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科技圈駛離「避風港」

2021-01-11 極客公園

剛剛翻篇的 2020 年,對中國的科技圈來說該如何定性?這可能是個令人精神分裂的問題。

一方面,中大型科技公司股票高漲,業務繼續向前。另一方面,他們遭遇的公關危機、政策約束、以及面對的社會情緒也歷史性的到達高峰。

他們突然不再是被包容的「科技先鋒」,被嚮往的「創業英雄」,被崇拜的「商業偶像」、而成為了被認真審視,不斷詰問的「未知力量」。

據我了解,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復盤 2020 年出現的這些現象,因為這已不是個「明日天氣」如何的問題,更像是要面臨一個「季節」的更替,這需要做更深入的思考和調整。

所以,為什麼在 2020 年科技公司們失去了多年來的「避風港」?而 2021 年的科技圈,又將面臨什麼?

「蜜月期」是怎麼結束的?

網際網路發展初期,著名的「避風港原則」成為了保護這個新生力量發展的「溫室」。

這來自美國 1998 年制定的《數字千年版權法案》(DMCA 法案)。美國當時規定所謂的「避風港原則」主要面對的是侵權問題。考慮到未來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網絡公司沒有能力和時間對他人上傳的作品進行逐一且全面的審查,無法知道侵權事實的存在。所以如果出現侵權問題的時候,在著作權人通知的情況下,對於侵權內容進行移除就可以不承擔責任。

「通知+移除」這種避風港原則,本質上是「知錯就改」、「不知則無罪」的原則。這降低了網絡空間提供型、搜索連結型等網際網路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刺激了這些公司的發展壯大。

2001 年,中國著作法的修訂過程中,涉及網絡著作權以及網絡侵權的問題已經開始大量出現。中國也是這個時候引入了避風港原則,也客觀上助推了新浪、搜狐、網易、百度等眾多企業的發展。

這一包容和鼓勵發展的思路,後來逐漸成為了一種社會文化。對於網際網路和科技創新領域之後的一場場變革,監管層和社會也採取了「鼓勵探索、見錯改錯」的心態。於是「技術中立」論成了主旋律,除非某件事嚴重違反「公信良俗」,或者衝撞國家基本政策。

但經過 20 年的發展,如今似乎情況不一樣了。當年要鼓勵的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已經從可愛的孩子,長成了精壯的少年,甚至有的已經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巨頭。這時候「包容和鼓勵」顯然會被「責任與約束」所取代。

但這還不是社會心態變化最核心的原因,最核心的原因在於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進入尾聲,「數據智能」紅利期的消失。

2007 年蘋果第一代 iPhone 面世,智慧型手機時代拉開序幕。iOS 和 Android 兩分天下,實現了系統層面的標準化;在硬體層面,智慧型手機的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不斷加強,智慧型手機在 10 年內快速實現了平價化和普及化。整個行業的價值點開始由硬體轉向「數據」。或者說,不斷豐富的商業數據和用戶數據,帶來了真正的商業變革。

10 年來,現實世界不斷被摺疊到網際網路中。社交、電商、生活服務、內容消費被不斷重新定義,帶來巨大的效率提升,也給用戶帶來大量便利,而那些能給用戶便利的公司,也積累了大量「用戶資產」和「數據資產」。

緊接著,行業的價值點進一步轉移到對於數據的分析和運用層面,這也引爆了新一輪技術創新和產業紅利,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飛速發展。在新的技術支撐下,對數據資產的運用進一步提升了效率,某種程度上這完成了「數據化-效率提升」的往復循環。

而之前贏得了用戶資產和數據資產的巨頭,當然也更有機會給數據加上智能,進而在價值創造上再上一個臺階。

直到 2018 年的時候,網際網路用戶的滲透率進入平臺期,同時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產業格局基本也已經形成。因為巨頭已經佔據了絕大部分用戶和數據資產,新一代的創業者已經很難再有跑馬圈地的機會,大多是在細分領域尋求運用數據智能的機遇。

