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2020-12-12 陳冰研

對於這部片子,很多觀眾只觀眾影片中呈現的中美文化差異,這未免顯得或許局限。想要真正理解導演拍攝影片的意義所在,必須要從多角度來進行結構。@陳冰研

《別告訴她》是由華裔女導演王子逸指導,美國亞裔女演員奧卡菲娜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7月12日在美國上映後,就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演員奧卡菲娜,更是憑藉其精湛的演技,一舉奪得第77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一個美國華人家庭中,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在選擇是否告訴奶奶病情的事件上產生了分歧。中式思維的善意隱瞞以及西方思維的坦然告知,成為了家族的核心矛盾。最終,大家假借一場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見奶奶最後一面。家族的開心和誤會,就在這紅白喜事中一一展開。

影片根據導演王子逸的親身經歷所改編,並在故事發生地中國長春取景。電影以異國文化差異作為切入點,但並沒有拘泥於兩種文化的孰對孰錯。導演以幽默的情節消解病重帶來的悲痛,向觀眾傳遞的是家族中的互相理解與脈脈溫情。人們在觀影中身臨其境,在看完後不經淚目。

所以,今天我將結合《別告訴她》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將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電影價值」三個方面入手,對該片進行解讀。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將結合自己的觀影感受,談談影片帶給觀眾的普世意義。

01、鏡頭語言:灰調的陰鬱,細節的刻畫,使畫面與情節相輔相成

影片的呈現手法,不複雜卻深入人心。這種樸實貼近現實的手法,調動著觀眾的情緒,使觀眾沉浸其中。雖然電影的結局免不了別離,但卻不能算作悲劇,人們最終感受到的,還是這個家族血濃於水的親情。

整部影片的鏡頭語言細膩真實,通過鬆散平緩的節奏,將畫面與情節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且看導演是用如何運用色調以及通過家庭瑣事的細節刻畫,向觀眾娓娓道來這個悲喜交加的故事:

①色調:以陰鬱的灰色為主色調,與奶奶的癌症情節相契合,渲染了壓抑沉重的氛圍

該片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導演用一種柔和清冷的色調作為為主色調,貫穿影片的始終無論是從冰冷的醫院到蕭瑟的紐約街頭,還是從霧蒙蒙的長春到燈光昏暗的賓館,導演通過陰鬱的灰色,營造了一種壓抑的氛圍,與眾人隱瞞奶奶病情時的苦悶和悲傷不謀而合。

在這個家庭中,每個人都強顏歡笑,忍受悲痛,只為讓奶奶歡度餘生。作為頂梁柱的父輩們,選擇隱瞞,因為怕母親知道得癌病情的真相後,過度驚嚇而適得其反。作為小輩的比莉,也陷入告訴與不告訴的矛盾中,自我掙扎。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比莉從紐約趕回長春,頭靠車窗,看著緩緩倒退的景色。此時的天空灰濛濛的,空氣也不好。路邊鱗次櫛比,到處是未完工的高層公寓。一切看上去都沒有生機,就像此時比莉的心情一樣,五味雜陳。

在我看來,導演作用濃鬱且深沉的色調,既是片中奶奶身體狀況堪憂的真實處境,也是家人們隱瞞真相心情複雜的體現。電影色調與人物情緒相契合,有效地模擬出身臨其境的感受,使觀眾跟著劇中人物一起,體驗著面對現實難題時的掙扎與糾結。

②細節:家庭中的瑣碎真實而又無奈,但卻是華人家庭無可比擬的情感體驗

在逐漸褪去虛構者全知全能的視域後,電影並沒有通過誇張的反差和戲劇性的設計來凸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轉而以誠懇的方式描摹出生活真實的面目。如果稍加留意,你會對這幾個家長裡短的細節留下深刻印象:

奶奶詢問比莉近況時,招牌三連問:「你那邊冷麼,穿得夠麼,戴帽子了麼。」老一輩的噓寒問暖,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領教過;家族成員聚餐時,家族成員之間的互相攀比,從教育聊到收入,從人生理想聊到社會現實,表面都笑語盈盈,內裡卻刀光劍影;大家庭在墓地給爺爺掃墓時,擺放貢品,點菸倒酒,祈求逝者保佑小輩工作順利,學業有成,以及無數次的三鞠躬。導演捕捉到這些中國當代正在發生的細節,通過中景與遠景的交替呈現, 故意把鏡頭放慢,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觀看。這種觀看趣味無窮,是電影藝術獨有的動人力量。

從家裡人進人出、你一言我一語的互動的中,刻畫了華人大家族日常真實生動的相處細節。劇中的姑姑與母親,會相互互懟,卻也會轉身為張羅飯菜而忙碌。親戚們分別許久會生分,卻也會為尋找新娘的耳環而竭盡全力。在全片色調的壓抑氣氛中,導演通過細節的刻畫,向我們展現了家庭的瑣碎以及血濃於水的脈脈親情。

在我看來,通過這些生動的相處細節,電影的情感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從之前鬱鬱寡歡的苦悶轉變為溫情脈脈的譏誚。鏡頭節奏會在眾人酒酣時突然加速,也會在劇中人物悲傷痛哭中放慢下來。生離死別的悲傷被編織在闔家團圓的喜慶中,其中蘊含著華人家族中的無奈,也是特屬於華人家庭的真切情感體驗。

02、象徵意義:鳥的出現貫穿始終,具有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度思考

《別告訴她》中,除了色調與家族互動的細節刻畫令人印象深刻,片中鳥的出現,也為這部以人為主角的影片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鳥的出現貫穿始終,它們絕非導演隨意堆砌在影片中,而是具有象徵意義。下面我就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①導演以鳥喻人,影射個人與家族的重要關係

首先,鳥分別以個體與群體出現,象徵著人獨居與群居的兩種生活狀態;

影片中,鳥一共出現了三次。在前兩次的出現中,小鳥都是以個體出現,分別出現在比莉獨居的紐約出租屋以及獨自下榻的長春賓館。第三次出現,是群體出現,隨著比莉在紐約街頭的一聲大喊,畫面切到老家的書上,一群鳥展翅飛翔。

在我看來,個體出現的小鳥,形單影隻,畫面悲涼。而一群鳥的展翅飛翔,富有生機與氣勢。導演以鳥的個體與群體形象穿插在影片劇情的關鍵節點,是想以鳥喻人,突出遠離大家族的每個人,即使光鮮亮麗,卻免不了感覺孤獨。而當大家族團圓在一起時,即使免不了磕磕絆絆,卻充滿溫馨與活力。這或許就是華人自古喜歡群居,寓意合家團圓的價值所在吧。

其次,鳥以個體與群體出現,揭示中西方對於生命的不同看法。

形單影隻的小鳥,依照自己的行動軌跡活動,表明個體獨立。而以群體出現的小鳥,以族群的行動為指南,各自分工,承擔責任。

在本片中,對於是否告訴奶奶得病實情,出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於西方思想的比莉,就如同以個體行動出現的小鳥,認為生命只屬於個人,奶奶有權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自己的生命走向。而以父輩們的中式思維來看,奶奶的生命不只屬於個人,還屬於集體、家庭與社會。不告訴她實情,是家人在為她分擔思想壓力,讓她分憂。

在我看來,導演以鳥作為隱喻,引出中西方對於生命歸屬於個體與群體的不同看法,並不是要一爭高下,而是讓觀眾跟著比莉一同成長,明白求同存異。兩種思想並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看似兩個極端,卻有唯一的共識:就是希望奶奶生活快樂,沒有遺憾。那這份初衷,就是這家人彼此難以割捨的親情維繫。

②鳥貫穿始終,反映出不同處境下人物的情感

觀眾如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不同情境下,鳥的出現折射出比莉當下不同的內心情感,豐富了劇中人物的形象,也層層推進了故事的發展。比莉心情隨著小鳥出現的變化如下:

小鳥第一次出現時,比莉內心迷茫無助。此時的比莉,沒有申請到獎學金又拖欠房租,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小鳥第二次出現時,比莉覺得孤單寂寞。多年後回國,親戚們的疏遠以及在飯桌上的互懟,讓她覺得家鄉陌生又冷漠。小鳥第三次出現時,比莉已返回紐約。臨行前奶奶對她的鼓勵,讓她正視了自己負面的情感,獲得了愛與勇氣。此時的她,臉上淡定從容,內心釋然無畏。在我看來,導演以鳥的出現作為線索,不僅使畫面變得生動,也在無聲中完成了比莉一路走來的情感轉變。無需高潮的情節以及強烈的情感宣洩,讓觀眾在這緩慢而平淡的情境中,走進比莉的內心世界,感知她從衝突隱忍中,學會了釋放與收斂。這樣的情節安排,真正做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03、電影價值: 基於《別告訴她》這部電影,根據我自己的觀影體驗並結合故事情節,談談這部電影傳遞的普世意義

本片藉由是否要告訴奶奶病情作為切入點,讓觀眾跟隨比莉從家庭裡的矛盾掙扎,上升到民族與文化對於生命的不同註解。但在我眼中,這並不是一部嚴肅死板的劇情片,其背後想要表達的,是超越文化差異與種族分別的人間溫情。

所以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部影片,了解其背後的價值所在,我會結合《別告訴她》的情節內容,談談該片所傳遞的普世意義。

①家人的心裡充滿愛,有時候善意的謊言,也是源於愛

影片的前半段,比莉的心中都充滿疑慮和不解。她無法理解父輩們隱瞞奶奶病情的做法,認為這是剝奪了奶奶的知情權。所以隨著劇情的推進,她不斷向周圍人求證著答案。她問父母、問姑姑、問大伯,得到的決定都是隱瞞。那一刻,她屈服了,雖然她並沒有從心底裡認同這種做法。

在堂弟的婚禮上,一家人從原來的拘謹,到逐漸的釋放。無論是輪流催酒,還是喝醉了劃著酒拳,再怎麼荒謬的情節,在這場婚禮上都顯得毫不違和。此時。比莉看到奶奶臉上油然而生的歡喜,似乎明白了大伯伯們隱瞞實情的原因,是想通過全家人替奶奶分擔喜怒哀樂,讓奶奶在最後的人生路上多些美好的回憶。

在我看來,善意的謊言,有時候也承載著家人的真情實。父親會在孩子面前吝惜讚美,卻在獨自一人時回想孩子的成就默默微笑。孩子也會害怕父母擔心,吃著泡麵回答父母說,一切都好。這些善意謊言的背後後,沒有孰對孰錯。其初衷,都是源於我們對於這個家的愛。

②家人的愛,是支撐我們面對挑戰的勇氣與力量

影片中,在比莉與奶奶告別之前,比莉向奶奶坦言自己與獎學金失之交臂。奶奶沒有替比莉沒有拿到獎學金而難過,相反,奶奶對比莉說:「生活不光是你去做什麼,更是你如何去做。」比莉從奶奶這裡收穫了愛與勇氣,返回了紐約開始了新的生活。

我們成長的旅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萬事順遂的陽光大道。在這其中會有風雨,會有挫折。但家人的鼓勵,是那如沐的春風,是那冬日的暖陽,給予我們力量,支撐著我們面對之後的人生挑戰。

③陪伴,是向家人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影片中的大家族,已經25年沒有團聚過了。老二一家移民美國,老大一家長居日本,相隔萬裡。比莉回到家中與姨母聊天時,才發現幫傭阿姨也都換了四五個可。如果不是因為奶奶的病情,不知道他們會在何時相見。但也正是這次短暫的久別重逢,讓他們體會到了親人的陪伴,是多麼重要。

當大伯在婚禮上痛苦流涕,感謝奶奶將他養育成人,培育成才時,令人動容。大伯的淚水,是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是對奶奶病重的悲傷之情,更是這麼多年沒有陪伴在奶奶身旁的後悔之情。

