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 大唐「三絕」

2021-03-05 共產黨員


  但凡是中國人,一提及大唐,少有不為唐時的繁榮、強大及其璀璨之文化而驕傲的。不同於宋時經濟、文化發達卻武力孱弱,唐朝卻是文治、武功皆備。文宗皇帝之時,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御封為大唐「三絕」。此「三絕」者,雖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質,亦有相通之處,皆具有大唐文化精神之鮮明特徵。

  大唐之所以為大唐,更是因為其獨具恢弘、豪放且鮮活的文化氣質。唐太宗李世民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貞觀政要》中說道:「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正是他的這種兼容並蓄的執政理念,使得唐時的開放精神與包容精神,是歷朝歷代皆難企及的。因此,唐時的文化精神,也是博大而渾厚的,且因為西域文明的注入,又帶著幾分狂放不羈之表現。

  到了開元、天寶年間,大唐的文化藝術發展更是到了登峰造極之水平,湧現出一大批驚才絕豔之輩,而「三絕」者,亦皆是出現於此時。「三絕」者,詩仙李白之名最是響亮,不管在其生前還是身後,皆是響徹寰宇,無人不曉;而草聖張旭,雖在書法界自創一派,有開山祖師之地位,但民間除了書法藝術愛好者,所知者甚少;至於武聖裴旻,史書記載猶少,故知者更是寥寥。不過,有意思的是,此三人者,竟然頗有交集,倘以李白為主線的話,可以發現,他不僅與張旭是資深酒友關係,且與裴旻是師徒關係,少年時曾從其學劍。

  李白,是千餘年來唯一被稱為「仙」 的詩人,若說唐詩代表著中國詩文化的巔峰水平,那麼,李白即是此巔峰上的第一人。他一生作詩九百餘篇,其詩豪放、大氣、開闊,藝術手法誇張而又充滿獨特的想像力,往往有出神入化之感,故賀知章稱其為「謫仙人」,杜甫則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價。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且「劍術自通達」,可謂文武全才。李白少年起便仗劍遠遊,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因胸懷「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之志,故一心尋求建功立業之機會。但直到四十歲,其詩文亦早已名滿天下,卻依然是一介布衣,猶是屢行幹謁之舉,所以他嘆道:「我有吳越曲,無人知此音。」

  四十二歲時,李白才因為賀知章之推薦,得以被玄宗皇帝賞識,且詔封翰林院。初始,李白有一種如願以償之快意,躊躇滿志的他,甚是有股「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之豪情。但可惜的是,其時玄宗已不復早期執政之清明了,縱李白滿腹經綸,然帝王心不在此,又待呼奈何!再加上「白玉棲青蠅,君臣忽行路」,玄宗因受讒言影響,對他也日漸疏遠,所以他最終落得個賜金放還之悽涼下場。一腔熱血化為烏有,這個打擊不可謂不沉重,所以他後來才有「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之悲嘆。

  政治上失意如此,李白就於酒中尋求心靈解脫與快意,更以「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之句,聊以自慰。因為,即便悲憤,李白也絕作不出唉聲嘆氣之狀。他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開篇第一句即是「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表明他對以往的一种放逐態度,好也罷,壞也罷,總之不必再執意於過去的得失了。就算「人生在世不稱意」,我也依然心存「明朝散發弄扁舟」之樂觀。這就是李白的偉大之處,縱內心煎熬如斯,他也依然無改其豁達、豪邁之本色,是以其詩能夠「悲而不頹、哀而不怨」。