正是這個歷程,最終也讓中國社會廣大用戶與科技網際網路企業的「蜜月期」,走向了終結。

過去 10 年,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的競爭確實帶來了巨大的好處。無論是「薅羊毛」的時代,還是日新月異的創新產品,以及用戶體驗的進步,這些都源於企業之間為了抓住時代機遇所帶來的激烈競爭,以及背後資本的加持和催化。

為了贏得用戶資產和數據資產,科技網際網路公司聚焦在與用戶建立了非常好的「雙邊關係」,對用戶展現了最美的一面。

但如今格局已定,這些企業的當年耳目一新的服務,已經變成日常「油鹽醬米」的相處。於是這場變革中未完善,過去被忽視的一些負面的東西,哪怕是只是概率上無法避免的局部問題,也必然會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從「雙邊」到「多邊」

科技網際網路這些年的發展,一直是以和用戶的「雙邊關係」為主導的。解決用戶的痛點,就解決了問題的核心,讓用戶有利益可拿,用戶就可以包容各種不完美。

但科技網際網路實際上也遺留了不少現在依然無解的問題。可以預料這些問題會越來越多地被討論。比如關於用戶數據的資產歸屬問題、使用權限和規則問題。過去用戶無意識也不關心,但過了蜜月期,該說清楚的不說清,一定會持續爆發矛盾。

而更複雜的,還是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開始要面對複雜的「多邊關係」——對整個價值鏈、對社會,甚至是社會上每個個體來說,你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比如當年共享單車為了用戶體驗和自己的市場份額,無限制的投放車輛,帶來巨大的浪費和對城市空間的擠佔,最終被政府強約束。這就是過於強調和用戶的雙邊關係,而忽視多邊關係的典型案例。

隨著科技公司力量越來越強,而給用戶的服務成為日常化的體驗,再加上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只取悅用戶的雙邊關係越來越不能支撐一個企業之於社會的意義。

一個科技企業是否建設了一個系統,讓儘可能多的人也能有創造價值的機會?還是只完成了效率的提升和價值向自己的集中?

換句話說,過去大家只關注「數據智能」這個先進生產力——它如果跑的太快,又只被科技公司所擁有,會帶來強烈的馬太效應,進而帶來對立。這就會面對「生產關係」的問題了。

比如在中國經濟因為疫情而降速、低收入人群收入受損嚴重的大背景下,巨頭爭相入局社區團購引發的質疑,本質上就是這個情緒的體現。

「今年錢是不是掙的太多了?」、「市場份額是不是太大了」,這些聽起來對商業公司有點「裝」的問題,其實是個更大尺度的世界觀問題。那些通向長期價值的企業,反而很有必要每年都問一問自己。

接受科技還有所不能

每一個人都有動物性和社會性,動物性讓你生存、發展、佔有、繁育;社會性讓你創造、貢獻、分享、傳遞。

一個公司恐怕也是如此。中國改革開放也才 40 多年,中國商業文明與中華文明相比還無比稚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實,科技網際網路發展這 20 年,大部分企業都是「動物性」主導的,因為這個市場太有價值,玩家們都太聰明,競爭確實空前激烈。沒有足夠的「動物性」,你都無法生存下來。

但是科技網際網路越來越成為一個主旋律,當數位化浪潮開始重新繪製這個世界,而科技公司越來越成為主力軍的時候,必須開始對「社會性」展開更多思考。

站在公司個體角度的「動物性」,科技是先進的武器和工具,只要不違法違規,你可以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運用它。但是站在「社會性角度」,科技確實不是無所不能的,他一定有所摧毀有所創造,他的連鎖反應極其複雜,你很難做到在自身利益最大化之上,也完美消滅一切問題。這時候如何理解科技並做出選擇,是個全新的視角。

所以,與用戶「雙邊關係」的「小系統」,很有必要提升到與社會「多邊關係」的「大系統」來做重新運算。

比如外賣業務讓用戶以可接受的價格,30 分鐘吃上熱飯,進而生活更美好,這是個雙邊小系統問題。但是讓騎手、餐館都有收益上的提升,並且生活更美好,這就複雜了很多。如果再加上減少違章事故,提升環保、促進就業等等,就是更複雜的多邊大系統問題。

這些都不是科技今天說解決就能解決的,他需要到最底層做思考和建設,而這些甚至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進步。

過去,科技代表先進,總是一副炫酷、銳利、無所不能的樣子。所謂「黑科技」的提法就是一種刻意塑造的銳利感。但今天,科技最需要的是「我們還有所不能」的坦誠。

當社會對科技企業提出質疑,對「社會性」提出新的要求,這時候簡單認錯說「沒有藉口」也是一種強行的裝酷,不是一個平等溝通的態度,因為平等了才會坦誠。明明很多問題不是看到就能立即解決的,為什麼要說「沒有藉口」呢?