在我看來,陪伴才是我們向家人表達愛的最好方式。錢可以再賺,但逝去的光陰,卻不會回頭。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有句話叫世事無常。就如影片中奶奶的病情一樣,可能下一秒,可能就是訣別。希望每個人都能不留遺憾,去花時間去陪陪自己的親人。

總結一下:

《別告訴她》並不是一部沉重傷感的劇情片,導演在掌握電影的調性以及節奏感方面都恰到好處,悲喜交集,令人動容。如果本片只拘泥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就無法看到導演對於華人家族背後折射出的愛與思考。

因此,為了讓大家了解影片背後的意義,我在分析完鏡頭語言以及象徵意義後,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就影片的普世意義,結合我自己的感受,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關焦點

  • 別告訴她 文化碰撞中的骨血親情
    春節是每個中國人最為重視的節日之一,而親情,永遠是中華民族骨血深處最濃的執念。奧斯卡熱門電影《別告訴她》,講述的就是一個從團圓飯餐桌開始的故事。不同文化背景的親人,對待同一件事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國外長大的碧莉意外得知奶奶罹患癌症,可父母卻決定不讓她見奶奶最後一面,理由是大張旗鼓飛回中國,奶奶肯定會起疑心。可是碧莉不同意,她深愛奶奶又行動力超強。
  • 《別告訴她》:在死亡真相的背後,探討親情和生命的意義
    「如果你突然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你會選擇告訴你的家人嗎?」當我被朋友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假思索就回答:「不會」在我看完《別告訴她》這部電影之後,我更加堅定了我內心的答案。《別告訴她》是美籍華裔導演王子逸獲得諸多獎項的一部優秀作品。
  • 《別告訴她》1月10日溫暖上映 中國親情引發共鳴
    《別告訴她》1月10日溫暖上映 中國親情引發共鳴 此前影片在海外廣受好評,不僅斬獲金球大獎,還被著名導演李安評為自己2019年最喜歡的影片之一,並將成為衝刺奧斯卡的種子選手。電影《別告訴她》根據導演王子逸真實經歷改編,從一個頗有社會意義的話題切入,拍出了意味綿長又真實細膩的中國親情故事,在年關春運的熱潮下,這部講述回家經歷的影片必將喚起不少遊子的情感共鳴,成為同檔期的熱門觀影選擇。
  • 《別告訴她》帶你體驗中美文化差異
    如今看到電視上已經上映這部影片,知道有關於親情,便正襟危坐讓親人們也一起看看這部溫暖人心的影片——《別告訴她》。影片講述的是華裔碧莉的奶奶被診斷不幸身患癌症,但碧莉的家人們選擇隱瞞奶奶真相,假借一場婚禮的名義讓所有親人們回到奶奶身邊,見奶奶最後一面。
  • 《別告訴她》:又一個無力的尷尬
    電影《別告訴她》劇照之所以現在才看了電影《別告訴她》,是因為我對於「中西文化衝突」題材電影已經有點疲勞感和不適感。或許是一直在做 「中外合拍電影」工作的緣故,接觸了一些這類影片,並發現不論是大成本的跨國製作,還是小成本的獨立製作,都很難把複雜的文化命題、電影的藝術語言和市場的回收期待,這三者結合到位。
  • 《別告訴她》:這個美式「中國故事」裡,沒有冒犯,只有熟悉
    兩代人之間的親情、跨國題材、中西文化差異……這些標籤背後,是導演王子逸的親身經歷。電影也許是小眾的,但是它的情感表達卻是普世的,王子逸拍出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困惑,也折射了眾多美國華裔家庭乃至普通中國家庭都會遇到的情感難題——當親人身患絕症,到底是據實相告,還是以愛之名一直隱瞞下去?
  • 《別告訴她》:善意謊言下是罪惡還是愛?