  同樣的文字,同樣的寫法,也只有李白,才能寫出如此磅礴大氣,而又令人盪氣迴腸之感覺。看他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前者是對自然景觀之描寫,壯瀾的黃河與大海,唯在李白的筆下,才能讓我們知道,原來還可以更壯瀾如斯。後者卻是抒發「人生苦短」之情,在大時空的背景下,青春至年老竟是「朝」與「暮」的轉變。所以,當詩人再發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之感嘆時,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心愛名山遊,身隨名山遠」的李白,不但具有遺世獨立的道教精神,亦具有豪俠之氣,就像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所言:「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所以,仗義疏財如李白者,仕途追求是高尚的、遠大的,渴望建功亦非貪戀一己之榮華富貴,而是因為他篤信「大丈夫有四方之志」,且他骨子裡流淌著先祖李廣之血液。故他在《贈張相鎬二首》中寫道:「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苦戰竟不侯,富年頗惆悵。」

  在長安期間,李白、賀知章等八人經常一起飲酒,杜甫戲稱他們為「飲中八仙」且為此作詩一首,草聖張旭,亦在其中。在這首《飲中八仙歌》中,杜甫對李白和張旭的描寫皆十分傳神,甚至成為他們日後的一種身份符號。「李白鬥酒詩百篇」之句即出於此,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更將李白醉後狂放不羈的姿態刻畫得栩栩如生。而「張旭三杯草聖傳,……揮毫落紙如雲煙」,不僅為草聖之名直接定位,且展現出張旭醉後揮毫之灑脫、自如。不得不說,也唯有以杜甫之境界,才能深諳詩仙與草聖的精神氣質,這是屬於絕世「高手」之間的默契與友誼。

  張旭,亦是才華橫溢、灑脫不羈之人,其個性頗為獨特。他嗜飲如命,常於大醉後提筆落墨,一揮而就,抑或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據傳,他甚至有過醉後以頭髮蘸墨書寫之經歷,故又有「張顛」之雅稱。他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書法功力深厚,字字有法,但又能夠自成一家,創造出瀟灑飄逸、變幻莫測的狂草。他的字深受世人所喜愛,若是偶得片紙隻字,都如獲至寶,世襲珍藏。

  據史載,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張旭請教筆法,詩僧懷素亦是繼承張旭之狂草筆法。唐韓愈在《送高閒上人序》中贊之:「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裴旻其人,有劍聖之稱。據《獨異志》載,其「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又據傳,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

  唐時劍舞之風盛行,公孫大娘即是以善舞劍器聞名天下。她於民間獻藝時,觀看者可謂人潮似海。草聖張旭曾自言,觀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而得書法之神。公孫大娘的劍舞之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裴將軍滿堂勢」,即根據裴旻將軍獨到的舞劍技藝改編而成。杜甫曾大為讚嘆:「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可見其劍舞之精妙無雙。

  公孫大娘是民間藝人,裴旻則不然,其苦練劍術是為了沙場建功,而非獻藝於人前。也因此,他的劍術尋常人難得一見,然他不動劍則已,一動劍則有「驚天地,泣鬼神」之勢,見之者必然終身難忘,故世間始有「劍聖」之盛名流傳開來。

  「三絕」中李白和張旭都是狂放不羈之性格,裴旻我們雖知之甚少,但能夠使出那般凌厲風流,且令人如痴如醉之劍舞的人,亦應為灑脫、豪放之人。不得不說,這跟彼時大唐之文化精神是有關係的,因大唐文化是有容乃大的,大唐的文人武士,縱不能在廟堂得意,也可在江湖中揚名。故所謂「三絕」者,亦是一種絕世風流,以及豪放精神之體現。

  (來源:學習時報)