這背後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要如何解決?準備先怎麼做?一段時間後有什麼進展?這些可能會體現出「有所不能」的坦誠,是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需要在新的社會環境下重新學習的。

這不是一種話術,而是一種思維的變化。科技網際網路的力量變了,社會對你的期待不一樣了,那科技公司就必須主動坦誠的回應這個期待。你這時候不能簡單去平復情緒,更無法抱怨這是我的責任嗎?這是不是對一個企業來說不公平?

其實,公平是一個依託於規則的事情,但是規則會隨著時代而變化。只有平等和公正,才是長期的社會價值觀。這一點,特別需要科技圈在駛離避風港之後,細細品味。

很多時候,合理的事情無法行動,是因為一種「囚徒困境」——競爭如此激烈,容不得自我束縛。

我記得兩年前曾經和幾位朋友探討確保「用戶數據安全」,是不是競爭力的問題。大部分人認為這個想法是偽需求,意義不大。但 2020 年蘋果更新了引發震動的用戶數據授權的新規則,小米也放出了「照明彈」的功能,我認為這些正確的事情,通向的都是長期的競爭力。

現在每年大公司往往都會出 CSR 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體現他們在公益領域所做的事情。其實如果把那些站在「社會性大系統」角度思考,最終選擇增加的成本、損失的效率、少掙的錢寫到財報裡,更能證明這是一家「好公司」。

說到底,科技公司其實沒有必要為丟掉避風港而惶恐,能做的事情很多,早點開幹吧!