    《別告訴她》的故事,描述自六歲便跟著父母移民到美國的比莉,某日得知仍住在中國的奶奶被診斷出癌症末期。說真的,雖然在《別告訴她》裡頭,還是能看出部分臺詞或情節是為了要向非華人觀眾解釋的刻意設計,但這些部分大多不算明顯,因此也不致於對全片的流暢度產生阻礙。有趣的是,若是有留意到這些小細節的話,甚至也會對這部片的文化差異主題起了另外一層的理解,算是從故事之外的角度,意外了解了王子逸眼中那種東西方家庭文化的不同之處,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 《別告訴她》打的可能是親情牌
    電影《別告訴她》是由華裔女導演王子逸自編自導的一部有關華人家庭生活的電影。該故事以身患癌症的奶奶為主線,以該不該告訴奶奶病情為矛盾,探討中西文化的差異,同時向外國人呈現了更加現實的中國。然而,《別告訴她》於2020年1月在國內播出時,並沒有激起多大的浪花,甚至還招來了諸多惡評。豆瓣評分7.3算是中規中矩,也是對國外高度讚揚的一個附會的分數。從觀眾的觀感來說,該部電影唯一大放異彩的莫過於演員趙淑珍詮釋的奶奶一角。能夠觸動觀眾的無疑是主打的親情,但是很遺憾的是對於這部分的渲染只是該劇的輔助。
  • 淺析電影《別告訴她》
    一部電影最關鍵的核心在於如何講好故事,而這部電影《別告訴她》從電影名就可窺見一斑導演的敘事能力。王子逸身為一名華裔導演,這次就通過這部電影為我們敘述了中西方關於親情文化差異的問題。這部片子主要講述了從美國歸來的孫女碧梨在得知奶奶身患癌症後,回國特意參加堂弟的婚禮並且對家人特意隱瞞奶奶這一病況後產生不解 ,從小在紐約長大的她覺得奶奶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病況,編劇由此為矛盾點講述了一個家庭喜劇。從人物塑造上來看,碧莉無疑是一個個性鮮活的獨身女青年。和大多數華裔一樣,她每隔很多年才回國一次,全家基本定居在美國。
  • 《別告訴她》:這是一個根據真實謊言所改編而成的家族故事
    對於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比莉來說,對病人隱瞞病情不但是違法的行為,更要面對良心譴責的忐忑不安,然而在華人的世界裡,不讓家人獨自身陷死亡的恐懼之中,是一種共同面對的親情羈絆,當整個家族決定不說出真相的同時,這背後所代表的含義,是家人之間彼此分擔痛苦與愛的表現,儘管比莉內心無法認同,但身為家族中的一份子,只能壓抑悲痛而隱忍不說,透過這場笑中帶淚的傷感婚禮,能夠好好地跟奶奶深情道別
  • 《別告訴她》:親情是超越文化的符號|荔枝娛評
    電影《別告訴她》是從謊言開始的。 主角比莉在寒冷天氣裡向奶奶保證,她戴了帽子。其實她沒有。奶奶說她要去看望姊妹,但實際上她在醫院。而更大的謊言是,全家人為了不讓奶奶擔心,決定不讓她知道晚期癌症的事實。甚至為了讓奶奶開心,還精心準備了一場婚禮,專門在奶奶的家鄉長春舉辦,以這樣的名義讓所有人去中國見奶奶最後一面。
  • 《別告訴她》:死亡陰影,也可以拍得如此溫柔
    同樣是華裔主創、同樣在某種程度上涉及對文化差異的探討,《別告訴她》以疾病生死為經緯、串起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思考,在細膩傷感但又不乏幽默的語境中重新解讀故鄉、家人、陪伴等因素;《真心半解》在天才少女孤獨又敏銳的觸覺中,展開自我身份認知、情感認知的糾纏。
  • 我們是否該告訴她——「別告訴她」
    影片是由華裔導演王子逸執導,奧卡菲娜、趙淑珍、馬志等領銜主演的家庭劇情片《別告訴她》。,在影片中明晰地呈現中西方文化衝突,就像電影裡敘述的:「西方把生命看作是個體,但在中國,生命是一個大家庭的。」片中奶奶的形象,不僅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輩,而且她也是影片敘事的核心,幾乎全部情節與角色都圍繞她生病一事而設置;爺爺去世後,只有她才能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家人再次聚在一起;她更是比莉和浩浩與故土最後的關聯,兩個連中文都說不好的年輕華人,因為這血緣深情,所以他們才會對陌生的祖國產生一絲眷戀與文化認同。
