謨縣打易鎮開展脫貧攻堅幫扶活動
    近日,雲巖區直機關工委、區扶貧辦、區民政局組織對口幫扶望謨縣打易鎮脫貧攻堅黨建工作組、產業市場工作組、行業特色工作組等24家成員單位到望謨縣打易鎮開展「黨旗飄揚扶貧路·黨徽閃耀送溫暖」主題活動。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有「你」 不再畏懼丨望謨縣打易鎮石牛村村民...
    我叫羅文才,是望謨縣打易鎮石牛村的村民,我家有兩個孩子在讀書,家庭負擔較重且沒有穩定的收入,被村裡評為了貧困戶。  成了貧困戶,我的孩子得到了教育資助,這對我家來說簡直是福音。  以前,每當要開學的時候,我的心裡就開始擔心,去哪裡給孩子籌學費呢?如果籌不到,我該怎麼辦呢?
  • 「我的扶貧故事」壩奔奔小康|望謨縣平洞街道壩奔村第一書記
    我叫孫國君,現擔任望謨縣平洞街道壩奔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我受組織委派,來到在壩奔村駐村,1年多的時間,有兩個人的事使我難忘。一個是盧媽海定,她丈夫因車禍去世,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成人,生活異常艱難,還好她家符合搬遷條件,在望謨安置點申請了80平方米的易地扶貧搬遷新房。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之「手」 託起生活的希望
    息烽縣鹿窩鎮馬屯村駐村第一書記鄒佩言: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揮灑青春和汗水我叫鄒佩言,是市委統戰部一處的工作人員。2019年1月,我被選派到息烽縣鹿窩鎮馬屯村駐村,6月份調整為駐村第一書記。於是,我帶著村幹部四處聯繫加工廠、蔬菜配送公司等,在單位主要領導協調下,最終促成了合力超市和馬屯村達成收購意向。2019年10月底,我在前往鎮政府對接工作的路上不慎摔傷,經醫院檢查為肘關節粉碎性骨折,並進行了手術。手術後在家養傷的3個月裡,即使左手吊著繃帶,我的心思也時刻牽掛著村裡,隨時和村裡保持著聯繫。
  •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從群眾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答案,真心能換真情!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