相關焦點

  • 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參選企業:瀧圖醫療科技
    較之過往三屆,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評選規模更大,影響力更廣,評選機制更加完善公正,不僅延續了年度優秀VR/AR硬體、年度優秀VR遊戲/VR影視/XR應用等獎項的評選,還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新增5G+XR創新應用獎、XR融合創新獎等獎項,以鼓勵在5G應用場景探索、融合創新等領域進取突破的先驅者們。
  • 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參選企業:影創科技
    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由93913虛擬實境網與邀界網共同主辦,旨在搭建一個連結優質資源、推動產業發展的平臺,並通過年度評選活動 較之過往三屆,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評選規模更大,影響力更廣,評選機制更加完善公正,不僅延續了年度優秀VR/AR硬體、年度優秀VR遊戲/VR影視/XR應用等獎項的評選,還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新增5G+XR創新應用獎、XR融合創新獎等獎項,以鼓勵在5G應用場景探索、融合創新等領域進取突破的先驅者們。
  • 影創科技的「鴻鵠」之志,有多高遠?
    2020年世界VR產業大會上,影創科技發布了一款全新的頭手6DoF MR眼鏡——「鴻鵠」。儘管產品還未正式上市,但集諸多優點於一身的「鴻鵠」,可謂是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XR硬體之一。「鴻鵠」基於高性能的高通驍龍XR2晶片打造,分體式的設計讓眼鏡部分的重量僅85克,擁有著時尚的外觀和先進的全自由度手勢操作,配合影創科技自主研發的SLAM空間定位算法,能帶來更「本能」和「真實」的交互體驗。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鴻鵠」誕生的前因後果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93913專訪了影創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孫立,圍繞與上述問題相關的數個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 球鞋KOL「出圈」記
    當我在Sneaker Con廣州站現場,問幾位球鞋潮流領域的KOL,他們對於這個新職業的看法與規劃——大家一致認為,5G即將來臨,行業前途可期,而他們年度關鍵詞,都望向了「出圈」。03帶貨匹克公司於2018年年底推出全新自適應中底科技產品——態極(PEAK TAICHI),沒想到這是國產品牌鞋類的「另類突擊」,在與幾位球鞋KOL聊天過程中,大家都覺得「匹克態極的科技確實能讓人眼前一亮。」當新科技誕生時,球鞋KOL是最先能敏銳觀察到的一群人。
  • 「看見2021」獨家專訪蘋果葛越:科技在為所有人賦能時 才是最強大的
    鳳凰網科技/作者 閻爍2020 年終,鳳凰網 · 凰家評測繼續「看見」行動,持續關注那些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今年我們通過對 7 款旗艦手機和 24 款主流 app 的視覺無障礙評測,這也與我們 2018 年的「看見」行動角度相同,來看看我們在2年前發現的無障礙問題,哪些廠商進行了改進與提升,而哪些廠商還在原地踏步,帶給視障朋友一份購機與 app 避雷指南,同時也再次呼籲科技廠商重視無障礙體驗,讓科技真正的為每個人。
  • 「流鶯」突臨澳門!「新沙圈」再現澳門男人之「性地」!
    「沙圈」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末。據悉,當時有風靡歐美的「巴黎艷舞團」來澳演出,但當中有「俄妹」趁機「企街」搵快錢,「沙圈」是其中一個據點。「沙圈」,原指馬匹走到公眾席上,任馬迷近距離觀察馬匹狀態的地方;但在澳門,「沙圈」指的是一群徘徊賭場的「流鶯,也稱為夜鶯」。
  • 剛剛,CVPR 2021論文接收結果「開獎了」
    剛剛,CVPR 2021 正式「開獎」!「接收」還是「被拒」,也終於有了最終結果……據官方消息,在大約 7500 份提交中,有 5900 篇進入了決策流程,其他未進入的論文或因提交格式不正確,或因評審意見被撤回。最終進入決策流程的論文有 27% 被接收,共 1663 篇(非最終統計,僅供參考)。目前投稿人也可以通過 ID 檢索的方式來查看自己的論文接收情況,極少數論文的接收結果因調查情況而延遲,後續將出現在最終列表中。
  • 路虎的「科技樹」
    在工業時代的這些「科技企業」中,路虎成為了其中技術追求鮮明,甚至是偏執的「極客」。越野成為了路虎「科技樹」的主幹。從 1950 年代的動態改變四輪系統,到首個電子牽引力控制、「一體式車身框架」架構、「地形響應」系統,再到 E-地形技術、全地形反饋適應系統、全地形「透視」技術,甚至是不斷升級演化到現在的路虎全地形科技等等,對於「越野技術」自動化、智能化的探索,路虎一直沒有停止。
  • 「院校分析」:2021蘇州科技大學藝術設計考研擇校分析
    置頂關注「風暴設計考研」風暴君不定時為您更新優質學習乾貨設計 | 考研乾貨 | 手繪 | 經驗分享/ 選擇一所合適的目標院校至關重要 / 院校分析第「33」期風暴設計考研《2021院校分析》系列我們將從院校官網為考研er匯總藝術類考研招生信息為考研er帶來更直觀的院校信息FENGBAO*ER風暴設計考研2021「院校分析」
