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癌要不要告知其真相?《別告訴她》帶你體驗中美文化差異

2020-12-23 迷影人生

經歷過了人生中到老之前或許是最長的一個假期,隨著疫情被攻克,我們的生活也終於逐漸恢復正軌。而我作為一名大學生,也得再次踏上離家的那條既熟悉又陌生的路。

這天,是我待在西安的最後一天,我們一家三口決定去看看爺爺奶奶,吃最後一頓飯。

鼓腹含和後,幾人共同臥於沙發上,我打開電視,想找部電影看看,突然發現了這部2019年末上映的影片,那時我看了劇情的簡介便饒有興趣,希望去電影院瞧瞧,無奈影片的排片量太少,方圓幾千裡的蘭州卻沒有一家影院願意上映,只好停息作罷,將其拋之腦後。

如今看到電視上已經上映這部影片,知道有關於親情,便正襟危坐讓親人們也一起看看這部溫暖人心的影片——《別告訴她》。

影片講述的是華裔碧莉的奶奶被診斷不幸身患癌症,但碧莉的家人們選擇隱瞞奶奶真相,假借一場婚禮的名義讓所有親人們回到奶奶身邊,見奶奶最後一面。

然而在從小生活在美國紐約的碧莉認為知道自己的病況是奶奶的權利,因此,圍繞在這個家庭中的中美文化差異產生了衝突。

電影本身雖說講的是一個悲情的故事,奶奶患得了癌症,或將不久於人世。但影片處處都會為了體現中美文化的差異而表現出一些奇妙的小心思。

比如剛下飛機的碧莉出了機場,便被一大堆油膩的黑車司機圍得水洩不通;比如中國特有的魔幻的「老年人鍛鍊法」;再比如硬要表現自己服務熱情的賓館經理,像每一個中國人一樣好奇著美國和中國哪個好?中國?還是美國更好一些吧?等等…

相信所有的這些都會給身在遠方的美帝人民帶來很多歡樂吧,而且我也並不認為以上是對中國的暗喻和諷刺,因為我們坐在電視前也都被逗笑了,時不時就會一齊傳來咯咯咯的笑聲。並非嘲笑,而是有默契的會心一笑,並深感欣慰自己能夠身處於這樣一個可愛的國度。

中國有句古話:患癌者,死之將至也。

已經無藥可救,又何必告訴對方呢,往往擊垮他們的不是癌症,而是得知自己患癌的恐懼,讓患者快樂地度過自己最後的時光不好嗎,這只不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罷了。

Knowing a person ’s condition is a basic human right.(了解個人的病情是個人的基本人權)倘若死亡的時間一定已經寫在了患者的命運的劇本上,那就是他個人的私人財物,是那個人的一部分,怎麼能因為種種而選擇隱瞞,這還是替患者做了決定。

華裔導演王子逸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挑選出了這樣一個值得人們探討的題材,中美家人雙方的行為更是影射出了中美的文化、思考方式、以及對待個人與集體的差異,正如影片中大伯所說:你把生命看作是個體的,這正是西方和東方的文化差異問題,東方人是把生命看作集體的。

兩種不同的想法和行為當然沒有高下之分,也並無孰優孰劣,但在現在糟糕的大環境下哪怕僅僅是一句無意的話,也會引起烏合之眾的罵戰。

所以為了不引起爭議,我會儘量讓我的雙重觀點分庭抗禮。

影片中的一個細節讓我對中國人認知翻然改圖。

傳統固有的人們對東方人的理解都是在情感方面的要比歐美人更加的細膩,但在影片中,當奶奶的妹妹說現在不是告訴奶奶真相的時候,碧莉問你怎麼知道的?她回答:我就是知道。

這是一個非理性的感性回答,但感性並不代表細膩;相反,追求邏輯也與情感細膩並不矛盾。

當一個人追求邏輯的為他人思考,不更應該是一種關心他人的表現嗎?這不是才應該是完全的設身處地的為自己愛的人著想嗎?而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原因就大放厥詞道自己只是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的話,這並細膩,僅僅是大言不慚,是迷茫,是愚笨。