相關焦點

  • 【夢回大唐】 大唐「三絕」——詩仙李白、草聖張旭、劍聖裴旻
    但凡是中國人,一提及大唐,少有不為唐時的繁榮、強大及其璀璨之文化而驕傲的。
  • 除了李白的詩,還有什麼可以名列大唐「三絕」?
    就連唐朝文宗皇帝都曾經下詔,御封李白的詩歌,為大唐「三絕」之一。看來在唐朝,李白的名氣也不比現在小。不過和李白一起被冊封的,還有另外「兩絕」,到底是什麼樣的絕技,能和李白的詩相提並論呢?裴旻,唐朝開元年間人士。作為一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裴旻的武功非常了得,劍術造詣極高,尤其是他的獨門絕技——劍舞,更是精彩到成功入選大唐「三絕」。
  • 四川綿竹三絕分別指哪三絕?很多人都用過它們!
    綿竹綿竹特產豐富,最出名的就要數綿竹三絕了。綿竹三絕是指綿竹的酒、畫、茶。它們具體指什麼酒?什麼畫?什麼茶呢?綿竹三絕:1、劍南春酒劍南春酒,四川省綿竹市劍南鎮特產,綿竹三絕之一,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據《後唐書·德宗本紀》記載,在盛唐時期劍南春被選為宮廷御酒。
  •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其書法有多"絕"?
    這十塊「三絕碑」是:四川成都《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廟《蘇軾荔子碑》、山東《濰坊新修城隍廟碑》、福建泉州《萬安橋記大字碑》、河南許昌《上尊號與受禪碑》、湖南郴州《蘇仙嶺三絕碑》、湖南祁陽《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開善寺《寶志公像讚詩碑》、陝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鄭州《蘇軾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石碑》下面一起欣賞一下:
  • 《天涯明月刀手遊》三絕仙子是什麼意思 三絕仙子含義解答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已經上線了,三絕仙子是遊戲裡面一個顏值很高的角色,這個角色,玩家是可以將其收為隊友的
  • 我們為什麼要讀史,讀史能帶給我們什麼?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讀史呢?讀史又能帶給我們什麼呢?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第一條可以說出的原因便是:獲得心靈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愉悅。但實際上,這樣的愛好者從比例上來說,並不多。從讀史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這算是歷史的功用之一,但從來都不是唯一的功用,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功用。
  • 裴旻為何能與李白並稱為唐朝三絕之一
    裴旻和李白  裴旻和李白都是唐朝的名人,裴旻的劍術和李白的詩都是唐朝三絕之一。不僅如此,李白還曾跟裴旻學習過劍術,因為裴旻的劍術是非常出名的,被人們稱為劍聖。  裴旻劍術非常高超,關於裴旻的故事也有很多如裴旻射虎、裴旻射殺大蜘蛛、裴旻舞劍等,著名畫家吳道子曾看裴旻舞劍後畫出名畫。後世也有說裴旻的劍術其實並沒有那麼厲害,只是花拳繡腿,根本沒有實戰性。
  • 塔爾寺三絕指的是什麼?
    塔爾寺三絕指的是什麼?塔爾寺藝術三絕為酥油花,堆繡,壁畫尤其值得一看。酥油花,是塔爾寺的第「三絕」之一。酥油花的素材一各種佛像、人物、花卉、樹木、飛禽、走獸以及宗教故事、人間天上生活及神話故事為主。
  • 問曰:讀史何以明鑑
    古來君子讀史,為知天下興替,為識國之政要,為謀官場要職。而我讀史,獨少了功利,只為讀而讀,反而有所收穫。我想這是讀史教會我的第一個道理:讀書求知,當少一些對功利主義的追求,多一些不為什麼的堅持。書中多有典故,有很多時興的話,千百年前就已流傳。
  • 回望大唐長安 弘揚絲路精神 | 遺蹟講故事:盛唐的印記