  • 東森房屋站穩海外市場 看好2021年疫後復甦
    (圖/謝盛帆攝) 陳政錄/綜合報導 東森房屋近年積極布局海外,選定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等主要市場,2017年進軍內地、2018年將旗下國際不動產中心正式更名為「東森國際地產」,並設立馬來西亞吉隆坡辦事處;歷經回歸東森集團、疫情調整後,隨海外房市有望迎來復甦,東森房屋將在既有基礎上,透過大數據的分析、思考跨業複合式經營
  • 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參選企業:江西科駿實業
    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由93913虛擬實境網與邀界網共同主辦,旨在搭建一個連結優質資源 較之過往三屆,2021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金V獎」評選規模更大,影響力更廣,評選機制更加完善公正,不僅延續了年度優秀VR/AR硬體、年度優秀VR遊戲/VR影視/XR應用等獎項的評選,還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新增5G+XR創新應用獎、XR融合創新獎等獎項,以鼓勵在5G應用場景探索、融合創新等領域進取突破的先驅者們。
  • 聚焦數據安全,「昂楷科技」獲「奇安投資」獨家投資
    36氪獲悉, 專注數據安全的深圳昂楷科技有限公司(即「昂楷科技」)今日宣布獲得「奇安投資」的獨家投資,這也是「昂楷科技」首次引進具有產業背景的機構投資者。「昂楷科技」CEO劉永波表示,此次融資完成後,昂楷將加速公司發展、加速發展數據安全治理解決方案的研發和服務升級,擴大銷售渠道建設,為客戶及合作夥伴提供更加完善的數據安全治理解決方案。數據安全是近年來網絡安全領域中的熱門賽道,隨著數位化進程,全球各地數據洩露和數據濫用事件頻發,各國對數據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
  • 「無職轉生」宣布遊戲化 2021年推出
    「無職轉生」宣布遊戲化 2021年推出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當漫畫「破圈」成為內容產業上遊,「燃也文化」要做漫畫「精品化」
    而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動漫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我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近3.5億,在線漫畫用戶量達1.67億,預計2021年可突破2300億元的產值。二次元市場在經歷2016-2018年的三年井噴期後,預計將在2019-2020年進入「水落石出」的市場階段。
  • 從小眾文化到破億的大生意,漢服經濟正「破圈」增長
    漢服的「破圈」,在引領文化審美的同時,打開了新消費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或將仍保持較高熱度和增長空間。近日,知名漢服品牌「十三餘」宣布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著名天使投資人王剛的覺資本領投。漢服品牌商家獲得資本的加碼,讓人們意識到原本的「小眾亞文化」正逐漸演變成擁有千萬消費者的「大生意」。
  • 361°品牌日:發布「Q彈科技」,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這一切可以先從「Q彈」說起。01延續海外線科技,Q彈技術與Q3科技平臺國際線產品一直是361°的驕傲,屢獲國際大獎,甚至還登上美國最權威的跑鞋網站RunRepeat的推薦名單之內。Q3名字也是「Q彈+361°」的結合體,取兩個名字的首個字母和數字,同時也寓意著「彈上加彈更加彈」的產品功能。在品牌日活動現場,Q3科技平臺下的系列產品也都相繼亮相。如Q3超、Q3淨界、Q3鈦速、Q3猛甲新產品,在馬拉松運動員李子成、職業拳擊運動員徐燦、遊泳選手張雨霏的見證下與消費者見面。
  • 剛剛,「強生」宣布開啟2021校園招聘!
    貓寧~艾瑞巴蒂你的專屬長腿招聘信息播報員UU小助手上線早在上周五火眼金睛本睛的小助手我就發現橫跨快消和醫療屆的巨頭——強生將在本周一,也就是昨天發布2021日化巨頭「寶潔」的網申只有13天!9月20日截止!
  • 拆解 小米手機5 揭開「黑科技」的真偽
    其中「小米手機 5」號稱具有「十餘項黑科技,很輕狠快」。「小米 5」可能是第一個能買到的量產版驍龍 820 手機,那麼「小米手機 5」究竟具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黑科技」?一起跟我們 ZEALER 的工程師把這部「小米手機 5 高配版」拆開看看。【 ZEALER | LAB 出品,轉載註明出處。】小米 5 沿續了小米 Note 3D 玻璃後蓋設計。
  • 「Bushiroad戰略發表會2021冬」情報總結——WS
    「Bushiroad戰略發表會2021冬」WS與Rebirth的發表會於今天1月18日舉行,VG發表會「Vanguard Project
  • 2021超夢幻「1月大牌彩妝新品」總整理,這波絕對買爆!
    共推出2色,「01瓷霧裸粉」展現柔亮霧感陶瓷肌;「02燦光裸粉」呈現閃耀光澤肌。艾諾琪博妞聯名刷具12件套組專為美妝細節控研發設計的刷具品牌「艾諾琪」,推出「博妞聯名刷具12件套組」,充滿仙氣的粉色消光外觀瞬間引爆美妝控的少女心!小從眼線眉刷、大至修容蜜粉刷一次擁有,刷毛柔軟舒適、抓粉力優秀能幫助彩妝完美顯色,此外還有實用的刷具包,CP值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