更重要的是,原來奶奶曾經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送別爺爺的,原來自古以來中國的一代代人們都是未曾商量卻擁有奇蹟般地默契,就這樣一代代的相遇、送別、重生。

同樣,這樣的故事並非只發生在東方的世界。《蝙蝠俠:黑暗騎士》充滿正義感的白騎士因為受到小丑的影響,墮落成為雙面人,蝙蝠俠打到他之後中,他說不行,他不能以這樣的形式倒下,他是所有人正義的希望,他的存在是要告訴大家還是有人是善良的,還是有人是在對抗黑幫的,所以都是我做的,所有的惡名由我來承擔,原版臺詞是這樣說道:because sometime the truth is not good enough.

因為有時候,事實還不夠好;因為有時候,自己愛的人值得得到更好的。

《奇葩說》的一次辯題便是「如果你看得到一個人的死亡時間,你是否會告訴他」,我想,這也許就是老一輩的一代代的人們都在保持著無需多言的默契、保守著這個秘密的原因吧。

影片結束了,我的內心隨著碧莉的一聲吶喊,鳥兒的一齊高飛感慨萬千。

我想每個孩子的童年的記憶都會有很大的一部分被自己的上上一輩人所佔據,但隨著我們的成長,曾被我們深愛著的那輩人卻終將逝去,甚至會早於我們的青春逝去。無論是否告訴他們,大概都會成為我們人生中的最苦澀的記憶,會被我們悄悄的一片片揀拾,藏入記憶中的小匣子,從此再也不願打開。

但倘若真要等到那個時候的撕心裂肺,不如早早提出給予人們討論、脫敏的時間。《別告訴她》就是這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先例,將問題拿到臺桌上來:我們或許不能改變,但是卻能遵從老人們的想法,讓他們能夠了無牽掛。

一部電影,劇情跳躍,大量引人深思的隱喻,很明顯已經不適合老人們了,或許這也是一部分我們年輕人常常吐槽的無聊電視劇存在的一些意義,大是大非他們才看得懂,他們才會擁有茶餘飯後的娛樂談資。

