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要說誰寫的詩好,科教授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唐代的大詩人李白,畢竟人家「詩仙」的美名,可不是白叫的。
就連唐朝文宗皇帝都曾經下詔,御封李白的詩歌,為大唐「三絕」之一。
看來在唐朝,李白的名氣也不比現在小。
不過和李白一起被冊封的,還有另外「兩絕」,到底是什麼樣的絕技,能和李白的詩相提並論呢?
裴旻,唐朝開元年間人士。
作為一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裴旻的武功非常了得,劍術造詣極高,尤其是他的獨門絕技——劍舞,更是精彩到成功入選大唐「三絕」。
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
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不光是王維,據說李白也曾經拜裴旻為師,為的就是學習他獨到的劍舞。不過科教授還真沒聽說過,李白劍舞水平怎麼樣,可能裴旻這兩下子不是誰都能學得會的……
據《獨異志》記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
就是說,裴旻可以把劍擲到數十丈的高空,然後任由劍筆直的落下來。他卻漫不經心地拿著劍鞘,從高空墜落的寶劍直戳入鞘,周圍的人都嚇傻了。
科教授覺得,這已經不能算是劍舞了,簡直就是蒙眼扔飛刀一樣的魔術了。
然而裴旻的劍舞不光好看,還有專門「嚇唬」文人的神奇功效。
《獨異志》中還記載了另一個故事:裴旻將軍的母親去世,他希望大畫家吳道子能為母親畫一幅壁畫。然而吳道子表示,他正處在沒有靈感的「瓶頸期」,實在是畫不出來。
裴旻聽了,當下決定給吳道子表演一段劍舞,「刺激」一下他。只見裴旻神態自若,動作卻「走馬如飛,左旋右抽」。
驚呆了的吳道子頓時才思泉湧,畫出了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新作。
看來什麼時候科教授也「才思枯竭」,寫不出文章來,看看裴旻將軍的劍舞,可能就好了……
可惜裴旻的劍舞絕技沒能傳到今天,科教授是見不到現場版的了,不過剩下的一絕,咱們還是能見到實物的。
同樣活躍在開元年間的大書法家張旭,能夠成為「三絕」之一,靠的是他的草書。或者說,是靠著他特別草的草書。
張旭的草書有多草呢?如果說別人的草書都算是「正常」的話,那麼張旭的就是「顛逸」。唐代李頎曾經形容張旭:
張公性嗜酒,豁達無所營。
皓首窮草隸,時稱太湖精。
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
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
和李白一樣,又是一個酒狂,李白是不喝酒就寫不出好詩,張旭是不喝酒就寫不出好字。
不過,這個「太湖精」和「長叫三五聲」,已經不是單單喝醉酒就能達到的境界了,科教授總覺得,有點像是其他的什麼東西……
當然了,如果光是草,就能算是好字的話,科教授早就是世界級的藝術家了。張旭的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狂草的同時,還能「不逾規矩」。
歷代書法家都說,張旭的草書是在將傳統筆法純熟運用的基礎上,再隨性賦形和暢意表現而形成的。
不過科教授發現,張旭也是能「好好」寫字的,比如這幅《郎官石柱記》,就是工工整整的楷書。
這麼說,書法家們說張旭「基礎很好」,應該是沒錯了。
裴旻的劍舞看不到,張旭的草書看不懂,看來科教授要想體會一下「三絕」的魅力,只能回去接著讀李白的詩了。
同樣作為「三絕」,裴旻和張旭卻沒有李白名氣大,可能就是因為大多數人跟科教授的想法一樣吧
其實我們應該爭取,復原劍舞、讀懂草書,這樣才能將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百家講壇
《隋唐百姓的日常生活》
播出時間:11月20日-12月1日 11: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於毅 高貝貝(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