  • 死亡教育:血脈和親情一定是聯繫在一起的嗎?
    二奶奶是一個非常慈祥的老太太,媽媽說小時候很疼我,但我怎麼也回憶不起來了,印象中的二奶奶就是好脾氣,很勤勞,偶爾見到她會跟二爺爺吵架。因為從小就離開了家鄉,老家的親戚也認不全,很多親戚都是好幾年不見一面。只有在紅白喜事的時候才能有機會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之後,大夥再次各自飄散。
  • 新片上映丨《別告訴她》上線,平靜的告別
    今天風霆迅數娛上映就是將其捧上影后寶座的電影《別告訴她》,本片用喜劇的方式展現了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但共通的親情又足以跨越國度感動你我。《別告訴她》The Farewell從1993年《喜福會》的大獲成功,到2018年《摘金奇緣》和《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不俗票房,以及閻羽西、趙婷、劉冰等大量優秀華裔導演的湧現,好萊塢似乎颳起了一陣「亞裔風暴」。
  • 《別告訴她》:親人間要不要善意的謊言?
    但乍一看到《別告訴她》這部影片的女主角的時候,真的差一點棄劇了!一陣小掙扎後,成功吸引我看下去的是淚點!這部紀錄片式的片子非常生活化,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刻意選擇避而不談的問題,被串成了一個個淚點。我已經有好些年沒有在看電影的時候這麼老淚縱橫了。故事簡介《別告訴她》,是一部講述親情為主題的片子。
  • 《別告訴她》:好萊塢亞裔電影,不過是梨園中的一曲歌劇
    當《摘金奇緣》和《別告訴她》掀起了新一輪亞裔電影浪潮,令美國華人們歡欣鼓舞的時候,中國人卻對此漫不經心,他們似乎沒有察覺到這種改變,又或者從20多年前的《喜福會》到如今的《別告訴她》,美國看待中國的視角並沒有發生多少改變——同樣以家庭為背景彰顯文化衝突,同樣宣揚著美國思想的進步和遙遠東方的愚昧,同樣展示著在文化夾縫中苦苦掙扎的美國亞裔們。
  • 歐巴馬2019年最喜愛的電影之一 《別告訴她》祖孫對視短片催淚動人
    奧斯卡頒獎季熱門影片《別告訴她》已定檔1月10日全國上映,今日影片發布「對視」版海和祖孫對視短片。視頻裡種種「不想告訴TA」的背後,是彼此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愛。近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發布自己2019最喜愛的電影,《別告訴她》赫然在列。不少媒體在盤點1月影市時也把《別告訴她》加入必看片單,作為年度口碑佳作,毫無疑問成為這個寒冷冬日的暖心首選。 祖孫懷揣秘密對視中互相理解 「別告訴TA」背後是對彼此的愛 電影《別告訴她》根據導演王子逸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華人家庭的「告別」故事:奶奶得了癌症,要不要告訴她?
  • 《別告訴她》有時欺騙是更深沉的愛
    這種猶疑往深裡探究,是對中國式大家族團聚和自己將要應對的沉甸甸的親情的一種無奈甚至抗拒。伴隨著傳統大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裂變,以及國人節假日休閒方式的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團聚這件事,不那麼熱衷甚而不耐煩。如果你碰巧也正「心陷」這種困擾,那麼,不妨去看看剛剛上映的電影《別告訴她》。
  • 林家珍首摘金球獎為亞洲爭光,《別告訴她》成2019年度黑馬
    《別告訴她》成功斬獲了兩項金球獎成為2019年度黑馬,奧卡菲娜(林家珍)也成為了金球獎首個喜劇以及音樂片最佳女主角亞裔演員。不僅如此,這部電影也被李安稱為2019年最佳電影,這部彰顯了東西文化衝突的影片,在海內外的口碑一片大好。