時辰不早了,我要再次上路了,奶奶和電影裡碧莉的奶奶一樣,每次待我欲走之時,便會小心翼翼地從她的房子裡取出幾張紅鈔票,遞到我的手裡。從不問我是否需要,只是輕輕的說:可不能花在交學費上,要買點兒自己喜歡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觀眾只觀眾影片中呈現的中美文化差異,這未免顯得或許局限。想要真正理解導演拍攝影片的意義所在,必須要從多角度來進行結構。@陳冰研《別告訴她》是由華裔女導演王子逸指導,美國亞裔女演員奧卡菲娜主演的劇情片。
  • 電影《別告訴她》的思考:親人患了絕症,是隱瞞還是告知真相?
    電影《別告訴她》演繹了中國式親情。內容由一個真實的家庭故事改編而成。片名《別告訴她》中的「她」是一位罹患肺癌晚期的奶奶。全家人得知奶奶的病情後,假借奶奶大孫子結婚的名義,從四面八方回家團圓,目的是為了最後見奶奶一面。有的翻譯片名為《告別婚禮》。
  • 《別告訴她》:親人間要不要善意的謊言?
    但乍一看到《別告訴她》這部影片的女主角的時候,真的差一點棄劇了!一陣小掙扎後,成功吸引我看下去的是淚點!這部紀錄片式的片子非常生活化,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刻意選擇避而不談的問題,被串成了一個個淚點。我已經有好些年沒有在看電影的時候這麼老淚縱橫了。故事簡介《別告訴她》,是一部講述親情為主題的片子。
  • 《別告訴她》:在死亡真相的背後,探討親情和生命的意義
    「如果你突然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你會選擇告訴你的家人嗎?」當我被朋友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假思索就回答:「不會」在我看完《別告訴她》這部電影之後,我更加堅定了我內心的答案。《別告訴她》是美籍華裔導演王子逸獲得諸多獎項的一部優秀作品。
  • 別告訴她 文化碰撞中的骨血親情
    冬天不會害羞,出入寒風都要裹著一身銀裝,轉眼農曆新年就要來了。春節是每個中國人最為重視的節日之一,而親情,永遠是中華民族骨血深處最濃的執念。奧斯卡熱門電影《別告訴她》,講述的就是一個從團圓飯餐桌開始的故事。
  • 《別告訴她》北美上映好評如潮,國內遭遇滑鐵盧,葫蘆視頻免費看
    《別告訴她》北美上映好評如潮,國內遭遇滑鐵盧,葫蘆視頻免費看 當一個人的生命快要走向終結的時候,我們到底要不要告訴他/她。
  • 中式電影《別告訴她》國民奶奶火爆歐美,葫蘆視頻在線追劇
    當一個人的生命快要走向終結的時候,我們到底要不要告訴他/她。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這樣困擾著我們所有人類食物千古生命難題。美國人看重人權,覺得當然要講,他/她們有知情權,不講是犯法的。
  • 《別告訴她》,依然不能告訴她,一部哭得我稀裡譁啦的電影
    海報來自電影《別告訴她》電影根據導演王子逸(Lulu Wang)的真實經歷改編,反映了中美兩種文化對於死亡截然不同的態度。The Farewell《別告訴她》不是一部好萊塢商業大片,其總製作成本只有300萬美元,美國首周末只有4家電影院放映,但其首周美國平均單銀幕票房卻超過了《復聯4》。憑著其口碑與內涵,放映的電影院後來增至800多家。我是在英國觀看的,那時電影已經上映了兩周。
  • 中美文化的差異
    而這兩大國,在文化上的差異很大。為什麼會有文化上的差異,當然這有很多原因,比如地理原因,氣候原因,民族原因,地緣政治等等。但實際上,這些都可以算作次要原因,而中美文化的差異在哪裡?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異,這就是本文今天要為大家分析與介紹的話題。首先,中美文化最大的一點差異,就是對誠信與謊言的態度。
  • 《別告訴她》,告訴世界
    電影The Farewell (中文《別告訴她》)剛獲得2020年金秋獎最佳女演員,是亞裔第一次獲得這種好成績,中文評論全是誇獎和歡天喜地。翻出半年前自己看試映的感受,略修繕,但完全保留了最初觀影的清醒平靜,絲毫未被獲獎片的光環眩暈效應影響,也算是讚譽如潮中的一股清流了。
  • 奶奶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她?