    「二聖三絕」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而後經歷代改建、修繕,逐漸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漸演變成具有中原建築特點的磚仿木結構,成為可登臨的樓閣式塔。這一過程生動地體現了佛教建築藝術傳入中國並逐漸的中國化。
  • 武大郎炊餅 陽穀三絕,翻板翻轉燒餅爐
    介紹:水滸三絕又稱陽穀三絕,相傳源於宋末年梁山打虎英雄武松之兄武大郎因武大郎的炊餅生意不好做生活貧困,只能每餐以潘氏祖傳蒸鹹菜絲為食用主菜。武大郎便特邀弟武松和陽穀知縣來家吃酒,鄰居王婆主動前來幫助料理,並把自家唯一的一個老南瓜帶來製作成粥,知縣吃後讚不絕口,提筆寫下「陽穀三絕字號。從此,武大郎後代便以「三絕「謀生。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創新與改進,「三絕」被改制成現在的水滸三絕套裝銷售,其中武大郎燒餅金黃酥脆,潘金蓮鹹菜清香綿軟,王婆南瓜粥口感爽滑三者合食營養豐富,食用後回味無窮。
  • 五行通背三絕掌(圖文)
    三絕掌運用是否成功,引手掌是關鍵。二、三絕掌五行通背拳中有著名的「三絕掌」、「三絕腿」和「三絕炮」,專打人體中線上的要害部位,如百會穴、眼睛、心窩、丹田穴、襠部等,簡捷實用。其絕妙變化就是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守中打中」這一法則,充分把古老而神秘的通背拳敏捷迅猛、令人膽寒的中線突破、勇往直前的戰鬥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 天涯明月刀手遊三絕仙子地圖分布位置 曲無憶技能介紹
    最近玩天涯明月刀手遊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三絕仙子在哪裡?「三絕仙子」指的是絕不會笑、絕不能惹、絕不認輸的寒江城代盟主曲無憶,很多玩家都喜歡這個妹紙,但是不知道她在哪裡,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天涯明月刀手遊三絕仙子曲無憶位置介紹了,一起來看看吧!天涯明月刀手遊三絕仙子在哪裡
  • 他是大唐末代皇帝的爹,出狼窩入虎穴,有心光復大唐卻又無力回天
    【春哥讀史:這半年多,春哥潛心讀史,研究中國歷史的各個階段,越來越覺得歷史的魅力所在,從一個個人物,一段段歷史事跡裡面無不浸透著人性的善惡、看待世界的格局、以及天時地利人和的際遇。春哥決定以自己的筆觸再次敘述唐末到明清的歷史,這也是我們這個國度一段珍貴的記憶。】
  • 梁啓超:讀史的方式
    讀史,外的益處,固然很多,內的益處,亦復不少。 史家有社會個人兩方俱顧慮到的,好像一幅影片,能教人哭,能教人笑。影片而不能使人哭,使人笑,猶之歷史不能增長知識,鍛鍊精神,便沒有價值一樣。 戊 讀史的方式 附帶要說幾句:關於讀歷史的方法,本來可以不在這兒講。
  • 劍魂三絕動畫被優化,這一波是真香了
    鬼劍士從dnf開服到現在就一直是親兒子般的存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玩家基數大,所以這一次的三絕從鬼劍士開始也是正常的,不過這三絕的消息放出來之後,著實是讓劍魂玩家們驚掉了下巴,不是因為別的,最大的原因就是三絕動畫,實在是太違和了。
  • 大唐北都太原「日」字形唐式住宅布局「狄公祠」12月1日開放
    并州才子狄仁傑真乃大唐名相國之柱石!狄仁傑為武則天把皇位傳位李顯居功至偉,大唐江山才得以恢復。狄仁傑(公元630—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寧州刺史、文昌右丞、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久視元年(700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 《感遇詩三十八首》《大唐中興頌》和《題浯溪石》有什麼關係
    詩作對元結(次山)的《大唐中興頌》作了公允深刻的評論,指出了元結文章的特點:長於記敘,語言簡潔含蓄,與蘇源明(中行)、陳子昂、李白、杜甫、韓愈(退之)相比,可算是獨樹一幟。《大唐中興頌》聞名於世是因頌文奇、書法奇、石崖奇「三絕」。
  • 聞名天下的「三絕碑」,看看書法有多「絕」?
    「三絕」:文絕、書絕、畫絕亦或刻絕!
  • 鳴沙史學嘉年華青年活動 | 新青年如何讀史
    鳴沙史學嘉年華青年活動 | 新青年如何讀史 2020-11-23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