    只有奶奶一人被蒙在鼓裡,她不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還歡天喜地,非要親自籌備一場喜宴。這是電影《別告訴她》講述的故事,改編自華裔導演王子逸的真實經歷。去年11月中旬,《別告訴她》在中國大陸點映,口碑爭議卻很大。有人取笑它是「左宗棠雞」,紅遍美國,中國人卻沒見過,吃不慣。但有另一大批人,對這部電影不吝好評,讓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維繫在7分之上。其中包括一些留學生、海外工作者。「奶奶患了癌症,到底要不要告訴她?
  • 《別告訴她》|中國式家庭的欺與瞞
    、美籍華人女孩比莉在得知奶奶患晚期肺癌後回國探望,家人告知她對奶奶應該隱瞞其病情,並且由於家庭的特殊性,全家為了不被奶奶察覺,通過辦假婚禮的方式齊聚一堂,共同陪伴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王子逸導演通過對這樣一場鬧劇的編排,讓我們通過比莉的西方視角看到了「中國式欺瞞」的不合理。
  • 電影別告訴她,有人泣不成聲有人忍俊不禁,以小見大溫暖共情!
    王子逸導演,奧卡菲娜主演的電影《別告訴她》這部電影根據導演王子逸的親生經歷改編,講述的是一家子人為了向奶奶隱瞞癌症晚期的病情,通過策劃一場婚禮讓漂流在海外的家人團聚的故事這部電影上映後反響十分熱烈,IMDB評分7.6,僅僅比李安的《喜宴》低0.1
  • 《別告訴她》:又一個無力的尷尬
    電影《別告訴她》劇照之所以現在才看了電影《別告訴她》,是因為我對於「中西文化衝突」題材電影已經有點疲勞感和不適感。或許是一直在做 「中外合拍電影」工作的緣故,接觸了一些這類影片,並發現不論是大成本的跨國製作,還是小成本的獨立製作,都很難把複雜的文化命題、電影的藝術語言和市場的回收期待,這三者結合到位。
  • 《別告訴她》:這是一個根據真實謊言所改編而成的家族故事
    對於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比莉來說,對病人隱瞞病情不但是違法的行為,更要面對良心譴責的忐忑不安,然而在華人的世界裡,不讓家人獨自身陷死亡的恐懼之中,是一種共同面對的親情羈絆,當整個家族決定不說出真相的同時,這背後所代表的含義,是家人之間彼此分擔痛苦與愛的表現,儘管比莉內心無法認同,但身為家族中的一份子,只能壓抑悲痛而隱忍不說,透過這場笑中帶淚的傷感婚禮,能夠好好地跟奶奶深情道別
  • 《別告訴她》:死亡陰影,也可以拍得如此溫柔
    同樣是華裔主創、同樣在某種程度上涉及對文化差異的探討,《別告訴她》以疾病生死為經緯、串起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思考,在細膩傷感但又不乏幽默的語境中重新解讀故鄉、家人、陪伴等因素;《真心半解》在天才少女孤獨又敏銳的觸覺中,展開自我身份認知、情感認知的糾纏。
  • 影評《別告訴她》:不一樣的華裔片
    《摘金奇緣》、《別告訴她》,再加上已經播到第五季的《初來乍到》,這些劇和片子無一例外的都聚焦於中華文化與白人文化的衝突。這些片子好歹在美國娛樂業為華裔爭取了寶貴的一席之地,也正因為它們鋪就的道路,才讓與它們都不一樣的華裔片《別告訴她》走到了金球獎的現場。
  • 影視《別告訴她》:有了喜劇的內核,卻還是個悲劇故事
    影片《別告訴她》講述了一個華人家庭的奶奶被診斷得了癌症,家裡人選擇隱瞞病情,並以策劃婚禮為理由回去看一下老人,陪老人過完餘生。但是在國外長大的孫女孫女從小接受國外思想的教育,不理解國內親人的做法,通過與奶奶和其他親人的接觸,最後慢慢懂了,並且逐漸解開了心結……影片的主要故事線是老人的病情,國人提倡的還是不知情為好,就是怕老人接受不了事實,反而被病情所困放棄治療。
  • 《別告訴她》這麼多年,中國文化在好萊塢電影中的形象改變了嗎
    其實看完《別告訴她》就可以肯定這是一部以好萊塢視點講述的中國故事,中國在這裡只是為了滿足西方觀眾獵奇的心理而已,本文前兩部分會梳理歷史上好萊塢電影中他者文化的形象轉變,第三部分提出現在好萊塢電影對其他文明的獵奇式改造和捧殺問題。
  • 《別告訴她》拍出了真實的中國嗎?
    你想告訴她,是因為怕擔責任……如果你告訴了她,你就沒了負擔。我們之所以不告訴奶奶,就是為了一起分擔她的思想壓力。」把「告訴」這個行為理解成推卸責任,乍一看是在褒揚東方、貶低西方。但仔細回味一下,其實還是在暗示中國人無獨立個性。頗為老調重彈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